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戰疫情——拼出抗疫泉州力量

在一起,戰疫情——拼出抗疫泉州力量

2月1日,在南安市雪峰開發區,福建省喬東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提前返崗的工人們正加緊生產防護服、口罩、成人紙尿褲的原輔材料,為下游防護服、口罩、紙尿褲生產企業提供物資保障。(林書修 林勁峰 黃瑜鵬 攝)

泉州網2月3日訊(記者 黃小玲 莊丹丹 郭雅瑩 許雅玲)與疫情的艱苦較量進入關鍵時刻。只能贏!必須贏!果斷和必勝,成為海內外泉州人抗疫的統一氣勢。

啟動一級響應,拉響最強警報——整座泉州城以“空城”演繹最高效阻斷,以及不忘來路的辛苦鏖戰,不忘初心的黨政擔當。

需要什麼,就給什麼——與湖北,過去,我們相隔1000多公里,今天,我們密不可分,社會資源和政府資源良性互動。

一邊努力迎戰,一邊駐足思考:面對新的挑戰,泉州用了何種力量,為這場戰鬥增添勝算?

這裡,有黨政幹部的領導力和執行力,有專業隊伍的行動力和戰鬥力,還有社會大眾的號召力和感染力。

上下同欲者勝。這是一趟富有勇氣的征程,每個人,每個集體,都在用自己關切的目光和溫暖的支持,托起抗疫泉州力量。

領導力和執行力—— 困難有多大 合力就有多強

大年廿九11時,福建省衛健委確診泉州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第一時間,市委、市政府高速運轉,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指示傳遞下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確保疫情防控及時有力高效。

大年三十,我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

第一時間,我市啟動一級響應機制,防控工作架構從領導小組轉為指揮部體系,市委書記康濤和市長王永禮任總指揮長。

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兩位總指揮長坐鎮指揮,多次深入一線檢查疫情防控責任和措施落實情況,“疫情防控嚴一點,打贏這場戰役就能早一分。”進入正月,指揮部裡每天不間斷地碰頭會商,把數十道指令,源源不斷傳遞出來。問責機制啟動,定時檢查、隨機抽查、全程監督。“第一時間”成為最強號令,各級各部門、各領域、各行業嚴陣以待,醫護人員臨危不懼、疾控人員緊急出動、公安幹警迅速到位、社區幹部徹夜未眠:

——直面疫情

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取消春節休假,4.7萬人全員在位,36個發熱門診全天候開放。18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往最需要的一線去。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115名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地輪流開展著疫情監測工作。市第一醫院和市傳染病防治醫院,妥善收治確診病例。

——阻斷疫情

機場、火車站、碼頭、汽車站等重要交通樞紐及全市高速出口,設立衛生防疫檢查站。全市所有節慶活動暫停舉辦,市區八大公園暫停對外開放。景區景點、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關閉運營。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校舍的業餘培訓類活動一律暫停。任何形式的聚餐活動取消,防止交叉感染。

——排查疫情

全市163個鄉鎮(街道)的黨政幹部帶領2518個村(社區)的幹部深入所在鎮街、村居入戶排查摸底,組織全面調查核實武漢等地返鄉人員健康工作。各地公安交警部門出動警力1000多人次,協同衛生防疫等有關部門持續開展路面防疫檢查工作。

泉州以絕對的領導力和執行力,最大限度地控制著疫情的輸入、傳播和蔓延,泉州人民,則以“空城”的姿態,無條件地服從指揮。不聚集不給城市添亂,就是對疫情最好的阻擊,全市已累計取消宴席1300多場,減少“辦桌”15000多桌次。

空城,並不意味著城市功能運轉的停滯,來自各級各部門的後方保障,有力、有序而又高效:四道防線建立了,確保了糧食供應;全市商超營業了,每日蔬菜總投放量超2000噸,肉蛋菜市場供應總體穩定;泉州市智慧防控小程序開發了,利用技術手段把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基層“最後一公里”;防控經費落實了,確保不因費用問題延誤救治和疫情防控……

空城,還需要一群人逆行而上,成為聯結市民與城市的紐帶。3000多名快遞員穿梭在各小區,每一次派件都是勇氣與擔當。中心市區4539名環衛工人,凌晨5時就開始默默守護城市整潔。電力人24小時在崗,點亮萬家燈火。數萬名司機候崗,有需要就上。

