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书法的好坏关键即看其正书功底的深厚与否?

lovebenyao


这个问题说实在的的确有商榷的地方,因为一个人书法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其作品来做出确定,如果他创作的作品优秀,但是像提问者所说的,他正书的功底若是一般呢?因此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不成立的,评价一个人书法的好话,我们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作品优秀与否跟其正书功底的深厚是没有多大的关系。

正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正体字,一般是指篆书,隶书和楷书这三种字体。

我们都知道初学书法是通过这三种正体字择一进行学习,以达到先入规范建立基础的书法学习目的。

但是,与此相反的是书法艺术是一门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而正体字由于它的法度严谨,字体规范。不如行书、草书来的更为容易一些。因此,在从古流传至今的诸多书法作品中,真正的正体字作品就偏少,反而行书和草书字体居多。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由于行、草书字体相对比较自由、潇散的特点,也受到更多书家的喜欢。而将这两种字体当做自己学习书法的主要目标所在。正体字只不过是通往这个目标的一个过程而已。

也是由于以上的这个原因,如果把正体字书写的好坏,拿来评价一个书家水平的高低,这的确不是一个很科学的方法。


书法有云


这个问题争论了不知道多少年了,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有趣,一样无解!

从道理上来说,人自然是先学会爬,再到走,最后才可以跑步前进,学书法想必是一样的程序,先学楷书,再学行书,甚至草书。

通常认为这样的学习书法顺序可以循序渐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目前社会上的书法培训机构也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培训学习书法的人。

可是问题恰恰在于,按照这个模式取得成功的人凤毛麟角,即便是纵观历史上的与书法有关的人,也很少有人能够实现五体兼修,诸体皆能。也就是说,等你把楷书真正学好了,你也已经老了。

再说了,草书书法比楷书出现要早好几百年,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许多草书大家并不知道楷书为何物,他们为什么可以笔走龙蛇,并青史留名?

从书法理论上来看,楷书制定了很多笔画的精细、具体规则,而草书恰恰是要突破这些条条框框,实现人心的率真,这完全相反的艺术要求,使得学习楷书书法必然会拴住学习草书书法的手脚,难以实现突破自我。

因此,我不认为一个人书法的好坏关键,就是看其正书功底的深厚与否!


永书101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正书不等于楷书,从广义上来划分,正书包括楷书、篆书、隶书。

从正书开始练习,基本上是绝大多数艺术家首选。也是他们的基本功所在。而且很多人一辈子致力于正书,甚至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擅长的部分,全才或通才的人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艺术家没有把时间精力放在正书的练习与研究之上,而是转向行书、草书等其他书体之上,而且取得极高的造诣。譬如当代“草圣”林散之,标准草书的开创者于右任等等。



无心斋手稿研究


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而且现在还非常有必要坚持这个标准。

这里有一个基本概念:书法的好坏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了书写人的学识、修养、品行、审美、情趣在哪的统一整体,这样的书家才能成为书法家,具有这些内涵的书法作品才能成为佳作。单一的书写作品不能作为评价书法好坏的唯一标准,书法作品必然是多维度素养的集合。

为什么古代书家都必须从正书开始,是因为书法在中国是一个继承传统“天人合一”价值观的修炼体系,不单单是写字,更重要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内在的“能量”,简单说就是修身、修心。通过正书一笔一划的书写过程,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让自己的气质沉淀下来。一笔一划,一呼一吸中,去体会生命的过程与塑造生命的圆满。

古代文人认为,只有良好的心性才能保证“字”的圆满,书法就是这样一个修炼体系,没有日复一日的沉静下修炼是无法保证“字体”的结构与神韵。书法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脱离自身修养的表现。

所以,古代科举的第一关就是“书法”,“字如其人”如果一个文人连基本的正书都写不好,其作为一个文人具备的基本素养肯定是不过关的,其心性肯定是不成熟的,说明其没有日复一日苦练的过程,也没有超越常人的智慧。

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正书功底是一个人心性的最佳表现,是一个人书法成熟的基础。现在人只想到通过“外在”线条艺术来表现书法的内在,是一种审美情趣的下降,是不了解书法修行内涵的幼稚行为。你作为文人基本的素养都达不到,何况更高的审美创作呢?

这句话放在今天更有价值,对这句话反对的人,要不是不了解书法修炼内在的体系,要不就是为自己幼稚行为的辩解。书法是华夏文明人文修炼的主要方式,是华夏人承接文脉的主要路径,想通过西方审美为自己的“艺术”提高身价,是背叛自己文化道统的行为。


云隐


书法的好坏关键不在于什么正书,又不是没有印刷机的还要靠毛笔抄写吃饭的年代。

书法创作好坏的关联至少必须有三个关键:

一、对书法性质和艺术本质的理解认识是否到位。

二、对书法笔法的用锋功力是否实践到家。

三、对书史发展的当代进程定性是否到心。

至于正书功底较好也值得表扬。但只是一种书体而已,难道有人读博了还要去查查小学的功课如何?岂能以一代多?以一废多?以一否多?











王乃栋说书画


实践验证,绝对真理。没有扎实的根基怎托得起高楼大厦。







书香中华643


不是这样。正书说明不了什么,好草书笔法和楷书没啥关系。篆隶也是如比。很多人直接从行草入手,省去了漫长枯燥的写楷书时间,最后照样写一手漂亮的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