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題時,總是詢問大人對了嗎,該如何輔導?

Dawn-遠


最近強強媽媽在輔導作業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每當自己在孩子旁邊輔導作業時,只要寫完一道題孩子就會問“媽媽,這道題我寫對了嗎?”剛開始還有耐心為孩子講解,後來慢慢的就覺得孩子挺煩人的,寫一道問一道,這樣作業得什麼時候才能寫完?索性直接就給孩子甩一句話“你自己看,不要老是問”,可孩子又遲遲不敢下筆,這下讓強強的媽媽犯難了。

這樣的情況,我相信有不少的家長也會遇到過,許多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總是猶猶豫豫遲遲不肯下筆,或者是對自己寫的答案不確定,總希望得到肯定後再做下一步,而許多家長也剋制不住自己,只要孩子張口都會有求必應。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但我們一定要弄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不是繼續放任。那麼,在我看來原因應該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孩子對當天學過的知識掌握的不紮實,不會熟練的運用。

2、對自己不自信,害怕犯錯誤。

3、孩子太注重結果,太追求完美,期待得到父母的表揚這時的詢問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做對了就開心,做錯了就會全程黑臉。

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又該如何正確輔導孩子寫作業呢?

首先,要讓孩子脫離“父母的翅膀”,當孩子們做作業時要給他們一個獨立的空間,在他完成作業時儘量不要去打擾。

第二,和孩子共同探討交流。拿到孩子作業時,不要著急於去確定孩子寫的正確與否,不妨坐下來和孩子共同探討探討作業中出現的一些難題。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回顧了課堂所學內容,還讓孩子知道了過程比結果重要,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第三,學會接納孩子的一切。這裡的一切我指的是不僅要接受孩子的對,還要包容孩子所犯下的錯誤,允許孩子有犯錯空間,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成長。

在教育這條路上,不僅僅只有孩子需要學習,其實我們父母也同樣需要學習。畢竟“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更何況自家孩子只有自己知道,培養孩子沒有標準的模板,我們只能不斷的摸索著前進。面對孩子們這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我們要給他們一些時間,靜靜的等待他們綻放!


教師育兒


1、孩子為什麼會問

首先我們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問大人自己是不是作對了,其實很多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對不對,不自信心裡沒有底,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不希望自己做的作業錯了,因為錯了就意味著被老師或者家長批評,所以要不斷的確認是不是對的,這樣自己心理才會有安全感,這樣才可以確保的成績是好的。

2、家長應該如何回答

家長要理解孩子的這種怕錯的心理,先告訴孩子知道你擔心自己寫錯了,但是你寫一題就問一下,這樣的話寫作業的時間比較長,另外如果這次作業是考試的話,爸爸媽媽也不能在你身邊幫忙你寫作業哦,所以很多的時候要自己學會自己檢查作業,如果剛剛開始的時候學習不會自己檢查作業,那麼就寫完了之後我們一起來檢查,但是不能寫一題就問一題,這樣你的專注力也是會被破壞的。一般的孩子好好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孩子還是會懂的。

3、鼓勵孩子養成自己寫作業的習慣

鼓勵孩子自己寫作業,畢竟家長不能陪孩子寫一輩子的作業,儘早的完成獨立寫作業,孩子儘早受益,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在身邊陪著自己看看書或者做其他的什麼事情,但是不要離孩子太近,不然™容易養成依賴的心理,一旦孩子養成依賴的心理就會求助家長檢查自己的作業是不是正確。

孩子寫完了自己檢查作業的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好行為及時的鞏固,這樣的話就會有積極的效果,他們願意堅持自己的好行為,慢慢的養成習慣就好了,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一步一步的,沒有一蹴而就的,所以不要著急,一定要找對方法並且堅持下去。


親子成長手冊


我兒子一年級。開始也是做一天問一題。現在我小的要帶著要煮飯。沒空理他。他會把會的很快就做完了。不會的拿過來或者等我讀題。我基本不告訴他題怎麼做。經常是一隻給他讀題。然後說我也不懂。自己想吧!實在不懂會稍作提示。


星水13


1、輔導方法不正確導致的問題

這應該是小學1-3年級小孩常有的現象,由於這個階段小孩的識字量有限、對題目的理解能力不足、做題的方式方法缺失,導致做題的過程中經常尋求父母協助,這就是家長輔導的意義,但如果輔導方法錯誤,會導致一系列問題,“反覆找父母確認做對了嗎”就是其中一種。

2、錯誤輔導方法

  • 所有事情父母代勞,導致小孩失去學習做題基本技能的機會
    :為了省事,有些父母直接把題目讀給小孩,甚至有些題目直接引導小孩答案,導致小孩失去獨立思考和學習陌生字的機會,這樣永遠不會提高,最終只能長期依賴父母,久而久之形成習慣!
  • 遇到問題不是鼓勵而是指責,為做題而做題,導致孩子失去試錯的機會:我們有些父母,輔導的過程中,看到小孩做錯,馬上指出並責令小孩改正,豈不知這樣打擊了小孩的自信心,同時失去試錯的機會,久而久之小孩會越來越不自信,最後形成習慣!

