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不从政也没实权,那每天都干什么?

语堂


有人说皇帝是个最高危的职业,但不管咋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都是他的。皇帝一言九鼎,要什么有什么,身边美女陪伴,啥事儿也不用亲力亲为。

这么好的差事,谁不想整个皇帝当当?所以必定要争的头破血流,再高危也不会有人放弃。

皇帝很多国家都有,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在日本天皇就是他们的皇帝。

日本天皇已经世袭了126代,都是一个家族,这也算是个奇迹了。


日本历史上,天皇大多时候是被架空的,实权由幕府大将军掌控。这样一来,他们倒是人畜无害,也无人去和他们争抢皇位,这不就避免高危了吗?

二战中,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但他们要求保留天皇制度。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日本天皇既不从政也没实权,留着不是画蛇添足吗?那为何不废除?

天皇历来被日本人神化了,认为他们是神的后裔。(说到这儿插句题外话,至今日本人都搞不清自己的祖先是谁。)

所以天皇成了他们的文化符号,他们的信仰。天皇代表着日本人的整体意志,是他们的希望。

废除天皇那不就把日本人整迷茫了吗?所以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那么现在的天皇每天都在做什么?

并不是享受生活,保持好高大上的形象就可以。除此之外,他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虽然基本都是走程序。

根据《皇室宝典》的规定,必须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必竞代表着日本的形象。

每天早上9点准时到办公室批阅文件,说是批阅,实际上他没有任何决策和调整的权利,只是盖上他那三公斤的玉玺大章,这其实是个重复枯燥的工作。

另外有重要外宾来时,天皇也得去迎接,还要陪同这些外宾就餐。这是他最有存在感的,但必须保持好形象,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其实也很累的。

每周二周五还要出席内阁会议。其实就是旁听,但必须在场。

还有出访、祭祀等都得亲自出席。还要主持一些民事活动,有时还要到民间去走走秀。

虽然没实权,但时间是排的满满的,工作起来并不轻松。


唯一无忧的就是吃、住、行,由国家承担。

网上有所谓的“砖家”说,这劳累的苦差事,普通人根本做不了。

这也未免有点儿虚伪。天皇的工作比搬砖苦吗?比为了生计四处奔波难吗?


说史听涛


日本施行君主立宪制,天皇并没有实权,只是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不过这个“象征”也足够天皇每天有得忙,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作为天皇需要做些什么呢:

  • 第一,按时上班处理文件,形式上对国事行为进行任免批准等;
  • 第二,接待外宾以及进行出访、访问活动;
  • 第三,主持皇家祭祀、相关庆典以及授予荣誉等事务。


二战后,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了下来,《人间宣言》的发表将天皇从神坛上拉下并且失去了所有实权。不过根据日本法律,天皇仍旧可以根据国会提名任命首相,也可以召集国会、解散众议院、批准各项法律等。当然,天皇做这些都需要经过国会或内阁的授意,只是形式上需要天皇来做而已

虽然如此,天皇每天仅审阅大量的文件就非常忙碌了。以明仁做天皇时期为例,平均每年需要审阅批准的文件超过1000份。

如果没有其他活动,天皇每天上午9点就要去“菊之间”上班,有时候也需要加班。天皇的工作内容就是认真阅读、盖章、签字等,重复而没有意思

虽然没实权,但天皇终究是日本的象征与元首,礼仪上有些事情必须天皇来做,首相是做不得的。比如接待元首级的外宾、接受外国驻日使节的国书,以及很多的出访事务等

明仁时期几乎每年都要出访国外,日本地震等灾害频发,天皇自然也要前去慰问。

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非同一般,而每年日本天皇需要接待的到访外宾也是非常多的。礼节性的各种接待、出访关乎日本的颜面,这样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

作为天皇,自然也是需要打理主持皇家事务的。尽管有宫内厅做主,可主持祭祀之类依旧要天皇来做。在日本皇室,每年的宫廷祭祀就有18次,日本各地还有各种重要典礼,有的也需要天皇参加

另外,日本很多的奖章、荣誉的授予也需要天皇来做,比如日本国际奖、国际生物学奖等诸多学术界奖章的颁奖,日本内阁成员、医护人员、各项荣誉奖章、文化勋章等名誉颁奖,也要天皇来做。

