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曾经几乎殖民了全世界,为何现在大家并没有过多的仇恨?

BeaNSider


英国真的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存在,比起土著政权文明和进步得太多太多了,为什么恨他?


英语强迫症患者


英国历史学家莱科克分析了世界上大约200个国家的历史,并根据史料确定哪些国家曾经被英国入侵,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全球90%的国家都被英国侵略过,只有22个国家得以幸免。

这22个国家是:欧洲的安道尔、白俄罗斯、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摩纳哥、瑞典、梵蒂冈,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危地马拉、巴拉圭,非洲的布隆迪、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共和国、科特迪瓦、马里、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亚洲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在22个国家中,唯一的大国就是瑞典

但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给英国侵略的国家最仇视的并不是英国呢?原因可能不外乎以下几点

1、英国已经衰败了

这个世界的法则就是这样,只有强者才会得到人们的注视。与中美相比,英国的风头实在是不足,英国自二战之后,就已经衰败了,当初的殖民地几乎全部独立出来,自己当初在欧盟也是位于德国风头之下,在国际舞台上,也是紧跟着美国的步伐,要关注也是关注它的大哥——美国大叔,英国还是像以前那样只能充当个搅屎棍恶心一下人。

因此,同样的道理,蒙古侵略过的国家也不少,但是现在也没啥国家仇视它,因为大家都知道蒙古这货的辉煌只是历史罢了,现在这鸟样谁大家也懒的搭理了。

2、侵略的方式不算太过分

相比较蒙古那种动不动就屠城的行为,英国的侵略行为还是相对文明的,比如英国征服印度造成的战争破坏,跟印度历朝历代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英军在印度闹出的最大的事,大抵是1919年的“阿姆利则惨案”,但也仅仅打死了379人,和蒙古那种屠城几十万的相比,还真的不算什么。

英国在美国当初制造的“波士顿惨案”,一直以来都给美国大肆宣传,但是打死的人你猜有多少?5个人!这数据还不如现代的一场大车祸死亡人数呢。

3、基本不属于最恶者

虽然英国侵略了很多国家,但是对于这些国家造成的伤害,可能除了爱尔兰之外,在其他国家的历史上,英国都不算是最恶者。因此,哪怕统治者要煽动人民的情绪也轮不到英国。比如同样的侵略中国,但是我们最恨的肯定是日本。

4、当初许多国家还没立国

英国当初侵略的不少国家基本就不叫国家,就是一堆土著人聚集的居住地而已,比如澳大利亚。当初澳大利亚土地上的土著还是以打猎和采集为生的,压根就没有什么国家概念,就连澳大利亚的名字还是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佩德罗·德基罗斯登陆后,误认为是南方大陆,才命为AustraliadelEspirituSanto,西班牙文意为圣灵的南方陆地。





历史影像记录


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殖民了香港,英法联军烧了园明园,英国开启了中国的半殖民时代。但你要问我是不是恨英国?我要说:不!

大清是爱新觉罗的大清,不是百姓的大清,百姓只是奴才。英国来了,难道我们应该为了不能做爱新觉罗的奴才,做了英国的奴才痛心疾首,如丧考妣 ?

国家之间的战争,从来是为了利益,而不是为了正义,人类历史上没有一场战争例外!况且,英国的殖民还带来了近现代文明,腐朽的大清没有这些外部的疾风骤雨的冲洗,恐怕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做着千秋万载的万岁梦。


草塘旧梦


世界上只有两个帝国做到了几乎统治全世界,一个是蒙古帝国,另一个就是大英帝国。后者的荣光曾在19世纪辐射到从南美的热带丛林到中国的黄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

那么,为什么英国几乎殖民了全世界,而如今被她侵略过的国家却没有太过于仇恨英国呢?

