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陰山作家:樊三毛作品:清水河縣文苑軼事


中國陰山作家:樊三毛作品:清水河縣文苑軼事

清水河縣文苑的作者創作作品收編在部分刊物中/樊三毛攝

我記得《清河創客》剛創辦時,我一下子被平臺發表的文章吸引了,我文學細胞開始在我血管裡澎湃,促使我再次萌發了創作的衝動。恰巧一天在金都商場門前碰見了剛到文聯工作的陳勇同志,他說他創辦平臺的初衷就是創客平臺開首那幾句話,即實現“以文聚氣,以文聯友,以文潤城”的目的。他對我說:“歡迎三毛老哥把我縣各行各業的愛好寫作的人多多聯繫,通知他們踴躍投稿,我創辦的《清河創客》是一個群眾性平臺,雖沒有稿費,但為所有愛好文學的朋友們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努力使我縣的文藝愛好者從這個平臺起步,經過不斷地歷練,逐步走向更大的平臺,更廣闊的天地,也想通過這個平臺把清水河的文藝搞的紅紅火火,熱熱鬧鬧……”

現在來看,在近幾年來,《清河創客》平臺業已基本實現了辦好平臺的初衷,培養起大批優秀文學愛好者,如清水河縣城關鎮後花園巷老居住戶張氏鐵爐後代、非物質文化遺傳傳承人、鐵匠藝人張鐵爐(秋生),韭菜莊鄉石燦子村新型創業農民種養殖後代丁新銳,身殘志不殘的殘疾人微電商銷售張新東,自主創業建設綠化育種樹苗及保險營銷員秦翻花,喇嘛灣大車司機閆瑞峰,裁縫段愛女,喇嘛灣民族小學教師郭翠英,婚禮宴會攝像師孫喜連,高茂泉窯村養蜂專業戶、現任呼和浩特市華太商貿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兼呼和浩特市華太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項目經理董金堂,工商局工作人員董韜,退休幹部李佔平,盆地青村農民張瑞、新村人劉美榮,幼兒教師王永平,民政局工作人員蘇三、普高老師李蛟,老牛坡村農家樂飯店經營者韓連生,家庭婦女劉金蘭,幼兒教師徐婧,文化局職工楊東昇、張麗雲,一中老師李秀、王富,在校大學生陳熠,還有在讀初高中學生李冬梅、王東麟、張錕、李欣樂等等,這些文學新人的挖掘和培養,為清水河文苑建起了一支閱歷豐富、文風樸實的寫作隊伍,在這個文苑裡,我們結識了很多優秀的黨群宣傳幹部、領導和老師,楊德明、邢永晟、蘇芝英、劉海豹、陳勇、張全載、孫豔、呂達超、劉建國、高尚儒、李瑞華、張瑞秀、康月連、李秀(原天皓水泥公司)、田麗亞、張淑琴、高仝才、邢勇、李巨、牛應何、孫虎原、邊俊傑、肖引豐、支建國、趙靜波、白禎、張勝功、高錦、邢荷英、賀德勝、高曉梅、賀廣生、秦勇、杜全生、曹春燕、白佔義、蔡睿良、蔡世榮、呂清沄等,並保持著友好往來,成了微信好友。

中國陰山作家:樊三毛作品:清水河縣文苑軼事

清水河縣文苑的作者創作作品收編在部分刊物中/樊三毛攝


如果沒有這個平臺,我們真的是街市中的怱怱過客,是“行路人”。

我還記得,我在六十年代初期,田彬老師酷愛讀書,喜歡文學創作,對我童年時代的啟蒙教育有了一定的影響。初中時,語文老師樊振民幫我修改了一篇《古老的山城換新顏一一永安大街遊記》,並在校時獲了獎,雖然作品稚嫩,奶腥氣十足,但對我的鼓勵是莫大的推動力,我從小貪玩,也許會發展下去成個“賴灰猴”,如果不是後來的老鄰居萬新民老師給予的啟蒙寫作教育,估計我也不會在文學方面有所收穫。

我還記得,在八一年畢業後,在家待業,又參加了臨時工作,走上社會,兩眼墨黑之時,我又有了拿起筆練練的想法,瞎劃拉的文字依然是很不成熟,沒個投稿處,只是在當時的《烏蘭察布日報》上發些“豆腐塊”短文字,這為我累積了劃拉文字的興趣愛好。這時候,我經常去縣文化館閱覽室看圖書,並且還在文化館認識了畫師、書法家崔琳老師,琴棋書畫師尚存信老師,畫師杜瑞老師,宣傳畫、國畫、書法家趙建文老師,美術老師倪秀珍,佘秉俊老師,社會人士、創作文藝小戲編劇周瑜老師,醫藥公司善寫雜文、書法愛好者楊俊枝老師等。

