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年入50亿,拿1.2亿奖励员工,却坚持不上市,你怎么看?

蒋昊说经济


作为一个顾客,我说说。应该说,作为一个老板,能够做到年入50亿,应该还是成功的。具体说到对员工怎么好,拿1.2亿元奖励员工,还是很正常的,好一点的饭馆需要高素质的员工和优质的服务,人家身价在那儿,你给不到,就留不住人才。

印象中,西贝的店在北京发展特别快,几年前只有很少的几家,近两年,有商场的地方基本都有了。最初选择去,主要是觉得菜品明厨操作干净,环境不错,服务尚好。

但是缺点是定价偏高,且经常涨价。有的店两周不去,就发现又涨价了,且价格贵的离谱。有的店,你去了,服务员给你推荐的都是最贵的菜。

有一次请朋友吃饭,要了一个包间,本来能自己扫码点菜,服务员非要主动给点,结果结账时发现,要的一个价格比较低的菜没上,多上了两个没点的价格高的菜。因为当时结账时没注意,后在回家路上发现打电话找前台,说上错了,下回去吃时找她会送一个菜。之后一直也没顾上去。

还有就是菜品数量特别少,吃过几次都吃腻了,以后就去的少了。


凭上


虽然不懂上市意味着什么,单从一个老板愿意拿出1.2亿来奖励员工,就为他点赞。

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贾国龙的爱丽格斯西餐厅工作。当时的工作环境,氛围都很好。老板从没有架子,常和我们员工一起吃工作餐。从后厨到前台,没有一个员工对老板有怨言。这就是一个老板的风格魅力。最有映像的是,他晚上去锅炉房打水,看到烧锅炉的大爷穿衣服少,特意让人给大爷送一个军大衣,说晚上冷,注意身体。那时他就是这样一个心细的老板。有人可能会说,这是老板管理玩的套路。而我认为这是一个老板的风格魅力。在贾氏集团工作10年20年的员工大有人在。他的爱人就是找的我们前台的服务员。一个心系员工,把员工当家人的老板,有何理由不成功呢?

贾国龙 ,内蒙人的骄傲。祝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把我们家乡特色餐饮传播到全国。让更多的人吃到内蒙古地道的美食。





大疆晓遇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上初中,课间在学校篮球场踢球(土场地),突然来了一个头发有点卷的廋高小伙子,穿着皮鞋跟着我们兴致勃勃甩了两脚,一看就生机勃勃,皮鞋上和裤脚上沾了不少土也不在乎,看样子特喜欢踢球。不一会,有人叫他,和我们一帮屁孩儿打了个招呼就走了。旁边有好事大人说,别学那小子,放着大学不上,回家来做生意,有甚出息!我们才知道,学校不远的那个西贝酒吧是他开的,那个年代酒吧很少,就是觉得有点创意。很多年后知道,和我们踢球的那个没出息小伙子叫贾国龙。


大漠孤烟直的世界


第一,贾老板有格局,大方,有眼光。

第二,西贝是自己能赚钱的好公司,不需要圈钱。

第三,对于真正赚钱的公司,上市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财务公开,约束众多,上市不过是为了融资,自己能赚钱,确实也不需要上市。

华为的好,现在全世界皆知,华为也不上市。

贾国龙的”把利分给奋斗着“,这也是和华为一样的有战略眼光和大气。

贾国龙说:“我是送我女儿去幼儿园时受到启发的。我发现墙上有一大片小红花,每个孩子名字后面都有,都不少。“

所以在西贝,有各种名目的分钱和奖励办法,不是到了年终才谈那让员工毫无安全感的年终奖,是即时奖励。

而且,这个奖励还是”先分钱,再干活

“,就是定一个目标,比如当天某道菜品要卖200份,奖励150元,那这150元是先发给员工的。

大家有碰到过这么大方的老板嘛?!!

员工完不成任务怎么办?

钱不用退的,员工这次拿多了,大部分人都是会有点亏欠感的,下一次不是应该更努力吗?

这才是真正的大气!

这种大气,来自于对员工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你对员工产生了怀疑,他的潜能往往就激发不出来。

阿里巴巴刚刚新修订的价值观中就有一条:”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看,牛逼的公司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你在的公司,有没有发现老板对员工千防万防,员工越来越没激情没干劲,最后都变成了猫捉老鼠,想办法去偷懒了?

贾国龙经常说:“人都是有良心的,多给两个亿,没准给你干出四个亿,至少干出两个亿,不会让你多掏腰包。设计待遇、福利时陷入精算逻辑,累死你,你能算过两万多名员工吗?”

