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精華一定要發展

比類取像的脈象,古人云中醫的脈診“心中易了,指下難明”,對於從醫幾十年的中醫專家而言,為大多數人解除病痛,可以說是件很輕鬆的事。然而在實際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這份感知,播撒出去就有些難了!

祖國醫學的博大精深,醫理包羅萬象,尤其是這看似簡單寸口脈診,就那麼寸關尺三部九侯,就可以測至五臟六腑的寒熱虛實,這在外人的眼裡是何等神奇?殊不知中醫學的玄妙不僅僅在此一舉。不過,對於初學者來說,脈診是絕不可缺失的重要一個技能,而這個技能不在於言傳身教,關鍵是心中的領悟。

這麼多年的求學,教學中,臨症心中縱然有著很多不同的感應,總是不能用很好的文字表達出來。中醫沒有紙上談兵的好醫生,所有的理論只是表象,而真正的核心是在臨床實際中,藥物的靈活應用。

在我的醫學之路上,從來沒有一箇中醫方劑原方。時代的變遷,生活方式,生活條件,周圍環境,藥物的成長,收集,加工,泡製等等諸多的因素,已經不允許我們按部就班了。最主要的原因,人體的個體差異。

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中醫人,必須要有一個超強的記憶力,過目不忘,博學廣記,必須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有一雙慧眼,可以洞察秋毫,可以不誇張的說“中醫大夫可以說是半個相面先生。”事實證明,這不無道理。

中醫診斷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以望為先。一般情況下,中醫人只要有一雙能夠洞察一切的好眼力,對於疾病的診斷就可以定論。如今,發達的互聯網醫院,網上看病配藥,一樣可以有的放矢的對患者診治,療效也是可靠。但是,網絡的深不可測,也不要太過於輕信,那五花八門的各種“甜蜜”廣告,記住了說的好不一定做的好。

科學是要經過實踐才是科學,中醫學就是中醫人從古到今,經驗積累而成的實實在在的防病治病法寶,作為一名中醫人,一定要把中醫的博大精深,傳承下去,跟緊時代的脈搏,在變化中求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