中國陰山作家:樊三毛作品:清水河縣文苑軼事

部分作者作品獲得2019年文化藝術成果長城獎/樊三毛攝


中國陰山作家:樊三毛作品:清水河縣文苑軼事

崔琳老師國畫植樹日1979年作品/樊三毛攝

緊接著,我又認識了劉建國老哥(我按嫡親稱呼,早年,劉建國母親和我母親是乾姐妹、又是鄰居、還在福利廠一起做學徒工),他當時被時任文化局局長梁歧秀同志發現是個寫作“才地”,去五良太鄉供銷社親自面對面考察,回縣後給縣分管口領導打報告,力薦把劉建國從鄉下安排到縣文化館工作,當了《山花》文藝刊物的編輯,尚存信老師、鄔海濤老師、李炎老師、佘麗清老師等做版面、封面、文內插圖工作,各自分工,把個《山花》刊物辦的熱熱鬧鬧,很有生氣,讓很多文學愛好者迷戀,也吸引了好多讀者和文學愛好者的創作,那時候,十四個鄉鎮的讀者和愛好者很多,《山花》文藝刊物彷彿成為了我縣文學愛好者追求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食糧,很長一段時間裡,逐漸上升到狂熱追捧的程度,吸引力也越來越大。誰的稿子,能登上《山花》文藝刊物,都覺得是莫大的高興和榮譽。真的讓人羨慕,甚至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包括時任副縣長張鈞、縣文化局副局長劉日昇(筆名遇厚)、文化館佘秉俊、一中曹宗權老師、紅旗高尚儒兄、劉琮兄、宣傳部王玉峰、潘瑞祥、廣播站邊俊傑、張勁國、支建國、稅務局李鳳卿、北堡中學李巨、商業局會計高繁花、縣審計局張淑琴、王桂窯鄉政府張成忠(筆名晨鐘)、韭菜莊鄉政府黨委秘書高錦、盆地青朱毛草中心校李毅老師、盆地青鄉碓臼溝村村民白禎、五良太鄉農民劉激濤(劉河香)等同志踴躍投稿,鄉下的、縣裡的各行各業愛好文學作者都積極參與投稿。其中也包括我這個直到現在,也永遠發育不好,成熟不起來的文學愛好者。也許是偏親的緣故吧,也許是志向相投的愛好,也許是天註定的緣份?反正,我覺得劉建國哥是把我放在心上了,揉進眼裡了,那時候,也不興請吃飯,更沒錢下飯館吃一頓,只時興對上個禮拜天竄個門子,走動走動。可是,劉建國可一直不知我究竟住在縣裡的哪個位置,哪個窯洞裡,至今也不知我家的樓房在哪個樓層住,住多大面積的房子,樓房門從哪個位置開,從哪裡進,從哪裡出。

中國陰山作家:樊三毛作品:清水河縣文苑軼事

1985年1月,清水河縣文化館《山花》編輯部發的通訊員證/三毛攝

中國陰山作家:樊三毛作品:清水河縣文苑軼事

1985年1月,清水河縣文化館《山花》編輯部發的通訊員證/三毛攝


反正是,只要我有寫出的稿子送給他,必是要刊登的。

每期《山花》印出來,還散著油墨的香味時,撂在桌子上三大撂,劉建國哥首先要給我一本。期間,文化館《山花》編輯部還鄭重其事地給我發了一個紅本本,是聘為《山花》刊物的通訊員,那高興勁兒,真的是讓我興奮的不得了。

《山花》刊物每期出來,不到三四天的時間,就忽霎霎沒了,被縣裡的文學愛者搶領。鄉下的那些作者,由於路途較遠,有的居住偏僻,又不方便回縣,是不是真能領到企盼的《山花》刊物,我真不知道。

我的拙作文稿基本上是每期能登上《山花》刊物,這得益於我在生活中遇到的貴人。在劉建國哥的鼓勵和拉引下,我寫作的技能,自我感覺提高了不少,更欣喜的是通過《山花》文藝刊物廣結了不同階層的師長和友人,儘管有些作者未曾謀面,或有的至今對不上號,畢竟對這些文學愛好者的名字有了深刻的記憶,每篇文稿寫出來,劉建國哥都不厭其煩地進行修改,力求避免錯別字和病句出現。同時,不經意間,為我文學創作的熱情注入了無盡的動力。