每年这种密集性的各类颁奖活动就超过200次,天皇如果有社交恐惧症,肯定是要受不了的

总而言之,天皇的工作非常忙碌却又枯燥乏味,对体力与心理都是不小的挑战,以至于明仁天皇在位30多年终于受不了了要退位。


澹奕


日本天皇的确没有实权,无论是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利还是军事上的权利一概没有,但也不能说日本天皇在位置上没事可干了,相反地,日本天皇每天要做的事还挺多:传承文化传统、代表国家出访、盖印章。

和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女皇差不多,还有如今的印度总统,日本天皇手中并没有掌握实权,而相对的,他们更多的是作为国家的一个代表、传统文化传承的标志被立。自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受到美国胁迫,日本的《人间宣言》出台,正式奠定日本统领国家的权利从天皇身上被抽走、落入国会之手的后路。

不过就算实权被拿走,日本天皇依旧没有被废,这个制度一直保留至今,而且天皇的即位也有严格的要求,皇室的血脉不容破坏,天皇皇位一脉相承。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日本天皇连实权都没有,难道每天作为摆设受到国家民众的景仰就完事了吗?

也不能这么说,毕竟严格来讲,日本天皇好歹也是有工作的工薪党,和普通的公司职员差不多。并非说身在皇室,就有随便挥霍的权利了,日本天皇及家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开销,都是要报给国会,最后由民众公共税收报销的。这和英国女皇的运作机制十分相似,而且写给国会的单子上,每条每例都要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然国会是不给批的。

而至于天皇的工作,除了一个持久性的传统文化标志以外,其实每天还挺忙的。就说国会出来的各种文件需要经过天皇盖章通过这个事吧,天皇每天要盖的章就数以千记了,国会多少人参与议事,天皇大概就要盖和人数一样多、甚至更多的章。毕竟君主立宪制上明明白白地规定国会作出的决策,最终要由天皇审批通过——事实上天皇也只有通过的份,所以也只能明明白白地盖章,这章由别人来盖还不行,只能由天皇亲自授予。

想想看每天要盖这么多的章,不说眼花缭乱,手也要酸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天皇对这些文件是有着“任”与“免”的权利的,但现在的日本天皇大多都把没有实权这个标签深深地刻在骨子里了,谁没事干会找国会和首相的麻烦呢。

除了阅读文件、审批文件、给文件盖章外,日本天皇作为一个重要的礼仪象征,也经常需要在一些特殊场合出面。比如说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来访,天皇的出面迎接就是一个礼仪化的流程。更多的还是一些国家级的赛事颁奖典礼、和一些晚会的嘉宾,天皇都会到场充当门面,以及日本传统的一些礼仪祭祀场合,也都需要天皇来主持。

所以综合来说,天皇也是个苦命职工,只不过职位是生来就被定好的,还每天都挺忙。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就关注那样的历史挺有趣吧,还有不定期抽奖送红包哦。


那样的历史挺有趣


日本在1889年颁布宪法,代表着日本政体形式上从君主专制变成了君主立宪制。所谓君主立宪制,就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法,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共和政体。日本的天皇、欧洲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女王、国王以及亚洲、非洲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王等都是各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所规定的最高“精神领袖”,是超越“纯粹的政治”并象征国家统一精神的最高领导者,但是他们往往没有实权,实权一般都掌握在这个国家的总统、总理或者首相手中。

日本德仁天皇夫妇



日本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君主制度(包含君主专制阶段,所以时长超越了英国,但英国是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在百年的历史中天皇的权力大小也是历经波折,从最初至高无上到被架空,再到明治维新之后逐渐拥有实权,再到二战战败之后失去实权,只作为一种精神象征继续在日本延续着。没有实权的天皇每天都在做什么?按照日本宪法规定,天皇如今主要职责有:任命内阁总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盖玉玺印),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外交事务活动和国家仪典等,从表面上来看,天皇还是有着很大的权力,实际上不过是个“空壳”,他的存在只不过是让已经敲定的国事多一道程序,可尽管如此,他也得兢兢业业的去做,毕竟这是日本宪法所规定的。

