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瓷器风格独特,纹饰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青花色泽浓艳,彩瓷品种丰富,五彩器更是揭开彩瓷发展史的新篇章,《景德镇陶录》称此时期“制作益考,无物不有”。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明嘉靖 青花龙凤纹活环双耳瓶一对

尺寸:H17.7cm H16.5cm

来源:龙瓶:纽约苏富比,2011年3月24日lot723

凤瓶:香港佳士得,2016年6月01日lot3320

著录:Osaka Bijutsu Club auction, 3rd June 1931, no. 66.Yamauchi Family Collection.

Kyoto Bijutsu Club auction, 21st January 1935, no. 196.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单排楷书款

青花活环耳瓶,乃明代御窑最为传统的样式之一,于嘉万年间尤为盛行。此形制乃源自古青铜壶造型,早于元代时期内府便有烧造,因器形典雅肃穆,适于供奉于神台前。嘉靖时期承袭此瓶式,亦符合当时信奉道教之时代背景。皇室供器体现着朝廷对天地神灵、圣贤先祖的敬畏与膜拜,被赋予尊崇与神圣的地位,务必精心制作,小心使用。在明代御窑烧造当中供瓷的数量与其它瓷器相比少之又少,此对铺首衔环双耳瓶流传至今已属珍罕之品。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器形庄重典雅,釉汁厚润泛青,外口沿青花横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长颈凸起弦纹二道,两侧饰对称兽首耳下衔圆环,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古老传统,而兽首缩小,耳洞变大,与圆环大小相近,是此时造型演变的特点。瓶腹绘青花云龙纹,躯干蟠曲,灵活矫健。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瓶以云凤纹为主饰,自上而下环饰多层纹样,纹饰虽层层相隔,实则互为呼应。凤凰展翅飘尾,尾部毛发呈锯齿状,画风朴拙奔放,富集时代特征。且见四周伴以祥云纹,仙气缭绕,道教色彩甚浓。观其双耳活环处,轻薄纤细,成形不易,尤可窥彼时官窑烧造工艺之高度。完整保存至今,实属难得。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明嘉靖 蓝地留白云龙纹碗

尺寸:D17cm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嘉靖一朝御瓷之中复古现象颇为独特,尤其在前朝,道教色彩尚未大肆出现之前,青花模仿永宣,彩瓷则临摹成化,传世所见不乏佳器。其中摹仿宣德蓝地白花者是嘉靖官窑罕见的珍稀品类,蓝地留白工艺繁杂,制作上需用青花进行大面积的涂抹及渲染,青料消耗量大,在纹饰填绘上又颇费工时,因而较之青花装饰少见,往往是级别高档的御用之物。造型上仅见于盘碗,此式品类制作极为稀少,主要为各大博物馆所藏,流通于外者仅得数例,至为珍罕。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本品是目前传世仅见数例嘉靖蓝地白花器皿之一,全器以蓝地白花的方式来表现器里、器外的图案。碗外壁绘有云龙一对,胫部则以留白仰莲瓣图案作点缀。内里口缘画缠枝灵芝一周,内弧壁涂蓝无纹饰,碗心绘正面龙纹,遒躯多姿,灵动生威。凡举花、云、龙等温室皆留白,以细刻线勾描,让纹饰在蓝白对比的色彩中,产生强烈的立体感,亦见设计之巧思,制作之不凡。

足底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圈楷书款,再覆施青花一层,款字虽有掩盖之虞,仍然可见笔力遒劲,为嘉靖官窑典型的前期写款。其青花发色浓艳泛紫,映衬效果更为突出。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明嘉靖 矾红地绿彩婴戏纹盘

尺寸:D15.5cm

来源:伦敦佳士得,2006年7月11日lot119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代嘉靖朝的彩瓷, 以其古朴浑厚的造型,鲜艳热烈的色彩为世人所赞誉。据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色地彩瓷器约有二十余种,黄地红彩、黄地青花、黄地紫彩,还有红地黄彩、红地绿彩,或色地彩瓷器加饰金彩花纹等,充分展示我国彩瓷发展到嘉、万时达到空前未有的地步,是继成化斗彩,又一个新的彩瓷兴盛时期。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全器以红釉为地,内外均绘绿彩婴戏纹,盘底施白釉,正中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嘉靖皇帝在位初十年子嗣不兴,深受困扰,因此御窑烧制之瓷器多饰婴戏纹,期盼子孙兴旺、多子多福。全器以红绿二彩绘就而成,红绿二彩,施彩厚重,色彩浓艳,其设色简单而对比鲜明,艺术效果极见奔放之动感,此为嘉靖一朝彩料之特色。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明嘉靖 五彩灵芝寿字纹盘

