伊拉克战前有多富呢?

傲世宝宝


伊拉克战争前伊拉克也不算很富裕,但相对于现在的伊拉克拉,那日子真的算是不错了。

萨达姆是通过政变上台的,19岁时投身政治运动,20岁时加入阿拉伯复兴党,因为从小丧父,所以跟着他的远房叔叔贝克尔生活,而贝克尔是伊拉克的总统在1976年心脏病犯了之后,就把党内的大多数事物交给了萨达姆处理,其实和被架空权力差不多。



那个时候的伊拉克已经非常富裕。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进行国家建设,大力发展国家经济,那么石油就成为他们发展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中东许多国家通过出售石油获得了大量的利润,伊拉克经济发展起来。

那时萨达姆已经实际控制了伊拉克,而萨达姆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反美意愿,上台之后,萨达姆将石油所有权全部收归国有,这样就大大充盈了国库,国家有了钱开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时伊拉克的人均达到了5000美元,小学的教育普及率达到了100%,联合国因此还颁发了他一枚奖章以兹鼓励,公民看病免费,结婚,出国上学,国家都会出钱,包括汽车也非常便宜,80年代伊拉克人的洋房,汽车,电冰箱等,一应俱全,生活非常滋润!



而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矛盾很深,包括民族,宗教和领土以及河流纠纷,当时中东地区的石油开始越来越多的出口到全世界各地,阿拉伯河成为重要的石油出口通道,在此之前双方并不是特别重视河流使用权,但是在石油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后,双方也因为阿拉伯河的归属权而有了更深的隔阂和矛盾。

伊朗一直支持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分裂伊拉克,萨达姆也曾派兵镇压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和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穆斯林,的确,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企图分裂国家势力的武装确实危险,影响的不仅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还有国家的安全,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萨达姆的镇压行动并不能说是完全错误,只能说萨达姆生错了时代,如果是在古代,这很可能会成为一位开疆扩土,保证国家统一的英明君主,但可惜他生在一个石油如金的时代,国家并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还要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干涉。



萨达姆上台之后,不久就开始了两伊战争,其实两国之间必有一战,只是碍于双方之间的国力都很强大,所以谁也没有敢轻举妄动,但是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之后,全国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国家实力大为减少萨达姆抓住机会发动了哪些战争,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领土,河流,宗教,民族矛盾。

而自此之后,伊拉克的生活水平就开始逐渐下降,两伊战争打了足足8年,苏联和美国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不断摇摆,哪个国家处于弱势,他们就支持哪个国家,致使这场战争打的时间太长,伊拉克也因此欠下了大量外债。

当时科威特比较富裕,萨达姆原本想要让科威特减少石油产量,提高石油价格好尽快还上外债,但科威特也因为和伊拉克有领土纠纷,所以不仅没有减少石油产量,还大肆生产,惹恼了萨达姆,萨达姆出兵科威特,又惹毛了美国,海湾战争爆发,几年以后又因为萨达姆反美,伊拉克战争爆发,伊拉克人在美国人的蛊惑之下推翻了萨达姆。



萨达姆死后,伊拉克并没有获得他想象中的生活,反而变成了一个领土不完整,国家主权属的干涉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依然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国家,最近一段时间,伊拉克爆发了大规模的骚乱,原因就是因为政府腐败,失业率太高,人民生活难以为继。

萨达姆原本想把伊拉克打造成中东强国,但因为外国势力的干预导致失败,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葬送了自己,也结束了伊拉克辉煌的时代。


风云一点通


伊拉克在2003年前已经不富裕了,从两伊战争开始,你俩可得经济就已经走了下坡路,并且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在萨达姆上任之初,伊拉克本身已经很富裕了,他的远方叔叔当时是伊拉克总统,把伊拉克治理的挺好,后来他通过政变上台,一直用铁腕手段治伊拉克。

但是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他本身还挺具有传奇的,年轻的时候刺杀过伊拉克国王,刺杀过伊拉克首任总理,还因此被判了死刑,后来辗转出逃到中东各个国家,后来回到伊拉克后,在伊拉克复兴党内工作,但因为反腐败得罪党内高层,差点被害死,以后又经历几次生死,才最终成为伊拉克总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萨达姆当年要把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原因,为什么他铁腕治国。

当时萨达姆虽然没有任何经济军事经验,但是却要求升为军队将军,可能真的是被“杀”怕了。

他从他叔叔那里夺得伊拉克总统之位,正式成为伊拉克国家领导人。萨达姆是1979年7月份儿就任伊拉克总统的,而在1979年2月份,伊朗的皇权已经被推翻,到当年的四月,伊朗成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并且通过了新的共和国宪法,1979年12月,霍梅尼以成为国家最高领袖。

此时的萨达姆春风得意,但新官上任三把火,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阿拉伯河的控制权,此时的萨达姆跃跃欲试,因为当时伊朗正在闹革命,整体国家实力大为削弱,军事上的力量更是破坏严重,萨达姆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打压伊朗,多得更多的领土和对阿拉伯河的控制权,而且想要借此一举成为中东霸主,于是两伊战争便开始了。