總結:依賴別人和不自信導致反覆找父母確認答案的問題產生!

3、正確的輔導方式:

  • 做作業是小孩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任何事情都是小孩先做,不懂的時候再尋求父母幫助,比如讓孩子自己讀題,不懂的字告訴他並讓他圈出來,以便後續記憶,持續反覆這個過程他的認字量就會增加;讓孩子理解題目,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做題目,實在不會做,可以告訴他方法,但是題目做後還是得他自己做!
  • 自己做的自己檢查,自己對結果負責:做作業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工具,通過這種方式增加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此做錯題是好事,只有這樣才能發現自己知識的缺陷以及理解的偏差,因此這樣的錯誤必須要親自經歷過,只有這樣才能留下深刻的記憶,避免以後犯大錯,因此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父母不要隨意指出問題,讓他養成自己做自己檢查的習慣,這個才是父母需要輔導和堅持的!

總結:長期這樣堅持,小孩的做題能力和技巧會持續提升,更重要的是養成自己做自己思考自己檢查的習慣,這個才是以後高年級學習的競爭力!


好爸爸壞爸爸


孩子做題時,總是詢問大人對了嗎,反映了孩子缺乏自信的心理,也說明知識掌握不夠紮實,或是家長平時監管太多,孩子的依賴心理較重。輔導建議:

1.不打擾孩子

孩子做題時,家長不予任何打擾,即便是在旁邊陪寫,也不隨便發聲打擾孩子,保持安靜的作業環境,讓孩子獨立讀題做題。千萬不要孩子做一題,家長不放心地看一題,甚至還評價一題,這更會使孩子沒有自信,做一題,還要看家長檢查通過,打斷思路。

孩子有不懂問題詢問時,家長提示孩子把題目再讀讀,或者讀出聲來。往往,孩子讀題沒有耐性,看一眼以為明白了,做題時又糊塗了,其實,真正原因是根本沒讀懂題目。所以,要求孩子自己仔細認真地多讀兩遍題目,放慢速度地認真讀,可能就明白了,無須家長上趕著講解,家長要理性。

2.避難就易

孩子做題時,如果的確遇到的是不明白的問題,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先放下不懂的題目,把簡單的、自己明白會做的內容認真完成,最後再來重點解決不懂問題。這期間,既不打斷孩子的做題思路,讓孩子養成連貫做事的習慣,還教給了孩子應對難題的方法,輻射以後應對考試時也是有效的做法。

對於孩子真正不明白的難點,等孩子其它題目都完成的時候,再和孩子一起討論難題的解法,看看是哪個詞不明白,或是哪件事不清楚過程等等,最好啟發式地引導講解,促進孩子自己思考解決,提高孩子的獨立思考水平,增加自信心。這樣解決的難題,往往會對孩子產生較深的印象,有利於孩子今後遇到難題時的思考應對。

3.鼓勵孩子獨立思考

孩子做題時總是詢問大人,說明他的獨立思考的能力還不強,也對自己不自信。這跟家長的平時教育有很直接的關係。家長一定疏忽對孩子的鼓勵肯定,或是指責批評的語言較多,干涉太過,讓孩子獨立作業的放手力度不夠。

陪著孩子做作業是為了孩子養成一個專心作業的好習慣,重點在於習慣的培養,不是在孩子做作業時的不停地嘮叨指責,這會傷了孩子自覺學習的積極性。

家長只專注於孩子的好習慣養成即好,要及時給孩子以鼓勵肯定,讓孩子明白,做題是他自己該要獨立完成的事,家長相信孩子可以有信心地自己完成每個題目。

家長的鼓勵讚揚,是孩子獨立自信的最好藥劑。

總之,只要家長有心放手,孩子的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會很快提高。


子舒教育


如題,孩子做題總是詢問對了嗎對了嗎,竊以為,有三點原因導致:不自信,過於追求安美,作業習慣

1、自信。對自己沒有信心,總覺得自己的答案不正確甚至1+1等於幾,都感覺別人嘴裡說出來才是正確的,自己都不敢承認這個答案。哪怕正確無誤也想從別人口中得到肯定才放心。

2、完美。太過於追求完美,也就是精神潔癖。不允許有任何的差錯和不足,自己不能確定就尋求別人的肯定,以此來確保自己的答案完美無缺

3、習慣。做一個問一個,做一個確定一個不確定,這是習慣導致,又可以磨磨唧唧消耗時間,做對了也可以爭取點獎賞,做錯了,反正有人幫我輔導。

總結:缺乏自信,追求完美,作業習慣,造成孩子寫作業邊確定對錯邊做作業。試試下面的方法:

1、獨立完成;

2、自我批改;

3、自己總結;

關注歐林,一起交流!