尺寸:D14.3cm

来源:香港苏富比,1980年5月20日lot72

伦敦苏富比,2005年7月13日lot186

香港邦瀚斯,2012年5月27日lot116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盘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盘心青花双圈内绘一株桃树,枝干盘绕成「寿」字,树上寿桃累累,绿叶葱郁,树下结两组灵芝。外壁亦绘三株桃树,树干亦盘绕成「寿」字,树上挂满寿桃,间以三朵折枝灵芝。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明代嘉庆皇崇信道教,嘉庆朝的五彩瓷器上经常会出现用树木枝干缠绕成的「福」、「寿」、「宁」、「康」等寓意吉祥的字作为装饰,别具特色。此盘施彩浓重艶丽,纹饰布局雅致得体,更有「吉祥长久」之美意。此盘曾由亨利•奈特(H.M. Knight,1903 – 1971年)收藏,他是二十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欧洲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之一,毕生收藏从汉代至清代的中国艺术精品不计其数。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明万历 黄彩描矾红赶珠云龙纹碗

尺寸:D15cm

来源:苏富比香港,2010年10月8日Lot2681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种以矾红彩勾勒图案,填施黄彩的装饰手法,脱胎于宋金加彩,也成为其后明代五彩技法之发端。白地描矾红云龙纹在洪武时期即已出现,至嘉靖一朝此种技法发展为嘉靖时流行的“黄上红”。此件万历黄彩描矾红赶珠云龙纹碗所使用的技法,正与其一脉相承。此碗则通体使用矾红勾勒,黄彩填涂,极为罕见新颖。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腹部以矾红彩勾勒云龙戏珠纹,再以黄彩填色装饰,足墙装饰回纹锦地,亦为黄彩描矾红技法装饰。神龙张吻圆目,龙角竖立,须发飘扬,躯干弯曲,遒劲有力,周身火焰灼灼,祥云填饰其间,更显神龙腾云驾雾,凛凛神威,皇室威仪一览无遗。神龙跃动,宛若破壁欲出,动感强烈,极为传神。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此碗所绘龙纹具有典型的万历时期特点,龙头庞大,鼻部夸张前突呈如意形;龙眼圆睁,眼白面积多,三角形锐利龙眉向上综聚飞起;龙爪壮如车轮,凶悍有力,体现出万历朝尚武的时代气息。笔意潇洒恣肆,云龙古拙可爱,虽无永乐、宣德盛世威武刚猛之气,却独具意趣,为嘉靖、万历时期特有之风格。

本件作品炉火纯青地运用了红黄二彩,红黄二色相互映衬,色调热烈明艳,华贵雍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借黄彩加矾红谐音,寓意“皇上洪福齐天”之意,万历一朝高超的彩绘装饰技术,以及御窑无可比拟的艺术水平及精湛工艺,铸就了此件黄彩描矾红赶珠云龙碗的珍稀精妙,举世罕有。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明万历 青花婴戏图八方盖罐

尺寸:H13.3cm

香港苏富比,2011年10月5日lot0363

香港佳士得, 2002年4月29日lot 611

著录:《龙泉集芳:创业七十周年纪念》,茧山龙泉堂,东京,1976年,图版958

展览:《中国陶磁名宝展ツソ一ス》,五岛美术馆,东京,1966年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婴戏图亦称百子图,元欧阳玄诗《题四时百子图》谓:“当时富贵傍观羡,至今宇宙流传遍。”可知百子图以其富贵气象而格外受到世人青睐。婴戏图始于唐朝长沙窑瓷器,而盛于明清,明代皇室尤其钟爱婴戏图,自宪宗成化皇帝以降,特别是在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瓷器中广为流行。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万历婴戏图的表现内容较前朝有了明显增多。绘画技巧普遍提高,画面的层次感增强。在人物的画法上,或双勾填染或淡描线绘,童子的后脑突出,身体修长,上衣和下裤完全用青花的色彩来区分。万历朝的瓷画风格以古拙著称,画面类似今日的儿童画,带有童趣,以随意、夸张见长,这对后世的瓷画风格有极大的影响。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此青花盖盒的主题纹饰婴戏图可谓百子图的节缩版,分别绘画了小儿当官、放风筝、执旗、下棋、斗草、牵车、骑竹马、捉蝶等儿童游戏,所绘婴孩头大身小,夸张生动,笔法稚拙,以天真活泼的童趣来表达吉祥的祝福。整器虽构图较为繁密但不零乱,画法生动随意,古拙有童趣。胎体厚重坚致,造型别致,釉色亮青莹润,青花色泽浓艳,蓝中闪紫,分水特征明显,当是万历早期(万历二十四年以前)官窑中的精品。

官搭民烧

由于烧造量巨大,御窑厂无法完成宫廷的派烧任务,当时一部分钦限瓷器,以“官搭民烧”的名义派给民窑完成,代烧官窑器是民窑中的“官古器”户,在民窑“官古器”户中烧造的瓷器,平时供民间上层阶级所使用,这样就使官、民窑之间界限变得不像明初以来那样分明了。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造型古朴凝重