因此,我也受到了文藝界的幾位領導的重視,尤其是後來調到政協任副主席的梁歧秀同志給予我很大的鼓勵。今年,即2019年11月5日,我隨劉建國哥到呼市採訪了83歲高齡的梁歧秀同志,老人家還清楚地記著往事,高興地說:“噢,想起來了,你是樊三毛哇,你寫的小說《棒打柴油機》,我當時改的題目是《呼喚科技》,那是1984冬年的事哇……”

再後來,《山花》更名。鉛印的《海紅果》雜誌破天荒地出了兩期,出乎意料地“流產”啦,據說是經費不足。

我胡思亂想地猜測起來,經費不足?!這不是理由哇,清水河縣畢竟是個一縣政府啊!經費不足是個荒唐的理由罷!日哄誰了?誰又想信嘞!

《山花》、《海紅果》的“流產”曾一度讓一些文學愛好者惋惜,並有種樹倒狐猻散的感覺。由此,很多清水河縣各條戰線上的文學愛好者進入“失戀”狀態,文學愛好者也逐漸變的生疏了起來,就像是被遺棄掉的荒野中的一口大機井,再沒有了生氣,再沒有了來擔水的人,再沒有了嘩啦啦七上八下的水兜子入水灌水的聲響,真正成了死水池,逐漸枯萎乾涸的不象個樣子,最後成了黑圪疤遺蹟,也再沒有了生命跡象,只留給了文學愛好者們的是一段蒼桑和悲愴的記憶,這段記憶刻骨銘心,更是不堪回首啊!清水河文苑似乎荒蕪了,也似乎衰敗了。

這一荒蕪衰敗的狀態,一直持續了將近三十年,再沒見一本文學性刊物誕生,成了永遠填不起來的空白。

直到2016年5月,隨著文聯主席陳勇同志上任,又逢網絡盛世年代,著手創辦平臺《清河創客》,迎來了清水河文苑快節奏的發展,又一次煥發出了新的活力,文學愛好者喜出望外,踴躍投稿,原來《山花》、《海紅果》刊物上的那些作者們又一個一個的光鮮露臉,紛紛開始賜稿,老作者,新作者微信飛鴻,寫出的文稿發給陳勇主席,或是直接發在《清河創客》的郵箱裡,一期又一期,三天兩頭登載,並擁有了很大一批閱讀者,緊接著,中共清水河縣委宣傳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開通了《活力清水河》微信平臺,中共清水河縣委組織部也開通了《組工在線》微信平臺,大量新聞稿件、文藝作品在這幾個平臺登載,轉載,新上任的中共清水河縣委宣傳部長楊德明,更是文藝愛好者,組織和引領創建了很多關於宣傳方面的新思路,新舉措。匯同文聯,從2017年開始把清水河縣傳統的物資交流大會第十三屆、第十四屆、第十五屆長城文化節又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辦的更是紅紅火火,熱鬧非凡,活力無限,許多文藝大作和在《清河創客》平臺登載的文藝作品,經認真組織評選,在長城活動節上獲獎,並推出了許多新作者。

2019年11月,中共清水河縣委宣傳部、清水河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聯袂,為了鼓勵本縣鄉土文學愛好者的創作熱情和積極性,從《清河創客》平臺,發出的徵稿活動中,評選出了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輝煌七十載暨我和我的祖國徵文作品集,把優秀文稿彙編成“內部交流文集”供大家互相學習交流創作經驗。這本文集設計新穎,裝幀排版、插圖都很上乘,為清水河縣文苑又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如今的清水河縣文苑更是人才濟濟濟,湧現出了很多年輕有為的作者,他們的作品並在全國各大文藝平臺或文學刊物上頻頻登載、獲獎,有的還在內蒙古文學《草原》刊物發表了,並很有影響力,也有的成為了名符其實的作家。


中國陰山作家:樊三毛作品:清水河縣文苑軼事

樊三毛先生


作者簡介:樊三毛,是清水河縣城關鎮人,於1981年畢業清水河縣一中,1983 年參加工作,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函授學歷,2006 年合鄉並鎮後在韭菜莊鄉政府工作至今。



中國陰山作家:樊三毛作品:清水河縣文苑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