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經常低血糖,會有哪些危害?

馬博士健康團


糖尿病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由於藥物的作用經常會出現低血糖的情況。低血糖就是血糖低於正常。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如果血糖低於3.9mmol/L,即可診斷為低血糖症。當然還有一些病人血糖可能高於這個數值也可能出現低血糖的症狀。

低血糖的症狀及危害

低血糖可導致嚴重不適,甚至生命危險,也是血糖達標的重要障礙。反覆低血糖可能導致血糖長期不能達標,患者可能會出現恐懼心理,大量進食預防低血糖或者自行減少藥物用量,這些都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低血糖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及中樞神經抑制症狀

  • 交感神經興奮症狀主要表現為心慌、出汗、飢餓、焦慮等症狀。

  • 中樞神經症狀包括認知障礙、神志改變、抽搐與昏迷、甚至死亡。

在糖尿病治療領域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就是:一次嚴重的低血糖事件可能抵消長期血糖控制良好所帶來的獲益。因此避免低血糖,尤其是嚴重低血糖非常重要。

低血糖危險程度分層

低血糖危險程度分層主要包括三層,他們分別為:

1、血糖小於3.9mmol/L,這個數值為血糖警惕值,這種情況下需要服用糖水,並由醫生進行降糖藥物用量的調整。

2、臨床顯著的低血糖,血糖數值小於3.0mmol/L,提示有嚴重的低血糖,在臨床上是有重要意義的。

3、嚴重低血糖,目前是沒有特定的血糖界限的,主要是因為患者會伴有嚴重認知功能障礙,並且需要有措施來幫助恢復的低血糖,這種措施可能是別人輔助,也可能需要靜脈應用葡萄糖或者應用胰高血糖素來升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出現的原因

1、使用胰島素或者磺酰脲類和非磺酰脲類胰島素促泌劑都可以導致體內胰島素量的增加。胰島素是體內的唯一降糖物質,在胰島素的作用或者藥物促進分泌的胰島素的作用下,如果藥物用量過大,胰島素分泌量較多,就會出現低血糖的情況。

2、在使用促泌劑藥物的情況下,如果患者沒有及時進餐或者進餐量過少這,也可以出現低血糖。

3、運動量增加後促進了攝入能量物質的消耗也可以出現低血糖。

4、飲酒可以出現低血糖,甚至嚴重低血糖,尤其是一些空腹飲酒的糖尿病人。

5、應用降糖藥物治療時,如果血糖下降速度過快,每小時血糖下降超過6-8mmol/L,患者也會出現明顯的心慌、出汗等,出現這些症狀時患者血糖可能並不低,可能還在比較高的狀態,但也會出現低血糖情況,此稱為低血糖狀態,是胰島素治療過程中要避免的情況。


綜上所述:低血糖在用藥過程中,由於進食、運動、藥物使用有誤、醫務人員的原因等情況下出現。低血糖可能會帶來一些嚴重的後果,導致生命危險。在治療過程中,要知曉低血糖的症狀及處理方法,要避免嚴重低血糖出現,一定要規律用藥,定時定量的進餐、運動。

我是孫醫生,關注孫醫生講糖,持續瞭解更多優質健康知識,有幫助請點贊,有問題請留言,必復!

孫醫生講糖


在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低血糖”的體驗,不過如果我們能夠及時進食,一般不會遺留任何軀體或智能方面殘疾。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的危害就不一樣了,可能會造成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增加死亡風險,且相對於高血糖來說,低血糖的危害是快速和兇險的,常常以分鐘或小時來計算有專家認為一次嚴重的低血糖給糖尿病患者身體帶來的危害,會抵消一輩子控制高血糖所帶來的益處,可見低血糖的危害遠遠大於高血糖。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比年輕患者更容易發生低血糖,所以低血糖更加值得糖尿病患者重視。

