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都等新一線城市都在大力建設地鐵?

一位行者


有些城市客流量增長幅度有限,有些城市卻是因為人口需求急需但以前滯後了,比如說成都。成都比南京,武漢,重慶里程少的情況下,客流量卻更高。而且一號二號6b嚴重不夠使用,國家批准新建地鐵,也是會到城市去實際調研的,所以有些城市被下調,像成都這樣城市國家繼續批准大力建設地鐵,這些是有人口和產業支撐的,而且成都的地鐵流量也對得起這些建設~


週末愉快chengdu


地鐵是當今城市交通,最為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不堵車,準時,高效。受到成都等新一線城市的熱捧。


像成都外來人口400多萬,戶籍人口1600萬,成都總人口2000萬以上的城市來說,地鐵可謂是不能或缺的。如此大體量的城市,沒有地鐵交通,是不可想象的。

地鐵可不是城市,想見就能見的哦,據說一公里要上億元的投資啊,而且用時相當的長,一般建成一條地鐵要4到5年。

成都現在有六條地鐵線路在營運,到達2022年,成都的地鐵運營里程將達到600公里以上,到達2035年,成都的地鐵將達到46條,超過2600公里。


因為成都城市發展實在是太快了,從單一的圈層城市模式,向現在的一城雙核的城市模式邁進,成都向東向南發展,昔日的東郊龍泉山脈,搖身一變,已經成為成都城市主城區的城市森林公園,城市的主戰場已經穿越龍泉山脈,到達了高新區東區,地鐵18號線就是從火車南站一路向南到達,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總里程超過70公里,明年也將建成投入使用。

好啦。小編就為你介紹到這裡吧,下次再會。


見解派


為什麼成都等新一線城市都在大力建設地鐵?

這是一個十分現實,而又顯得有點無奈的問題。

不錯,地鐵建造的成本很高,高得無力承受。那麼,為什麼還要搶建地鐵呢?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這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需要。特別是一二線城市和發展得比較好的三線城市,隨著湧入城市的人越來越多,交通近乎於癱瘓。特別是上下班時間,幾乎走不動。為了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地方就通過建造地鐵的方式,將人員“趕”進地下,更多地減少地上交通車輛,從而使城市交通擁擠的矛盾得到緩解。

第二,是城市環境建設和環保的需要。交通運行車輛越少,排放就越少,汙染就越小。建造地鐵,就可以有效減少城市通行車輛,那麼,排放就能大大減少。所以,推動了地方建造地鐵的熱情,使規劃建地鐵的城市越來越多。

第三,拉近城市之間的距離。我們注意到,地鐵已經不僅僅在城市建造,而且在城市之間建造,使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拉近,從而更有利於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使地區發展的平衡性增強,這也給了地方發展地鐵、建造地鐵的最佳理由。

第四,穩定經濟的需要。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且遲遲沒有出現全球經濟復甦的跡象。因此,需要通過加大基建投資力度來穩定經濟。而地鐵無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第五,政績需要。一些地方,發展製造業的能力不強,發展經濟的思路比較單一。因此,就想方設法尋找其他方面的手段,而地鐵建造,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是比較明顯的,也就不可避免地會這樣做。


譚浩俊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全國已有39個城市獲批建設地鐵,預計到2020年,全國地鐵總里程將達到6000公里,投資達到4萬億。中國的軌道交通處於高速的發展期,不僅僅是通線路,更是一個軌道交通產業鏈的集群式跨越發展。

我國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城市規劃批覆里程均已超過400公里,同時,從目前各城市規劃的軌道交通線網來看,約有20個城市的遠景線網長度都超過400公里。

無論是建設速度,還是建設規模,目前中國的軌道交通正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期,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市場,而成都也在這趟高速發展列車之上力爭上游。

成都軌道交通建設,以地鐵為骨幹,有軌電車等為輔助,根據《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城市軌道交通加速成網的實施意見》,成都地鐵建設項目,含輕軌在內,總目標為到2020年,實現成都市地鐵建設運營線路15條,共計650公里,其中開通運營線路13條,里程500公里,在建項目6個,里程150公里。2016年至2020年期間,每年至少開通運營2個項目。現代有軌電車建設項目,根據總目標,到2020年成都將建成運營有軌電車線路6條,共計98公里。

可以說,未來在成都,“核心區域,絕大部分旅客步行15分鐘以內可以到達地鐵站”。預計到2020年,大多數人去大部分地方可坐軌道交通,天氣變化和道路是否擁堵將不會影響大多數人的出行。由於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公共交通的改善,相同時間內的出行覆蓋範圍增加80%,擁堵道路的比例下降約35%。如順利實現2020年軌道交通目標,成都軌道交通將完成日運送旅客人數500萬人次的計劃。