1、英国的殖民政策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扩充领土,而是谋取利润与市场。

在这一点上,相较于罪恶滔天的纳粹德国和日本,英国看得更为透彻,单单维持领土的广大是没有任何用的,关键是要将殖民地的资源转化为自身在贸易中的竞争优势。拿印度举例,即便英国建立起了对整个印度的统治,英国人依旧选择保留了许多土邦君主,这样当地的民众对英国相当疏离,而英国人需要的原料与维持殖民地的税收,则部分交给土邦君主代理执行。

2、英国是工业化革命的“老大哥”。

英国毕竟是最早开始工业化革命的国家,许多国家的工业化也是从效仿英国开始,尤其是东亚的日本与中国。

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明治维新的日本将英国视为文明之国,为了打击旧势力,当时在东亚的革新力量就会夸大英国的先进之处,从而将上层知识分子的注意力从英国的侵略罪行转向了英国的强盛繁荣之上。这样自然就抵消了上层知识分子对于英国的反感和抵触,让英国在国际形象上比起俄国等列强高了一个层级。

3、英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持者

从19世纪开始,英国长期是国际秩序的维持者,除了对弱小国家发动侵略,英国也曾阻止其他列强侵入弱小国家。如在中法战争中,法国海军执行了法国政府的大米禁运命令,使得两广地区陷入了粮荒危机之中。

不愿意坐视法国将触手伸长到西南地区的英国就出面调停中法两国之间的矛盾,虽然法国并没有接受英国的调停,但这个举动让许多落后国家有了一种这样的印象,那就是英国是可以作为一个可以信赖的国际秩序的维持者被接受的。

4、被英国殖民的国家还没有整体民族意识

英国的殖民扩张对象基本上都是依旧处于中古政治秩序的国家,无论是中国、印度还是日本,在当时都只有模糊的民族概念,而没有共同的民族意识。

在英法联军打进圆明园并焚毁这座园林的时候,还有许多周边的百姓争先恐后从园林中搬运石料与文物。因为当地民众没有国家的概念,之于印度,是印度教徒对于奥朗则布皇帝和莫卧儿王朝的反感与敌视,之于中国,是百姓对于【家天下】下自己应当是国家主人这一概念的不了解。

所以,在当时,虽然一些传统的知识分子痛心于山河破碎,但他们只是从文化灭亡的角度上,以传统的蛮夷入中原则华夏亡的视角来看待英国的入侵,而老百姓们对英国入侵缺乏概念,甚至还会帮英军办事来获得一些报酬。

5、二战时为自己树立了“好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选择了站在反法西斯势力一边,而相比之下,无论是纳粹德国的“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还是日本的大屠杀,都让英国的正义性加分不少。

纳粹德国和日本的暴行一下子转移走了大家声讨的对象,毕竟英国人只是触动传统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纳粹德国和日本的入侵让平凡的老百姓们也有生死存亡的紧迫。加之二战后英国允许原先殖民地独立,现在的原殖民地人们自然对英国的坏印象减少了不少。


春朝青牛


英国曾经殖民了半个世界是我们的看法,认为半个世界该恨英国也是我们的看法。实际上,英国很有契约精神,在全世界做生意很讲诚信,并将依法治国理念带到了全世界,殖民地独立后,基本上都模仿了英国三权分立的政体模式,英国殖民了非洲,现在非洲人法律意识特别强,英国租香港,给大清国出了租金的,并有合同。美国是英国殖民地,美国独立后,英美关系很亲密,澳洲是英国流放犯人的地方,澳洲独立后,澳英关系很好,当然英法联军侵犯过清朝肯定不对,但英国的契约诚信精神受到世界各国的尊敬。