对比现在多少公司,老板只是为了赚钱,为了钱的公司通常都是:

  • 老板只是想赚钱,没有什么大格局、大眼光。
  • 剥削压榨员工,拼命压工资却拼命要员工加班,只让加班不给股权不给钱的996都是耍流氓。
  • 心思不在经营上,整天到外面忽悠投资人画大饼圈钱。
  • 为上市而上市,东拼西凑、财务造假,上市割韭菜圈钱。
  • 到处借钱,高负债,盲目扩张,拿着这些虚幻的钱觉得自己很牛逼。
……

所以对于坚决不上市,又乐于将利润分享给员工的西贝,大表姐还是由衷的敬佩。

当然这样的好公司去上市,大表姐也同样的欢迎,毕竟A股市场多一些好公司,也是造福广大股民投资者的好事情。




欢迎关注”财经大表姐“,分享投资圈的干货小知识,让更多的人学会投资变富裕!


财经大表姐


一年收入(一般都是指营业额)50亿,两万员工,也就是一个员工创造25 万的营业额,这样看每个人创造的利润也不是很多…除了职位高的,底层员工工资待遇也不会好到哪里去,1.2亿奖励员工,平均只有六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月每个人可以拿到600元的奖金,就是这600也是被平均了,大部分拿不到600,


悄然无声4


在消费升级和产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西贝在不断自我提升的同时,也为国内餐饮行业做出了表率。多次荣获殊荣的背后是深入人心且能让员工信仰的企业文化,公开承诺带头向下分利的创始人、创业合伙人制度、一系列的员工关怀制度、完善的员工激励体系等,西贝为员工描绘了一幅人生蓝图并为之行动,而员工自然心甘情愿死心塌地。

“我们不是找一个有钱人开一家店,偏要找那些肯奋斗、诚实、有生意感觉的普通人,有意给他们多分利,培养他们从无产者变有产者。”因此,作为创始人贾国龙决定带头把钱分出去。“先分钱,再赚钱”,他坚信善于分钱,才能越赚越多。

贾国龙夫妇在西贝公开承诺带头向下分利,每年拿出自己50%以上分红发奖金。2018年1月西贝年会,贾国龙现场发出7000万“喜悦奖”。贾国龙还给分部老板、总部高管立下一条规矩,年收入超出1000万的部分,拿出50%激励自己团队里各级奋斗者。

西贝集团作为一个餐饮连锁品牌,用自己的公司文化,用对员工的爱心,用对创业者的帮助,实现了无数企业最难做到的团队凝聚力。“得民心者得天下”被西贝集团用的淋漓尽致。

创业者,创立集团型公司的企业家,都有一个目标,上市。上市是企业运作的一种极为有效的融资方式,是集合无数股民的力量来进行资金吸引,集团公司的目的是融资,股民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购买该公司的股份赚钱,双方的目的都很单纯,赚钱。这样的条件下,企业要想发展靠的还得是自己的运作能力,股民不可能给你任何帮助。

而西贝集团不选择上市,就是打破了这种形式。同样是融资发展,采用连锁经营的模式进行融资。而同时将创造的利润大幅度的分配给为自己融资的加盟商。因为加盟商大都是为了创业,在这样的品牌支持下,会更加卖力为集团出力献计。

在这样的团队凝聚力下,集团发展要比上市发展容易的更多。众人拾柴火焰高,西贝就是采取了跟员工,跟加盟商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会有现在的实力。


用户3213462982


很开心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来自莜面的故乡——山西大同,当然也有不少地方也吃莜面,不过谁让咱大同有三宝:莜面、黄花、羊皮袄呢😊

首先,说说西贝的性价比。我吃过两次,说实话,太贵了。我在西安生活,为了一解乡愁,我特地去了西贝。没舍得点其他的菜品,单就一碗莜面窝窝就价格不便宜,没吃饱,不过味道合格,这个要说明。

其次,店面环境。西贝的环境不错,开放的厨房,漂亮的小姐姐手艺不错,或许这就是价格较为昂贵的原因之一。

最后,西贝上市。我有幸在同样是没有上市的公司——宁波方太厨具工作过。总的来说,一家公司是否上市并不意味着这家公司优秀与否。不上市说明公司依靠自身盈利可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也就没有必要将盈利进行分享。为股东和员工提供更好的收益也是不错👍

总结一下。西贝的未来,我无法预测,不过在西安来说,目前的市场定位和发展估计会遇到不小的挑战。不过,我祝福任何一家企业都能健康发展,更希望有企业将我家乡的美食和特产推广发扬!