為此,小編總結了一些低血糖的預防和急救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識別低血糖

正常人的血糖通過肝臟、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維持在一個相當狹窄的範圍內,不論空腹還是餐後血糖,其低限一般不應低於3.3毫摩爾/升,當血糖值低於2.8毫摩爾/升,就會出現低血糖現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值低於3.9毫摩爾/升就是低血糖。低血糖典型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飢餓心慌、大汗淋漓、疲乏無力、面色蒼白、注意力不集中、頭暈頭痛等,如果血糖更低,或者持續低血糖的時間更長,患者就會出現精神和意識障礙,如找不到地方、認不得人,甚至胡言亂語,喜怒無常、暴力傾向等,再嚴重者就會發生昏睡、抽搐,甚至昏迷而危及生命。

另外,久病體弱、反應遲鈍、長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合併多種糖尿病併發症,尤其是植物神經病變者,常常達到低血糖的生化標準,但卻沒有任何察覺的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微而不引起患者的警覺。且往往無症狀低血糖不能及時處理,很容易誘發威脅生命的心腦血管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在睡眠中更因沒有察覺而昏迷不醒,所以長病程的患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併多種併發症者,應該自備一臺血糖儀,定期監測血糖。

二、預防低血糖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發生低血糖主要沒有掌握好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這三條原則,如進食量不夠,該進食的時候沒有進食,該加餐的時候沒有加餐,或者藥物使用不合理,或者運動量增加時沒有及時調整飲食和藥物,或者飲酒過度等等,因此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應自備血糖儀,定期監測血糖。另外,有些藥物效力強勁,如優降糖或含有優降糖的消渴丸等,降糖作用都比較強,從降糖角度來說這是它們的長處,但濫用這些藥物是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為了預防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具體方法如下:

1、自備血糖儀,定期監測血糖:糖尿病患者應該養成定期監測血糖的習慣,尤其是應用長效或中效胰島素、口服長效降糖藥的患者更應該注意監測血糖變化情況,並且最好記錄一下發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具體時間(具體到幾點幾分)、食量、食物種類、運動時間、藥物的使用情況等,這樣可以尋找自己血糖變化規律,做到有備無患。

2、飲食、運動、用藥要規律:糖尿病治療講究飲食、運動、用藥的規律和相互配合,要定時定量,不能隨意。另外,糖尿病患者最好要按時進食,如不能最好吃一些隨身攜帶的速食品或其他能獲得能量的食品,如餅乾。

3、識別低血糖症狀:如前文。另外,低血糖常常發生於降糖藥物作用的高峰、活動後、餐前、睡前和夜間,應該留心是否有低血糖症狀,可在這些關鍵點檢測血糖,必要時需適當加餐並減少活動量。

4、做好準備:俗話說”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就算我們做好了一切,低血糖也可能會發生,所以平時糖尿病患者最好隨身攜帶兩樣東西,以利於低血糖的救治:一樣是速食品或糖果和水;另一種是病人卡,卡上說明本人是糖尿病患者,並註明姓名、年齡、家庭住址和聯繫人電話、平時使用的藥物和就診的醫院、病歷號等,並在卡片上可作以下說明:“我是糖尿病患者,如果發現我行為怪異或者神志不清,可能是發生了低血糖,請儘快將我衣袋中的糖果放在我的口中,並按卡上所述的地址和電話與聯繫人聯繫,同時儘量送我到醫院進行急救或者打120,謝謝。”

三、低血糖如何急救

低血糖不僅會給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而且可能會引起反跳性高血糖,導致病情波動,所以得了低血糖,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具體如下:

1、對於發生一般低血糖症狀的患者,應測一下血糖,若是低血糖,就應該迅速進食任何能使患者迅速脫離低血糖症狀的食品,如餅乾、糖果、麵包、饅頭、蜂蜜、糖水、含糖飲料,甚至是白糖等。若是還是未能緩解可再次食用,如果仍不能緩解,則需要立即就醫。值得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終生都需要控制飲食,唯獨發生低血糖時不用控制,不要因害怕進食糖果影響血糖,使血糖升高。另外,如果因條件所限不能測血糖,只要出現低血糖症狀都要先按低血糖處理。