与欧洲国家的皇室家族差不多,日本天皇家族也算得上是日本上层社会的名流,而且由于延用君主世袭制,所以天皇的继承也变得相当简单,且基本找不到权力斗争的现象,毕竟天皇家族的实质权力还不如天皇家的姻亲家族权力大,没什么好争的,即便是争到了也还是逃脱不了“工具人”的命运,目前,日本更多的把“天皇”当做一种值得敬畏的文化,一种精神象征,而不是仅仅是一种职位。


日本德仁天皇“寒酸”的登基场面

如今在日本国内,天皇最多只能算得上给内阁打工的人,虽然刚才提到,日本宪法规定,天皇可以任命内阁大臣、批准法律、政令等,但是日本宪法还规定,天皇在参与国事时,必须得到内阁的建议与承认。这就有点意思了,与“古代的君王可以决定下属机构的构成与决策”不同,日本天皇对名义下属机构发号施令时,必须要经过下属机构的同意,日本政府这不明摆着在向世界宣布:天皇的决策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这就有点像“公公”和“皇帝”的权力换了换一样别扭。

日本天皇每天最多就是喝喝茶,等内阁有事通知自己,有会议就去旁听,有仪式就去参加,他没有姓氏,没有名字,没有户籍,这个职位仿佛就在告诉日本全体民众,天皇是要被他们像神一样供着的。日本政府每年会给天皇拨款三亿两千万日元,约合人民币两千多万,看着很多,但其实这笔钱最后落到宫廷那些人手里的真没多少,大部分都被他们花了,所以毫不夸张的讲,日本天皇每天就只是在做一份如何什么也不干,然后去花钱的工作而已。日本天皇最风光的时候莫过于参与外交活动,这也是天皇在国事上唯一的直接价值体现,也是众多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们最具有价值的活动。当下,日本德仁天皇才即位没多久,在正式即位之前德仁夫妇做的最有意义的活动之一也就是作为东道主接待了特朗普夫妇,其他的基本没有值得一说的。

德仁天皇夫妇接待特朗普夫妇



如此无所作为,日本为什么还要保留“天皇”?如果日本政体不发生变革,天皇依然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存在,没有哪个日本人愿意看着天皇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这是属于日本文化中的信仰,是日本民众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日本民族团结,给“统治者”避免了很多麻烦。


黑先生1998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不禁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日本天皇真的只是一个象征性职位吗?这两个问题,实际上都是相差无几的。

首先来说,日本天皇的存在确实不只是象征而已,至于不从政,没有实权,我觉得还是得分情况讨论,而且也更多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忽视日本天皇存在的实际价值。

在我们多数人看来,日本天皇不过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职位而已,并没有什么职权,如果和英国的女王比起来,其权力确实要小得多。

首先最明显的一点,日本天皇的工作都是“仪式性”的,比如说公布法令、颁布荣誉、会见外宾等等,甚至在日本的宪法里,还有一条天皇的工作就专门叫做:“执行各项仪式”。

说实话,刚开始我觉得这一职位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不过就是一个象征性职位而已,并不能像古代的皇帝一样还可以行使权力。但是当我看到邵恒老师在对其讲解之后,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裕仁天皇

虽然日本天皇没有参政的权力,但是这个职位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形象工程而已。与之相反的是,天皇在日本政治中起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日本可能存在的军国主义苗头进行制衡。

如果你熟悉日本的历史,那么你就不难知道,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实际上和天皇制度是密切相关的。按照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里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归天皇,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统帅权,乃至天皇还可以解散国会。

而正是这样的制度,为军国主义的产生和扩散创造了很好的政治条件。所以在后来,日本军部的势力就开始逐渐增大,并对其他国家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要知道,这些战争都是以维护天皇的旗号发起的,

所以,当日本战败的时候,在当时的美国国内就有很高的呼声,要将当时在位的裕仁天皇当成战犯来进行公开审判定罪。甚至在当时还有人提出,要将天皇制度给彻底废除掉,以此来掐灭日本的军国主义。

不过在当时有一个人并不这么看,他就是麦克阿瑟。他认为要想实现日本的去军事化,那么天皇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天皇是唯一能够团结整个日本的重要人物。

麦克阿瑟让裕仁天皇继续当天皇,但是要求他必须公开宣布,自己不是神,而是一个普通人。因为在二战以前,天皇在日本社会里的地位是神一样的人物,日本民众对他是十分敬畏的。