谢谢,祝福!





渔人愚己在西安


“西贝永远不上市!”

贾国龙说,加上“永远”两个字是必须的,就是要把话说绝,断了人们的念想。

西贝永远不上市并无对错,只是组织的一种选择。在西贝这场大游戏里,贾国龙称自己是编剧、导演兼总设计师,他不想被一张财务报表束缚,而是要“把利分给奋斗者”,并且独创了一套分钱哲学:

“先给钱,再干活”“陷入精算逻辑,累死你”“要想好,大让小”……

靠着这套奋斗密码,贾国龙驱动3万名员工共同成长,一年入账60亿,比肩海底捞。

贾国龙说,西贝激励的逻辑是“幼儿园逻辑”。

所谓“幼儿园逻辑”,就是创造性地、“巧立名目”地发奖金——如果发成固定工资,就起不到效果了。

2018年西贝4天的年会,100多位年轻干部上台述职,光PK奖金就发了300多万。

在西贝,各创业分部、总部职能部门报上来的年度奖项,百分之百全批。

“我是送我女儿去幼儿园时受到启发的。”贾国龙说,我发现墙上有一大片小红花,每个孩子名字后面都有,都不少。

老师就是在巧立名目地奖励小朋友:

你吃饭好,吃饭小标兵;

睡觉好,睡觉小标兵;

唱歌好,唱歌小标兵;

……

反正就各种理由奖励你,没发现孩子自从进了幼儿园都很开心吗?

贾国龙说,西贝干部要学会创造性地发奖金,创造性地激励。讲得更直白,就是要学会赚钱之前先分钱,而不是赚了钱之后再分钱。

善于分钱,才能越赚越多。

济南恒隆广场店,从2017年9月开业,当天营收80万,季度营收750万,至今保持着西贝三代店月均营收纪录。

店长李阳,他激励团队有绝招。

2017年圣诞节,恒隆店的大菜是“阿克苏苹果烤鸡+浇汁莜面套餐”,149元一套。一大早,李阳就让门店A、B、C三个区的部长报销售目标,每区50份,共150份。

李阳不肯善罢甘休,每区追加到60份,共180份。

以前都是结束后统计销售,这次是提前发提成,每份提成10元,每区600元,每区散服5人,每人任务12份,开卖前每人120元先拿到手,然后拍照,造势。

然后A、B、C三个区进行PK,第一名奖励100元,第二名奖励5毛钱。

5毛钱一张票子,或者一个钢镚儿,现场发给团队,然后拍照,发到大群里,领导、伙伴,全看得见。获奖者分100块钱,年轻人并不在乎那点钱,关键是很好玩儿,100块跟5毛钱比,翻了200倍!

玩法还有很多,或者当天闭餐工作交给最后一名,另外两个区早下班,或者输了的给赢了的买奶茶。

在贾国龙看来,西贝的组织基础就是“赛”,一个人在什么环境和场合最积极?比赛的时候。

奖励从滞后到提前,向员工传递一个信号——“信任”。李阳说:“如果你对员工产生了怀疑,他的潜能往往就激发不出来。”

如果有没完成12份任务的员工,钱也不用退,120元就是奖励。

即使你今天一份没“开”,你的上级帮你卖3份,也会在对讲机里说:某某某今天卖了3份,不错,继续努力一下。

这就帮你建立了自信。上司就是要对下属负责。你心里就会觉得亏欠他,就想着明天多卖点补给他。

总之,先投入,才能打胜仗。

2 分钱,千万别陷入精算逻辑

湖畔大学同学有一次和贾国龙争辩:一名基层员工市场价月薪5000,你为什么非要给6000?

贾国龙回应,给他6000,首先他肯定高兴,再给他赋能,让他干出7000的活来。等到他能力涨上来再提高收入,理就不通,西贝就成不了人才洼地。

“利益向一线倾斜这一点,谁也别动小脑筋,总觉得两万多员工,每人多给一万块,一年两个多亿就没了。”

贾国龙经常敲打干部:“人都是有良心的,多给两个亿,没准给你干出四个亿,至少干出两个亿,不会让你多掏腰包。设计待遇、福利时陷入精算逻辑,累死你,你能算过两万多名员工吗?”

