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囧媽》直面親子關係最大陷阱:“我不是你幻想出來的兒子”


這個春節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原計劃上映的電影全部撤檔,只有徐崢的《囧媽》在網絡播出。


徐崢《囧媽》直面親子關係最大陷阱:“我不是你幻想出來的兒子”

作為徐崢“囧系列”的第三部,這部電影依然充滿了喜劇元素,不過除此以外,這部電影還加入了很多親情元素。有網友說:這部電影對中國式親子關係捕捉太到位了!


《囧媽》講述了一個正在鬧離婚的中年男人,為了拿回護照,陰差陽錯跟老媽踏上去俄羅斯的旅途。


旅途中,媽媽依然對步入中年的兒子進行著全方位的管控,吃多少肉,喝什麼水,吃什麼水果,關心兒子的婚姻,催兒子生孩子,不僅管兒子,也管兒媳婦兒……


徐崢《囧媽》直面親子關係最大陷阱:“我不是你幻想出來的兒子”

有一個場景給Professor留下了深刻印象——


母親帶了紅燒肉,兒子吃得眉花眼笑,母親卻在剩下最後一塊的時候無情地蓋上了蓋子說:“你看看你,臉橫著長,肚子大的像個孕婦。難看死了,身材都管不好,怎麼管得好家裡。”


兒子不解:“你剛給我吃了一盒紅燒肉。”


母親理直氣壯講到:“所以我現在要控制你!”


吃什麼,吃多少,全是母親一句話的事。


徐崢《囧媽》直面親子關係最大陷阱:“我不是你幻想出來的兒子”

“趕快生個孫子,試管嬰兒也沒關係。”


“申時喝水利膀胱,你的膀胱需要這個時候排水。”


忍無可忍的兒子終於爆發了:“你的心裡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難道你就沒發現嗎?我並不是你想象中的兒子!”


這些格外真實的細節,暴露了很多父母對子女的強烈控制慾。雖然在這份控制慾的背後,是父母希望與子女親密無間的渴望,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


愛,從來都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父母給了子女生命和愛,子女回饋的也是愛,並不是一味的“順從”和“聽話”。


被父母控制的孩子,永遠無法成為自己。



徐崢《囧媽》直面親子關係最大陷阱:“我不是你幻想出來的兒子”

2011年曾發生過一件引發許多人關注和思考的事件。


一位叫詹妮弗的華裔女孩僱了三個人,夜間潛入家中,企圖傷害自己的父母。


詹妮弗從小是同學眼中的佼佼者,鄰居眼中的乖乖女,全家人的驕傲。


父母希望她出人頭地,一直對她要求很高,早早定下目標計劃,不允許“失敗”,不允許讓他們失望。


在詹妮弗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都遵循著父母的安排與節奏。可是在她小學畢業那年,她的手臂上開始出現刀割的痕跡。


到中學時,她的成績開始走下坡路,還談起了戀愛,為了應付父母,她開始偽造成績單,撒一個謊就要用無數個謊來圓。


可謊言終有被戳穿的那一天,她不得不對父母坦白這一切。


父母怒不可遏,沒收了她的手機電腦,禁止她和男朋友來往,查她聊天記錄,跟蹤車上的里程數,完完全全監控她的生活。


詹妮弗一邊忍受著父母的管制,不敢離開家,不敢獨立生活;一邊積累著對父母的怨氣,無法消解,各種情緒摻雜在一起,內心越來越分裂。


“我感覺自己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在忙於滿足完全由他們決定、卻始終難以達成的各種期待……”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失去了自己的靈魂。”


父母的控制慾,正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



前段時間,韓國夫婦具惠善和安宰賢傳出離婚的事,因具惠善控制慾過強而登上了微博熱搜。而在此之前,具惠善曾自導自演了一部電影,名為《女兒》。


故事中,山是一名正在上初中的少女,她可愛活潑,渴望獨立和實現自我塑造。然而山發生了一些變化——新交了不少朋友,山有了想學的樂器……女兒的變化讓媽媽非常不安,她覺得女兒正在逐漸失控,要變成另一個人。


為了讓山繼續當個乖女兒,媽媽監視山的一舉一動,甚至不惜用體罰來對山加以控制。


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具惠善和母親相處的過往,就連她的畫作都能看到控制的痕跡。


徐崢《囧媽》直面親子關係最大陷阱:“我不是你幻想出來的兒子”

無奈的是,具惠善沒能逃脫控制,還形成了這樣的人格。


婚後,她一直懷疑安宰賢,要求對方“出行報備和誰一起”、“不要做出讓我誤會的行為”、“制定N個規則讓他實行”、“隨時要求視頻通話”……


這樣緊繃的相處,讓她和丈夫都患上了抑鬱症。


“控制狂”是把自己的陰影完全投射出去的人,隨著日積月累,這些投射還會層層疊疊繼續發酵。


父母控制慾過強,孩子終其一生都要與“心魔”做對抗。



徐崢《囧媽》直面親子關係最大陷阱:“我不是你幻想出來的兒子”

很多父母的控制慾,大多和奉獻捆綁在一起,他們希望孩子聽話,非常擔心孩子離開他們,逃離自己的掌控。


但人生的控制權和決定權,還是要交回孩子自己手裡。


對父母來說,與其掌控孩子的生活,想方設法為他們遮風擋雨,不如放手讓孩子學會飛翔,讓孩子長出豐厚的羽翼保護自己。


最好的愛,不是以孩子為生活中心,而是把生命的重心慢慢從孩子身上剝離出來,讓孩子學會走自己的路。


父母應該正確的表達愛,而不是表達控制,提供溫暖的教養,也應該提供自由的空間。


父母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那顆自以為對孩子好的心。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曾說: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家庭和父母溫暖的愛意中,自由自在地成長,自由自在地飛翔。


關注公眾號"瑞思英語”,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