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开始读书的时候,父母就会给孩子说:要想以后有钱,就要好好读书,这句话你怎么看?

易枝笑


在我们小时候,便常常被父母灌输:好好读书,将来才有钱。到后来,我们也这样对孩子教导?

有错吗?我觉得没有。

其中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要想以后成功,就要好好读书。但对孩子来说,“成功”这个词太抽象了,可能没法理解,于是我们才代之为“有钱”。这样一来就形象了,孩子们理解起来也就容易了。

当然了,在这个年代,不管是我们个人的思维意识,还是大的宣传教育,往往都把“成功”跟“有钱”联系在了一起。如果在媒体上看到某人被称为“成功人士”,那一定是个有钱人。好像,从来都没有过把某个行业的专家学者称为“成功人士”的。既然大环境如此,又怎么能怪个人呢?

另外,一般来说,只有我们这些穷苦人家才会这样教育孩子。如果本来就是个有钱人,估计就不会这样子说吧。这就这样,往往是缺什么,才会在意什么,才会想得到什么。

我们受的教育,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往往就是为了成为一个有钱人。可在我们内心,却又觉得这很俗,觉得这些教育孩子不可取。那么,矛盾就来了,既然你觉得不适合孩子,为什么你自己又在追求呢?


萌妈育儿笔记


书中自有黄金屋。

特别是贫穷人家的孩子,更要好好读书,这算是比较直接的途径了,起码能让你和人家站在同一个起点,不至于一起跑就落后。

我高中就没有好好读书,天天打游戏荒废了学业,最后只考了个大专,毕业出来工作后才发现,很多好的工作岗位学历要求最低都是本科,我这专科连门槛都进不了,这就是读没读好书的最直接体现了。

你们是什么学历呢?


滋得洛夫白桦茸



从现在以钱为大的社会来说,这句话不无道理。大多数说这句话的父母,应该都是普通的阶层,无权无势无背景,因为他们经历了这种书读得少,钱就赚得少的生活,看到书读得多读得好的人,工作比较好,赚的钱也比较多。


对于农村来说,长久以来都有着读书改变命运这一观念,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书读得好的人,思想观念见识都不一样了,他们可能有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在山村里就属于“成功”人士。所以在农村,一般的家长教育子女,就经常说,你看谁谁谁,上了大学在哪里工作,赚了很多钱,买房买车了,如果你不好好读书,只能种田种地,干苦力,去工厂打工,像谁谁谁一样。这种属于比较低的思想层面,但是也反应他们真实的思想意识,不丢人。因为你让一个在底层的农民,有着专家那样的意识,才是可笑的。


在城市里的普通家庭,如果也是这种无权无势无背景的,也会有这种观念。因为你只有好好读书了,考个好大学,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你出来才能做高大上的工作,才能赚更多的钱,所以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所以在城市里很多父母,带着孩子见到乞丐乞讨的时候,也会教育孩子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以后没能力赚钱,只能像他一样脏兮兮的乞讨了。跟题主那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做企业的爹妈,也没有做明星的父母,更没有当官的爸妈,他们的有钱,不是我们普通人能比的。当然,因为他们有钱,更注重孩子的教育,也努力把孩子培养成社会精英,这些是锦上添花。而我们,真的只能靠读书来改变命运,至少改变大部分人的命运,能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排除那些读好书,因为自身性格及境遇问题,流落街头,温饱都成问题,这毕竟是少数。


秋雨梧桐语


看到这个问题,心里有些隐隐发酸,这似乎是老百姓对孩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钱,将来才会做大官……

如果一定把读书和金钱挂钩,那只是在学有所成的未来,有更高的舞台,有自己想要的人生,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不是教儿育女的一种方式!希望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不要像人民的名义中,吃着面条,却贪污着用金钱砌成的墙,而原因只是穷怕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唯恐孩子委屈,把一切都准备好,捧到他们眼前,要他们接受。大到衣食住行,小到生活琐事,具体如简单的摆碗筷,洗衣,叠被子……

殊不知,生活才是真正读不完的一本书,给孩子生存的能力,比留给孩子金山银山更来的现实些!



ruina娟子


这明显是很功利性的一句话。

首先,孩子读书,不是为了好好挣钱,挣好多钱的目的和出发点。孩子读书的初衷,是在知识的沃土中,汲取养分,慢慢成长,一路上,找寻到自己未来的一个方向和撑点。

其次,孩子读书,是不断丰富自己视野,认识世界培养自己价值观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本应纯粹简静,不该参和金钱价值理念。

第三,一个人在一生的学习中,价值观世界观会随着年龄和经历的不断增长和累积慢慢调整改变。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发挥自我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对生活和所谓金钱最大的回报了。

希望家长们,不要灌输孩子这些理念。可以换个角度,比如说可以告诉孩子,好好学习,以后才能更好地去做喜欢的事情,这样不是很好吗?



木言文字茶余


读书是几千年来人类延续总结的一种提高自己生存技能的途径,而且是最好的途径。书中,已经是前辈把经验编写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只要用心读,就会收获很多。社会进步,文明进步,随之一切进步,人们为了目的性,准确性,适用性,都很系统的发展到国家教育,即我们的学校教育,虽然它不是很完美,但却是社会认可的,就好像有条路通到目的地,虽然路不怎么太好走,但它是唯一的通往目的地的路,你非走不可。不认可也要认可,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要求,但必须去读书,很系统,很集体,去读书,可以获得书本知识,也可以获得互相交流的社会情感和体验,知识和情感的双向获取。父母,在孩子很小就刻意强调是对的,有没有个例子不读书就成才,很少很少吧,要行走于社会或江湖,一定要有吃饭地本事,读书,活读书,就会获得!


灵犀看事


但是,开始就告诉孩子,读书是为了以后赚钱,告诉小孩读书只是手段,赚钱才是目的,这样好吗?是不是会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这样一个认识,读书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得靠读书能赚钱才是有价值的,那么,再缩减一下,一切能赚钱的才是有意义的,从小就拜在“金钱教”门下好吗?这样子成长的孩子,还会真的好好读书吗?即便是读书,也是拿来钻营的吧。

我认为是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与热情,但不应该告诉孩子,那是为了以后只是去赚钱的工具,书应该多读,增长见闻,树德树志,即便真的带些目的性,那也该是先读万卷书,不然长大后想行万里路那也是白走的...


爱吃猫的葡萄


这句话很对,单有时候不是说读不读书的问题,

读书可能不太重要,读书也只是以后的捷径,

不是每个人都合适走这条路,但是努力学习的人,他的认真,他的坚持,他所在环境下的压力..

有多少不努力学习的人毕业后找个服务员、或者进工厂?

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人是吃不了学习那个苦,又有多少人是不管怎么都学不进去的,

连学习的苦都吃不了,拿什么谈未来?

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太小了,总用借口来逃避学习,等我们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以后只能跟孩子说,不希望孩子走我们的老路。


知语情感驿站


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这个毋庸置疑。但一定要让知识有生命和活力,也要不断学习活知识。


Julia平常心


父母这样说也是对的,这也算是给孩子描绘蓝图的一种,在现在金钱社会中让孩子提早知道钱的重要性也很对,我们那时候上学父母就没给说,我一个同学家里条件一般,可能父母也给说过类似的话,上学以后路会不一样,我同学复读两年初三考的高中,大学到现在国家单位上班,工资待遇很高的,自己努力买车买房、很是羡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