在两伊战争之前,伊拉克确实富裕,80年代初的伊拉克人均GDP居然超过3900美元,而当时的韩国人军队地痞才1700美元,相差两倍还多。

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全球前五名,伊拉克只需要卖石油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而政府也把这些钱反馈给伊拉克人,上学不用花钱,结婚送房子,医疗是免费的,家家有房子,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这些东西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车子也很普遍,石油价格低的离谱,可以说是低生活费高生活水平的。

但后来从两伊战争开始,伊拉克就欠了大笔外债,为了补上这个亏空,萨达姆打算向科威特施压,让塔少生产石油以提高石油价格,但科威特因为和伊拉克有领土纠纷,所以故意和伊拉克对着干,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海湾战争,而这次伊拉克明显在多国部队的干扰之下以失败告终,接连打了八九年的败仗。伊拉克民生凋敝,加上受到欧美国家制裁,经济遭受重创,所以前后对比还是差很多的。


琅琊利剑


2003年,是伊拉克最大的转折点,这一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人的帮助下,美国的坦克、战机、装甲车很快就抵达巴格达的大街上,伊拉克人民欢呼雀跃,走上街头,庆祝萨达姆政权被推翻,砸掉萨达姆在巴格达的雕像,伊拉克人民心中的“独裁者”、“恶魔”、“暴君”终于倒台了!

萨达姆倒台之后,伊拉克人民非常后悔,亲手抡大锤的胖子卡杜姆·阿尔-贾布里也感到后悔,萨达姆刚刚被推翻的时候,卡杜姆·阿尔-贾布里第一个提着大锤赶到巴格达天堂广场,使劲地砸萨达姆的雕像,萨达姆的雕像轰然倒塌之后,卡杜姆·阿尔-贾布里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然而,贾布里发现,砸掉萨达姆的雕像之后,自己的生活没有得更好,反而更糟糕,被迫离开了家乡,去他国生活。卡杜姆·阿尔-贾布里还说,原本以为,美国推翻萨达姆的政权之后,会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伊拉克,却没有想到,萨达姆倒台之后,伊拉克陷入内斗,战火纷飞,城市被毁,整个伊拉克满目疮痍,生命安全没有保障,物价飙升。

萨达姆死后,伊拉克人的落差感非常大,萨达姆时期的福利全都没有了,免费教育没有了,免费医疗没有了,免费养老没有了,免费住房没有了,新婚夫妇的红包没有了,后悔的伊拉克人开始怀念萨达姆。在萨达姆执掌伊拉克期间,萨达姆非常重视伊拉克人的教育,入学率非常高,达到100%,就连上大学的伊拉克人,也达到了56%,没有几个国家达到这样的高度,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萨达姆金质勋章,足以说明萨达姆是优秀的。

萨达姆执掌伊拉克期间,伊拉克的货币第纳尔是硬通货,非常值钱,1美元能够兑几第纳尔,伊拉克战争之后,1美元可以兑换2000多第纳尔,伊拉克后来发行了新的第纳尔,代替了萨达姆时期的第纳尔,1美元=1189伊拉克第纳尔,伊拉克的货币还没有白纸值钱,贬值的钱都去拿了?

都说萨达姆是独裁者,事实上,萨达姆这个独裁者就是美国支持的,萨达姆掌权之后,美国和伊拉克的利益发生了冲突,萨达姆为了伊拉克的利益和美国对着干,伊拉克人傻乎乎的以为美国是为了他们对伊拉克开战,以为美国是为了伊拉克走向民主才推翻萨达姆的政权,最后才发现,萨达姆倒台之后,美国扶持了一个“傀儡政权”,美国扶持了一个“伪政权”,通过这个傀儡政权殖民伊拉克!

直到2019年10月26日至10月27日,伊拉克仍然在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要推翻美国建立的“傀儡政府”,伊拉克政府被迫妥协,提出10多项改革建议,示威者仍然不买单,坚持推翻美国建立的“傀儡政权”,这就是伊拉克的现状,美国在伊拉克不得人心,伊拉克的亲美政权不得人心,这就是美国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民主、快乐,睁大眼睛好好看看吧!


老鳄鱼观天下


伊拉克人真心不容易,在萨达姆的带领下,充分体会到了什么是“巅峰”,什么是“低谷”。

不熟知伊拉克历史的小年轻会问道:“伊拉克曾经富过,辉煌过?”

