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到底是施耐庵寫的還是羅貫中寫的?

中國歷史研究所


看了你的提問想起寫水滸的施耐庵,聽說是武松醉打蔣門神的時候救下的施恩的子孫,也想起了撰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他的三國演義名垂青史。


過兩天1963


從接觸《水滸傳》開始,一直認為這部小說的作者是施耐庵。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反而越來越撲所迷離了。


如今很多人說,《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兩個人,並且這種說法越來越合情理。因為施耐庵是羅貫中的老師,羅貫中曾在後期,幫助施耐庵整理《水滸傳》的稿子。

而且,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許多人物的描寫,與《水滸傳》裡的人物描寫相似度非常高。比如張飛與李逵,關羽與關勝,諸葛亮與吳用等,

也有人說,有存在以前的版本上面著名的就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合箸的。

個人認為這些說法,目前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能說明是兩人合箸的,這樣的確鑿的證據已經難以找到了。


那又何必去在意,去懷疑是誰做的呢?還是想按照以前接受最早的認知,作者是施耐庵。其實,施耐庵也只是一個符號而已,我更多的還是想細讀書裡的情節。


路遙lgy


這幾天我正在看央視版的《水滸傳》,字幕的上原著寫的是施耐庵和羅貫中,以前看的時候還真沒在意原著到底是誰,只是從課本里面學到的原著是施耐庵,所以映像一直就是施耐庵的《水滸傳》。

我後來也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水滸傳》在後世的傳本中確實有施耐庵和羅貫中都存在的情況,只不過提到的施耐庵版本的《水滸傳》多一些,而羅貫中的主要著作是《三國演義》。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呢?那麼《水滸傳》到底是出於誰之手呢?據史料記載,施耐庵和羅貫中是師徒關係,而且《水滸傳》前期並不是這本小說的名字,而是《江湖豪客傳》,在施耐庵寫《水滸傳》的時候,他的學生給予了很多寶貴的建議,特別是小說名稱首先是羅貫中提出來用《水滸傳》的。

史料是這麼記載的,施耐庵由於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他只做了兩年的官,最後辭官回到老家,一邊教書,一邊寫小說,而且小說的名稱起初叫做《江湖豪客傳》。書寫完以後,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都很滿意,只是覺得書名有點欠佳。當時還是施耐庵學生的羅貫中建議書名為《水滸傳》,施耐庵一聽,高興得連聲說:“好,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裡‘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妙哉!”於是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滸傳》。

所以這也是羅貫中與《水滸傳》的一段淵源,那麼為什麼流傳在後世中的《水滸傳》作者中有出現過羅貫中的名字呢?這個或許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水滸傳》這部小說有一定的歷史來源,實際參與創作者跨越了從宋元到明末的數百年,其中包括了民間說書人、文人、書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積型的長篇文學作品。生於元末明初施耐庵將所有的內容整理出來後形成了小說的題材,羅貫中做了協助參與其中加以潤色及編排。

從早期刊本的署名上看,明朝萬曆二十二年福建建陽餘象鬥雙峰堂刊本《京本增補校正全像忠義水滸志傳評林》題羅貫中編集,明萬曆四十二年袁無涯刊《忠義水滸全傳》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與之相近的還有明萬曆三十年前後容與堂刻本《水滸傳》署名是“施耐庵撰,羅貫中纂修”。然而從其他文獻中的記載看,郎瑛的《七修類稿》中曾經說過:“《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所以將羅貫中列於《水滸傳》的作者之中也不為過。

而且《水滸傳》面世後,對明末和清末的農民運動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很多農民起義效仿了《水滸傳》中的部分人名或諢號,甚至打著《水滸傳》的旗號也屢見不鮮。從而造成了《水滸傳》這本小說在歷史流傳路上路途坎坷,曾幾度被列為“禁書”的範圍。然而,因為官方禁止印刷,後世流傳的很多版本都是手抄版,或者說民間對於作者的流傳存在錯誤也有可能,當然這只是小編個人的猜測。

對於《水滸傳》的作者你有哪些見聞呢?說說你的經歷!

文|原創、圖|網絡,歡迎點評和轉發!