空城的當下,社區防控成為第一道防線,一張張疫情控制和防治的有效網絡在迅速鋪開,地毯式網格化管理,包戶包人,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溫情的舉動,也得到往返湖北人員的理解與支持。晉江梅嶺街道梅青社區主動為從湖北來晉江的人員送去溫度計,提供幫忙買菜、統一收垃圾等服務。“大家都很配合我們的工作,在疫情面前沒有局外人,相信通過我們和居民們的努力,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梅青社區黨支部書記莊烜煒如是說。

疫情是場“大考”,檢驗著城市應對突發事件的治理能力,而泉州10天來的日日夜夜,已經清晰記錄:困難有多大、合力就有多強。

行動力和戰鬥力—— 疫情如利刃 白袍為戰袍

思想的高度決定行動的速度。國家危難之時,在泉州,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挺身而出,衝鋒在前,以極強的行動力和極高的戰鬥力,始終戰鬥在防控疫情最前線,成為擋在人民群眾身前的堅強護盾。

正月初二晚,絕大多數人都還宅在家中應對疫情,來自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泉州市中醫院、光前醫院、晉江市中醫院、永春縣醫院的18名醫護人員已經集結完畢,準備踏上支援武漢的征程。“只用了短短一小時,我們就完成了這支隊伍的集結。”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中,有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有剛結婚的護士。

上崗5天來,隊員們夜以繼日。隔離服是稀缺資源,穿上隔離服後,中間不能上洗手間,隊員們不敢喝一口水,有需要上廁所只能忍。隔離服容易破,他們不敢有大動作,交接、查房、會診、監測、心理輔導……一天下來,每個人都是一身汗,衣服全部溼透了。8名女隊員,有的長髮留了三四年,有的春節剛做了髮型,為了更好地做好防控工作,一起忍痛剪掉了長髮。每日的救援就是在與時間賽跑,福醫二院血液內科副主任醫師郭健欣在日記中寫道:“對失眠的人來說,夜是漫長的,但對我們這群人來說,夜是寂靜的,也是短暫的。”

而他們並不孤獨!“豈曰獨赴險?身後眾兄弟!”在他們身後,一支龐大的“援軍”仍在不斷集結:在安溪,縣中醫院的358名醫務人員在請戰書上按下紅手印;在德化,縣醫院的22名醫護人員已經被列入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一線名單;在市區,泉州市第一醫院800多名醫務人員主動報名前往抗擊疫情一線,其中447名將前往市傳染病防治醫院支援,守好本地戰線……“再年輕幾歲我也上一線!”已經87歲高齡的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柯淵旋教授,把節餘下的10萬元養老金捐獻給曾經任職過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醫者仁心,令人動容。

勇氣之外,這支隊伍,還展示了應有的專業水平,隨時準備戰鬥。

早在大年廿九,泉州還未出現確診病例,市衛健委就發佈通知,全市衛健系統取消春節期間休假,全員在崗。當天發佈《泉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市、縣兩級迅速組建了由流行病學、臨床救治、實驗室檢測等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全員培訓,應急演練。

泉州出現首例確診病例後,全市36家醫療機構設置發熱門診,市第一醫院等12家市、縣兩級定點收治醫院迅速進入狀態。市第一醫院東街院區內的呼吸與危重症學科設了兩個病區,分別承擔著收治疑似和確診患者的重任;臺商投資區的泉州市傳染病防治醫院特殊病區開診,配備床位270張,集中收治泉州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

守護在生命一線的,還有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處置組的組員們。市疾控中心統籌組建了5個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處置組,負責排查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為了詳細瞭解每一個病例的“軌跡”,組員們調取監控、逐一入戶,有的組員甚至連續工作37個小時。面對如此繁重的工作和隨時可能感染的風險,他們卻說:“我們犧牲多一點,市民的安全保障就多一點。”

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實驗室裡,微生物檢驗科的9名工作人員堅持24小時待命,確保第一時間完成樣本檢測、第一時間出具檢測報告。“負壓實驗室裡面比較悶,噪聲較大,實驗時需要精力高度集中,一次檢驗下來,整個人都筋疲力盡。”但疫情就是命令,樣本檢測不能耽誤,實時監控疫情,給患者一個準確的治療指導,“這點累不算什麼”。

多考慮應該做什麼,少考慮能夠做什麼。疫情面前,泉州廣大醫療隊伍,一個個以白袍為“戰袍”、為“鎧甲”,疫情如利刃,他們便以身為盾防。

號召力和感染力——生死競速中 願做微光映前路

隔離病毒,但不會隔絕愛。

抗擊疫情的背後,是一盤棋的空間協作。素有慈善之城美譽的泉州,再次展示了其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成功完成全民性的精神集結。