2、對於已經發生低血糖昏迷的患者,應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及時就醫。這個時候不要試圖進食任何東西,以免誤吸引起窒息。當然如果是有經驗的人,也可以在患者舌下放一小勺白糖,或一塊方糖,但必須嚴密監護,謹防誤吸。

3、在低血糖治療恢復後最好在觀察一段時間,同時尋找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及時有針對性的採取預防措施。

總之,低血糖的危害遠大於高血糖,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一種急性的併發症,值得警惕,發生低血糖要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內科學》葛均波、徐永健主編,p757~761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康復科岑醫生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標準要高於正常人,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就可以判斷為低血糖。

一、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時,患者可能會有虛汗、腦暈、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顫抖、飢餓感、無力、手足發麻、說話含糊不清等種種不適。這些都是交感神經和中樞神經異常引起的表現。但是,在低血糖的初期,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會出現類似症狀的,尤其是老年人,對低血糖的反應更為遲鈍,等到他們感覺不舒服時往往已經發生了嚴重低血糖。此外,如果血糖長期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發生低血糖時也不易被察覺,而長期的低血糖也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發生嚴重低血糖時,會引起煩躁、性格改變、定向障礙、癲癇發作等表現,嚴重時甚至可以引發昏迷。進展到此,由於意識的改變,患者無法自己應對低血糖。一旦陷入昏迷的窘境,若不採取適當的處理,會引起腦損傷,最終甚至引起死亡。

二、低血糖發生的高危因素

1、老年人群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差,飲食不規律;

2、合併多種急慢性疾病(如肝腎胃腸腦垂體疾病)或長期重病臥床、難以自主進食的患者;

3、1型糖尿病人接受胰島素治療時,增加運動量,食慾減少而胰島素劑量沒有相應調整時;

4、接受降糖藥劑量及種類過多,尤其是使用胰島素、胰島素促分泌劑治療的糖尿病患者;

5、糖尿病患者飲食過少、運動量過大、空腹酗酒和空腹檢查時;

6、服用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後忘記進食的糖尿病患者;

7、同時服用B受體阻斷劑、利尿劑、磺胺類抗生素等導致低血糖藥物的患者;

8、沒有規律接受血糖自我監測習慣的糖尿病患者;

1、首先要制定適宜的個體化血糖控制目標,做好糖尿病患者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屬能有效識別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及簡單的處理原則,瞭解自身服用降糖藥物及胰島素正確的服用方法,與自己的醫生保持密切的聯繫是減少和預防低血糖的首要途徑;

2、飲食注意事項:①定時定量進餐,如果進餐量減少應相應減少藥物劑量;②運動前應增加額外的碳水化合物攝入;③酒精能直接導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飲酒。

3、對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接受胰島素/胰島素促分泌劑治療時、合併其他疾病、近期血糖波動大、飲食運動環境變化等情況下更要密切監測血糖。

4、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促分泌劑必須要在飲食和運動控制的基礎上結合血糖來調節劑量,不可盲目增加藥物及胰島素劑量;

5、一旦發生低血糖,輕者一般自行口服葡萄糖水或食物即可緩解。嚴重低血糖喪失神志的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立即接受靜脈葡萄糖注射治療,應立即急診入院處理不可延誤。

6、糖尿病患者平時在自己的公文包裡放上一本糖尿病手冊,註明自己是糖尿病患者。萬一患者不幸在路上發生低血糖昏迷,周圍人地生疏,救護車趕到時可以根據患者資料,在第一時間推斷病因,為及時治療爭取寶貴的時間。


糖大夫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發生難以避免,其危害大、併發症嚴重,應儘可能減少發生次數

2005 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低血糖工作組對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標準重新規定,血糖≤3.9mmol/L 時應立即對症處理,此時機體的進一步損傷可能已發生,與傳統低血糖的概念:血糖≤2.8mmol/L,相距甚遠

