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導讀:

沿江水軍制置使司是南宋退居江南時,為守護長江防線而專門設置來統率水軍的機構。南宋朝廷期望藉此可以達到"全江淮以濟中興"的效果。故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對於南宋而言,至關重要。

雖然蒙古實力強大,南宋兵力相對較弱且軍政腐敗,滅亡是種必然。但將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縱向對比,可以發現南宋國防政策的變化:由最初的重淮防而輕江防,轉變為後來的江淮並重,再到重江防而輕淮防。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蒙古和南宋長江防線對峙圖

總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作為負責南宋長江防禦的重要軍事機構,為南宋的中興和國柞的延續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和副使司的歷史沿革

長江素有南宋"門戶"之說。宋大臣曾言:

"臣竊惟長江號天險也,然必得人之險而後天之險為可恃。沿江制副甚重匪輕,胡可界非其人哉?"

南宋有大臣認為要想守住長江天險,用人得當是重要原因,鄧泳所擔任的沿江水軍制置副使這個職位是非常重要的,掌握著南宋的邊防命脈。副使的地位尚且如此重要,更逞論沿江水軍制置使?

"我朝建間金陵,藩屏裴甸,兵甲四出,則北援淮,東備海,南控荊楚,西助巴峽。" 《景定建康志》

足見沿江水軍制置使在南宋的重要戰略地位。故作為負責長江防禦的機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和副使司對南宋的作用和意義都"甚重匪輕"。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長江防線對南宋至關重要

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從建炎三年(1129年)被創設起,至南宋末年江防丟失而湮滅,歷時約60載。其間5次被省罷或並改入其他機構。

"建炎三年五月十日,詔所有合用統制官水軍舟舡,並令沿江水軍制置使陳彥文措置"《宋會要》兵二九《備禦》載

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治所基本穩定在建康府一地,這是建康府在南宋軍事防禦中的重要地位決定的。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治所所在地也有遇戰事緊急而變更他地的情況,只是存續的時間並不長。其治所變更的原因主要是戰爭形勢所迫,也有戰略防禦佈局的需要。

而沿江水軍制置副使司比較穩定的治所則有兩處,一是江州,二是鄂州。其中治所位於江州的時間和次數要多於鄂州。至於其不停變換治所的原因,則是出於戰爭形勢的需要,靈活移動以配合他司的軍事行動。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長江天險成為南宋政府的最後一道保障

從二司轄區來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大多數時間轄有長江上、中、下流,主要包括鄂州到建康府江段及長江南北,以及淮南西路的部分地區。而設置副使司之後,鄂州附近上流江段、中流江州以上的江段則屬於副使司管轄。二司主要負責南宋鄂州及以下的長江防線,是南宋長江門戶的守護者。從轄區形成過程來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轄區的形成並非一賦而就,而是經歷了一個反覆期,這也體現了當時南宋對長江防線整體防禦的國防戰略從初創逐漸走向成熟的一個過程。

(建炎三年)五月十日,詔:應措置防江等事,並隸(沿江)制置使司總行。沿江州軍,上自荊南府……平江府,委自知……其防託處,務為便利。仍仰多置弓弩並箭。……令陳彥文分認地分;其江州向上地方,可別差制置官一員。《宋會要》

"臣聞去年撥襄、鄂、隨、呈隊復、嶽、德安、漢陽、信陽等府州軍屬沿江副司,而置司於鄂州。" 《蒙齋集》袁甫

從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和副使司的歷史沿革來看,嘉定十二年以後,南宋就進入了相較於以往,軍情更加緊急的狀態,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南宋滅亡。

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職能簡介

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顧名思義,是南宋在沿長江一線設置來專門措置水軍舟師的一個軍事機構,但其遠非僅限於軍事機構的屬性。

江防對於南宋意義重大,長江乃南宋之門戶。而這個原本僅負責沿江防禦的軍事機構,隨著長江防線的日益重要,事權擴大,發展成為"軍管型準行政組織"。所轄軍隊也遠非只有水軍,職能擴大,下轄機構及人員也日益龐大繁雜。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沿江設立衛所和瞭望塔

作為一個軍事機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最大、最重要的職能就是軍事職能。其軍事職能又包括對內鎮壓和對外防禦。其次是民政職能和經濟職能。而副使司的職能主要是軍事職能,另外還有民政職能。原本只是軍事機構的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和副使司,除了軍事職能外還帶有民政和經濟職能,說明其事權擴大,地位也越發重要。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淳裕六年(1246)九月,賈似道為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兼夔路策應使,仍兼權沿江制置副使、湖廣總領。尋兼京湖屯田使" 《宋史全文》