疫情初期,市委統戰部即聯合市僑辦、僑聯、工商聯、海聯會、世泉青、新階聯、留聯等單位及宗教界發出《關於抗擊新型肺炎疫情的倡議書》。統一戰線的號召力,與中國僑聯等各相關群體的倡議,將全世界的泉州人“擰成一股繩”。取是能力,舍是境界,泉商大愛,如百川歸海。

——2億多元,愛心在匯聚。安踏集團作為首批捐資企業向中華慈善總會捐贈人民幣1000萬元。隨即,一場愛心接力迅速展開,世茂集團捐贈3000萬元、寶龍集團捐贈2000萬港幣、三安集團捐款1000萬元……海內外20多個華人華僑社團和數十位僑親捐贈1.7億元,最大的一筆來自金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黃志源,1億元人民幣。宗教界捐獻善款約550萬元,還用獨特的方式為武漢祈福。截至1月31日,廣大泉籍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及我市社會各界人士捐贈2億多元,用於支援泉州及全國各地的防控疫情鬥爭。

——不計成本,物資在馳援。“不計成本、不計回報,全力配合政府部門防控疫情工作。”恆安集團總裁許連捷如是說。恆安首批防疫物資2500件殺菌溼巾產品送抵湖北疫區後,又重新組織工人按照最大生產能力安排3班滿負荷生產,再次向湖北、福建捐贈1000萬元的物資和現金。緊隨其後,盼盼食品集團、達利食品集團援助湖北疫區的食品飲料物資陸續抵達,由泉州企業九牧集團捐贈的3000件衛浴產品也迅速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

——保供救急,生產不停歇。疫情發生以後,南安籍企業家葉尚友和尤明展的口罩工廠瞬時“爆單”,他們卻決定,生產200萬隻口罩捐給武漢、上海和泉州。福建潯興拉鍊接到70萬條防護服拉鍊的訂單時,工廠已經放假,當即召回50多名本地工人加班趕製,5批拉鍊已送往防護服生產企業。福建柒牌集團有限公司在短短6天時間內,改造車間、籌備物資、培訓技術,從服裝企業“變身”生產工業級防護服的企業。

城雖空,人心卻暖了。普通群眾沒有泉商的支援能力,但同樣擁有愛的心。每個人,每個集體,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行動起來,願做微光映前路。

面對防疫物資缺乏的難題,愛心人士自發捐助——南星大藥房豐澤街店免費送出1萬隻口罩;泉州60多家便利店攜手泉秀派出所,為市民免費發放2.5萬隻口罩;泉州五中、泉州實驗中學、泉州九中、泉港一中等多所學校學生髮起聯合募捐,兩天內募集22.4萬餘元;6歲男孩走進後渚邊防派出所,捐出200元壓歲錢……

面對蕭條冷清的商場生意,多個商業中心主動為商戶減免租金——晉江五店市為101家商戶減免正月初一至初九的租金,中駿世界城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間,對所有商戶實行租金減半措施……大洋百貨、浦西萬達、東海泰禾廣場等商業中心亦採取減免租金的舉措,與商戶共同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

面對農村防控意識相對薄弱的情況,黨員主動衝鋒陷陣——石獅永寧鎮梅林村73歲的老黨員黃雙喜,用閩南四句編寫了一系列防疫順口溜;德化縣楊梅鄉老年協會會長、70多歲的老黨員林月瑤聯合兩位村支書錄制了三個方言版本的疫情防控知識,在楊梅鄉各個村子流動播放。

面對移風易俗的倡議,群眾主動簡辦婚喪喜慶——晉江磁灶鎮新垵村村民林輝育將兒子的16歲成年禮喜宴取消,並向村裡捐資50萬元。鯉城一家動漫企業的工作者李明慧主動將婚禮答謝宴取消,“雖然有些遺憾,但儀式比不上你我的平安。”晉江永和鎮83歲的老黨員陳潢躼去世,去世前留下遺言“要簡辦喪事”,節省的錢全部捐出。

疫情無情,泉州有愛。“感謝泉州人民的愛心舉動。你們是希望和光,武漢人民一定會記住這份恩情。”武漢市水務集團工作人員章先生在泉州晚報社官方微信下如是留言。

與疫情競速中,泉州有愛,泉州有行動,泉州繼續與武漢風雨同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