没错,伊拉克曾经富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伊拉克战前生活状态怎么样,到底有多富。

伊拉克人民在“伊拉克战争”前,其实很穷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发生在2003年,这时候,伊拉克人民已经很穷了,穷的原因是“海湾战争”造就的。从九十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后,美国开始了对伊拉克的经济封锁之路,这一封锁就是十多年,国家GDP从1990年的2247亿美元降到了2003年的152亿美元,人均GDP从1990年的12000美元降到了2003年的560美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从1990-2003年,这个阶段的的伊拉克人民不仅不富裕,而且很贫穷。如果有人说这一阶段的伊拉克人民在萨达姆的带领下过着富足的生活,那“淡”就扯得有点过了。

伊拉克经济靠什么?石油。其它产业非常薄弱。在长达十三年的经济封锁下,伊拉克守着油田,却卖不出去,太像一个捧着金碗要饭的乞丐了。但是,没有办法,萨达姆政府的国策,就是要和美国硬抗到底,绝不妥协。

不得不说,萨达姆是个硬汉,只是贫穷的生活让民众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

在伊拉克战争前,美国悄悄派人行贿伊拉克各级军官,效果非常惊人。战争一爆发,那些受贿的军官不是撤退就投降,让美国摧枯拉朽般解决了伊拉克,活捉了萨达姆。

可以负责任地说,伊拉克人民在伊拉克战争前,是名副其实的穷人,不要说什么生活质量,能把肚子吃饱,衣服穿好,就已经很不错了。

伊拉克人民在“海湾战争”前的日子过得不错

(海湾战争)

顺着历史再往前走,1991年发生了海湾战争,侵入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在美国“皮鞭”的抽打下,撤回了伊拉克。此后,在美国的经济封锁下,伊拉克经济发生了断崖式的下跌,让伊拉克人民上一刻还在炎炎夏日,这一刻却进入了寒冷冬天。

在海湾战争前的十一年里,伊拉克打了8年的“两伊战争”,但战争归战争,经济没被制约,油田正常打油,所以大家日子不错。但是因为战争,国家的发展有点停滞。

1980年,伊拉克的GDP是1600多亿美元,联想到后来美元贬值,实际上,1980年的1600亿美元和1990年的2200多亿美元,没什么特别大的差距。而1980年的伊拉克人均GDP是11000美元,这和1990年的12000多美元,也基本没什么差距。

客观地说,1980-1991年之间,伊拉克的国家发展,是在原地踏步。

在这11年当中,国家发展一般,但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绝对是不赖的,基本上户户都是中产,家家都有小轿车,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人民手中还有大把钱花,伊拉克人民当时就是中东地区的大爷,富得流油,除了沙特王国外,最富的就是人家伊拉克了。关键是沙特是王国,王室富,而百姓当时也一般。当时的伊拉克,可以说相当牛逼。

如今的中国,人均GDP才一万美元左右,和四十年前的伊拉克一个水平,想想人家当时的美元含金量,那是远远大于现在的价值。

当时的伊拉克,号称“中东猛虎”,自称军事世界第三,眼睛里除了能装下美国和苏联,其它都看不下。

一切的错误,在于萨达姆发动了“两伊战争”,这让伊拉克国力大损,欠了大量外债,其中欠科威特就有150亿美元左右。所以,两伊战争后,萨达姆为了抹平债务,攻打了科威特,这事“一石二鸟”,一来可以赖了科威特的账,二来可以夺走科威特的油田,这样一切解决。

只是,伊拉克没有想到的是,美国出手了,而且动作很大,从此,伊拉克掉入了万丈深渊。

伊拉克在“两伊战争”前的日子

伊拉克在两伊战争前的10年,也就是从1970--1980年,是个发展迅速的时期,国家GDP从1000亿美元涨到了1600亿美元,人均GDP从1000美元涨到了11000美元,这个阶段,伊拉克人民是感受了逐渐富裕的过程。

其实,萨达姆是从1979年开始当的总统,这是个有野心有抱负的伊拉克人,他有“复兴阿拉伯帝国辉煌”的梦想,梦想是好的,但需要一次次战争,需要很多的复出。

萨达姆没有被困难吓到,从当总统第二年开始,就发动了两伊战争,十年之后是科威特战争,之后被动地接受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萨达姆的一生可以说是战斗的一生,但是,一将功成万古枯,萨达姆发动的战争毁了无数家庭的幸福。

如果萨达姆能休养生息,埋头发展国内经济,那么到现在会是真正的中东大佬,美国都不能怎样了,就如同现在的土耳其。

只是萨达姆心还是太急。


蓝风破晓


伊拉克战前是个非常富裕的国家,这要得益于伊拉克的石油资源。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储备在全世界排名前五,探明石油储量为1400多亿桶。萨达姆在1972年的时候把石油产业收归国有,在当时世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石油出口让伊拉克大发横财。

▲早期的伊拉克是非常繁华的

1979年萨达姆刚上台的时候,伊拉克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1980年伊拉克GDP为534亿美元,人口1385万,人均GDP达到了3855美元,接近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可以说刚上台的萨达姆接手的是一个富裕的伊拉克,一个蒸蒸日上的伊拉克。

但是,伊拉克在萨达姆上台后就成为了一个集权国家,任何集权制都有两个致命缺点:一是需要能力极强的领导人,这种人在历史上非常罕见;二是没有容错率,一旦错了就会一错到底。这两点在伊拉克身上是展示的淋漓尽致了。

