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去醫院,醫生讓拍片子,片後醫生說不知道什麼病要手術探查,對此你怎麼看?

兩個指甲蓋兒


這個問題,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去給大家講講我的看法,相信大家看完以後肯定能夠理解醫生的這種行為,當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我們的討論,有不同觀點可以留言討論。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小病?

大家對小病的概念,真的太模糊了,很多人哪怕住進醫院了,躺在病床了,還覺得自己得的是小病,還心理嘀咕著醫生是不是故意為了賺回扣,其實現在大家可以看看,這麼多醫院,現在看病難的想象,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床難求,醫生是完全沒有必要真的因為你是小病才讓你住院的,因為有太多的人可能想住院還住不進來的!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大家感覺的小病,大多數時候都是一種自我感覺,未被證實的認為自己就是身體有點小毛病,小炎症感染,這裡我先給大家留個疑問:大家覺得胸悶是不是小病?

第二個問題:拍片有時候為什麼醫生還是看不出來是什麼病?

必須明確一點:為什麼我們把所有的檢查手段,都稱之為為輔助診斷,而且有很多疾病還區分輔助檢查和確診的金標準。這其實告訴我們現在基本上所有的檢查,都只是一種診斷疾病的輔助性手段。比如我剛剛提到的胸悶,這時候醫生開始可能會讓你抽血查心肌酶譜、做心臟彩照,甚至拍CT片,看有無心臟相關的缺血壞死等表現,但是我們說要診斷是不是冠心病,這時候不做冠狀動脈造影,是不能給病人下冠心病的診斷的,頂多告訴你疑是冠心病的診斷,因為冠狀動脈造影就是目前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要做手術探查?

如果之前又一直關注過我文章的粉絲就知道,我之前說過,現在有很多手術,在我們手術記錄上都有有一個“術前診斷、術後診斷,甚至手術記錄都有探查術”,這是因為往往我們從拍片片子上看到的以及憑對你的體格檢查和症狀來判斷的,是完全有可能跟我們真正手術打開病灶位置看到的會有所不同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多時候在做手術之前都要籤一些協議,因為手術本身就是一個有風險的治療過程,只是有高有低!

而且我們說,所謂的手術,也不是大家想象的上手術檯,要怎麼樣切或者割開,才叫做手術,我們在給胸悶病人做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時候,這其實也叫做一種手術,也會有一個冠脈造影及腔內成形手術報告單(特意找了一個報告單給大家看),所以,做手術本身就是一個有大小之分的!

所以,胸悶未必是小病,一旦確診為冠心病,是有心梗猝死的風險的!

因此,一切有利於大家疾病診斷需要的檢查,甚至手術,有必要都是要做的,因為相對於疾病診斷明確,無法確診的疾病更加讓人膽戰心驚!


醫學小偵探


這樣案例是個案,我說個真事,在上海有個老太太大概六十多歲,她肚子疼,家人帶她去醫院檢查了好多次,把能做的都做完了,就是沒病,她的家人都不耐煩了,可是她就肚子疼,最後她一個人到醫院找醫生,要求手術,自己籤免責協議,醫生才願意給她做手術,結果是腸子長在一起了,當時醫生驚訝,幸虧早發現,要不然時間長了就麻煩了,她做好手術才讓她的家人知道,女兒知道都感到不可思議。在哪個醫院就不說了,一免有打廣告的嫌疑。這樣案例非常稀少但是就有,人體的變化那個能確定了。


用戶9444053055912


那年,我咳嗽。去251空軍醫院,拍片、心電圖,還有什麼來著我叫不上名字,花了近千元。醫生也說看不出什麼病,沒法配藥。要不,再去別的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吧。我回家,隔壁大哥說往後背拔個罐就好。可不,一罐拔下,二天就沒事了。你說現在的醫生連個聽診器都不會使,一切都靠儀器檢查得結果,我覺著,這醫生沒什麼技術含量,一箇中學生就能幹,會認字,會上網上查找什麼病配什麼藥就成。鍛鍊上幾年不就是專家了嗎?


明城主人


曾經一個25歲年輕男性來我的診室看病,說感冒了頭暈讓我給他開點感冒藥。我先給他量了血壓,收縮壓220,建議他頭顱ct,他覺得我坑他,小題大做,我反覆勸他,終於同意,頭顱ct結果腦室出血。

還有一個四十多歲中年男性,說是和朋友打鬧時覺得後背扭了,疼得厲害,去按摩店按摩了下也不見緩解。我建議他查個主動脈cta他也認為我小題大做,讓我開點膏藥給他,勸了好久,包括給他家人做工作,結果查出來是主動脈夾層。

醫生建議你做的檢查操作一定有他的懷疑和不確定,可能絕大多數查出來並沒有問題,這並不代表醫生想忽悠你,賺你的錢,或許也許可能你就是那差點漏掉的那個百分之一呢。


小平66644


我來講講我的經歷,一六年四月份發現皮膚一點像癬,有點癢時好時壞的,用藥也不能好利索。就這樣斷斷續續的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後來我就去了淮委醫院。醫生看一眼就叫住院了,好咱聽醫生的住院吧。住院後各種檢查做下來,又要做活檢,結果下來是一種罕見病。再拖下去就轉移了,所以醫生絕對不會害你的。別自以為是,醫生肯定是有他的判斷。