在1947年的时候,美国还让日本改变了皇室是继承规定:只要现任天皇直属的男性后裔,或者是他的兄弟、叔伯才能继承天皇的位置。这一条款的出现,很好地避免了日本皇室利用家族的其他分支,来重新唤起军国主义。

此外,美国还有新的计划,那就是在裕仁天皇的儿子“明仁天皇”上面下功夫,其原话是这样说的:

“明仁天皇要被当作一个能够传播价值观的渠道来培养,这些价值观是美国要用来重建日本的。”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让他来接受美国式教育,不过也正是这样,才使得明仁天皇形成了和平主义的政治倾向。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他的很多行为上都能看出来。

明仁天皇

比如在结婚这件事情下,过去日本皇室都只能和皇室的成员结婚,但是明仁天皇并不是这样,他打破这一惯例,和一个在网球场上认识的普通姑娘结婚。他们两人不仅志趣相投,同时也还经常和公众互动。

但是问题来了,就算日本天皇在价值观上接受了和平主义,但他还是没有实际权力,这又怎能制衡日本军国主义的苗头呢?

关于这一问题,邵恒老师说到了——其实答案就是在上述进行的那些仪式性活动中。明仁天皇在任期间,持续不断地通过公众活动来宣扬和平主义,大力呼吁日本对战争当中的暴行进行反思。

2015年的时候,安倍政府通过了一条能让日本军队参与到海外冲突当中的条款。明仁天皇虽然不能直接给予优回击,但是他特意在当年日本投降纪念日的演讲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希望战争的野蛮永远不被重复”。

我们千万不能小看了这些公众活动,虽然说天皇不能直接参政,但其公众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公众活动,明仁天皇实际上为自己塑造出了一种道德权威。

所以,现在你还觉得日本天皇只是一个象征性职位吗?

通过看邵恒老师的讲述,对我来说启发还是很大的,因为以前对日本天皇这一职位的认知还是比较浅显的。


方圆文史


皇帝在我们中国那可是人人羡慕的职业,全天下都是他的,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数不尽的美女陪侍,整天醉生梦死,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自己无数次的梦中意淫,只怪自己命不好,还没有出生,皇帝一职在中国已永远的消失了。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只是中国有过皇帝,现在还有很多国家也有皇帝存在,只不过他们的叫法与我们不一样,比如泰国叫国王,英国叫女王,日本则称天皇。

日本这个国家算是很奇葩的,他们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有的说是徐福带来的500童男童女的后人,还有的人竟然承认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代。


日本的天皇制度存在很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长的朝代,从未改朝换代过,都是他一家人传承下来的,这与中国截然不同,在中国,一个朝代长的两三百年,短的一二十年,经常为了改朝换代拼得你死我活的。

日本现在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他们的裕仁天皇在二战时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犯下了滔天罪行,战败之后完全被剥夺了实权,被架空了,直到现在,天皇仅仅只是个没有权力的虚位。


天皇虽说没有了实权,但他还是有很多象征性的权利,根据《日本国宪法》,天皇如今的主要职责是任命内阁总理大臣(日本称首相),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息礼仪性外交事务活动和国家仪典等。

看起来在日本的许多场合还是需要天皇的存在,虽说是摆设,但是程序、过场还是要走完的。


天皇作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虽说国家的大事小情不用他操心,但他和普通人一样,每天也是要按时上班的,他每天上午九点钟准时到达他的办公室,里面的文件堆积如山,他同样是一边品茶,一边悠哉悠哉批阅,在需要盖章的文件上盖下他最具有体现价值、最有存在感的玉玺。

每周二、五还要出席内阁会议,充其量算个旁听者吧,最有意义的要数由他亲自主持仪式欢迎外国元首,这个活动最能体现天皇的价值,这也与他的身份相匹配,当然了还要在适当的时候,会见一下来访的外宾。

还有一些重要的场合需要天皇出席的,天皇也必须到场,天皇还会抽时间下乡走透透,到各地视察,会见他的臣民。


天皇的工作虽说是个美差,但实际上就是一个“工作奴”,没有实权,但他分内的工作一件也不能少。

有许多人说天皇这样的美差,普通人干十天就受不了,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天皇这样的美差干起来挺舒服的,虽说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但国家的大事小情从不用他操心,也不用担心哪个人有野心来谋权篡位,千百年来皇位都是他一个家族的,也没有后宫的烦恼,每天按部就班的批阅对他来说不痛不痒的文件,时不时的把他显示权力的玉玺拿出来显摆显摆一下,吃喝拉撒的费用都是国家的,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怎么就受不了,有点矫情。