张慧,今天的西贝首席运营官。他曾为西贝菜品标准化做出重大贡献,早年是西贝一家大店的总经理,六年奋斗,张慧显著提升了门店业绩,其间贾国龙送给张慧该店15%股份,但因前期项目投资过大,始终不赚钱。

2011年总部回购股份时,张慧万万没想到,公司一次性把600万现金打到自己账户。

“我没那么高大上,就是公道地回购股份。当然如果一个人骗他、唬他,说公司账上没钱,项目还亏那么多钱,不给你,也能说下去。”

贾国龙说:“在这些事情上我一直是,你算的500万,我多给你100万都行。”

这个故事讲的是西贝领导力的一条原则:“要想好,大让小”。

贾国龙解释说:“跟下边人算账,压在中线上的利,给你;压在中线上的害,我揽回来。当领导的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下边人就服气。”

贾国龙坚信,价值是创造出来的。“我有同学做建筑设计,最烦碰上砍价的老板,60万报价想尽办法抠成50万,结果人家就给你干出20万的活,傻不傻?”

越是高级干部,越是要激发他的创造性,他为你创造了更大价值然后分走一部分,这才是公平的。

3 贾国龙“穷光蛋”时的故事

或许你会说:“先分钱,再赚钱”固然没错,但那是因为西贝已经赚了大钱啊,这样写,是不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

1997年,贾国龙第一次走出老家临河,在深圳开园丁酒楼,9个月赔了100多万。贾国龙夫妇关了店,退回临河。

采购员的董俊义听说老板从深圳回来了,觉得太可怕了,心想,“仅凭西贝在临河的2家火锅城,得多少年才能挣出100多万啊?”

有一天董俊义正在厨房划菜,贾国龙在前厅喊他,心想“老板不会是要收拾我吧,他可没少收拾我”。

连叫两次没应,贾国龙直接去找董俊义,从兜里掏出一叠厚厚的、皱巴巴的钱,塞到他手里。

原来是贾国龙听说自己平时忙完采购还特操心,又当电工又通厕所,顾客闹事时还挺身而出,便“凑”出2000块钱奖励自己。

“当时老板哪有钱啊?工资几个月都发不出,几乎倾家荡产,难怪那叠钱里还有5块、10块的零钱!”董俊义回忆说。

后来,只读到小学三年级的董俊义,成长为西贝顶梁柱。成立了西贝董俊义分部,加上负责的西贝海鲜业务,年营收近10亿。

人们通常认为,西贝生意兴隆,一定是赚了好多大钱!其实不然,2003年,西贝创立的第15个年头,贾国龙在董事会上透露,公司净资产第一次转变为正数。

当时的西贝行政总监温一恩吓了一跳:“没钱怎么能大手笔投资开店、投资员工学习?”

翻完西贝历年财务报表才发现,2003年西贝营收首次突破1个亿,净利润438万,但冲抵公司历年累计亏损后,公司所有者权益只有21.03万。

温一恩大惑不解,问贾国龙:“西贝都干了15年,怎么还没有存一点钱?”

这是贾国龙在2003年的回答:

“我的钱都存在组织能力上,存在公司品牌上了。西贝未来组织能力与品牌势能强了,赚钱是水到渠成的事,对此我信心十足。”

有人说西贝随时可以很赚钱,只要贾国龙不“闹”,也有人说贾国龙根本“不爱钱”。

贾国龙听到后说,人都是趋利的,自己创业的初心也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怎么能不爱钱呢?更可况,企业要创造的那些美好,也要靠挣钱支撑。

贾国龙如何看待钱呢?

“视金钱如粪土,容易让人理解成钱没用。钱有用啊,钱是肥料啊!”他有一句话:“钱是待释放的能量,能量是释放出的钱。钱释放得越多,能量就越多。”

贾国龙评价今天很多中国企业学华为。学华为,就是学任正非,学不了任正非把利分出去,学华为白学。“任正非本事比我大多了,不一定都学得来,但舍得分钱这一点我还是能学来的。”

创业31年,贾国龙有一点想得越来越透:用合理的价值分配,撬动更大的价值创造。

先把分利规则定下来,作为老板,这个才是最有力量的。你不能跟员工说,你先干,干出来我再给你钱。

贾国龙说,“其实就是用分利的方式分权、分责。”

4 赔过大钱的人,才能挣大钱

在西贝,有一个“容错文化”。贾国龙说,谁犯错,谁成长。

王小华是个硕士毕业的女书生,2015年,西贝开北京公益西桥店,她当店长。

当时的营业执照已经办好,但正在走流程,还没拿到手。王小华开店心切,商场随口一句“不行你先开,有商场替你说话”,开了,不料没几天,被某部门抓住不放,要重罚西贝100万。

1分钱没赚,就被罚100万!

