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佛醫:僧人為何多長壽?看看他們的食譜和生活習慣就知道了

認識佛醫:僧人為何多長壽?看看他們的食譜和生活習慣就知道了

1僧人平均壽命高

近來有人對中國佛典上明確記載生卒年代的571位高僧做了一個統計,發現在這571人中,一百歲以上的有12位,佔總數的2.1%;九十歲以上的42位,佔7.3%;八十歲以上的142位,佔28.4%;七十歲以上的361位,佔63.2%。

這571位高僧生活年代為公元233—1884年,生活地區遍佈全國各地。這些為人稱頌的高僧過著清苦、勤勞、持戒節制和規律的生活,但平均壽命均遠遠超過與他們同時期但生活條件優裕的194位帝王。中國古代人平均壽命僅三十多歲,高僧們竟成倍長壽,是同時代人平均壽命的1.5- 2.5倍,可謂是“高僧七十古來多”,與唐代杜甫詩中所嘆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形成了鮮明對比。

又以《辭海》中記載的為例,《辭海•宗教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有生卒年代記載的高僧62人,平均壽命為72歲。《辭海•醫藥衛生分冊》42位歷代名醫平均年齡為73歲,而《辭海•歷史分冊》154個封建帝王的平均壽命僅為51.3歲,低於高僧達21歲。

在這裡我們不妨考察一下佛教高僧長壽的原因,從中能得到一些有關養生延年的有益的借鑑和啟迪。

2素 食

中國佛教僧人的食譜以素食為基調。通常的素食主要有穀物、豆類、蔬菜、野果、蘑菇、竹筍、黃精等。並且都採用植物油來烹調。這些含豐富的維生素、植物蛋白、澱粉以及纖維素的素食,不會引起血脂過高,從而預防了冠心病、高血脂病等老年常見病的發生。

有人還有意測試了吃素僧侶的血黏度,發現他們的血黏度比普通人低,而血黏度高的人容易患肺心病、冠心病和高血脂病。肺心病、冠心病、高血脂病又是老年人致死的主要疾病。

3戒 酒 色

佛教“五戒”中有“不飲酒”、“不邪淫”兩條。

關於飲酒,一般認為少量有益於身體,過量則有害於身體。大量地飲酒常常誘發潰瘍病、肝硬變,使人記憶力減退。據史料記載,東晉時期高僧佛圖澄嚴守戒律,平生“酒不逾齒,過午不食,非戒不履”,活了117歲。

佛教主張“斷欲去愛”,禁絕一切性慾愛戀,出家佛徒不得娶妻生子。由於禁慾,使得他們清心寡慾,保全了精力。

另外,有資料表明,葷食和飲酒對於增強性興奮都有一定的作用。這樣,素食和戒酒的清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戒欲”的施行。

認識佛醫:僧人為何多長壽?看看他們的食譜和生活習慣就知道了

4禪 定

戒、定、慧,是佛教的重要內容,其中定,就是禪定,俗稱“和尚打坐”,相傳禪宗初祖達摩,曾在嵩山少林寺面壁靜坐九年,活了150多歲。僧侶在參禪靜坐的過程中,有一些調身、消息、調心的方法。因而亦能起強健身體,怯病延年的作用。

5性 格 溫 和

僧侶出家謂之看破紅塵,“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對世間名利看得比較淡漠,而高僧在修身養性方面更有成就,他們更善於控制情緒,往往遇事不慌不忙,情緒上沒有劇烈的喜怒哀樂,基本保持平靜的心情,表現為性情溫和,樂善好施,儼然是位慈祥的長者,這也是高僧長壽的原因之一。

6勞動和運動

中國佛教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求僧徒參加生產勞動。現在還有一些寺院僧人自種蔬菜的情況,此外也參加一些其他勞動,如掃地、擔水、砍柴、做飯等。實踐證明,一定程度的體力活動可以增加血液循環,降低血脂濃度,改善葡萄糖耐量。

最後摘錄《大毗婆沙論》卷151的話,作為上述原因的補充。“若有於壽,恆作、恆轉,受作、受轉;時行,處行;修梵行;食所宜、食應量,生者應熟、熟者棄之,於宜匪宜能審觀察;服醫藥、用醫言;避災厄;遠兇戲。由此等故,壽不中夭。”

就是說,一個人“常運動,常勞動,慎行動,節淫慾,慎飲食,從醫囑,避災兇“。就能長壽而不夭折。

總之,作為載入史冊的高僧,都是些德高望重的人,他們恪守戒律、專心修禪、養心煉性,加上安定而有規律的生活,以及適當的勞作和優美的環境,經常保持良好的心身狀態,因而能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