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下轄機構包括各軍寨,這是該司的核心。還有制置司倉、諸庫、場務、雪害,這些是經濟機構。還有制司都作院,這是負責本司軍備軍器製造的機構。另外還有先鋒馬軍和馬寨,這是專門負責供應和管理馬軍馬匹的機構以及專門的馬軍寨。從以上機構來看,除軍事方面的機構以外,沿江水軍制置使司最重要的就是各掌管本司財務的機構了。這也說明該司經濟需求大,財務支撐較強,從而反映該司在南宋各軍事機構中的重要性。另外沿江水軍制置使司還有自己的造船場,且不止一個。就連副使司也有自己的造船場。眾所周知,造船耗費之大,更能說明南宋對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及副使司軍費投入之大,以及對該機構的重視。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兵種主要包括:水軍、馬軍和步軍等。副使司的兵種也大致如此。可見其是一個擁有多種軍隊和戰備的綜合性軍事行政機構,並非僅僅制置統領水軍的單一軍事機構。

縱觀南宋全史,長江防線為南宋朝廷的延續提供了必要保障。南宋末年,元兵之所以取得節節勝利,也正是從南宋長江防線的上中下游各個突破,並隨著長江防線的瓦解,南宋滅亡。

正如黃度所說:"竊以為方今依江為國,天設巨防,不容緩縱,而或至弛禁。"因此,可以說正是由於長江防線,使南宋得以延續國柞近150年。而長江防線主要任責機構是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南宋的延續,得益於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和後來副使司的共同作用。

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軍備情況及軍費來源

軍備和軍情傳遞

沿江水軍制置使司作為一個管理水軍的機構,首要戰備應該是舟船。

"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十日,詔:應措置防江等事,並隸(沿江)制置使司總行……仍仰多置弓弩並箭。所有合用統制官水軍舟舡,並令沿江制置使陳彥文措置。"《宋會要》

可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戰備不光有舟舡還有弓弩和箭。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軍備種類多、數量大、做工好。士兵素質也是比較高的,數量眾多,應該說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戰鬥力也是比較強的。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典型南宋長江戰船

"己未(開慶元年),以大使再至,則鼎建都作院,無日不討,百工皆精,而器愈備焉。" 《景定建康志》

總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軍備豐厚,質量較高,種類齊全,這無疑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在器物方面,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己經佔據統領南宋精銳部隊的先機。再來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兵力,從上述招募的士兵質量來看,多選用強壯膽勇、土豪壯士、材武出眾之人,應該說士兵質量是比較高的,戰鬥力也應該不弱。沿江水軍制置使司戰鬥力的增強,也夠為南宋國柞的延續提供一定的保障。

至於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軍情傳遞,以依靠水斥堠鋪和擺鋪為主。

"太祖建隆二年(961)五月十七日,詔諸道州府以軍卒代百姓為遞夫。先是,天下郵傳率役平民,至是帝知其弊,始盡易之。"《宋會要》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軍情上傳主要是走遞鋪,只是規定了時間和遞送人。軍令下達,主要是通過水斥堠鋪,表現在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和副使司之間的信息往來,還有江淮之間的信息往來。因為長江以北的陸路處於軍事前線區,戰時容易中斷,而長江水域屬於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控制範圍之內。另外,還專門配備有傳遞文書的舟船,通訊相較於陸路而言更加便捷安全。

擺鋪是在後期軍情緊急的時候出現的,主要是針對陸上軍事文書傳遞。由於其傳遞效率高於一般遞鋪,因此漸漸取代了遞鋪。軍事文書上傳至朝廷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部分文書也是走陸上傳遞的,此時更多的是依靠擺鋪。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大量打造水哨馬船,也可以看出其軍事重要性,以及軍情傳遞之頻繁。

軍情傳遞頻繁,軍備種類數量繁多,兵力較強,無一不體現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在南宋的重要性,也為沿江水軍制置使司軍事作用的發揮提供了保障。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沿江水軍制置使司軍費消耗巨大,除總領所劃撥以外,國家還大量獎賞以補充軍費。皇帝也會在戰爭緊急,稅收無法滿足時,撥內藏庫錢糧以貼補軍費,且所撥數額巨大。

"(鹹淳九年1273夏四月)壬辰,詔:襄陽六年之守,一旦而失,軍民離散,痛切聯心。今年乾會節,其免集英殿宴,以六十萬給沿江制置趙沼江防捍禦。"《宋史》

沿江水軍制置使司本身還通過從事各種營利性活動以獲取軍費,而這些營利性活動主要包括:酒、鹽、茶、藥鋪、屯田、度蝶、典當、借貸等,其中以酒和經營惠軍典庫等的營利性收入最多的,佔所有營利性收入的八成以上。

"大使馬光祖構採石水軍酒息錢,專一修船、造船…..水軍舊有酒庫一所,專…..,每歲所修、所造之船與之俱增。" 《景定建康志》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宋會要》和《景定建康志》中大量記載了沿江水軍制置使司造戰船的情況,數量龐大,耗費也是巨大的。軍隊的損耗以及戰況的需要,多次招補新兵,軍費也因此逐年增加。光是開慶元年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軍費支出就達1100萬貫,由此可見該司在南宋江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南宋國防戰略中是處於守護"國門"的位置。