如果是外国元首来了就更有意思了,可以亲自主持欢迎仪式,这样的仪式天天有就好了,万人瞩目,多么的风光,如果是政府首脑来了,只是礼节性的接见一下,走走过场意思一下就行了。


也许有人要说,日本天皇既不从政,也没有实权,不如废掉算了,其实也不能,存在即是合理的,日本天皇虽说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但他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是日本臣民的精神领袖,对外代表日本,成为日本人的信仰,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的灵魂深处,天皇的存在对于许多日本人来说就是精神寄托,是日本民族力的核心。

如果废除天皇制度,那无异于是摧毁日本的民族信仰,对日本来说是不利的。


天皇是国家的象征,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倍受瞩目,都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不能任由自己胡来,他们没有姓,没有个人财产和土地,只有被规划好的人生,皇室听起来是那么高贵的身份,令人羡慕,但其实他们也必须遵守《皇室宝典》的规定,谨小慎微,处处低调,活的也没有平常人自由、快乐,因此也没必要羡慕。






遗产君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见面。

日本是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日本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日本宣称“万世一系”,并写入了宪法,从神话传说的神武天皇到今天的德仁天皇共经历了126代。

日本的现任天皇是德仁天皇,2019年5月1日即位,年号为“令和”,上一任天皇是明仁天皇,年号是“平成”,明仁天皇即位于1990年11月,他是日本200年来生前退位的第一位天皇,再上一位天皇是裕仁天皇,年号是“昭和”,他在位期间指挥和策划了侵华战争,1945年8月15日发表“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向同盟国投降。

日本战败后,在美国主持下日本建立了议会民主制度,天皇被剥夺了行政权利,只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存在,他的主要职责是任命首相及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的实施,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式的外交活动和国家典礼以及皇室祭祀。

由于天皇已经没有的实权,国事方面不过是走个过程和形式,无非是盖个御印而已,需要天皇出面召集的会议,一年也不过几次,都有天皇的御用秘书代劳,国家的大型典礼也不过摆个个头,不需要天皇亲自讲什么话,天皇出席的外交活动也很少,基本是外国元首访问日本时礼节性的拜访,所以,国事方面天皇的工作量是很小的。

皇室的祭祀是天皇最大的工作量,祭天、祭地、祭祖宗,这些都需要天皇亲自主持,特别是祭祖宗,这项工作就够天皇受的了,谁让日本号称万世一系,126代,代代相传呢?,如果每一代天皇单祭个出生和死亡,就需要200多天,再加上其它的,天皇基本每天都需要祭祀,祭祀的一套程序是极其复杂的,时间也很长,对天皇来说成了一个体力活,我认为,明仁天皇到了2019年都87岁了,实在吃不消了,所以才传位给了德仁天皇,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大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请留言、评论哟!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日本昭和天皇(裕仁)时期,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权力在日本可谓至高无上。

至于说到日本天皇不从政也没有实权,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指昭和天皇(裕仁)之前的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时期,天皇被架空长达682年,纯粹如同傀儡;二是指昭和天皇后期,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了议会民主制,因此天皇仅存其名,而无其实,还要每天照常上下班,处理日常公务。

那么,日本天皇为何会落到如此结局呢?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的日本基本已成为美国的“半个殖民地”。因此,为了顺应日本民意,这才允许天皇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制度保留下来。

1946年,美国迫使昭和天皇裕仁发表“人间宣言”,承认天皇血脉如同平民,彻底摧毁皇权神圣地位,仅成为接受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

为了更好地掌控日本,美国又给予了日本天皇一定的权力,如:任命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如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解散众议院,公告举行国会议员的选举,认证国务大臣和法律规定其他官吏的任免、全权评书以及大使、公使的国书,授予荣誉称号,认证大赦、特赦、减刑、免除执行刑罚以及恢复权利,认证批准书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外交文书,出席接受外国大使及公使的礼仪性外事活动,国家典礼和救灾宣言等。