隨著成都地鐵的不斷髮展,一大批產業諸如建築業、商業、地產、零售業、旅遊業、廣告業等等都搭上了地鐵這班快車。這些看似獨立的經濟個體,都與地鐵的建設和運營狀況緊密相連。

現實表明,成都地鐵明顯的緩解了地面的交通壓力。地下與地面交通結合,在一定成都上提升了交通的便利程度,增強成都作為特大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輻射能力。對城市功能的合理佈局,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

成都地鐵系統的建設對商業環境佈局起著導向的作用。盤活了老城區和新城區的也能夠有力的拉動內需,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將使都市人的生活發生一次深層次的改變。

地鐵通車裡程前10名城市


每日經濟新聞


原因很簡單,提高效率唄。例如成都,現在汽車保有量400多萬輛,居全國城市第二,帶來的後果必然是城市交通擁堵、空氣汙染、效率低下。事實證明,在人口眾多的中國,必須大力發展公共交通。而地鐵是公共交通工具之首選,為什麼?因為地鐵深藏於城市地下,不新佔用土地;地鐵不受行人和其它交通工具影響,因而速度極快,效率很高;在戰時,地鐵還是很好的防預系統。正因為地鐵有這些優點,所以成都市在二十年前即著手地鐵建設,現已建成開通五條線路,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生活,提高了城市的活力。目前成都在建地鐵還有七、八條線路,一旦建成通車,成都與周邊城鎮的聯繫會進一步密切,輻射效應會進一步加大,成都平原城市群將會由地鐵等交通工具串聯為一體,從而極大地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現在,在地鐵建設方面,如果中國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中國已經實現了從建設到運營的全部國產化。當前,國際上逆全球化趨勢凸顯;國內去產能、去庫存任務艱鉅;這正是加大內需性投資的絕佳時機。相信再過二十年,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一定會讓那些唱衰中國的傢伙們瞠目結舌。


Wwbing


這是一個地鐵“大躍進“的時代。在新一線城市中,東莞是最晚開通地鐵的城市(2016年5月正式運營),也是中國大陸地區第27個擁有地鐵的城市。而目前全國有40多個城市的地鐵建設規劃獲得批覆,規劃總里程超8000公里。而新一線城市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潛力股是最積極的,如武漢地鐵正在同步推進13條線路的建設,投資規模龐大。可以說,地鐵所扮演的角色著實不輕。


首先,地鐵擔負著國內政府基建投資的重要任務,肩上負擔重。特別是去年以來,國內固定資產的投資開始走下坡,特別是地產投資、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滑明顯,因此以地鐵等為代表的基建類投資對於穩定地方經濟增長意義重大。



其次,在搶人才、吸引勞動力大戰的背景下,是新一線城市積極強化自身資源稟賦的需要。北上廣深日益限流,新一線城市普遍在政治和經濟資源等方面有一定優勢,因而各顯神通希望留住大城市迴歸或者小城市進入的高素質人才和勞動力資源。

畢竟人口持續外流帶來的惡果已在東北不少省市得到驗證。近年來,包括成都、武漢、長沙等都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吸引勞動力。而作為城市綜合實力的象徵和重要的配套基礎設施,地鐵一定程度上也顯示出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

最後,地鐵建設作為配套,帶動周邊土地和房屋價格快速提升,也讓不少城市在哪怕持續運營虧損的情況下,也要積極上馬。因為地鐵而帶動周邊房價在極短的時間內出現百分之幾十乃至翻倍的增長在大量的新一線城市已是數見不鮮。
但是目前國內能盈利的地鐵線路寥寥無幾,新一線城市面對的形勢更為嚴峻,在客流量增長幅度有限的情況下,想實現收支平衡可能還遙遙無期。


科技向令說


不修地鐵,怎麼賣地!


