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如果凡尔纳出现在今天,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重新在海底遨游两万里,他也许希望自己能再遇到曾经在书中出现的幻想生物——环纹海扇、海槌鱼、当那贝、叶纹贝、月形水母,不过,他的料想可能要落空了。

当潜水艇下潜到海底两千多米的时候,他将看到这样一幅景象:缤纷的海底世界只剩下白色一种色彩,他以为漂浮在潜艇周围的透明物体是由水母构成,但那只是一个破碎的塑料袋,他以为贝类生物正静静地躺在沙层上,但那里只有一眼望不到底的矿泉水瓶子。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这不是虚构,而是真实存在的景象。这是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发回的画面,占据画面大部分的全部是漂浮在海底的塑料垃圾,甚至可以说,四散的塑料袋和塑料瓶构成了这里的生态.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塑料垃圾的来源则更让人胆战心惊:根据BBC对英国附近海域塑料垃圾的统计来看,10.8%的塑料垃圾来自海钓、30.4%来自公众随手丢弃,而有46.2%的塑料垃圾无法确认来源。

实际上,垃圾不仅仅正在占领海洋,它也对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产生了不可置否的影响。像王久良拍摄的纪录片《塑料王国》就事无巨细地将我们身边的垃圾景观展示出来。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塑料王国Plastic China 剧照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部影片侧面影响了国家禁止进口洋垃圾的政策发布,但这应该是全民环保的开始。对环保事业来说,我们的每个举动都有可能是一场微观的“蝴蝶效应”,每个看似随手丢掉的垃圾,都有可能成为其他生物的负担。

因为,你永远都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塑料瓶到底可以走多远。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每个塑料瓶的命运都是一场奇遇:它有可能成为制成新塑料瓶的原材料,但以2016年的数据来看,这个数字只占全球一年生产塑料瓶数量的7%;它也有可能进入垃圾回收程序,被焚烧或被填埋,但这个数字也占不到生产塑料瓶总量的50%;当然,它也有可能辗转腾挪最终丢进大海,而海洋需要花上450年的时间才能将它彻底降解。

你也许想不出一个塑料瓶何德何能漂进大海,但数据可以告诉你,它正在从四面八方汇入到海洋之中。

根据《Nature Communication》2017年对世界污染河流对海洋的塑料输入估计量调查显示,我国对海洋污染做出的“贡献”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前20名中有6条中国大陆河流上榜,第一名便为长江。

我们暂时不去质疑将塑料瓶丢进江水里的动机,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一个尴尬的数据。据调查报告显示,

长江向海洋输出的塑料垃圾总量约为333,000吨,占世界总输入量的23.71%,其中绝大多数垃圾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2013年7月15日,湖北宜昌三峡大坝上游秭归县茅坪镇水域,长江洪水带来大量生活垃圾,聚集在三峡水库形成漂浮垃圾带,触目惊心。

当塑料垃圾从各种各样的入口流入大海后,它并不会因此停止,而是在“垃圾洋流”的帮助下,与其他塑料汇集在一起,构成文章开头时呈现的景观那样,一处处漂浮着垃圾的海底世界。

目前,世界范围有五条主要的垃圾洋流,其中太平洋垃圾带是最为著名的一条。它的发现源于一次偶然事件。1990年,航行在太平洋上的一艘货轮被飓风刮掉了大量货柜,其中装有八万双运动鞋,随后的数年时间里,人们在加拿大沿海周边和夏威夷海岸都发现了这些运动鞋的踪迹。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2015年地球五大垃圾洋流带一览,由NASA科学可视化工作室制作

垃圾洋流带的形成不仅会对水下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当然,它有也可能在海啸或台风等自然灾害时期,从海底一跃而起,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台风山竹过境后,留在香港街头的塑料垃圾

对于环保,再多的宣传也是值得的

在这样一番景观下,社会各界都在推行环保至上的生活方式,并以各种形式做着自己的努力。

政策方面,联合国环境署曾在1995年推出《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地活动影响行动纲领》(GPA)

,也间接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承担起了环保的责任。我国也于2007年展开海洋垃圾监测、2016年展开近海微塑料监测。今年最热的垃圾分类话题同样是对环保意识和大众对垃圾问题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推广。