首先萨达姆搞独裁统治,但是他确实不是一位能力超强的领导人,这点从后面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就能看出。如果说与美国作战,伊拉克军不是对手,还情有可原,但是与伊朗对战,实际上双方势均力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萨达姆有着超强的能力的话,战胜伊朗是可能的。但是八年的两伊战争最终打成了一个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萨达姆所带领的伊拉克军队在一开始占优的情况下被伊朗逐步遏制了攻势,到了两伊战争后期竟然被伊朗军队攻到了自己的领土。

▲两伊战争是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其次萨达姆一心要“复兴”的政策对于伊拉克这个国家来说实际上是不可行的。伊拉克毕竟没有当阿拉伯世界老大的实力,在国际形势上,以美苏为首的两大超级大国只是把中东地区当做利益博弈的场地,他们都不会允许在这里出现一个强国,他们都想控制整个地方。实际上通过两伊战争我们就能够判断出,伊拉克不要说与超级大国对抗,就是与一个中等国家对抗都不能获胜。

所以对于伊拉克来说最切合实际的政策就是不断地发展,用发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实现萨达姆的个人野心。“复兴”阿拉伯的政策一旦成为萨达姆这个独裁者的既定政策,而且明显是个错误的政策,执行下去,就只能一错到底,且没有纠错的可能,这就是为什么独裁统治没有容错率的原因了。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从始至终都被美军吊打

萨达姆上台后先是发动了两伊战争,打了8年的消耗战,把一个富裕的国家打成了穷国。战前伊拉克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战后伊拉克反欠乐700多亿美元的外债。面对着战争带来的国内经济问题,萨达姆侵占了科威特,企图用军事来解决经济上的问题。结果被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一顿胖揍,给打回了伊拉克,不但没有得到科威特,还丧失了8年两伊战争积累下来的精兵强将,国内遭到封锁,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人们生活日益困苦。其实海湾战争完全是萨达姆误判形势的结果,也证明了他能力上的欠缺。

最终在2003年的时候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军队没有组织过一次像样的抵抗,他的几十万大军几乎没怎么与美军交火就烟消云散了。从中也能看出萨达姆当时是有多么地不得人心了。毕竟一个只顾着自己的领导人,最终是会被人民所抛弃的。

▲老萨最终被抓

可以说,战前,确切地说两伊战争之前的伊拉克是富裕的,其富裕程度不亚于当时的沙特,在全世界其人均收入也是可以排上号的。但是由于他们选错了领导人,选了一个充满野心,又没有实力的领导人,不断地发动作死的战争,而没有抓住世界发展的主流机遇,白白丧失了大好的发展机会,把一个富裕的国家变成了穷国。


老威观史


伊拉克曾经的确相当富有,不过也并不是伊拉克战争之前一直都非常富有,伊拉克历史上最富有时期主要是萨达姆时代最初很短时间内,压根没维持多久。上世纪80年代初的伊拉克,经济发展水平空前繁荣,1980年伊拉克的人均GDP超过3900美元,而当时的韩国人均GDP也才只有1704美元。

按照经济总量来算,1980年伊拉克GDP总量位居世界第32位,毕竟当时伊拉克总人口也才1300万。当时的伊拉克施行免费的医疗教育以及养老还有住房,洋房轿车随处可见,当时伊拉克人的生活水平还有福利待遇,即便如今的欧洲不少国家都尚未达到。伊拉克战前富有,并非伊拉克战争前,而是两伊战争前。



中东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有不少油气资源大户,伊拉克的石油储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3%,在中东也仅次于沙特。而更难得的是,在水比油贵的中东,得益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伊拉克还拥有非常丰富的淡水资源。总体来说,伊拉克无论是工农业发展条件还是生存环境都相当优越。丰富的资源、便利的地理位置等,都使得伊拉克拥有极佳的经济发展先天条件。

萨达姆时代开启后,原本被西方企业所把持的油气资源都被伊拉克收回,原本伊拉克人口也不算太多,大量的石油出口为伊拉克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伊拉克的经济迅速腾飞,如同油田中井喷的石油一般。而大量的石油财富,也让伊拉克的工业、农业与服务产业齐头并进通通发展起来。

由于经济的空前繁荣,人口不多的伊拉克引入了大量来自于东南亚、南亚等地的劳工,而当时伊拉克的薪资水平在亚洲也是位居前列

伊拉克有了足够的财富以后,开始大范围施行高福利待遇,伊拉克逐渐建立起丝毫不逊色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福利体系。伊拉克施行免费的教育、医疗与养老,甚至住房也是免费的,萨达姆宣称让所有伊拉克人用一头羊的钱就买得起车。在首都巴格达,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洋房与汽车,生活水平极高。伊拉克最富有时期的各种福利水平,即便是如今的不少发达国家也还没有达到