一次嚴重的醫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誘發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會抵消一生將維持血糖在正常範圍所帶來的益處。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生低血糖可誘發心肌梗死及腦卒中、嚴重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發生在夜間則更危險,無感知、未及時搶救造成嚴重腦損傷,極易導致死亡。反覆低血糖- 高血糖惡性循環可加速胰島衰竭,促使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進程加速,反覆發生記憶力下降、智力減退、反應遲鈍、甚至痴呆。即便是輕微的低血糖對老年患者也可引發摔傷以致骨折等,造成患者心理恐懼和家庭經濟負擔。此外低血糖還可降低患者對血糖控制達標的積極性

血糖自我監測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內容,由於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相互抵消,可能會造成血糖控制良好的假象。動態血糖監測圖譜發現老年患者低血糖發生頻率增加,多發生在夜間,低血糖持續時間較長,無症狀低血糖發生率高,故應選擇餐時血糖調節劑;需要胰島素治療時應選擇短效、超短效或長效胰島素,從小劑量開始,強調個體化治療。選用有相對選擇性的β 受體阻滯劑,以降低發生低血糖的危險性。研究顯示,血糖控制越嚴格,低血糖發生率越高,力爭HbAlc達標,更要減輕血糖波動,降低高血糖,防止低血糖。適當放寬老年人血糖控制的標準,以空腹血糖不超過8.0mmol/L,餐後血糖不超過11.1mmol/L,HbAlc不超過正常上限l%為宜。糖尿病病史長,已患心血管疾病(CVD)或處於CVD 極高危,我們推薦HbAlc≤7.5%,因此類患者發生或再次發生CVD風險明顯增加,低血糖風險較高。對於計劃妊娠的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目標值HbAlc<6.5%,如應用胰島素可適當放寬HbAlc目標值(<7%)以防止低血糖發生。孕期血糖控制,妊前糖尿病或妊娠期發現的糖尿病在不發生低血糖前提下,理想目標值HbAlc<6%


心血管守護者貢鳴說


這個我有發言權,因為我自己就經常會有低血糖的經歷。記得有一次我沒有吃早點,到了放學時,我暈倒了,是老師把我揹回家,當時我小學一年級。還有一次,我連喝了四大杯綠茶,感覺手在發抖,眼睛也聚不了焦,心跳得很厲害,後背都流冷汗。我趕緊吃了兩片巧克力,兩包餅乾,才感覺活過來。低血糖對於我的危害,應該是不能節食減肥,因為我一節食,就頭昏。老公說我在找借囗吃零食😁😁😁


靖姑娘


低血糖有什麼危害?

低血糖的典型症狀表現是飢餓感、出冷汗、臉色蒼白、心悸脈速、疲乏無力、手足顫抖等。



1.體內激素水平異常升高

低血糖時,體內的腎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導致反應性交血糖,造成血糖升高。

2.引起心血管疾病

低血糖還會刺激心血管系統,促發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腦卒中等。

3.造成神經性不可逆損傷

大腦皮層受抑制,可發生意識朦朧,定向力識別力漸喪失,嗜睡、振顫、精神失常等,當皮層下受抑制,騷動不安,瞳孔散大,強直性驚厥等,甚至癱瘓,血壓下降,還會加速大腦的衰老退化速度,導致老年痴呆。

4.糖尿病患者加重病情

低血糖要比高血糖更可怕,不僅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難度,還會增加很多不可預知的併發症。

5.意外

發生低血糖昏迷時沒有及時救治發生意外身亡。

如何預防低血糖?