歐林


不太清楚您的孩子現在是多大,可以試試下邊的方式,分階段來改善。

第一階段:家長陪在身邊,孩子有不懂的可以問

這個適合3年級以下的孩子,這個時候孩子的學習習慣可能還沒有養成,家長可以陪在身邊時時指導,也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第二階段:所有作業做完之後,家長統一來檢查

3年級以後,家長就不用陪了,讓孩子獨立寫作業,等都寫完後,可以家長來檢查

第三階段:所有作業做完後,孩子自己來檢查

到了 4年級的時候,家長就可以不用檢查作業了,讓孩子自己寫完自己檢查,這樣也是避免孩子有依賴心理——反正待會爸爸媽媽會幫忙檢查,寫錯了也沒關係。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對自己的作業負責。

以上幾個階段過來之後,相信會有比較大的改變。家長該放手時就要放手,這樣孩子才能更加獨立,畢竟家長陪不了孩子一輩子。





小飛英語


孩子做題時總是詢問大人,說明孩子對所學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所以信心不足。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作業前先把當天所學的知識複習一遍,有不明白的即時提前,家長可以輔導孩子把問題弄明白,並解決好。

複習一遍後讓孩子自己做作業,有不會做的先空出來,待做完其他題目,自己再把不會做的題目先思考一遍。再不會就再去查書,查完書還不會,家長才和孩子一起解答。

這個複習—思考—再複習—解決的過程,就是不斷鍛鍊孩子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要讓孩子養成邊做邊問的習慣,要先學習自己思考,自己查書,自己解決問題。自己級解決的就不要找家長,自己不能解決的等做完其他作業再找家長幫忙解決。

學習能力是需要培養的,自信心也是需要培養的。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能力會得到提升,自信心也會得到提升。


十安育兒


當孩子詢問時,說明他自己不確定答案,這是他掌握薄弱的點,他信任你,希望得到你的認可或者幫助,你如果不置可否,會擊退孩子學習熱情,使他害怕這個知識點,同時也失去了對你的信任。但你如果直接告訴他是對的,他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為了趕作業,就把這個知識點放過了,終究是個薄弱點;如果你直接告訴他是錯的,他可能會焦急受挫。所以,我是這樣做的:當孩子詢問時,我首先放下手頭的事情,認真看一遍題,這時心裡已經給出了判斷,然後問他為什麼這樣做,讓他一步一步講解下,若是對的,他講解的過程等於是知識的強化了,若是錯的,在出錯點,你問問他確實是這樣的嗎?給他指出來錯因,這樣就糾正了錯誤知識。整個過程結束後,別忘了鼓勵孩子,善於思考,反思自己做題過程!


diao琢


孩子做題時總是詢問大人對了嘛?這反映了兩點,一是孩子做作業的習慣沒有養好,二是孩子對自己做作業不夠自信。

孩子習慣沒養好,怎麼辦?跟孩子講清楚,做作業是他自己的事,需要獨立思考,家長可以看作業量給孩子規定相應的時間,讓他自己獨立完成,在這個過程中,不允許他做一題,就問一題,做一題就過來,讓家長看一題,讓他把所有的題目都做好。其實一份作業也好,一張卷子也好,過程中基本上都是從易到難,獨立做題的過程也是從淺入深的過程,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去體會,去深入去。

作為家長來說,既然讓孩子自己做作業,你就不要在旁邊待著,更不要孩子一邊做作業,你一邊看,然後不停地在旁邊指指劃劃告訴他,這也不對,那也不對,你的指指劃劃會讓他覺得無所適從,很多孩子是因為家長在旁邊指指劃劃,所以他們才會反過來問家長,我這個做的對不對?實際上有些家長自己的作業也會做不對,因為時間長了,他們忘掉了,或者說現在的方法跟以前的方法不一樣,你憑經驗行事,會誤導孩子。

孩子的自信是需要孩子和家長共同努力的,對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做得對的地方,要予以鼓勵,尤其是那種內向膽小的孩子,家長應該跟她更多的鼓勵,讓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樣他們才不會做對做錯,都要問我有沒有做對?因為對自己缺乏信心,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而我們很多的家長還特別善於打擊孩子。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多拿出點耐心來,不要輕易去打擊他們,你的每一次打擊都會讓他們的自信心受傷,而鼓勵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