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善於開導別人的情感問題,卻無法自我排解問題呢?

求蒼天賜給我一個名字


這個問題,其實對他本人來說也有所改變,可是一到情急之下也會控制不住的,只能慢慢來,但是必須要改。


然自利人陳全孝


可能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平時會有一些朋友我煩心事我跟我吐槽,我會開導他們,做一個聆聽者,安慰別人,幫他們想想辦法出出主意。找我訴說的朋友還是挺多的,有時候我也覺得比較欣慰,他們願意找我,至少她們是信任我的。尤其是我朋友出現情感問題的時候,我會想各種辦法幫她們。

但是當我自己深陷其中的時候,怎麼樣都沒有用。正所謂道理我都懂,就是不會做。

因為安慰的是別人,我們心裡想的一直是積極向上的一面,但是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你自己的心理只有難過和委屈,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個時候怎麼能解開自己呢。



丫吖Smile


對於這個問題,我感同身受。

那我打比方吧!我身邊的同學朋友有什麼心事喜歡跟我說,第一是因為她們告訴我的秘密我從來不會告訴別人,第二也許是我說的話她們覺得有道理。很多事情我三言兩語開導一下,就能茅塞頓開,可是偏偏到我自己,我反而很難走出事情的陰影。

我後來想了想,也許是因為在面對身邊朋友的事情時,我作為第三人稱,看待事情比較客觀,能有邏輯的思考事情的脈絡,當我在給朋友討論這事的時候,我的角度是不偏任何一方。自然分析一些道理出來朋友聽了還是很受用。

而事情到我身上的時候,因為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就是當事人,我想事情肯定站我角度上思考問題,很多事明明很簡單,我自己越想越亂,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局外人來告訴我自己,這個事情是這樣的,聽了第三人稱的說法自己內心會得到安慰。

有人說開導得了別人開導不了自己的人是善良的人。




楊乖乖12


我在辦公室工作多年,遇到過各種情感糾紛,我奉勸別人,人生苦短要想開些。…但自己遇到家庭問題就處理不好啦,小則小吵,大到大吵。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你對別人馬列主義對外,自己遇到事為什麼處理不好呢?糾竟是為什麼呢?我也說不清楚。請朋友們探討。


段繼民123智


有一句話叫“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看到別人有感情問題時,自己去開導他,這個時候自己是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的。自己的思維和想法都是很清晰的,沒有感情的成分在干擾,就很容易看清別人感情中的問題。所以勸別人的時候,也更能一針見血,切中要害。

這些人又比較能說會道,也富有同情心,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這樣就能與別人產生共鳴,心理上就拉得更近了,那勸別人時就更容易了。

善於開導別人,卻無法排解自己的問題,這主要是感情的成分在影響著自己。感情會影響情緒和心理,那做出決定時,就容易情緒化。每個人都是有情緒的,好的情緒會讓事情更好,而壞的情緒會讓事情變得更壞。

因為有情緒在影響著自己,就不容易排除自己的問題了。這猶如有些醫生,他能夠給外人動手術,而且手術做得很好。但他卻沒法給自己的親人做手術,就是因為有感情成分在左右著,弄得自己下不了手。

一個人在自己的感情問題上,也遭遇了挫折或者麻煩,他才會有經驗,才會明白某些感受。所以他去勸別人時,也更善於開導別人。因為他有相同的感受,就更能理解和體諒別人,也更能說服別人。

而且,有些事情站在別人的立場,說起來是很容易的。所以口才好一些,說話時又比較煽情一些,就很容易會打動別人的心。但當自己經歷時,才知道那種痛或者煩惱是什麼滋味,就無法那麼輕鬆了,也就難排除自己的問題了。

總之,有些人善於開導別人的感情問題,卻無法排解自己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這主要就是一個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問題。


結綠聊情感


當局者迷 能醫不能自醫



車聯生活


為什麼有些人上午開導別人的感情問題,卻不能排除自己的問題?