1.尋求病因

引起低血糖反應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生理性的、病理性的或藥物因素導致的,根據病因來治療低血糖反應。

2.糖尿病患者注意用藥規範

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藥物或注射過胰島素之後出現低血糖反應,原因就是用藥不當導致的。

3.飲食習慣

有很多人都沒有吃早餐的習慣,無論是腦力勞功者還是苦力勞動者,如果不吃飯的話,身體裡的能量供應不足,就會導致低血糖反應,特別是來例假的女性,更容易發生低血糖反應。

要記得吃早餐,有過低血糖經歷的人要注意帶點水果糖。

4.定期做檢查

無論是有沒有糖尿病的人都要定期的體檢,檢測自己的身體情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我是蕭筱想要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識,請關注我哦!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蕭筱育兒經


醫學健康守門員為您分享,❤點贊、關注、轉發瞭解更多醫學相關知識,這裡每天更新!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低血糖,臨床上將血糖值<3.9mmol/L成為低血糖,<2.8mmol/L為嚴重低血糖。低血糖發作者多為1型糖尿病患者或者使用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發作對我們有什麼損害呢?

  • 一過性低血糖:很多低血糖發作都為一過性發作,發作後很快能痊癒,但是這種一過性發作也能夠到導致我們的短暫認知功能喪失,嚴重影響了我們生活工作,如駕駛員出現低血糖容易導致車禍、建築工人容易發生摔傷事件等;
  • 低血糖心腦血管的損害:低血糖發作後,機體保護性的會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而這些激素的升高會導致機體血流動力學改變,從而促使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誘發心肌缺血,甚至發生心律失常導致死亡;
  • 反覆低血糖嚴重影響我們對血糖的控制,低血糖發作會使機體異常分泌升高血糖的一些激素,這樣平時用的降糖方案就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低血糖患者會出現心慌、心悸等表現,很多患者因為畏懼低血糖出現,而自行減少降糖藥的使用,加大了血糖控制難度;
  • 低血糖腦損害:眾所周知糖是大腦的組織的唯一能量來源,低血糖發作會導致腦組織急性損傷以及認知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致痴呆可能;
  • 低血糖持續不緩解,可能會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以上便是我對低血糖的危害的一些個人看法,我認為低血糖危害真的很大,所以糖尿病病人一定要做好血糖管理,監測好自己的血糖,嚴格遵守糖尿病醫師為我們制定的降糖方案以及飲食指導方案。


醫學健康守門員


低血糖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分常見,尤其容易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長期不吃早餐,吃的太少的人群,還有情緒高度緊張後突然放鬆等情況下都有可能導致血糖過低,引起低血糖反應,我們常容易把它和貧血混淆。

低血糖是指血糖濃度低於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的常見的併發症。貧血則是因為外周血中的紅細胞減少引起的一系列反應。

低血糖很常見,我們也不能忽視它的危害,有時候它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十分兇險。

糖尿病人發生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①引起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痴呆,嚴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②可誘發腦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③一過性低血糖反應引起血糖波動,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④反覆發生低血糖會動搖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⑤心血管系統功能受損,表現心率加快,脈壓增加,靜息期心肌缺血、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⑥神經系統受損,大腦皮層受抑制,可發生意識朦朧,定向力識別力漸喪失,嗜睡、振顫、精神失常等,當皮層下受抑制,騷動不安,瞳孔散大,強直性驚厥等,甚至癱瘓,血壓下降。

⑦其它,眼睛、腎臟:出現視網膜剝離,眼底出血。使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加重腎損傷害。

低血糖反應的症狀會出現得很快,當你出現有以下症狀的兩條以上時,就要注意是不是低血糖反應了。

①出虛汗,剛開始僅有手心或額頭出汗,嚴重的會全身大汗淋漓。

②眩暈,飢餓,視物模糊,眼冒金花。

③乏力,尤其是雙腿軟弱無力。

④心跳加快、心慌、雙手顫抖。

⑤手足、嘴唇麻木或刺痛。

⑥說話含糊不清,心情焦慮,容易發怒。

⑦行走不穩。

⑧頭暈或頭痛,精力不集中。

⑨行為怪異,性格改變,如煩躁、哭喊、易怒,富有攻擊性,會做出令人不可思議的動作。

我們如何防止發生低血糖?

①合理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

②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③注意適量運動

④自我血糖監測能夠明顯減少低血糖的發生率

⑤糖尿病患者外出時應注意隨身攜帶食物和急救卡片

⑥警惕夜間低血糖

當我們發生低血糖反應時要如何應對?