尤其是教育领域,80年代伊拉克的小学入学率已经高达100%,而大学生的入学率超过惊人的55%,联合国甚至为了萨达姆在教育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为其颁发了金质奖章。巴格达等比较大的城市,很多伊拉克人都可以说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与如今师资匮乏,大量学校被迫关闭的伊拉克相比,曾经的伊拉克教育领域繁荣,也是曾经伊拉克经济发展的缩影

更加难得的是,当时的伊拉克相当开放包容,清真寺旁建立起基督教堂,不同的宗教派别都可以一起共事,大小城市的伊拉克民众,穿着光鲜亮丽多彩多姿。当时的伊拉克妇女,与男子一样拥有接受教育和参与工作的机会,相比之下沙特等国也是前不久才拥有电影院,才允许女性开车等。

曾经的伊拉克繁荣的,不仅仅是经济领域,更加是精神领域

局座1979年曾在伊拉克工作,当时他的收入在国内也算是高收入群体,然而在伊拉克却只相当于当地人收入的1/30而已,差距之大可见一斑。随着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两河流域的富裕繁荣迅速被烽火裹挟而去。简单来说,当年的伊拉克富裕程度超乎想象,比之如今的沙特、阿联酋等著名的富户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萨达姆任后没多久两伊战争开始,伊拉克的经济总量与人均GDP等虽说都在攀升,但当时伊拉克的实际经济水平却急转直下。


澹奕


今天的伊拉克几乎就是危险的代名词——只要人们一提起伊拉克似乎总会首先想到炸弹袭击之类的事。谁能想到曾几何时伊拉克所呈现给世人的却完全是另一番形象:曾几何时伊拉克拥有10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大约48万预备役部队,近6000辆辆坦克、3700门火炮、7500辆装甲车、700多架作战飞机以及飞毛腿导弹。此外伊拉克还有中东最完整的现代化综合防空体系——其“KARI”防空系统包括: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伊军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立体火力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正是如此庞大的家当使当时伊拉克号称是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军力强大是伊拉克当时综合国力的缩影,事实上这一时期的伊拉克经济民生也相当富裕,其富裕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沙特,不过伊拉克的富裕繁华并没一直保持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起伊拉克就已走上下坡路。

其实奠定伊拉克富裕强大基础的并非很多人所以为的萨达姆,实际上在萨达姆上台之前他的舅舅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就已奠定了伊拉克富裕强大的原始基础。1968年贝克尔与萨达姆舅甥俩通过政变夺取了伊拉克的最高统治权,同时也清除了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内部的反对势力,从而确立了以贝克尔为主的政治体系。上世纪70年代正是国际油价上涨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所有产油国都受益匪浅。当时苏联就通过出口石油赚取的收入推动军工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当时的冷战格局一度出现场苏攻美守的状态。伊拉克同样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伊拉克是世界石油储量前五的国家,已探明储量高达1400多亿桶。当时的 伊拉克就像今天的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等海湾国家一样凭借自己掌握的黑金资源赚得盆满钵满。贝克尔执政期间伊拉克仿效苏联实行五年计划,削减外国资本对石油贸易的控制,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事实上外媒报道时所谓的“伊拉克繁荣时代”并非指萨达姆时代,而是指的贝克尔执政的12年。那时伊拉克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要比同时期的土耳其、叙利亚、沙特、伊朗要好得多。所以直到今天伊拉克的50后和60后们依然对贝克尔充满了感激之情。

萨达姆在协助自己的舅舅取得政权后实际上就已成为伊拉克的第二号人物。从1972年6月1日起萨达姆开始将外国的石油公司国家化并将石油收入用来建造军队。此举尽管得罪了美、英等西方国家,却大幅度增加了伊拉克的财政收入。石油出口为伊拉克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于是伊拉克的经济如同油田中井喷的石油一般迅速腾飞。石油财富也带动了伊拉克的工业、农业与服务产业齐头并进通通发展起来。沙特等海湾国家同样通过石油出口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却没能带动国内产业体系的升级换代,迄今为止这些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仍是相对较低的,那么伊拉克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例外呢?这时因为伊拉克具备沙特等国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中东地区尽管油气资源丰富,然而偏偏缺乏工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水资源,以致于在中东就出现了举世罕见的水贵如油的现象。得益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伊拉克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伊拉克因此成为中东地区少有的同时拥有充沛的油气资源和水资源的国家,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使伊拉克得以一方面通过石油出口创汇,一方面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的工农业。人口不多的伊拉克随着经济的空前繁荣开始大量引入来自东南亚、南亚等地的劳工,而当时伊拉克的薪资水平在整个亚洲也是位居前列。