而这些工作,就是当时昭和天皇每天的日常工作。1989年1月7日清晨,昭和天皇去世,皇太子明仁天皇继位,再到后来的德仁天皇继位,都在继续履行这些工作职责,直至今日。

有人说,这样的工作太乏味,不知有多少人做梦都想干吧。

虽说,日本天皇并无实际的权力,但是身份地位在日本依旧十分崇高。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加“主权恢复日”仪式结束后,当天皇夫妇离去时,安倍首相和其他参加者举起双手,高呼“天皇陛下万岁”,引发舆论轩然大波。

其实,这一切只不过是美国给日本添的一个梗,利用天皇牵制议会,防止日本人团结一致,跳出美国人的“手掌心”。后来,日本政府和军部,也曾多次试图冲破和平宪法和美国人的牢笼,但是无论从武力还是天皇方面,都无从下手,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进行一些小打小闹。今后的日本政府、天皇以及美国三方平衡,一旦被打破,日本也将彻底脱离美国的掌握,恢复完全的自由。


祥子谈历史


这个绝对是假象!日本天皇是有实权的!只是受限于二战战败才不得不由前台转向后台,表面上把首相推到前面,实际上首相也不过是用来背锅的(比如发动二战的天皇就把责任推给了首相),甚至我们从近年来的事可以看到,日本首相先后换了几任了?他们都是出事后主动辞职的!而天皇却屁事都没有,典型的有功劳是天皇的,出事背锅首相的。

日本天皇确实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实权,当时的日本执政权大多落在日本的幕府将军手里,这些幕府将军架空了天皇,把持了朝政。但是呢,并不代表日本天皇就喜欢这种被架空的感觉,历史上日本天皇就曾多次发动政变企图夺回政权,只是因为夺权失败了才不得不把政权寄放再幕府将军那里,这个格局一直持续到明治天皇时期。

在历史上,日本有两个世袭统治人物,一个是日本天皇,一个是幕府将军,这就形成了独立的日本风格政治,“双皇制”,一个是操假实权的天皇,一个是握有实权的幕府将军。但是到了明治时期,由于幕府将军统领的武装力量被美国舰队打败,这幕府将军的实力瞬间降落,这便给了明治天皇重新夺回政权的机会,这便是著名的还政天皇事件。从那以后,日本天皇便牢牢将政权跟军权把控在手里,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二战后,美军收缴了日本天皇的军权(现在日军指挥官是美国人),而政权则归了首相。但是呢,不管什么类型的公文,要想让协议生效必须要有天皇的授权。


优己


日本天皇出席各种国家性的礼仪活动,在节假日问候民众,偶尔也负责接见访日的重要外国领导人,这就是日本天皇每天具体做了什么。日本和英国一样,是典型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基本上英国女王每天做啥,日本天皇每天就做啥。少数的那点差别,就在于英日文化和社会情况的细节差别了。


德仁和他的妻子

按照日本宪法,日本天皇是“基于主权所在的日本国民之总意”,将天皇存在的根据和意义制定为“民意的象征”。既然被赋予这样的象征意义,从而才在名义上得以正当保留国家元首的地位,日本天皇每天的作为就是要捍卫这种在当代越来越招受非议的象征意义。那具体是怎么捍卫呢?



天皇要随时随刻在公众面前恪守宪法原则,一丝不苟地进行礼节性的流程,千方百计地做出有利于皇室声誉的举动,竭尽全力表现得符合民众对天皇的期望才行,而日本文化和社会舆论对天皇的要求是非常严苛的。这意味着日本天皇绝对不能在民众面前表现出任何品德上的缺陷,不能制造出任何形式的丑闻,不能参与政治,不能有任何会招惹是非的失格行为——

总之,就是要天皇每天都在进行“本职工作”时表现得不像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活人,而只像是完美的象征。



退位的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

简单来说,天皇的日常工作就是做体现国家礼仪的工具,负责展示“日本的国民之总意”,成为日本传统国家精神的寄托。

这也是日本皇室是世界上作风最保守的皇室的原因。日本皇室既不像欧洲的王室一样开放,也不像泰国和沙特这样拥有一定实权的王室那般任性张扬。在日本当天皇,虽然地位高贵,但还是很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