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苏锡常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城市控


几乎没有前景,苏锡常一体化本身就是高层强加给他们的。一体化这个词本身带有城市合并趋势,且一般意义上都是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市吞并另一个相对弱小的。

苏锡常之间不说经济规模,城区之间距离不挨着,又缺少绝对核心大城市,三家是肯定不乐意被兼并或一体化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体化乃至合并后以哪个区为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谁愿意放弃鸡头地位和权力,这是根本谈不拢的。

至于退而求其次的都市圈更不可能,因为现实是苏州无锡已经被上海都市圈划入了势力范围。


最尴尬的常州因为距离问题很难被划到上海都市圈,2018年底国家一推出推动都市圈发展理念,常州快速加入南京都市圈论坛,顺势就把潥阳送给了南京都市圈。

这是一个霸主城市划势力范围的时代,苏锡常只是个幻想。


卧家人


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经济完全可以超过上海,无需争论,下面只用数据说话。

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城区连成一片,高铁通勤都在二十分钟之内。苏锡常三市如果按照行政地位,在上海面前就是“屌丝”,差了三个级别(直辖市、副省级市、省会、地级市)。

但是,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相加,总人口小于上海,但GDP总量超过上海近5000亿。苏州的人均GDP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无锡人均全国第三,常州也是全国前十,所以苏锡常三市人均GDP也碾压上海


那么问题来了,上海以高三级的行政地位,高无数级的政策优势,又是经济金融中心,又是人称东方巴黎,然而经济和GDP和人均都比不过普通地级市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之和(同等人口条件下,且上海政策占优)。

苏锡常三市前途无量,若是有更充足的政策优势,绝对能全方位碾压上海。但是,各个城市圈的中心城市都有私心,上海希望苏锡常当上海都市圈的小弟。即使在苏锡常都市圈中,常州自知弱小不去争论,但由于无锡的不服,苏州始终没能确立中心地位。


本是同根生,苏州、无锡、常州文化相近,无锡也是从常州分出来的地级市,何必如此明争暗斗。如果苏州、无锡、常州团结一心,资源优势互补,未来在长三角一定有抗衡上海的话语权。

上海、深圳、杭州等等都在玩命发展互联网经济,但抛开那不可信的估值,到底有多少泡沫谁都不知道。苏州是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无锡和常州也是制造业强市,苏锡常三市的制造业和工业总值是上海的两倍。

所以,苏锡常三市齐心协力,坚守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泡沫再大总有一天会破,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才是根本,等到大洗牌的时候,苏州、无锡、常州绝对可以一鸣惊人。

很多答案都是根本不了解苏南,都是不懂装懂凭空捏造的主观臆想。在这个互联网泡沫的时代,苏州、无锡、常州最大的优势,就是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苏州一市的工业总值已经超过很多省份

)。上海、浙江、福建炒房团比比皆是,但我就算深入到苏锡常的荒僻地区,也能看到很多人坚守工厂和制造业,不把资金投到来钱快的房市。这些人可能会被当成傻子,但他们才是苏锡常的支柱和未来,因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永远是社会财富的根本来源。必须永远铭记的是,苏南的昌盛,自古以来都是以实体经济为本。


坚果旅行


结论:苏锡常一体化等于没戏!

这三个城市本该是比较好的一体化方向,但是由于以下原因无法目标一致,走向融合:

1.上海的一家独大和分治策略

上海在长三角一直扮演着一哥的角色🎭,同时在周边城市玩起的trick手法,让大家对外都仰慕上海的地位,但是内部又经常窝里斗的局面! 苏锡常都是围绕上海的经济中心的工业体系,没有明确的分工,即使有也是根据上海的功能进行搭配和,而不是互相协调功能搭配和,这个时间需要很久很久!