1976年贝克尔在执政12年后被诊断患上心脏病,于是他将权力交给了萨达姆。这一时期伊拉克实际上处于一种二运政治体系之下:萨达姆已从贝克尔手中接管了最高权力,不过贝克尔仍在伊拉克政坛存在举足轻重的影响力。1979年7月16日萨达姆就任伊拉克总统,正式成为伊拉克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而贝克尔则完全退居二线,至此萨达姆开始大权独揽。这时萨达姆接管的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1978年伊拉克的外汇储备接近400亿美元,而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1980年伊拉克的GDP总量位居世界第32位,而当时伊拉克总人口只有1300万。这年伊拉克的人均GDP超过3900美元,而当时的韩国人均GDP只有1704美元。当时的韩国尽管还并不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正值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与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并称亚洲四小龙。当时伊拉克的人均年收入是8100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当时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大约是1美元兑换1.49元人民币,所以8100美元大约相当于12069元人民币。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觉得一年才挣一万多,那一个月也就一千元上下嘛。当然今天一个月挣一千多元不算什么,可1980年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元是个什么概念?1979年局座张召忠曾在伊拉克工作,当时他的收入在国内算是高收入群体,然而在伊拉克却只相当于当地人收入的1/30左右。当时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元已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了,可实际上当时伊拉克人生活中有很多方面其实是不用花钱的。

从贝克尔时代起伊拉克就已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萨达姆接管政权后几乎是完全沿袭了贝克尔时代的社保体系。这时伊拉克的社保体系可以简单归纳为四个免费:免费的医疗、免费的养老、免费的教育、免费的住房。就是今天一些发达国家也没能完全做到这些,然而伊拉克早在四十年前就已做到了。当然印度也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不过印度的全民免费医疗是以牺牲医疗效率为代价的——只保住病人住院就医的权利,然而住进医院后有没有足够的医生、足够的药材、足够的器械、足够的床位可就是另一回事了。伊拉克的免费医疗不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当时伊拉克每万人拥有60多个床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中国直到2011年的同类数据是每万人38.1个床位,而美国则是29个。也就是说伊拉克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人均床位数量是30年后中国的1.57倍左右、美国的2倍左右。萨达姆上台时承诺要让所有伊拉克人用一头羊的价钱就能买得起车,所以当时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洋房与汽车,当时巴格达的市政建筑以及街道上跑的豪车可以说比后来被视为土豪之城的迪拜更有型有范。80年代初伊拉克的小学入学率已高达100%,而大学生的入学率超过惊人的55%,伊拉克由此成为当时第三世界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全面扫除文盲的国家。这些数据可不是伊拉克自己弄虚作假的掺水数据,事实上伊拉克当时在教育领域的成就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联合国甚至为表彰伊拉克在教育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为其颁发了金质奖章。伊拉克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反映在教师的薪资待遇方面:英国《每日邮报》曾调查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伊拉克的教师平均年薪约为60万美元。

事实上伊拉克当时的繁荣的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同样表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中东很多国家的妇女地位其实是很糟的,以致于前两年沙特因为允许女性开车上路还成为国际新闻。然而当其他中东国家的妇女将自己裹在厚厚的面纱之中时在伊拉克却随处可见穿着时髦的摩登女郎。当时的伊拉克妇女与男子一样拥有接受教育和参与工作的机会。当时的伊拉克人在清真寺旁建立起基督教堂,不同的宗教派别都可以一起共事。生活在巴格达等大城市的很多伊拉克人都可以说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置身于当年的巴格达有时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自己穿越到了以时尚闻名于世的巴黎、米兰。谁能想象这样繁华的景象最终竟像梦幻一般逝去呢?一直以来萨达姆就有一个梦想:把所有的讲阿拉伯语的国家都统一起来,重建一个阿拉伯帝国。而萨达姆为实现这一梦想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使伊拉克成为一个强国;第二步在阿拉伯世界树立自己的绝对威望;第三步统一阿拉伯世界。萨达姆通过石油国有化政策实现了使伊拉克富裕强大起来的目标,接下来他就要树立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绝对权威,而萨达姆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就是对伊朗下手。

长期以来以波斯人为主体民族的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伊朗一直被阿拉伯逊尼派国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加紧对外输出什叶派革命理念。伊拉克在阿拉伯国家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在阿拉伯国家中逊尼派属于多数派,然而伊拉克却和伊朗一样有着数量庞大的什叶派群体,可以萨达姆为核心的伊拉克统治阶层却出自逊尼派,因此他们深感伊朗对外输出什叶派革命的行为对自己有着莫大的威胁,与此同时伊拉克与伊朗之间还存在着领土争端。就这样在领土争端、教派争端以及萨达姆攫取中东霸权的野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伊拉克军队于1980年9月22日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发动了对伊朗全方位的军事行动,由此开启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的序幕。尽管从两伊战争的最终结果来看:由于停战时伊拉克军队已攻入伊朗本土,所以名义上这场战争是以伊拉克的胜利告终的。然而实际上这场战争是没胜利者可言的不折不扣的消耗战: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伊拉克在战争结束时欠下外债700多亿美元,在战争过程中伊拉克死亡18万人、伤25万人,直接损失3500亿美元;作为对手的伊朗也欠下外债450亿美元,死亡35万人、伤70多万人,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得到美国和阿拉伯逊尼派国家支持的伊拉克尽管成为了两伊战争名义上的胜利者,实际上却在战争中蒙受了重大损失而所获甚少。然而两伊战争中阿拉伯各国对伊拉克的援助并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贷款模式提供的,这意味着萨达姆必须偿还高额的贷款。打了一场损失巨大却几乎一无所获的战争已令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内的威信开始出现动摇的迹象,这时要他还钱且不说还不起,就算还得起也必将动摇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内的地位。于是萨达姆提出:伊拉克与伊朗打了八年战争是替全体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作战,是替全体逊尼派与什叶派作战,伊拉克人拿性命去战斗,希望其他阿拉伯国家把债务免了。然而萨达姆关于免除债务的提议遭到作为最大债主的科威特的拒绝,而萨达姆如果按科威特的要求偿还债务需要偿还的贷款数目高达140亿美元,这还不算利息。被科威特逼到墙角的萨达姆于1990年8月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科威特,不到十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占了科威特,把科威特变成了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伊拉克的侵略行径直接引发了海湾战争,美国在联合国的授权下组建多国联合部队干预。海湾战争给伊拉克造成了二千亿美元左右的直接经济损失,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伊拉克军队四十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八点五万至十万人,而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甚至在没怎么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就在不到两个月内迫使伊拉克接受了停火协议。