①如果只是輕度的低血糖,我們可以吃幾顆糖、幾塊餅乾,喝半杯糖水,補充血糖,一般十幾分鍾後低血糖症狀就會消失。

②如果迅速補充糖分沒用或者已經神智不清時,要立即送往醫院,避免發生更嚴重的後果。

③發生嚴重低血糖的人不要再給他吃東西,應立即送往醫院。

請點贊轉發一下,謝謝,喜歡的話,可以關注一下,為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識。


天天守護健康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一種急症。如果說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來計算的話,低血糖的危害則以分鐘來計算。

低血糖所帶來的危害有:

1、使大腦皮層受到抑制,出現意識喪失、嗜睡、精神失常、記憶力減退、痴呆、驚厥、昏迷等,甚至可引起死亡。

2、可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導致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3、導致腎血流量減少,加重腎損害。

糖友們要重視低血糖的預防,最大限度降低低血糖的發生率,預防措施有:

1、做好自我血糖監測,及時發現低血糖。當出現空腹血糖升高時,要檢測一下夜間血糖。出現頭暈、心慌、飢餓、面色蒼白等表現時,要及時測血糖。

2、每天進餐要定時定量,用藥之後要按時進餐,不要隨意改變飲食量。還可以採用少量多餐的形式,有利於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3、遵醫囑按時服用藥物,不要自行加藥或換藥。

4、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有計劃、逐漸增加運動量。不要空腹運動。運動時間不要太長,運動強度不要太大。出去運動時,要隨身攜帶糖果、餅乾等,防止低血糖的出現。


糖尿病之友


血糖過低容易導致昏厥甚至不省人事,非常危險,瞭解低血糖症狀有助於防患於未然,低血糖的臨界徵兆包括:頭暈、手抖和體虛等。然而低血糖症狀因人而異,對於糖尿病來說,識別低血糖症狀還要適當“對號入座”。



低血糖反應時,患者大多會出現交感神經異常興奮的一系列症狀,如焦慮、煩躁、行為怪異、飢餓感、心慌、面色蒼白、大汗等。當出現這些症狀時一般會引起患者重視,通過進餐,食用甜食、甜飲料或甜水果,以及靜脈輸注葡萄糖等,可使低血糖反應很快糾正,症狀迅速消失。


然而,部分老年患者由於受到生理機能減退、併發症多、內分泌調節差和植物神經病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低血糖的反應性差,造成低血糖早期症狀不明顯或整個低血糖期的症狀不夠典型,從而易被忽略或被誤診。



臨床觀察發現,不同年齡段的糖尿病患者在發生低血糖時的臨床表現並不完全一樣。例如,嬰幼兒及低齡兒童低血糖可表現為哺乳困難、哭鬧易驚,易激惹、面色蒼白、出冷汗、注意力渙散,惡夢連連、遺尿等,發生在夜間可表現為尿床,症狀缺乏特異性,必須細心觀察方能發現。成年人發生低血糖往往症狀比較典型,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如飢餓感、心慌、手抖、出虛汗,四肢無力等。而發生於老年人的低血糖往往以神經缺糖症狀作為突出表現,如嗜睡、意識障礙、偏癱、癲癇樣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誤診為“急性腦卒中”。另外。“無症狀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當中也比較多見。


一旦血糖低於2.5~2.8mmol/L時,就有可能引起低血糖昏迷。據統計,在低血糖昏迷病例中,65歲以上老年人達65%以上,反映老年患者是低血糖昏迷的主要防治對象,對此應給予足夠重視。冬季是夜間低血糖的高發期。因為寒冷的冬季身體能量需求增加,夜長晝短,容易發生低血糖。有很多患者在冬季凌晨1—3點左右出現低血糖,除了飢餓感和心慌之外,第二天晨起還會感到頭痛、乏力等不適。因此冬季猶要警惕低血糖事件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