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年耗1000萬貫以上,說明該司的一年軍費來源至少應該是高於這個數字的。從逐年增置軍額的情況來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軍費收入也程越來越大的趨勢,支出也是如此,但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總體能夠達到收支平衡。

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軍事作用

南宋前後面臨兩個強勁的軍事對手,一為南宋與金對峙及戰爭時期(1129-1234),二為南宋與蒙(元)對峙及戰爭時期(1234-1275) 。

從兩個時間段中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及副使司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和存在時間長短來看,宋蒙(元)戰爭及對峙時期無論是重要性還是存在時間,都遠高於、遠長於宋金戰爭及對峙時期。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重要性越發明顯,尤其是在宋金對峙的後期,大臣對防江防淮戰略部署的不同看法,以及朝廷對於江淮戰區江防和淮防分合搖擺不定,更能凸顯江防的重要性。同時朝廷政策己經由最開始的重淮防而輕江防改變為江淮並重,到最後江防重於淮防。

總之,兩個時間段內,沿江水軍制置使司都在對內鎮壓、招降和對外防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宋金戰爭及對峙時間段內,制置使司的職能更多的是體現在佈防和對內鎮壓、招降方面。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一時期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對外防禦金兵方面效果不佳,但對內保護治安的職能卻是相較於之前更為突出,

"建炎四年1130七月,是月,張用據漢陽軍,沿江措置副使李允文以便宜徙鄂州路副總管,以右軍統制馬友知漢陽軍。"《宋史》

宋金之間的較量剛結束,宋蒙(元)之間的對峙及戰爭又開始了。從1234年金滅亡開始,宋金之間的困局變為宋蒙(元)之間的困局,直到元滅南宋(1279 年) ,歷時45載。而宋蒙(元)戰爭及對峙時間段內,其對外防禦和作戰的軍事職能體現得更為顯著。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沿江水軍制置使在非常時期還擁有除軍事職能外的民政、經濟等職能,其制置使兼有淮西總領、屯田使等經濟頭銜是其經濟職能的體現。根據緩急便宜行事,沿江水軍制置使還手握民政、經濟、軍事大權,可見其責任之重,對南宋之重要。

出現1234年以前和以後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實際職能作用懸殊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從時代背景來看,宋金之間和平的時間較多,戰爭的時間較少。主要因素有:金軍幾次想要滅亡南宋,卻都以失敗而告終;金朝內證以及國力走下坡路;南宋初期有大批義軍的支持;高孝兩朝的中興之治,使得南宋國力有所恢復;南宋佔據較為富庶的江浙一帶。這些因素使得金朝要滅亡南宋比較難。宋蒙(元)之間則是連年征戰,元力圖滅亡南宋,而南宋經過多年征戰也損耗過大,南宋希望能通過江防延續南宋的統治。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2.從防禦戰略來看,宋金時期,南宋力圖恢復中原,因此重淮防輕江防,而宋蒙時期,南宋自知北歸無望,企圖與蒙古劃江而治,因此重江防而輕淮防。

3.財力懸殊,南宋前期財力相對比較雄厚,可以兼顧江淮,而後期,人民負擔過重,連年征戰,百姓不堪重負,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己無力顧及淮防。

"晚宋時期的財政,總的來說,是危機不斷加深,最終與南宋王朝一起走向崩潰。" 《晚宋時期財政危機研究》

由於戰線過長等,為縮減開支,防線也由以往的雙重防線收縮為著重加強江防。南宋放棄兩淮(迫於形勢)等於放棄藩籬,僅僅將希望寄託於門戶上,是維持不了多久的,但是從一系列戰爭中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及副使司的表現來看,應該說為延長南宋國柞做出了較大貢獻。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結語:

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減緩了南宋滅亡的趨勢。

但雖然沿江水軍制置使司和副使司在實際戰鬥中發揮了保衛南宋江防的作用,卻仍然無法挽救南宋走向危亡的局面,主要原因有南宋晚期財政危機爆發;賈似道等權相的貪權誤國;南宋各軍事機構之間配合不默契,將領指揮失當等;

通過對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發展的歷程進行比較,可以發現該司大致經歷了:戰時初創:發展成熟-逐步壯大,不可或缺:朝廷忌憚,企圖收管:朝廷有心無力,放任發展:權勢更加壯大,到最後隨南宋滅亡這樣一個過程。

水上長城:南宋沿江水軍制置使是如何運作的

到南宋中後期,以沿江水軍制置使為代表的地方將領權力越來越大,朝廷想要收回權力,但戰時狀態和地方將領位高權重,朝廷己無力與之抗衡。即使收兵權,也很快就恢復下放權力,同時還給予更多的權力給地方將領。這說明了南宋朝廷對該職位的依賴性和缺乏制衡。

從沿江水軍制置使司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南宋軍事機構發展脈絡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