当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后美国实际上并没放过伊拉克——尽管不再使用直接的军事手段打击伊拉克,然而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美国一直对伊拉克实现封锁制裁的政策。其实如果我们以更为宏观的视角看待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那么我们就能发现:这两场战争之间实际上是具有连贯性的。尽管两场战争相隔13年,可在这13年里美国其实一直在打压伊拉克,只是把打击方式由直接的军事打击换成了更为隐蔽的手段。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理解为围而不攻的消耗战——我可以一下打下你,可这样做损失太大,所以我暂时不打你,但断绝你和外界的一切联系,等到你弹尽粮绝精疲力尽之时再一举拿下。到了2003年小布什再次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时双方的实力差距更大了:此时伊拉克已经历了长达13年的制裁和禁运,国力凋敝、生活困顿,伊拉克军队的装备也长期无法更新换代;相比之下美国这13年的军力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如果说1990年的美国首次向世界展示了依托于新式电子技术的高科技战争形式,那么到了2003年美国这种新式高科技战争已完全发展到成熟状态:1990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战机轰炸的现场满目疮痍;然而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战机轰炸的建筑从表面基本上看不出任何损伤,因为精确制导的导弹钻入了建筑物内部,从而将其功能完全瘫痪,与此同时建筑物的外观基本还维持着原状。也就是说美军的精确制导武器这时真可以做到如果要炸客厅,那么就绝不会炸到厨房。

对萨达姆而言:更糟的是在经过美国持续13年的制裁后伊拉克国内已出现离心离德的现象。1991年5月美、英等国以保护库尔德人为由在伊拉克领土北纬36度以北划出了一个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安全区”并禁止伊拉克飞机或军队进入。伊拉克政府从此失去了对北部库尔德人地区的控制。此后这一地区涌现出库尔德民主党和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两大军事武装组织。俗话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库尔德武装的成立是库尔德人独立建国的基础。早在1992年5月“库民党”和“库爱盟”就举行了历史上首次选举,当年6月库尔德地区成立了自己的议会,7月组成政府。从此伊拉克境内就出现了一个事实上独立的库尔德政权。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库尔德武装对美国的正面攻击起到了很好的策应效果。不过萨达姆手中还有一张神秘的王牌就是14万共和国卫队——这是一支极为神秘的部队,号称精锐中的精锐。萨达姆这支共和国卫队的神秘感一直保持到了战争结束,因为直到战争结束之时他们也没出来露脸。从3月20日战争开打到4月9日美军用一个营的兵力就拿下了巴格达,这期间几乎没遭遇任何有效抵抗,包括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内的30万守城部队神秘地人间蒸发了。事后人们才知道美国策动伊拉克高官在伊拉克国内打造了一条接应战线。事实上这时伊拉克军队对萨达姆已谈不上什么忠诚度了:就在萨达姆天天召开战前会议鼓舞士气之时他手下的各路大员们实际上都已在悄悄和美国人讨价还价了。战争中和美国达成协议的伊拉克高官们纷纷放弃抵抗,于是美国大兵们就这样大摇大摆开进了巴格达。