初当店长的王小华简直想跳楼,给分部老大王龙龙打电话,哭得稀里哗啦。王龙龙安慰她:“大不了咱把店关了,把东西搬走,再开一家店,怕啥!”王龙龙越这么说,小华哭得越厉害。

后来,王龙龙出面解决此事,自始至终,别提处罚,一句重话都没对王小华讲。

有人问贾国龙,难道无论员工犯了多大错,西贝都不处罚员工?西贝容错文化固然好,但有没有“度”?

“试错就是试错,没有界限。但要有文化,西贝蓝图中对创新的解释就是:敢于试错,持续优化。”贾国龙说,首先,这事我完全不知道,西贝干部的权利很大,基于公司文化,完全有自由裁量权。

回到王小华的故事,员工犯错,企业兜底。

贾国龙常说,人从错误中学到的最多,成长也最大。她认了错,改了错,结果刚一成长,你把她开除了,你傻不傻啊?

换来个新人,没错过,也许更麻烦。

犯错是有概率的,王小华错了,损失100万,来,换你去,没准损失更多呢。再说,做企业要有一点父母心,王小华要是你女儿呢?

西贝的传统就是因事修人,分部老大都是赔过大钱的人,后来才挣了大钱。

“不要脸”的人,才能进步

在西贝,犯了错,要成长。

西贝曾在每家门店里放着一台一人高的红冰箱。所有有问题、被投诉的菜品,都被放进冰箱内,每晚闭餐后进行复盘。

每天的红冰箱会议,屁大点儿事儿,找真因就找2小时。

贾国龙自己承认,这种管理并不是最省时间,甚至可以说很慢很费劲。

员工犯了错,把他揪出来,让他认个错,罚个钱不就行了吗?

贾国龙偏不,他坚持天大的错不罚款。他认为 “处罚文化只会掩盖问题,变成猫和老鼠的游戏。”

还有一点很重要,西贝并不回避冲突。

有一次高级副总裁张兴旺被供应链改造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贾国龙批评他的团队,西贝线上甄选商城里的商品不显档次,说他的团队还不是生意人。

张兴旺觉得没面子,当众反驳贾国龙:“你说的方向我认,但你说商城里那些是大路货,我会犯那样的错误吗?”

贾国龙说,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你不犯错,就不可能成长。

眼看气氛僵硬了,有高管出来圆场。说,贾总,其实您和张老师的方向不冲突。

“我俩必须有冲突,”贾国龙瞪圆眼睛说,“怎么能没有冲突呢?没有冲突就是回避矛盾,咱们不要回避争吵,就是要用语言打拳击,互搏中出智慧。最怕风平浪静,谁也不争论,最后问题搁置。”

别怕冲突,人没那么脆弱。面子有时不是用来保护,而是用来撕破的。

关于面子问题和自我批判,任正非在华为有一句名言:“不要脸的人,才能进步。”

吴春波在《华为没有秘密2》中写到,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说:“我唯一的优点是自己有错能改,没有面子观。”任正非还多次声明,在华为,他最“不要脸”,所以进步最快。

谈到张兴旺的“脸皮薄”,贾国龙说:“人们常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为什么?秀才通常在乎过程中的面子和感觉,而武将不是,武将最终打赢了才有面子,没打赢扯什么面子?”

当你敢去叫板的时候,双方关系才会健康。别人接受你叫板,说明他也是高手。

海底捞你学不会,西贝你学不起

“大手大脚,效果特好!”有人这样形容西贝的花钱方式。

西贝每次季度会,都在北京、上海市郊的五星级酒店召开,每次季度会茶歇的点心、水果、干果、零食种类就有几十种。

曾经有一次季度会,近千位店长、厨师长直接拉去北京朝阳公园包场看全球顶级舞台秀《舞马》,一张票千元上下。

贾国龙说:“西贝的使命是创造喜悦人生,我们要随时随地给顾客提供一顿好饭,提供美好的生活品质,首先我们自己要过美好生活。自己过的不是美好生活,我不相信能给别人提供美好生活。”

在“吃”的预算上,西贝从来不卡干部。

“干餐饮的如果自己不把吃饭当回事,就干不好工作。对我们来说,吃饭就是工作,吃胖就是工伤。”贾国龙说,自己一顿吃不好,三天不高兴,吃到一道粗制滥造的菜都想骂人。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我们必须保持我们对饭菜口味的鉴赏力。