旁觀者清,當事者迷。

人都是這樣的毛病,看別人的事特別明白,道理也非常清楚,說的也是頭頭是道,事理也擺的有條有理,可是輪到自己的事情舊蒙圈了。

古人云,自己也刀削不了自己的把。

人們嘴上常說換位思考,到了自己身上了卻怎麼也不會換位了,就是轉不過來這個彎,心裡也非常明白,卻做不到,這可能就是人性吧。

大夫給人看病,卻不能給自己看病,瓦匠給別人蓋房子,自己住泥房,道理都是一樣的。

很多人在外面和別人交往性格溫柔可愛,回到家裡對待親人那股熱情和耐心就沒了,溫柔不知道丟哪裡去了,寧可自己吃糠咽菜,把好東西送給別人吃。我們的民族可能都是這樣吧?

當朋友感情出現危機想離婚,自己會講出一大堆道理,說的比專家還好,特別專業,把所有的利弊講的都非常到位,終於朋友想明白了,兩個人和好了。第二天自己去離婚了。

就是說事情沒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永遠也不會感覺到是什麼滋味,感同身受,只是一句成語,道理,意思都知道。就是不會轉身。

想一想都累,睡覺吧。明天還不能出門。


會飛的流浪貓貓貓


這就像觀眾與演員的關係一樣!

觀眾始終是一個外觀者,來評論演員演的好壞!情感到不到位!但是演員只能根據自己理解的劇情來表達情感!這就是立場和角度不一樣!可以大膽的評論演員的技術!但是當觀眾變成演員去演時候,就醞釀不出情感,演不出導演要的感覺!

有些人雖然善於引導別人情感問題,但是並不代表自己的情感就能分析到位,人不是完美的!自己觸及不到的情感!這時候就會形成短路!但是當對別人表達情感的時候,自己的激情就被激發出來!滔滔不絕說出個123!

就像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道理懂了一大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雖然很矛盾也很糾結,但是每個人都是這樣的!

像這個頭條上面一樣,大家要分領域!有的是科學領域,有的是文化領域,有的教育者領域!等等太多了!

比如像科學領域一樣,他懂一點科學常識,能代表他就是一個科學家嗎?或者說科學代表!或者在科學的道路上指點一二!那是不可能的!

當別人有情感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站在一個觀眾的角度去給別人提意見,這個時候我們是不參與自己情感的!自己的情感這時候是獨立存在的!

當自己有情感需要處理的時候,我們就回到了現實生活當中,此時我們就會從觀眾的角度變回演員的角度!也就是回到了自己本來的生活中。

一個是觀,一個是演!就像在一個演播室一樣,大家都在討論問題,說女主角做的對或者說男主角做的對,討論了一番之後,感覺自己已經可以當人生導師了,或者說情感導師了!

但是當回到現實中,如果現實出現演播室夫妻同樣的問題,自己又不知道怎麼辦了。同樣的一副畫面又出現了!

這就像一位老師一樣,會教育,會輔導,但你就能保證他的孩子就能考上大學,或者說,將來和他一樣有出息嗎?

還有好多醫生一樣,傾其一輩子看了那麼多病人,到最後自己得病還得經過別的醫生看,這就是醫者無法醫自己。

所以說,這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所處的環境不一樣,造就人這個情感的抒發點就不一樣!

不管怎麼說能幫到人就是好的!別的就不需要糾結那麼多了!


淨心情感


這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平時身邊的朋友有什麼問題,都會找我聊一聊。不管是情感還是工作上的事,我都能適當的給一些意見。這其中還挽救了一個小寶貝,給了他來到世上的機會。但是我自己遇到情感問題的時候,也是手足無措的。還記得我曾經為了感情的事淚如雨下的去找我的朋友哭訴。[淚奔]所以說善於開導別人並不是說也能排解自己的問題。




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30223821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些熱心人,他們在別人遇到難題而不能自拔的時候,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的勸導別人,勸導他們想開些,沒有邁不過的坎,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可當他們自己遇到此類問題時,他們又拼命的鑽牛角尖,任憑別人如何勸說,他們都是我行我素,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恨不得在一棵樹上吊死,這種情形有兩句俗語形容他們,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A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B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們就象一面鏡子,只照自己,不照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