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韩非子“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当今争于力气”这句话的意思?

自然风飘


此语出自《五蠹》。《五蠹》中说:

上古时代:

上古时代,人民少,禽兽多,百姓生存环境艰苦,多处自然环境困厄中。一旦有人为人们解除某项痛苦,如在树上架木筑屋、钻木取火、为人们治病等,便容易得到极大的信任和尊重,甚至以之为王,听从他的统领。而成为统领的人,又以为人们解除困难和痛苦为已任,亲历亲为吃苦在前,以此来获得人们的敬重,巩固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上古的圣人是用他甘为人们奉献的精神和行动,用他的仁爱和高尚的道德来实现对百姓的统治。

近古时代:

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这样说来,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

韩非子说,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

他还讲了一个故事,说:宋国有耕田的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今天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的人,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

守株待兔的人,看起来很聪明,有智慧,有计谋,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韩非子,暗示有些人用机关算来算去,却失去了根本。

所以,他又说:

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他的住房简陋;屋顶都不加修剪,栎木做的椽子都不加砍削;吃粗糙的粮食,喝野菜煮的羹;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即使现在的看门人,穿的吃的都不会比这更差了。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了农具干活,给百姓带头,累得大腿上没有肌肉,小腿上不长毛;即使现在奴隶的劳动都不会比这更苦了。按这样的情况推论,古代让出天子地位的人,好比是脱离看门人的生活,摆脱劳苦,所以把天下传给人并不值得称赞。今天的县官,一朝死了,子孙世世代代还可乘车,所以人们看重官职。因此人们对于让位的事,可以轻易辞去古代天子的地位,却难以丢掉现在县令的地位,其原因是利益大小的实际情况不相同。

韩非子用“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小结他的论述。

或许韩非子想告诉读者,如果人们看清了上述问题的实质,就会明白上古的帝王是追求用本身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取信于民,获得尊贵的地位,近古(中世)的帝王是追求用才智和计谋来获取在乱世中取胜,而文中所说的当今之世,就既不讲仁德,也不讲才智和计谋,而是以手中拥有的实力霸王硬上弓强占天下。

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末期,其间诸侯争霸以获得生存之机,甚至以图天下,其竞争十分激烈,他有这样的观点是不奇怪的。

韩非子的观点有偏激的一面,今天来看当客观认识它。


水煮周易


1,上古时期,大概是原始部落时代。

不管是父系母系,除了部落里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经推举产生的不世袭的部落领袖,其他成员没有太多的身份差别,生产力也是很低下,基本是没有多余的存储也就不存在利益纠纷。大家都是自己或团伙一起劳动,各出其力,共同分享成果。那么谁有渔猎耕种采摘制造工具取火筑巢等生产经验,谁就容易获得大伙赞赏,尊重,从而取得部落领袖地位,能者上,庸者下,而不是靠世袭制。所以,上古竞于道德。

2,中古时期,大概是奴隶制国家从成型和存在时期。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有了剩余,需要储存管理,人口多了,也需要管理,需要利益分配和工作分工,就是有了利益关系就有了主次之分,有了地位差别,从而有了尊卑分别。有了管理者,有了利益分配,从而促进了国家的形成,有了利益关系,就有了阶层分化,继而就有了竞争,争夺统治者,争夺管理者,那么就必须有思考有计谋有手段,所以,这个中古时期,就是竞于计谋。

3,韩非子说的当今,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间过度阶段。

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初步成型,标志就是春秋五霸纷起,原有的统治秩序打乱,周天子作为最大的奴隶主失去了权威性,逐渐走下坡路,诸侯国群雄并起,天下纷争,乱世枭雄争霸的天下大乱时期!这时候,因为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生物不断积累,统治者都是野心膨胀,大有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这时候,因为没有权威统一的天下共主,都是拼命扩充实力,谁体格棒,谁拳头硬力气大,谁说了算!也就是凭实力说话,在绝对实力面前,天花乱坠的说辞,绞尽脑汁的三十六计,也被碾压!所以,韩非子看的透彻,告诉为政者,安民富国强兵为王道,凭实力说话,谁厉害谁说了算,谁做到了,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青青子衿1918408


我们都知道,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我国著名的大哲学家和大思想家。他有《韩非子》一书流传于世,此书共五十五篇,多达十万余字。他把商鞅的“法”观,申不害的“术”论和慎到的“势”说三者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新法治思想。在老子的“道”和孔子的“德”影响下,他的思想融通百家。其“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当今争于力气”这句话就有其深远的儒家学说的文化背景,既表达了自己对三个不同时期的处世规范和社会秩序的深刻理解,又说明了他的思想对道德的尊崇、对智谋的无视和对力气的贬斥。