民间也进行着努力。1986年开展的国际海岸清洁日活动(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便是最好的例子,它呼吁人们走上海滩,用自己的双手捡起被人类丢弃的垃圾,重新将它们置入环保再生产的过程中。

它已经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志愿活动之一,据各地志愿者的统计,今年国际海岸清洁日活动共收集了5716331个香烟烟头,3728712件食物包装,1390232个塑料瓶和938929个塑料袋

同时,作为中国大陆唯一关注海洋垃圾的公益机构,仁渡海洋也在定期举办全国联合净滩活动、并在每单月月底检测海洋垃圾数据,在检测的同时进行净滩。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数据来源:仁渡海洋官方网站 http://www.renduocean.org/#

如果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始和结束都在同一个地方,那么垃圾的命运也应如此。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环保生活方式的宣传上,再多的努力也都是值得的。因为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了解到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他们才越有可能认可并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李宁就曾与首只中国大熊猫国际形象“阿璞”合作,推出李宁 X 有熊猫联名合作系列,呼吁新青年将自己的环保态度“穿”在身上,既表明了自己的环保意愿,又不失趣味【来源:李宁官方微博

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完成了“环保意识觉醒”。他们既有能力将环保的生活方式变成人们更容易接受的事物,就像一座桥梁把形而上的环保意识和实物联系起来,也更愿意面向新青年阐释环保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因为对新青年来说,环保既是拯救地球,也是自救,毕竟世界最终还是他们的。

在这一点上,李宁近期举办的“从‘零’到‘衣’”主题活动也许能让我们得到一些启发。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从‘零’到‘衣’”主题活动现场

2019年11月30日-12月1日,李宁在上海静安区兴业太古汇举办“从‘零’到‘衣’”主题活动,就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环保变成一股全民参与的潮流,现场通过塑料创意回收工作坊、弃资手作公益工作坊的活动形式,将可持续环保零废弃零污染生活理念传递给到场的每位观众。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从‘零’到‘衣’”主题活动现场

这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实验,而是李宁今年一直在推进的事情。李宁 X 有熊猫联名系列,以更接近年轻人的姿态、更吸引年轻人的设计和更接地气的环保理念出发,呼吁更多的年轻人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李宁 X 有熊猫系列垃圾分类Tee

因为在李宁看来,当环保意识慢慢成为大众认知中的一部分时,它就成为了属于国人的新潮流。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代“弄潮儿”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时尚和电子业带来的绚烂和冷酷,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生活延展开,投身环保,成为真正的影响世界的参与者。

当这些新青年开始关注用环保材质制成的商品,更愿意选择通过更少排放,更少污染的工艺制成的产品,这个世界似乎开始慢慢变好了。

环保,没有终点

关于开头提出的问题,我们心中应该已经有了答案。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未来的生活中,以环保的姿态生活。

它不一定是一场苦修,也可以是一场缤纷多彩的“秀”。比如最新一季李宁 X 有熊猫联名系列产品,从海洋里不同颜色的塑料瓶出发,就为一件件运动潮流单品带去了完全不同的呈现。

这些产品的环保使命则更为彻底,它用特殊工艺加工了回收后的塑料瓶,并制成可循环再生环保面料,以此为基础,做出了一系列服装、鞋履和背包帽子等环保产品。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李宁 X 有熊猫联名系列服饰

这是李宁 X 有熊猫联名系列对海洋污染主题进行的潮流解读,也是面向青年人的环保意识宣讲。环保也因此可以成为一股时尚,去影响更多人关注和加入。除了选用环保工艺面料外,本季李宁 X 有熊猫也在设计上下足功夫,色彩灵感来自于海洋中色彩缤纷的塑料垃圾、手绘的图案风格让环保的表达更加直接也更加生动。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李宁 X 有熊猫联名系列服饰

对李宁来说,环保不仅是一场对丢弃垃圾重新分类的过程,而是对世界范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品牌态度上的彰显。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消费行为,而是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呼吁更多人参与进来的环保之举。虽然我们看不到遥远的海洋是否因为我们做出的努力而产生改变,但我们可以相信,随着我们做出的每一个改变,未来正在朝美好的方向发展。

虽然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次活动就将海洋从塑料垃圾的围困下解救出来,但我们总能从自己出发,尽可能让这些垃圾的“奇幻漂流”,得到它们该有的“归塑”。

(图片来自互联网、李宁)

策划:三联.CREATIVE

监制:李雨旋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