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商家从淘宝退出,难道是实体行业开始复苏了?

百年常青藤


淘宝大量卖家退出,是一个缓慢而必然的趋势,但是绝不意味着实体的复苏。

淘宝,大量卖家退出,有很多种原因:

第一,增长瓶颈。

淘宝应该说野蛮生长有十几年时间了,从开店就赚钱,到现在,赚钱很难,直到只有少数优质和品牌客户赚钱,多数亏钱运行。

第二,竞争对手频繁出现。

从京东,到拼多多,以及各类微商,严格意义来说,他们的定位有重叠有差别化竞争,但是,总体分流的是消费群体。而且对于淘宝来说,其推广费用不可能始终保持一个加速的增速,而其他分流的对手可能出现阶段的推广竞争压力。

第三,淘宝的体验对比出现弱化。

淘宝,人人都知道,你从开店,缴纳各种费用,到推广缴纳各种费用,甚至各种活动强行分派费用,应该说和亚马逊差距比较大,亚马逊基本上费用种类和频率没那么多。

第四,经济增速趋缓,导致居民消费增长能力趋缓。不论是房价持续攀升因素,还是经济增速因素,导致居民就业和消费增长之间的矛盾比较凸显,所谓消费降级,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只不过不被所谓的主流媒体所承认而已。

因此,淘宝经营逐步困难对于多数资质平平的淘宝店来说的确压力持续加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可能宏观因素占据了主导。

而实体经济,尤其是实体店面,不知道大家的感受是如何,反正,我在一线和四线城市都明显感觉到和前几年差距越来越大。既有人民消费审美疲劳的因素,也有实际上的消费增长能力不足的因素,更多的是和人们的预期有关,面对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和房价的持续攀升,人们预期普遍趋于保守,也必然会带来消费的增量减少,当然完全看不到实体经济和实体店面的反向增长,除非餐饮行业个别品牌和店面因为位置原因或者因为口味风格原因出现明显的阶段性增长。






屠龙刀fei0598


对淘宝已近失望透顶了,买东西遇到卖家发语音骂人,我把骂人的话用文字展示出截图来给差评,最后居然判定我评论里图片上有辱骂言论屏蔽了,投诉了最后客服说就是这样规则,我投诉淘宝客服人家说淘宝客服不可以投诉,我真是醉了,怪不得商家这么嚣张,我的评论被屏蔽了后商家在后面写了一大堆装可怜还说我怎么说话难听如何骂人,还在淘宝群里发动一大波沙雕在下面评论骂人,反正评论已经变成系统默认了,我只有开了不能评论后清净了,气的直接卸载了淘宝,现在只买天猫和苏宁易购


小贝壳3056


讲一下本人的切身感受,我是09年开始做淘宝,淘宝真正难做是从16年开始的,是跟阿里的策略有关,开始了千人千面,开始了所谓消费升级,店铺去爆款模式,从那时候开始店铺的流量极速下降!不管大卖家,还是中小卖家,不管开不开直通车都是流量下降,淘宝店铺已经很难出大爆款,单品曝光转换速度非常快,很难有稳定流量,其本质上是把淘宝流量导给了天猫!另外刚好拼多多崛起,把淘宝挤出无法生存的卖家挖走,造成了更多买家的流失,从而整个淘系的流量流失!所有卖家都更难做!

另外整个经济周期都在调整,整个大环境都不好,并不是说实体开始好做!


倾城彩妆


都在说大量的商家从淘宝退出,是实体行业复苏的开始。我认为即使这一批退出的商家在去经营实体店铺也未必都能成功,商家的退出并不意味这实体行业的复苏。实体行业的复苏还是与商家的成本有着最大的关系,商家的房租年年都在上涨,以我们这边的房价来看,20平米商品从之前的2000多/月涨到了现在的5000多/月。去年的营商环境已经够差的了,房假依然没有降低的迹象,房东还在想办法涨价。所以实体行业难做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商户的成本太高了。

大量的商家从淘宝退出,这样的言论我不知道有没有数据依据,还是退出的商家自己得出的结论。每年都会有一批商家推出淘宝,当然也会有一批人加入到淘宝中。这是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也是强者生存的平台。

商家无法适应淘宝的发展变革,赚不到钱只能选择离开淘宝。不可能一直耗着,耗着淘宝也不会给你发钱。只有赚到钱并且适应了淘宝变革的人才能够持续的在淘宝营商。

退出淘宝的商家不一定就去从事了实体行业,很多的商家加入到了拼多多等社交电商平台,用淘宝之前的套路在其他的平台谋求更好的收益。

所以退出淘宝的商家并非去经营所谓的实体行业,离开的原因无法就是赚不到钱或者无法适应淘宝的变革而已。一部分是之前刷单的人,由于店铺刷单已经无法持续才选择了离开。一部分是在淘宝的运营中由于产品问题无法赚到钱而离开。一部分是没有稳定的货源,无法正常经营店铺只能选择放弃。一部分是本来就是兼职的店铺,对于他们来说有着自己的工作,淘宝店铺可有可无,退出也无所谓。