小心眼168794174


被殖民和不被殖民,哪个更好点,我有过思考,也很迷茫,纵观各国发展吏,很多时候殖民要被自已的人统治要好多了,这主要是因为自己人统治自已国民,很多时候,这些统治者都是贪婪成性,独裁暴政,哪顾人民的死活!即使社会进步的现在,看看非州国家的统治者对待他的国民也是如此,委内瑞纳等几个南美国家的统治者也是如此,亚洲有些国家也是如此在此不再点各,欧州的俄罗斯在普京近二十年的统治下人民的现状一天不如一天,反观现在还在被美国英国殖民的国家如韩国、日本、奥大利亚等一些国家,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国强民富,因此一些国家只所以被英国殖民不恨英国,证明英国殖民期间对待殖民地的人民不凶不恶,还带去文明进步的因素所致!


user9314716795833


英国,老牌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先后侵占非洲、北美洲、印度、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国,可以说它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按理说,英国的帝国主义行径应该遭到世界各国的憎恨,然而,殖民地最多的英国并没有遭到全世界的反对之声,针对这个问题,我来浅谈一下,请大家指正。

第一,英国是最早起家的殖民主义国家,奉行殖民主义政策,它的最终目的是打通对外贸易,实行海外经济政策,并无对受侵国具有“灭族”、“屠城”等行为。

英国自十八世纪从工业革命开始起家,以先进武器和海军舰队武装自己,先后在非洲和北美洲建立殖民地,而后又发展到印度和东南亚各国,最后通过鸦片战争征服清朝,迫使清朝开埠通商。

虽然英国以武力强迫清朝割地赔款,但英国在占据香港之后,主要目的是实行通商政策,并没有实行野蛮、残忍的灭族和屠城等军事行动。英国把香港这么一个在清朝腐败统治下还是一个土坷垃的小岛,变成了东亚地区实行资本主义经商模式的前哨基地。率先富裕起来。

第二,英国侵占的地区,大部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采用民主体制,摒弃封建帝制,使这些地区脱离野蛮、经济政治文化都较为进步和富裕。

英国侵占的亚、非、美等洲的殖民地,基本全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实行民主的政治体制,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这些地区脱离野蛮,特别是美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极早的脱离奴隶制的落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些地方,日后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最强经济带。

第三,英国的侵略行为,与俄国、日本、德国的凶残毒辣不同,它最终目的是殖民统治和经济贸易,带动经济发展,并无制造大屠杀的有违人性的行动。

英国的侵略行为与日本、德国、俄国的区别在于没有征服世界的邪恶野心。日、俄、德三国都是杀气腾腾的国家,其凶残毒辣为世人不耻。但是英国,主要目标在于以殖民统治带动海外贸易,带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像日、俄、德三国毫无人性、残忍狠毒。

第四,英国所殖民的地区,允许高度的自治,不独裁、不愚民,女王政府对殖民地不进行绝对控制,以民主、自由为宗旨,奉行博爱、人权的社会秩序。

英国所占据的殖民地,遍布全球的各个洲,但却都保持高度的自治,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英国的女王政府对殖民地留有充分的自治空间。各个殖民地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制衡的民主体制,营造法治社会,消灭野蛮、帝制和愚民的制度,奉行自由、博爱、人权的社会秩序。

第五,英国虽然奉行对外扩张和殖民的国策,但不具有野蛮性和巨大政治野心,没有像日本那样具有毁灭世界和毁灭社会秩序的反人类罪恶行径。

英国政府虽然几百年以来一直实行扩张和殖民的既定国策,但它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和贸易。英国没有像日本那样具有巨大的野蛮性和企图征服世界的野心,英国实行的全球贸易政策,使落后地区融入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使全世界对英国不反感,在于英国不像日本、俄国、德国那样具有毁灭世界和毁灭社会秩序的反人类罪行,日俄德三国属于贪得无厌的邪恶民族,为世界所共恨。而英国,具有几百年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把法治作为头等政治,法、美、德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大多由英国的议会制发展而来。


优秀的米老鼠96


其实殖民统治中最厉害的不是杀人放火、也不是占有多大面积的领土,而是文化侵略从教育上转变一代人的思想。而且英国属于联邦制国家,目前有52个国家组成,这些国家基本都是当然还是“日不然帝国”时的侵略对象。