嘉靖时期景德镇瓷器风格与前朝大不相同,大型器物如大龙缸、大罐、葫芦瓶、大盘等的制作日渐增多,而且一般都较粗糙,不注重修胎,琢器腹部的胎体接胎痕比明初的还要明显,但官窑小件器物仍较精细。嘉靖时期,唯重大器,瓷器造型繁杂而拙笨,风格浑厚敦实。琢器中的瓶类多饰活环双耳,执壶垂腹常突起鸡心;最为流行的是各式各样的大小葫芦瓶,这与皇帝崇尚道教有关;大盘的口径达80厘米;还见有长方、四方、六方、八方、银锭形状的盒,其成型工艺难度,远胜过圆器。更有上圆下方之器,合乎道家“天圆地方”的理论,这些为别朝所少见。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嘉靖朝器物虽制作较粗糙,但瓷器制作水平取得了不小成就。在这里必须要提及的是明嘉靖“大龙缸”,大龙缸是皇宫的专用品,一是用来养鱼观赏,二是放置在宫中盛水防火的。嘉靖朝大龙缸瓷质坚硬,胎体厚重,釉质肥厚,使用回青料绘画。由于龙缸器形巨大,制作技术复杂,烧制十分困难,当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载:“嘉靖间……上忽命烧大缸,围至六尺,所用土料青料既多,比入火,十无二三完好者,做是为虚费甚巨,而人莫教言”。到明万历时期已经烧制不出这种大龙缸,万历随葬的青花龙缸,也只好用他祖父嘉靖年间制造的了。湖南台电视节目报名:一五七零零七六一七二四

嘉靖时期瓷器多见道教色彩纹饰

由于嘉靖帝尊道教,故当时瓷器上多见道教色彩的纹饰,如八卦、云鹤、鹿鹤、三星等;花纹图案趋向繁缛华丽,但形象却不如以前生动活泼;此时的婴戏图中,小孩的多数短躯头大,而且头后脑勺画得特别大,小孩显得天真可爱,画匠似将全部爱心绘在瓷器上;此时的龙纹还是猪嘴龙,有的张着大嘴,眼睛圆睁,一副憨态可掬的感觉;也有一些正面龙,面部向外,犹若狮头;瓶、罐于肩部多绘有璎珞纹。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嘉靖青花用的是回青,色调蓝中泛紫

嘉靖官窑青花瓷,是以使用“回青”料为标志的明代嘉靖青花,是明代青花瓷器史上又一个突出的阶段,由于采用西域的回青料,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发色蓝中泛紫。成书于嘉靖年间的《江西大志·陶书》说:“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石子青产于瑞州诸处。回青行,石子遂废。”可知嘉靖时期景德镇曾用过3种青花料,即乐平的陂塘青、瑞州的石子青和西域的回青。其中“回青”料主要是官窑使用,由官府专门保管。民窑中的“官古器”户可能在接受官府派烧官窑器任务时非法的挪用一点外,一般民窑是不能得到的。因此,所谓“回青行,石子遂废”之说,只是指官窑而言。事实上,即使官窑使用回青料,也一定要和江西料掺和使用。《江西大志·陶书》记载嘉靖时期官窑青花配料的情况说:“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为之中青;十分之一,谓之混水……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清亮;真青混在坯上,如灰色;石青多,则黑。”嘉靖官民窑青花瓷有各种色泽,由于使用不同成分的青料,而官窑中的典型器那种浓翠艳丽的色调正是由于正确的配比所产生的效果。回青钴料应是今新疆地区所产。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嘉靖瓷器品种繁多,色彩丰富

嘉靖五彩器开创了一代彩瓷制作新局面,色调以红绿取胜,整体给人感觉古朴艳丽。为我国彩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白釉地上直接绘以五彩的器物,其中红彩艳丽如枣皮红色,有时以黄彩衬托,使红黄色重叠,呈现凝厚的橙红色调;黄彩似同蜜蜡;绿彩为大绿;蓝色则以青花代替,色调蓝中泛紫;由于当时烧造红釉器原料缺少和技术退步等原因,多用矾红彩施于白釉之上,来替代红釉。这种彩釉的特点是多数颜色较深而亮,颜色似枣皮的红色,可见用笔涂抹的痕迹;除青花、五彩、矾红彩外,嘉靖时期烧造的品种还有,白釉、黄釉、蓝釉、斗彩、三彩、金彩、孔雀蓝釉、白釉绿彩、白釉黄彩、黄釉绿彩、黄釉红彩、红釉绿彩、黄釉青花、青花红彩、蓝釉白花等,品种十分丰富。湖南台电视节目报名:一五七零零七六一七二四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方法一:辨胎釉

底足胎釉的交接处多有火石红

从明嘉靖起瓷器胎质已远不如明代早、中期的淘炼精细、致密洁白。嘉靖初期,胎质尚能与正德接近,之后便越见粗糙。虽官窑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空隙较多。瓷釉方面,嘉靖朝初期与正德相似,一般施釉较细腻,中期显肥厚。白釉釉色前期较白,中后期闪灰,多数为亮青釉。有一点值得注意,嘉靖时期青花器物底釉均为亮青釉。嘉靖器底足的胎釉交接处多有一线橙黄之色,也称火石红,这是鉴定的一个依据。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方法二:辨纹饰

纹饰线条如硬笔所绘

嘉靖时期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人物、动物、植物常常比例失调,婴戏纹中的孩童头大如斗;麒麟瑞兽老态龙钟。

明代嘉靖万历宫廷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