十九说电商


网购是当今的大环境大气候,网店以它的“便利,快捷,价优,物美,品全”占主导地位,实体店大部分已全军覆没,不可能东山再起的。

就拿我来说已经网购了11年,日常的“吃,喝,穿,戴,家居用品,化妆品及家具”全是网购,购得的商品很多都是“价廉物美”非常满意。

我下午到货的一盒“费列罗巧克力”,我前天在上海联华超市买了一盒是93.8,昨天在网上买了一盒一模一样的就便宜了23.8,所以谁不愿意网购?(这是下午收到的那盒)



蔷薇xxpp


你说的这个可能性不存在,电商退出和实体店倒闭是一样的,经营不好,没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没认真研究学习电商新的交易规则被淘汰也很正常,以前女儿开始正式上班之前也有一个小淘宝店,当时小店的收入也不错10-13年每个月一个月也有六七千的收入,有时一个月也有万八的净收入,也许是我的思想太老了,要孩子去正式上班,小店由她妈打理,从此没能跟上淘宝经营理念方式方法的改变,流量逐渐没了,小店只有倒闭了。

所以说电商退出倒闭很正常,就和实体店倒闭关门一样。


barton1963


商家从淘宝退出,其实同实体行业是否复苏没有任何关联。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淘宝虽然是个大流量平台,但是逐步已经形成了头部效应,很多商家已经无法展业了。同时与淘宝竞争的新电商平台和新模式也越来越多,大家转向新平台进行销售了。

德先生带大家来分析下为什么大量逃离淘宝?

1.淘宝的收费现在也越来越高了,有些销售量不高的商家已经无法支撑淘宝的日常运营。过去为什么大家愿意去淘宝上开虚拟商铺?还不就是因为不用付实体店铺房租和其他费用,同时互联网产业可以有无限的潜在客群。但现在实际情况如何呢?

淘宝C2C一年6~8万,天猫B2C一年12~20万,低于这个投入,基本上淘宝是没有啥钱可以赚的,可能连自己的人工钱都赚不回来。

标准一个店的组合:高级美工、高级运营、网络推广、两个客服(白班,晚班),大家可以看下,淘宝运营成本要多少把?

2.淘宝上经过多年发展,也逐渐形成了某一商品门类的头部平台商家,其他商家销售量已经无法提升了。也就是最终的28原理,20%的商家销售了80%的销量,剩下80%的商家销售了20%的销量,实际情况可能比这更残酷,可能形成了19原理。那么针对80%的商家来说,淘宝这个大流量平台对于他们是个鸡肋,已经没有持续经营下去的动力了。

3.淘宝商家们的卖货选择平台和卖货模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现在除了淘宝和天猫是最大的电商平台。其实还是有着潜在的竞争者也在不断发展,例如京东、苏宁、拼多多、微店等等电商平台。那么对于很多商家来说,可以去这些新兴的电商平台上搏机遇,不需要再掉在淘宝一棵树上。

同时目前的网络直播带货也是发展迅猛,它针对于过去的淘宝店铺是营销,又是一次产业进步。你看,连李湘都下海做直播带货了,更不用说李佳琦一天可以产生直播上千万的销售额,当然最恐怖的还是杭州薇娅,他创造了年收入3000万,带货销售额7亿元。甚至于她创造了直播带货奇迹:单场(2小时)最高销售额2.67亿元;单件商品最高引导销量56万件,单间商品最高引导销售额2700万元等等。这种转型效应带给无数的商家很多冲击。也出现了很多直播平台进行转型,快手、抖音、微信又吸引了无数淘宝商家从原来淘宝平台退出,进入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转型做网红直播卖货。

总结下:在这三大因素下,原来的淘宝商家为什么不去那些成本更低、流量更大、获客模式更先进的平台进行转移呢?所以淘宝商家的逃离是正常现象。同时他们对于淘宝贡献率也是很低的,淘宝平台也是不会太在乎的。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匀枫财技大兜底


都说线下房租高!实际情况是淘宝电商费用更高!为了销量为了排名不惜一切投入!不惜一切进行价格厮杀!民间有句话淘宝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可见伤了自己!害了别人!生意是需要合理利润支撑的!作为老百姓我们即是买家也是卖家


苦熬三年


有什么证据证明大量商家退出,其实只能说有退出就有进入,


W执笔写未来


现在很多线上都回过头开实体店了。前几天网传ITM模式下运营的SOFIA(索妃雅)品牌拟在北京SKP、王府井、西直门凯德、西单大悦城、朝阳悠唐、东大桥芳草地以及三里屯太古里等区域设立北京ITM模式的衣品实体店。店铺为时尚人群提供时尚服装服饰的个人衣品诊断定位、穿搭,以及上门衣橱管理等专业服务为主,以轻奢时尚女装私(人)定(购)销售为辅。各店拟投资额300~600万不等,投资股东须具有广泛的国内时尚圈、娱乐圈资源的知名文艺人士(或可成为我品牌形象代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