为什么这些国家都这么大度,以加入英联邦为荣,其实很简单再强的武器都不如殖民教育威力大。通过军事占领再加上长期的学生教材修改、以及文化传播、宗教信仰等,使被侵略国家认同其宗主国地位。也就是通过长期文化教育,早就已经洗白成了救世主。

这里有个最合适的国家可供例举,就是被英国殖民统治了N多年的印度,目前官方语言包括英语并以此为荣。因为英语在国际社会上通行的便利性使印度可以大量外包美英等国项目,并且由于英联邦成员的关系可以在国际上左右逢源,经济发展、国防技术等领域都能得到大量几乎不受限制的支持。

而作为英联邦老大的英国,经过几百年前成功的洗脑早就让原来的被殖民地国家拜伏,再加上英国是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虽然经过一二战的洗礼国力大减让美国人赶超,但并不代表英国就此沿落,不论从科技、经济、军事以及生活保障等诸多方面仍旧是全球最强之一。现代社保求发展、求合作,努力提升本国民众生活水平才是重点,历史早就成了过往云烟,回到现实只要有好处这些曾经的殖民地不会对英国有什么仇恨的。


河东三叔


这个问题每个字都有瑕疵。

首先,虽然历史上的英国极其强大,建立了殖民地面积高达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国”,但距离1.9亿多平方公里的全球陆地面积还相去甚远;

其次,昔日的英国殖民地对宗主国英国不是没有过多的仇恨,而是压根儿就没有仇恨,特别是印度,对英国的感恩戴德无以复加,其他地区则因为没有被英国殖民过而捶胸顿足。

这是个匪夷所思的现象,因为“殖民”不仅听起来带着低人一等的味道,本质上更有宗主国敲骨吸髓的巧取豪夺,实在和“正面”扯不上关系。

那么,为何昔日的殖民地要对英国感恩戴德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殖民地很落后

殖民地之所以被殖民,本质上是因为殖民地相比英国而言实力不足,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实力。

而没有实力的原因在于他们根本就没有发展,至少是工业方面的发展,这让他们在对抗英国殖民时几乎毫无反手之力。

在英国昔日广阔的殖民地中,绝大部分都是非常落后的地区,很多地方甚至连基本的文明都没有,这注定了英国的殖民,除了巧取豪夺,更是一个文明输出的过程。

虽然主观上将殖民地剥削地底裤都不剩,但客观上却将殖民地带上了英国的轨道,用现代话说叫打开了视野,开阔了眼界,让他们距离所谓的现代文明更进一步。

有这样宝贵的财富,殖民地对英国感恩戴德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我国之所以对鸦片战争死不原谅,对英国殖民深恶痛绝,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强大文明的古国,如果没有英国的侵略,我们也会有步入工业文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殖民的“文明再造”难以展现,敲骨吸髓则表现得淋漓尽致。

2、英吉利很发达

古今中外,“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俄罗斯之所以拼命地向欧洲身上靠,不承认自己的蒙古祖先,根本原因在于,今天的欧洲依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蒙古则穷得饭都吃不上。

殖民地之所以对英国感恩戴德,除了对历史上英国“无私奉献”的感恩,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今天的英国虽然盛极而衰,早已不复日不落帝国之荣耀,但依然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俱乐部成员,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六。

虽然失去了面积达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但英国却以英联邦的方式尽最大可能保住了殖民成果。而且今天的英语也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加上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的地位,英国的国际影响力可见一斑。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殖民地走向了独立,但也难以完全摆脱英国的影响,这种在文化上的依赖让殖民地国家欲罢不能。