東哥47998666


賣房,GDP


它化自在天


改善交通問題

成都地鐵的建設,最直接的一點地鐵為市民提供了另一種出行方式。成都的公共交通體系長期以來僅有以公交運營體系、出租車等為主的地面交通網絡。地鐵的出現,大大的減少了地面交通的壓力,讓更多的市民不要再為公交車的擁擠而煩惱。地下交通的容量大、速度快、準點率高等特點完美地彌補了單一地面交通的不足。
地鐵開通後,每天的運營時間是早上六點到晚上十點左右,列車運行最小間隔已達到兩三分鐘,每日載客量約110萬人次,最大載客量達已超過150萬人次。到2020年,公共交通分擔率將進一步提升,達到50%。另外地鐵的建設完善了成都市的公共交通系統,建立起了一個整合、高效、經濟的道路軌道交通網絡,並使之持續滿足城市的需要。地鐵時代來臨不僅僅是地鐵開通那麼簡單,而是意味著成都將真正步入公共立體交通時代。成都地鐵的建設將會提高公共交通的競爭力,並且在道路擁擠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無疑是一個有效的緩解措施。
成都將對城市公共交通轉乘樞紐進行全新佈局,形成城市客運轉乘核心網絡,促成不同公共交通方式之間的最短時間轉乘。成都地鐵將會與內外交通樞紐連接,比如飛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站等;另外地鐵也會與市內公共交通站點相連接:地鐵站外也會有自行車租賃點。這樣方便的轉乘體系,為市民提供了最大的便利,讓公共交通成為市民出行的首選。公共交通代替小汽車出行,既緩解了道路與車的矛盾,又節省了能源,提高了公共交通的出行率,從本質上解決成都現有的交通問題。
地鐵的管理較為合理科學,為乘客創造一個良好的乘車環境,可以成為城市交通管理的標榜。地鐵的加入,將大大提高成都公共交通的品質與競爭力,拉動其他公交車硬件與服務品質的提升。隨著地鐵網絡的豐富和完善,成都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將迎來一個上、中、下三路齊頭並進的立體交通新時代。

帶動經濟發展

隨著成都地鐵工程的推進,受地鐵完工率增大的影響,沿線房價將上漲428元/平方米,價值地鐵初動工時激增的1135.8元/平方米,地鐵的修建總共讓沿線房價上漲1563.8元/平方米。根據調查,體現在隨著地鐵通車日的逐步臨近,成都市總體房價逐步上升。以前,樓盤定價基本上會按照離市中心天府廣場的遠近作為參照物,但是現在地鐵也成為地段的一種標準,地鐵口將成為一箇中心點,向周邊輻射,樓盤按照離地鐵口遠近來定價。就某一個車站,在理想狀況下,離車站越近,房地產價格越高,呈現出正態分佈的特徵。因此,車站附近的房地產的價值高於位於區間的房地產,即對於投資者而言,最有價值的不是一條地鐵線的本身,關鍵是出入口。

地鐵系統的建立對商業環境佈局起著導向的作用。而地鐵轉乘樞紐站有效連接城市空間,使地上、地下空間延續一體化的特點,為地鐵物業綜合開發帶來了商機。地鐵站與周圍地下空間相通,提高了地下空間的可達性和使用價值,促使周圍土地開發多層地下空間。成都市周邊的商業功能區逐步發展完善,地鐵的建設將會使城市周邊商業區繁華起來,增加了區域的可達性,提升區域的商業氛圍與商業價值。

地鐵的建設、運營、管理與維護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工程,這有力地拉動了內需,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成都是高速發展的省會城市,每年需要就業的人口比重較大。地鐵經濟的發展使就業壓力有所減輕,為人們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一方面,地鐵的運營與管理需要有相關專業技術、懂得管理的先進人才;另一方面,地鐵商業街的建立會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進而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另外地鐵還帶動周邊的發展,需要更多人才,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這既可以安置一定數量的下崗人員,又能夠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就業機會,從而使成都的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提升城市魅力

多數發達國家大城市的發展經驗表明,地鐵的建設是提升城市的魅力和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環節。打造城市魅力核心區域,是國際化大都市的一大特色,而慢行交通系統正是城市魅力區域的核心。所謂慢行交通,通常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車等以人力為空間移動動力的交通,它的行進或行駛速度一般在每小時5-15km/h左右。成都地鐵建成之後,圍繞城市核心區的主要地鐵站點建設城市魅力區,修建生態公園,營造安全的慢行區域,慢行走廊。這不僅提高區域交通效率,方便市民精神文化活動,同時也為成都城市交通增添了巨大魅力。

一位行者


因為地鐵系統是對付城市擁擠交通的最佳手段之一。中國人口數量龐大,全國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就有300多個(美國僅有9個),而且不乏一批人口上千萬的城市,這些城市大多分佈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較快,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特別是上海,北京的最前沿的城市,交通擁堵,交通效率低下大大制約了城市的進一步健康發展。所以發展大容量公共交通是這些城市未來規劃的首選解決方案。

地鐵有很多其他交通工具比不上的優點:

1 電力驅動,能源使用效率高,無汙染;

2 地下或者高架橋上行走,不佔用地面的空間,提高了城市有限空間的利用率;

3 無堵車塞車情況發生,節約了時間,節約了能源;

4 載客容量大。一款8節編組的A型地鐵列車最多能載客1500人左右;

5 速度快。地鐵列車平均運行速度都能達到時速50-80公里左右,急速可以達到時速100公里;

6 安全性好。統一的調度指揮,自動化程度高,發生事故的概率遠遠小於其他地面交通工具。

再有就是國家需要消化建材的生產過剩,水泥、鋼材、玻璃等都嚴重過剩,必須處理掉這些過剩產品,保障這些工廠都能夠正常運轉,不讓工人下崗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