2.傲慢与偏见的内部矛盾

长三角有一个奇怪的鄙视链,大家都认可上海的地位,但是互相都不认可对方地位,苏州更是如此,同时因为机场✈️的所属问题和无锡不可调和,结果还是被上海第三机场落户定山湖而牵制!如果要苏锡常发展,一定有一个公认的老大出来,一起协调!例如珠三角就形成了三大组团,深莞惠,广佛肇,中珠江,三个分别有一个核心,都是地位比较强的,中心城市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但是显然苏州作为江苏的经济老大,却没有起到这样的一哥的担当和责任,反而是对上海的崇仰和周边的鄙夷,导致了傲慢与偏见,周边的锡常也对其不屑;

3.没有一个强大的核心

苏州强为经济第一,但是拥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无法成为引领苏锡常的核心;

4.多层管辖权限制

因为有市,县级市,区和镇三级管辖,苏锡常的各个城市的地域观念太强,到自己利益居上而利益分歧较多

5. 城市间和交界处经济融合几乎为0

反观下珠三角大湾区,居住深圳,东莞上班,香港上班人数很多;居住在东莞,深圳上班人数也很多;居住珠海,中山上班,澳门上班人数巨大;广州佛山同城,地铁有每天有百万人次,这些才是经济融合的表现和萌芽,这些在苏锡常几乎为0。

综上分析,苏锡常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无法在10-20年实现一体化!


Lahti


先说下背景:苏锡常一体的前景是可以期待的,首先这里有个逻辑,是先有城市再有城市圈,任何先划圈再发展城市的都是伪一体化,除非是雄安。谈城市圈肯定要谈城市谈城市肯定要谈产业。

如果一家独大对于资源就有虹吸,而苏锡常三地市辖区内经济,人口数,建成区面积,相近,三地之间都是人口流入地,产业结构互补,侧重点不同,在整个江苏乃至全国苏锡常就是工业发动机,竞争与合作共存。但随着产业升级和江苏主导,以前的百花齐放变成了协调发展,举个例子曾经无锡的尚德常州有天合,常州有常柴无锡有锡柴,随着市场洗牌,再加上产业升级,苏锡常之间产业侧重点已经分化,常州向装备制造业升级工业4.0,无锡向电子光伏清洁能源产业靠拢,而苏州开始向服务业转变。这就为苏锡常一体提供了可能。

另外苏锡常都市圈是江苏三大都市圈之一,基础较好,苏锡常三地之间高铁有京沪高铁,京沪铁路(货运加动车),沪宁城际三条线路周末很多车次都满座,包括已经开工的沿江城际,一共四条高铁和动车。再今年初审批通过的轨道交通苏锡常都市快(2021-2025),苏锡常三地将有五条城际轨道交通连接,三地之间往来基本没有收费站,未来的一体化将先从交通一体化开始。而三地社保统筹财务状况都相近,又同在江苏省内。社保统筹一体化将比上海统筹的可行性更高。未来的苏锡常将承担江苏苏南苏中融合的关键,所以是江苏重点打造的板块,苏南强则江苏强。






弢光养慧


但是三个兄弟城市定位雷同,经济结构相似,地理比邻,也存在明显竞争关系,而不是互补关系。苏锡常目前仍是各自为政、壁垒森严,城区一体化,产业融合的路很遥远。


如果个个都是核心,各个都是中心城市,那么跟没确定一样;如果不确定哪个是核心,发展规划又没有侧重点,整体还是你发展你的,我做我的,城市圈概念就没必要了。

苏锡常若能统一规划协同发展,摒弃行政规划和区域局部利益,资源整合,共商共赢,则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制造业,高新产业,和大上海互补互合,建设世界超一流城市群!

如果大家共同协调发展,把两个市区中间的30公里区域规划成行政服务区,建设大型的医院、体育馆、大学城、市政府、会展中心、大型公园等,再修条轻轨连接两市区,中间贯穿公众服务点。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两市的重复建设浪费,另一方面也能快速融合在一起,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苏锡常依然各自为政,没有协调发展。

江苏只有苏南整体强大,才能有溢出效应,带动苏中苏北的发展,从江南总体布局来看,苏州融入上海,带动锡常,常州武进区规划重心往无锡方向发展,无锡太湖新城发展向苏州靠近,这样苏锡常一体化将在事实上成为一个苏南特区,沪宁线上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形成大范围沪宁经济带。

资源来自实力,有了实力就有了资源,不论是上海繁荣区域还是苏锡常发达都市圈,现在的交通运输非常发达,快捷,方便,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和需求,资源可以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如苏锡常摒弃固有思维,打破瓶颈,必须迎来腾飞式的跨越!