吾天


像這樣的問題和疑問,可說太多了,實非《水滸傳》而獨有。也有人說《西遊記》也非吳承恩所作,《紅樓夢》也非曹雪芹所作。甚至也能說《三國演義》乃施耐庵所作,《水滸傳》乃羅貫中之作。

靜心而論,既然能署名已久,當自有考證和由來的道理。至於說到底是誰之作,誰也難以說得十二分的清楚。歷史上很多事件的來龍去脈,事實真象,讓現在的來說,不見文字依據,可說多為虛猜妄議,各任其說,各從其道,而實無正確答案。

就像今曰的這個提問,實乃不具備實在意義,師徒二人寥無所爭,一人一部名著,兩全其美。即是《水滸傳》在成書過程,羅貫中給與了一定幫助,修改,增刪,潤色等等,皆在情理。如果要問,到底是誰所寫,在沒有確實文字記載的前提下,不應輕言否定施耐庵的著作權!


淨心修道


《水滸傳》原著施耐庵

現有印刷版本上都是這麼寫的。

但存在幾個版本說法:

1,羅著,施耐庵的諧盲"是仍俺",反過來讀"俺乃是"。

因為當時《水滸》為禁書,鼓動百姓造反,借了施耐庵的名頭,其實是乃俺羅貫中寫的。

2,施著,施耐庵曾做過張士誠的幕僚,兵敗後,施耐庵隱居興化。徵求好友顧逖意見,專心著成《江湖豪客傳》,也就是今天的《水滸》。

3羅施共著。據考證,羅貫中大施耐庵二三十歲,是師徒關係。二人共同收集資料,羅貫中摻入詩詞,施耐庵編寫校對,共著而成。

最終談下我的觀點傾向:

《水滸》是施耐庵寫的,他是原著。但羅貫中也功不可沒,為之收集提供了資料和詩詞。

說來道去,《水滸傳》的成書都繞不過施羅兩師徒,他們渾為一體,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們的思想觀點是一致的……

為後人留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梁山好漢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流傳千古……


用戶蘋果聖人


關於《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還是羅貫中,目前沒有定論,但可以從《水滸傳》的諸多版本中看出一些端倪。

現在市面上發行的主要有三個版本,第一個是70回版,這個也叫腰斬版,是金聖嘆解讀版,可以把它忽略,因為不論是施著還是羅著,都不可能只有七十回。

第二個100回版,梁山被招安後奉旨徵遼,緊接著打方臘,沒有王慶、田虎那段。

第三個120回版,也是市面上主流的通行本,與100回版區別是加入了王慶和田虎,其它都一樣。但是加入這20回與前後的寫作風格有很大變化,最明顯的是開篇詩詞沒有了,而且加入燕青遇故友許貫中,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羅貫中。

所以,得出結論是100回版是施耐庵的原筆原著,羅貫中覺得100回版不夠豐滿,又補了20回,順便把自己寫進小說。



小睿史話


有兩種說法,即施耐庵作,施耐庵和羅貫中合作。

這是歷史學家管的,作為文學愛好者就不必過分追究了。

《水滸傳》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中一部流芳百世的文學作品,是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發展壯大和接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

  藝術地反映了從宋江起義的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水滸傳》問世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了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





80小劇場


水滸傳是施耐庵寫的,羅貫中篡修的。





浪子林楊


水滸傳的作者是誰?這是很多學者一直在探討的學術話題,本人從小喜歡水滸傳,也對這問題做過研究,我覺得水滸傳作者就是施耐庵一個人,但是施耐庵的版本沒有徵討田虎王慶的段落,田虎王慶一節有可能是他的門人學生羅貫中添加到書中的,很多水滸迷對田虎王慶這部分是比較排斥的,因為這一部分和前後文都銜接的很差,人物武藝層次亂,這一點倒是和三國演義有些類似,其次,這個段落的人物到了後面征討方臘是時候,全部消失了,所有投降的高手武將一個也沒有再次出場,明容與堂版本的水滸傳中宋江遇到九天玄女的時候,曾經有段偈語“北幽南至睦,兩處建奇功”這充分說明作者安排水滸結局的時候,只設定了征討遼國和征討方臘兩個戰役,田虎王慶的段落是不存在的,所以很多讀者認為這個段落就是後世人託名偽作,具體是不是羅貫中,也未可知,研究水滸傳的時候一般都會把這一部分排除在外。。。