假如你连着几天没吃到好吃的菜,会直接降低你的口味标准,会把普通菜当好菜,你店里的饭菜质量下降了,你根本感觉不到。所以,你爱顾客的具体行动,便是自己成为一个美食家、馋鬼。

西贝的利润还用在了,西贝人的集体学习上。2017年,西贝咨询费花了4000万,员工学习费用花了1个亿。

贾国龙觉得好的课程,一拨拨送干部们去上。很多动辄几万、十几万学费的课程,别家公司去的都是董事长、CEO、总裁,西贝这边经常是分部总经理或总部的中高层干部。

刘一秒的思八达培训、林晊丞的支生健康课程……这些课程并不都直接和经营相关!

贾国龙认为学习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跟吃饭要吃杂食一样,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关键是为我所用。好比你吃豆包长不出豆包,重要的是你的消化吸收能力。”

贾国龙觉得,集体学习真比光老板一个人学习重要。

很多公司是老板学完了自己给干部讲,为什么?第一省钱,第二可以和手下形成落差——要是咱们水平差不多,我还怎么领导你们呢?

但时间长了老板和手下落差越来越大,老板的意图,底下接不住会很麻烦。

有创业者犯难,问贾国龙:“我们给员工报名学习,可员工不爱学,就爱打《王者荣耀》,怎么办?”

“课要把员工镇住才行,”贾国龙说,“上的全是大路货的课,员工肯定觉得无趣嘛。学习一定要高配,比如一级员工通常学一天300元的课,你给他报3000元一天的,他怎么能不学呢?”

先前提到的董俊义,只念到小学三年级,以前怵被贾国龙拉去各种课程,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去学了糟蹋学费。贾国龙问他,“你长脑子、长耳朵了哇?”

“长呢哇。”董俊义喃喃道。

“坐那儿听!”

西贝为什么永远不上市?

贾国龙说,永远不上市并无对错,只是组织的一种选择。

因为不上市,西贝就可以玩儿一个“高投入、高费用推动的高收入,产生合理利润”的大游戏。“干餐饮够苦啦,要有好待遇,”贾国龙常说,“如果变成一台纯粹的挣钱机器,会很无趣!不可持续!”

多年来,西贝一直把钱投在人的学习培训,让人试错成长。弯路也是路,试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成功地知道此路不通。

西贝这30年,就是一场奋斗者的游戏,就是折腾出来的。

在折腾中质疑,在质疑中折腾,一路创新,一路超越。


吃货丁


西贝菜真的一般,服务还行,他们生意一般,真的不知道怎么挣的50亿。那要是这样算巴奴火锅一年要挣几百亿,去巴奴要排队生意比西贝好多了。又是个做广告的套路问答


深瑀


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这个名字挺有意思的,金庸老先生的小说,经常会委婉讲“西贝货”,西贝,贾!图中的四种,有人吃过吧?好吃吗?我没见过。

西贝餐饮这个名字取的有意思,因为贾国龙姓贾,等于是贾氏餐饮的意思,挺好。

西贝餐饮创建于1988年,能够做30年的餐饮,非常的了不起。说明不浮躁。

看了一段贾国龙的采访,明显看出来是个干实事的企业家,他强调要聚焦,聚焦产品,餐饮的产品就是饮食,做好了饮食的质量,才能够做大品牌,他提到餐饮四点:功能、口味、品质、营养,比较实在,而且他讲到了餐饮业如果饮食没做好,其它都没用,实在人。注重产品的品质,同时也兼顾环境,服务,体验,也要搞好装修。大概可以理解思路了。

能够用西贝命名公司,不忌讳“假”同音,是一种信心,一种胸怀。所以,能够拿出营业额的2.4%奖励2万名员工(我看百度的介绍是1万名员工),对员工重视,也是一种胸怀,企业家大胸怀。

一个企业家踏实的做法,就会做出踏实的公司,踏实的公司并不会缺钱,公司的目标是做大事业,并不需要上市融资加速发展,这类公司,就像老干妈,没有上市的念头。

与西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火锅连锁公司,这家公司以“服务”打天下,但是赚钱的却是大股东经营的供应链。一家埋头干活,一家高调造势差别巨大。

我个人更欣赏西贝这样的公司,思路清晰,做正确的事。不欣赏海底捞这类制造声势的公司,做的是营销,而不是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