头条的“头友”们,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感觉我回答的不错的,请给个赞哦!


CZ大衣哥商业方案


我认为“苏锡常”要想实现区域城市一体化还是有难度的,从表象上看,“苏锡常”可能是江苏最有可能实现一体化的区域,但是我国区域一体化喊了那么多年至今还没有一个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的。

实现区域一体化最重要的就是城区联结和交通一体。先说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应该是被提及最多的,从现实情况看,两座相邻的城市可能铁路搭乘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但是从市区换乘交通工具到上火车这一过程往往耗费了更多的时间。所以城际轨道运输无缝换乘才是最重要的,就目前做的最好的粤港澳大湾区来说,也只有广州和佛山两个主城区能够实现。

所以只有区域城市主城区足够近且经济实力都足够强才能实现,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城市主城区距离太远,联结中间必然会出现大片的建成区空白地带,这对于城际轨道建设显然是非常不划算的,就需要区域内所有城市主城区之间除了行政划分以外完全连片。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在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及香港特区的带动下区域一体化进程都发展缓慢,更不要说“苏锡常”了。

“苏锡常”区域一体化的优势

1、人口

“苏锡常”所在的江苏省人口8050万,比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少了近3000万,人口上的差距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江苏经济总量始终不如广东的客观事实,实现区域一体化的人口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

2、地形

江苏有广袤的平原,位居全国首位,大面积的可开发用地给区域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先天自然条件。

3、地理位置

江苏横跨长江南北,自古富庶,从区位交通来看,能更快的汇集我国北方、南方及中部地区的人口。

4、经济

江苏经济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平衡,位居全国前列,以目前的经济发展规模来看完全有能力再接纳上千万的人口流入,这为省内区域一体化提供了基础客观条件。

“苏锡常”的发展前景

1、“苏锡常”最大的产业特点在制造业,以“苏南模式”造就了大量以乡村自身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单苏州工业总产值就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一。如果能够依托并学习南京的科教实力,可以摆脱过去工业制造业低端的水平向高新技术型制造业转型。

2、相较于南京,苏锡常的房价相对便宜,而连接苏北的跨江高铁一旦贯通,不仅能吸引外省人口,更能吸引有文化认同感的苏北各市人口流入。

3、“苏锡常”三市与南京强市区不同,城区区域人口分布不均,主城区人口体量不足。目前三市总人口在2200万左右,与北京(2100万)相当,少于上海(2400万),想要实现区域一体化就必须引入更多的人口填补区域城市之间的建成区空白区域,这是规划方向的重点。

综上所诉“苏锡常”想要完全实现区域一体化是有难度的,要走的路也还很长。但是只要一体化进程能够持续推进并显现成果,与南京和上海形成优势互补,那未来将不可限量。


MR火羽白


苏锡常一体化是最有前景的事,也是最不可能的事。

从宏观布局来看,苏锡常一体化会大大削弱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的地位,两者之间会出现激烈的资源争夺。当苏锡常作为三个单体城市,谁都没有实力与上海比拼,但一旦合并成功,无论是城市经济实力、产业竞争能力、文旅基础实力都与上海不相上下,有些方面甚至大大超过上海,但在金融、大学和远洋运输方面明显弱于上海。不过,前两个问题上在集结完成之后,要形成势均为敌的状态不是没可能,因为经济规模在那儿摆着呢。交通上会形成无锡为枢纽的苏南苏北、三市通浙和长江口岸新的布局,从大格局看不一定比稍微偏于一隅的上海差。

说句大话,苏锡常如果是一座城市的话,要不了多久,会成为世界精密制造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东亚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还是不过,国家宁愿形成大上海都市圈,以苏锡的工业竞争力和杭甬的服务竞争力,全力支撑这个国际都市圈的确立。