施耐庵是江蘇興化人,算是個南方人,他對北方的地理條件缺乏瞭解,可以說是個路盲,因此,書中出現了很多路線位置的錯誤,比如林沖風雪山神廟一段,眾所周知,滄州地處平原,方圓數百里都沒有山,既然無山,又何來山神廟呢?再比如魯智深從山西五臺山去河南開封,居然繞路走到了山東青州,這顯然是不對的,征討遼國的時候,文中出現的雄州,文安等地,都是以山區作戰的形式描述的,實際上這兩個地方也是平原,這和前文出現的問題非常相似,說明徵遼國和前面的內容出自一個作者之手,到了征討方臘時候,相對而言這種地理位置的錯誤基本就沒有了,因為施耐庵是南方人,他對江南的地理條件比較瞭解,所以不會出現錯誤,這也能說明徵討方臘的段落和前文也是出自一人之手。。

羅貫中是山西太原人,他距離山東,陝西,河南,河北都不是太遠,參照他三國演義中對各地區地理位置的瞭解,這個人絕對不是路盲,甚至對中國各地區位置的瞭解十分清晰,最起碼不會寫出山西到河南繞路山東的失誤來,所以說,水滸傳的作者絕對不會是羅貫中。。。

民國時期出現的《興化縣續志》中明代王道生所寫的《施耐庵墓誌銘》一文,文中寫到施耐庵在創作《水滸傳》時,“每成一稿,必與門人校對,以正亥魚,其得力於羅貫中者為尤多。”“門人”即門下徒弟,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徒弟,而且參與過《水滸傳》創作,為施耐庵校對文字。

因而學術界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現在流傳下來的《水滸傳》其實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合著的,前七十回是施耐庵寫的,而後三十回是羅貫中續的。(《水滸傳》至今的流傳版本很多,本文指的是現發現最早的明代容與堂版。)

本人認為,這兩個說法也是後人猜測所寫出來的,應該和實際情況不符,參與校對的說法如果存在,那就如我前面說的地理位置錯誤就不應該存在了,而續寫後三十回的說法,多是因為金聖嘆的緣故,按照筆風來看,百回本的後三十回應該和前面的內容是一個人的手筆,人物形象相對吻合,內容銜接也合情合理。所以本人認為,水滸傳作者就是施耐庵一個人,當然,我所指的是百回本,田虎王慶的段落,就不去看他了!!!


青青子衿83182168


施耐庵與羅貫中是師生關係這一說法,出自明代淮安道生《施耐庵墓誌》和清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王道生說:“先生之著作有《志餘》、《三國演義》、《隋唐志傳》、《三遂平妖傳》、《江湖豪客傳》。

每成一稿,必與門人校隊對,以正亥魚,其得力於羅貫中在者為尤多。”胡應麟在談起《水滸傳》創作,緣起時說施耐庵“得宋張叔夜擒賊招語一通,備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潤飾成此變。其門人羅本亦效之為。”有人說羅本亦就是羅貫中。

儘管由於歷史資料較少,但從施耐庵長羅貫中二三十歲,且都在元末明初,又由於蘇北白駒場鹽民張士誠起義,作為同鄉的施耐庵曾經參加了張士誠起義,羅貫中“有志圖王者”,也先後參加了張士誠的起義,但諫阻張士誠稱王、招安等不成而出走。

羅貫中來投奔施耐庵,此時施耐庵正在寫《水滸傳》羅貫中就在此幫謄寫書稿。閒暇時間參考陳壽《三國志》和元曲及市集說書一人的三國故事,寫自己的《三國志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成書後,準備出版卻遭到大明出版部門的禁止出版發行。那時候大明剛剛打下江山多麼需要社會穩定,防止造反,《水滸傳》裡盡是宣揚反朝廷,江湖好漢打家劫舍。大明政府能讓此書出版嗎?後來羅貫中汲取了《水滸傳》的教訓,在寫《三國志演義》時就特別傾向劉備,因為劉備是漢朝的化身,那朱元璋就是高舉“驅除韃辱,恢復漢人統治”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能不高興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嗎?這樣《三國演義》就順利發表了。這是施耐庵已經去世了,羅貫中保留了《水滸傳》的手稿,他知道當朝喜歡文人寫什麼樣的作品,他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投其所好,對《水滸傳》進行修改。據《錄鬼簿續編》介紹,羅貫中“樂府隱語,極為清新”,可見《水滸傳》中詩詞的摻入多為羅貫中所為,作為纂修者羅貫中又對《水滸傳》進行了修改,這樣與《三國演義》有部分情節相似也是正常現象。

所以說《水滸傳》的後四十集為羅貫中所寫有一定的根據。這樣來看《水滸傳》應當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和寫最為符合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