用戶1241716173697秀


醫院合法經營,幹什麼壞事都有白大褂兜底。上個月,我弟弟拉肚了,看醫生,醫生建議住院。常規檢查到罷了,隨之而來是科目天曉得。最後床位醫生接了個電話,對方說還需要做一個前列腺檢查,醫生隨口一說,真不好意思在安排了。觀察兩天就出院了。醫囑,不要吃生冷食物。


山貓173441370


去年11月份,我胸口疼,之前是感冒吃藥有半個多月了不見好轉,腿又腫的厲害,去醫院掛號掛急診,一直以為是感冒發燒,拍了12張片子五千塊錢,查出來是肺栓塞,左下肢靜慢血栓,當時就進了ICU. 醫生說我的肺被堵了百分之八十。


緣70328280


小病看什麼病,在我看來,沒有多少病,不是一瓣生大蒜不能解決得了的問題。

我自己發燒,我一般用生大蒜切片擦額頭和身上有窩窩的地方,要不了多久就好了。

無名腫,無名痛,也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 ,效果非常好,百試百靈。

有個女孩,滿臉的扁平疣,我也是用豬油和大蒜汁給治好的。

眼睛痛,擦眼皮(眼睛還是去看醫生吧)。

皮膚不好,生大蒜其實也可以調理,就是氣味會衝眼睛。

所以生大蒜的作用很多,也非常好用。

這裡介紹一個小方法,其實生小病,真的不用去醫院。我們的廚房裡面很多東西都可以解決。

比如生薑熬紅糖,也可以治感冒失聲等等。


糖藥仙仙58


你沒事兒多上上頭條,多問問。頭條上有一個健康的欄目。也可以查查。其實我悄悄告訴你,許多醫生護士都是很好的人,他們離開那個荒唐的醫院以後,就回歸了人性。會給你個正確答覆。說真的我非常信任他們。小病就不要去醫院,這不是我說的。那真不夠折騰的。

記得有一次我耳朵聾了。那讓做的檢查多了去了。檢查心臟,檢查血管,檢查五臟六腑,做B超,做彩超,CT,ECT,嗯,還查我們祖宗三代的那個遺傳規律。華區4000多塊錢,然後我問醫生我這病能治好嗎?他說或者治好或者治壞或者製得比以前更聾,我立刻就打道回府啦。


雪山坳


拍片子無法明確診斷,需要手術探查,這在醫院太正常了。為什麼?簡單而言,目前的影像學方法,還不能百分之百的對疾病進行準確評估。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1、有一個做了CT,覺得像肺癌的患者,其CT表現很典型的周圍型肺癌,有毛刺,有分葉,發現了可疑肺癌,肯定要判斷有無手術機會,因為目前的醫療現實下,若能手術是最好的選擇。這個病人很幸運,經過全身檢查,沒發現任何轉移的跡象,身體狀態也不錯。於是安排了手術,其中的術前談話中,也肯定談到了探查中有可能發現轉移,無法切除等等,不過包括主治醫師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為,這個肯定是早期,因為病變很小,也沒發現其他部位的轉移。經過術前準備,順利的打開了胸腔,結果,一打開,大家都傻了眼,胸膜上密密麻麻的白點提醒了大家:病人已經發生了胸膜轉移!無法切除。

縱使我們的CT能夠掃描到1mm層厚,對於胸膜上的粟粒性轉移灶,依然一籌莫展。

2、有一個胰腺癌患者。術前經過CT和MRI檢查,MDT團隊反覆討論,大家對能否手術進行討論。其實很多專家一起討論,對病人而言是很幸運的,無數的病人因為這種討論而獲益,原本以為不能手術的,經過討論可以手術切乾淨,原本以為需要手術的,經過討論認為不需要手術,病人免挨一刀。這個病人因為胰腺癌腫塊可疑累及到了肝總動脈,而讓大家糾結,影像科醫生認為侵犯動脈了,無法切除,而普外科醫生覺得還有可能有機會。經過與病人談話,選擇剖腹探查。

另外,還有更多的情況,是診斷問題。實際上在最終拿到病理結果之前,所有的診斷都是疑診。比如影像學懷疑肺癌,肝癌,胰腺癌等,手術後發現不是的時候還是比較多的。遇到疑難的病例,選擇探查,根據探查情況,比如冰凍病理,和侵犯範圍等選擇進一步手術的情況再臨床上也特別多見。

實際上,現代醫院,因為有了影像學,盲目的探查已經變得很少了。

在CT得到廣泛應用前,因急腹症(急性腹痛)而進行的盲目的剖腹探查特別多,療效差,代價高。而恰好有了影像學,才使得術前的準確評估較前有了更多的可能。

期待未來包括影像學技術在內的醫學發展到足夠高的水平,對疾病的評估能夠儘量的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