从微观布局来看,苏锡常变成一体也是非常困难的:第一,这三个城市的小九九太多,整天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协作精神较差,攀比心理较重(对不起,我是善意的),因为都是过惯好日子的。第二,各自的坛坛罐罐太多,一个地名可以使用上千年,走出三五里地都会有不同的风俗,谁都稀罕自己的一套。第三,因为太过相似,如果没有协作分工,相互配合的话,短时间里不一定有良好的效果。

我是非常赞同沪苏通、锡常泰、宁镇杨模式的,要不了八年十年,都是东部沿海屹立世界之林的特大城市群。





朱锡北


都说苏锡常不团结,不知道依据是什么。

其实根本不存在不团结一说,苏锡常民间习俗相近,语言互通,三地通婚很普遍,而且官方往来也平凡,党政三地主管基本是轮流做,何来不团结一说?

而且虽然经济总量有差距,但人均GDP,人均收入,以及三个城市的生活水平大差不差。

现在城市发展存在竞争,这很正常,你和你亲兄弟还存在竞争呢,何况城市。

如果竞争就是不团结,那么中国的城市之间就没有团结的,三个城市就如三个国家,各有各的利益,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发展,这根本就是无可厚非的,和团结与否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说,不团结一说纯属个别心里不健康的人挑事!


淮洪夕照


现在讨论苏锡常一体化对江苏发展已无多大意义,哪怕按自然趋势再过二十年,整个苏南江南部分将实现无缝对接除了必要的农业保护区,

我们这里来猜测一下,上海最怕江苏形成什么?上海最怕江苏形成苏锡通一体化,这样一旦南通盐城划出部分区域,苏锡常跨江发展(仿效广东深圳汕头特别合作区)形成苏锡通盐都市圈,单就经济实力和地域发展前景而言将被无情碾压,南通盐城的发展前景将无可限量

再来说南京,南京以前对于江苏北部的发展带动作用微乎其微,这样就不得不加快宁镇扬一体化的建设以带动整个苏北经济,总而言之江苏省内部未来如果形成宁镇扬淮和苏锡通盐两大都市圈,将对江苏后二十年和整个苏北腾飞至关重要,

江苏虽然最近的发展势头还算正常,但面对港珠澳大湾区的形成,江苏会被广东远甩越远,人家以后将是用湾区经济同你做比较,那么如何破局,江苏必须在行政区划发展方向上进行大刀阔斧的规划,至于如何改革,那个就是省委省政府的事情了


紫竹醉清风


苏锡常地区绝对是江苏省内GDP贡献最多的区域,这一地区除了产业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以外,道路交通,医疗等都可以一体化发展,这对区域凝聚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当前我国存在很多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比如郑汴一体化,莞深一体化,广佛一体化等,包括江苏省内另外一个宁镇扬一体化。这其中广佛一体化是融合程度最高的区域,广州和佛山的地铁已经相互联通,并且公交体系城市建成区域面积,已经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再放眼世界,东京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更是十分发达,造就了东京都市圈儿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未来苏锡常一体化发展也可能朝着这个趋势。我们都知道苏州和无锡以及常州是江苏省内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前景之下,制造业配套会形成良性的配合,真正打造世界加工制造基地。包括上面所说的道路交通,不管是轨道交通还是高速公路,都大限度保证三座城市之间的沟通便利性,这对工业产品的输出,贸易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帮助。
尤其是当前江苏设立了自由贸易示范区而示范区的区域包含苏州一部分,未来以苏州自贸区为引领,大力吸引外资先进技术落地,以苏州自贸区为中心点向无锡和常州扩散,这样对地区整体工业技术的提升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当这一地区整体的经济再更进一步,会吸引更多的人口前来务工定居,组成世界级大型城市圈儿。当然未来的工业肯定要进行升级,比如升级一些信息技术、软件研发等行业,一体化的背景下,也可以促进这些行业的良性发展。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