1.“上古竞于道德”是一种褒义性的说法。“上古”是个时间概念,学界一般指周代(西周)及其以前的古代中国时期;“道德”是人的先天本能,包括人上达天帝之“道”和天帝下贯于人之“道”(德)两个方面。“道”是天的本性,“德”是人的秉性。人对天道的接受、解释和应用内化为人的德性。所以,韩非子“上古竞于道德”一语是说,周代及其以前时期的人们相互之间是一种道德关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活动主要以道德的高低作为评判人事好坏的基本标准。三皇(天皇燧人氏、人皇伏羲氏、地皇神农)、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周文王、周公和周武王等人都是以道德来为人成事的典范。这是韩非子本人所推崇的一种良好的处世规范和社会秩序。

2.“中古逐于智谋”是一种中义性的说法,不带任何情感色彩或价值观判断。“中古”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常用之指代春秋战国时期;“智谋”表示人们的策略和计谋。人与人之间通过谋略计策的好坏来判定能力的大小。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逐渐使用策略和计谋来处理社会关系和人事行为。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它们的争霸称雄不再是上古时期的道德规制,而是一种运用人的智慧来谋略策划的规则。这是韩非子本人既不推崇也不贬斥的一种处世规范和社会秩序。

3.“当今争于力气”是一种贬义性的说法。“当今”同样是一个时间概念,不过,它只是一个相对用语,指代的是韩非子自己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力气”并不是人的身体的力量,而是人们的野蛮的暴力或武力。韩非子所在的时期,人们解决人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人事关系问题的主要方式,不再是尊崇道德和使用智谋,而是通过暴力和武力。特别是战国时期以来,由于利益瓜分和欲望的膨胀,人们的矛盾激增,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是越来越频繁。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冲突的最终解决方式就是战争的成败。这是韩非子本人所贬斥的一种处世规范和社会秩序。

由此分析可见,韩非子这句“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当今争于力气”的话从侧面论证了他的“法”在当时对社会发展和富国强兵的重要性。因为上古的道德和中古的智谋已经失去了作为基本原则的效用,力气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国与国之间的武力战争问题和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冲突问题必须要以合适的法制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他的“法”制有道德的约束性、智谋的计算性和力气的强制性,可以法治于家国天下和为人处世行事。




知识银行


我们先来看韩非子说的上古中古下古是什么时期,他所处时期是春秋战国自然要从春秋战国之前算起。

易·系辞 曰:“‘《易》之兴,其於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 文王为中古, 孔子为下古。”

《礼记·礼运》“始诸饮食” 唐 孔颖达 疏:“ 伏羲为上古, 神农为中古, 五帝为下古。”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五:“前人论三古各别者,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羲、农至尧、舜,为上古;三代之世,为中古;自战国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这样看来易经还是准确的,上古的三皇五帝等都是道德的楷模,伏羲八卦、皇帝内经、舜的孝、尧的禅让、大禹治水等等可见一斑。

中古的智谋代表就是周文王和周公旦姜子牙等,这个智谋也是阳谋,推翻商纣的统治救黎民于水火,以智取胜,道义的内在还有。

下古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强混战,弱肉强食,颇有丛林法则,禽兽世界的味道了。

韩非子有这样的结论也表达了他想用法家思想去救世的一种心情。


不东先生


用白话文读给你听,一开始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懂得分享懂得付出就可以得到人心,情商很重要。

后来有些东西了,但是个体战斗力并不高,用点小计谋小陷阱,什么滚石,葫芦口,毒杀,火攻,就可以打败敌人,就可以获得权利。

再后来,我的天任何的计谋在绝对的军事实力国力面前已经开始失去意义了。 三句话就完整诠释了人类战争的完整进化,且适用到今天。

到了今天你就是计谋通天在三军面前也是没有用的,只能老老实实拼军备。这就是所谓力。


玄君子


有的学者认为韩非子所说的“上古”以及“中世”,在时间的坐标上稍作下移,“上古”对应殷商、西周及春秋前期;“中世”对应春秋晚期与战国前期;将所谓的“当今”,理解为韩非子自身所处的战国中后期。那么可以发现,“上古竞于道德”,恰巧吻合了商周“礼乐文明”体制下的社会政治基本特征,“中世逐于智谋”,正好为“礼崩乐坏”政治局面的形象写照,“当今竞于气力”,在某种意义上,反映着由“争霸”走向“兼并”与“统一”的历史演变趋势。


老峰读书


远古上下相合,中古上欺下,近古上下相欺。


用户2671466052738


一代不如一代恢复兽性了


鸿鹄九德1


上古的人注重于亲情,属于母系社会,这种以家庭观念为重,道者为天地,阴阳,德为积善,对自己内部家庭的人非常尊重,例如尧舜禹禅让。中古逐于智谋,各个部落的相互融合,相互沟通,就发现有利益之争,就讲究智慧和谋略,智为后天学习,谋为心机的一种变化,当今争于力气,现在人以名利为主。看问题不长远,心重,耗费自己的神与气,上古讲究养,中古讲究生智,当今讲究耗力耗神。


易学家居建筑文化


上古以道德主导社会,而中古以智谋主导社会,今天竞争激烈,除了以上两者,还要靠拼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