而因为英国仍是欧盟成员国,这意味着昔日的殖民地可以搭乘英国的快车享受欧盟的福利。

更重要的是,自二战以来,盛极而衰的英国成为美国的忠实跟班,追随英国也间接和美国搭上了线。要知道,在险恶的国际社会,有个美国这样的强大靠山是多么可望而不可求。

3、殖民方式高明

英国与殖民地的“情投意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英国的殖民手段相当高明。

相比于沙俄的烧杀抢掠,英国因为基本在中低纬度扩张,面对人口稠密的殖民地,因此不适合沙俄那套野蛮手段。

面对殖民地异常广阔,人口异常众多以及英国人杯水车薪的尴尬现实,英国从事实出发,推行“以夷制夷”的统治方式。比如在印度笼络土邦领主,结成牢不可破的统治联盟。

另外,作为举世闻名的“搅屎棍”,英国善于制造矛盾,搅得世界各地鸡犬不宁,比如印巴分治、“杜兰线”、麦克马洪线等。一方面,纠纷和动荡削弱了殖民地力量,使殖民地无法形成抗击印度殖民的实力;另一方面,因为英国留下的纠纷后患无穷,这也使殖民地各方势力加深了对英国的依赖。

而因为英国“以夷制夷”的手段相对“柔和,这使得殖民地从一开始就不是特别抗拒,尤其是相比于法国与殖民地间剑拔弩张的状况,英国与殖民地简直是亲如一家。

相比于其他列强,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国家,这使得英国除了有更强大的实力用于扩张殖民地,更拥有了高明的手段维持其统治力。因为不再单纯地以野蛮的烧杀抢掠为手段,而以商品经销等贸易方式取而代之,所以英国与殖民地的“双赢”模式取得空前成功,英国也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代理人”殖民和“仲裁者”的角色,让殖民地英国不是恨,而是恨铁不成钢。

不过,任何国家都有盛极而衰的那一天,英国当然也不能例外。而当英国识时务地见好就收,通过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建立英联邦时,日不落帝国虽然瓦解,但殖民地对英国的感恩戴德却没有改变。

当然,任何时期,任何殖民地,都是统治阶层的狂欢,和广大民众没有。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杀人诛心这一点,整个英国几乎做到了最佳状态,因为英国的殖民尽管带着血腥,带着残忍的屠戮,可是他的对外宣传非常好,换句话来说英国有一个非常好的营销部门在为英国时时刻刻树立高大的形象。

事件回顾

世界上的殖民国家很多,比如英国、西班牙、法国等等这些国家,如果我们拿他们单纯的每一个都需要举例的话,则耗费的时间太长了,我们单纯以一个特例来进行详细解说。

那个特例就是英国殖民印度。

我们会发现英国殖民印度的时间很长,而且英国对于印度的资源需求扩展需求非常的多,在早期的时候英国甚至把印度的绝大多数能够短时间之内获取的稀有资源和矿产,以及但凡是值钱的玩意儿通通搬到了英国去。

换句话来说,印度之前就像是一个老地主一样,自己家里面还有点余粮,可是英国来了一圈之后,印度就只能吃树皮了。

可即便这样的一个情况,英国和印度之间相处的仍然非常融洽,印度有什么事情都去找英国老大哥帮忙,而英国在每一次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给印度指一条路,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英国给印度指的那条路稀里糊涂走也走不到头。

没错,这就是事实

如果说绝大多数殖民国家都是血腥和残忍的前提之下,那么英国在血腥和残忍之前掌握了新一项技能,这项技能叫做杀人诛心。

简单而言,英国每一次殖民都绝对不是单单意义上的殖民,他在殖民的过程中会通过给最低等的普通平民一点点好处,给最高等的贵族一点点的让步,紧随其后,把中间所有能够拿走的一切通通拿走。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非常搞笑的现象,那就是英国已经把印度给卖了,印度还在帮着英国数钱,而且印度从来都不会觉得英国不好,顶多双方之间有着意见的分歧。

当然,殖民列强在上个世纪初的时候就已经蹦达到头了,而且怎么也恢复不了之前的荣光,可是相比较而言,英国竟然能够延续到21世纪,甚至到现在英国女王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地位,这足以见得英国对于殖民地的把控已经到了极其微妙的地步了。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