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连续三场大战耗尽了伊拉克的元气。如今的伊拉克早已不复上世纪80年代初的繁华景象:当年伊拉克人只需要3.5元第纳尔(伊拉克货币名)就能兑换1美元,而如今却需要2000第纳尔才能兑换1美元。极度的通货膨胀使得物价飞涨。当年的伊拉克很有钱,同时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又都是免费的,所以当时很多伊拉克人就全世界旅游,然而现在他们的收入能勉强度日就已不错了。战争摧毁了伊拉克大量基础设施,如今伊拉克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远远不及80年代初的水准,即使有侥幸躲过战火摧残的建筑也大多因缺乏维修经费而导致年久失修。在战后最艰难的时期伊拉克人一度恢复物物交易,钱一度在这个国家失去作用。由于大量学校在战争中被炸毁,于是在伊拉克就出现了世界罕见的奇景:大部分孩子因为无法上学而成为文盲,反而是从80年代以前走过来的中老年人知识层次比较高。医院也在战火中被炸毁了,于是医生们进入各个社区为人们诊病,他们并不收取报酬,只要管饭就行,因为钱在战后的伊拉克几乎没任何用处。其实不只是医疗行业,事实上在伊拉克战后初期很多人都是通过这种为他人提供服务换来一顿温饱的方式度过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如今的伊拉克比起战后初期相对好些了,不过时不时响起的爆炸声仍提醒人们这里仍是一片动荡不安的土地。尽管因为美国取消了经济制裁使伊拉克石油得以大量出口,以致于伊拉克GDP总量在伊拉克战争后翻了8倍,但伊拉克人要想恢复两伊战争前的实际生活水平仍是遥遥无期。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只用看下面四点:

1、免费的医疗,免费的养老,免费的教育,免费的住房;

2、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大学的受教育率达到56%;

3、一头羊、一辆车,在萨达姆时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这是因为,萨达姆承诺,要让每个居民以买一头羊的价钱能买辆车。

4、萨达姆时期,美国1美元能够兑换3.5元伊拉克第纳尔,现在1美元能兑换2000第纳尔。


甲良生日记


伊拉克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在两伊战争之前,确实是十分富裕的,一度超过了沙特,成为中东非常富裕的国家。但是在两伊战争之后,伊拉克又开始走下坡路,欠了大量外债,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更谈不上什么富裕了。

两伊战争之前,伊拉克是中东数一数二的土豪国家。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在掌权初期,伊拉克探明的石油储量高达1400万桶,属于石油储量世界前5名的国家之一。上世纪70年代之后,萨达姆将石油收归国有,大幅增加了伊拉克的财政收入。

由于国家有钱了,萨达姆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第二件事,是提高社会福利待遇,提民众的生活水平。使伊拉克迅速和沙特并驾齐驱,一度成为土豪国家。

伊拉克发动两伊战争,使伊拉克的综合国力由盛变衰。

1979年伊朗什叶派政权刚刚上台,由于伊拉克和伊朗存在着教派矛盾,萨达姆的目的是趁伊朗刚成立政权,依靠伊拉克强大的军队,便可以迅速打败伊朗。结果令萨达姆没有想到的是,伊朗非常顽强,具有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想速战速决是根本不可能的。

两伊战争打了整整8年时间,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余人,综合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两伊战争结束之后,伊拉克由盛变衰,欠了大量外债,日子很不好过。

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伊拉克彻底成为一个贫穷国家。

萨达姆最大的错误是,不应该入侵科威特,让美国找到了打击伊拉克的借口。美国得到了联合国的授权,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伊拉克被迫从科威特撤军。从海湾战争结束之后到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对伊拉克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封锁,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根本谈不上富裕二字。

从伊拉克的发展历程看,国家由盛变衰与萨达姆有着很大的关系。要不是萨达姆的穷兵黩武,专制独裁,伊拉克也不会走到今天。


小甜嘟爸爸


战前的伊拉克有多富,这个我们可以简单的对比一下。两伊战争前的1980年,伊拉克的人均GDP为1528美元,而那年我国的人均GDP还不到200美元。也就是说,那时伊拉克的人均GDP几乎是我国的八倍。

在萨达姆时代,伊拉克的经济发展一直都还算稳定,即便两伊战争和之后的海湾战争重创了伊拉克的经济,但凭借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相当富足的。

萨达姆统治时期,将石油开采权收归国有,大力发展石油经济,为伊拉克积攒起大量的财富。得益于石油经济带来的巨大财富,萨达姆时代推行了众多惠民政策。比如全民教育免费政策,让伊拉克小学普及达到百分之百,中学和大学入学率也大大提高。这一举措让伊拉克文盲率大大降低。而伊拉克也因此曾一度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嘉奖。

除了教育的巨大发展外,在医疗和养老方面,战前的伊拉克也是相当到位。当时,伊拉克民众看病不用花钱,养老有保障,极大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和后顾之忧。而最令人羡慕的,当属免费住房这一项国民福利政策。通过这些惠民政策,我们都能看出当时伊拉克民众的生活水平之高。

这一切与现在动荡不安、恐怖袭击不断的伊拉克局势,可谓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今的伊拉克民众,别说要过上富足的生活了,就连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保障不了,安居乐业成了一种奢望!

十几年前,伊拉克民众在美国的怂恿下,推翻了让他们深为憎恨的萨达姆政权。然而,他们却并没有真的迎来所谓的“民主自由”,有的只剩下满目疮痍和接连不断的冲突和恐袭.......

别看去年伊拉克GDP达到2259亿美元,总量上是超过了战前,但国民的幸福感和富裕度,可不见得要优于战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