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农村人愿意买米,也不种稻谷?

用户106917151910


因為种田不合算,一亩田收一千斤谷,我们这里是1200元。除去化肥,种子,农药,收割120元,犁田120元,化肥130元,种子60元,药费100元,杂费50元,约合600元成本。等挣了600元。其余是工资:管水,晒谷,扯稗,最初的秧苗分布不匀要函一端平。整个过程走完没有多少收益。不遇天干水涝还是不会亏本的。


农民观社会


导读:说到买米,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小时候没有粮票是买不到的,就算是买得到也都是一些粮仓米,所谓的粮仓米就是煮饭特别难吃的,比现在市场上最差的大米还难吃,而且颜色也不是很白。除了买米以外,农村很多人没有足够的粮食怎么办?就要自己开荒种植水稻,哪怕是一两平方的地方也不放过,甚至管理得特别周到,每到干旱的时候,晚上还要驻守在稻田旁边放水,生怕别人把水给截走了。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生活确实非常辛苦,关键是大家都特别勤劳。


反过来看看现在的农村,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也根本没法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的农村怎么比不了呢?就拿买米和种水稻就可以看出来。分析如下。

为什么现在农村人愿意买米,也不种植水稻?

1.投入不划算:怎么不划算呢?就拿化肥农药种子以及机耕费用来说吧,一亩地光这些成本投入就几百块钱耕地费用跟收割就占了200块,种子也几十块一斤,农药化肥加起来,至少也要个500块成本吧?

这还不算人工的晒稻谷劳动成本等等,如果按产量1000斤计算,价格平均在1.4块一斤,加起来才1400块,除去成本剩下900块,从种植到收割需要3个月,平均每个月赚得300块。

而这300块一个月还不如工厂一天的工资,就算是工厂两天赚300块也比种水稻强,而且还不用晒太阳喷农药,轻松得不得了。

现在的人都是挑划算的来做,而种植稻谷明显是亏本的,至于那些人说种植几百亩那就是说大话,农村的土地平均是很少的,一些人甚至才三分地不足,那你那这点土地能养包肚子吗?肯定不行,既然不行有必要浪费时间种植水稻吗?



2.劳动力不足:现在不同以前,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年都出去大城市打工,农村剩下的就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这个不用我多说,大家都懂得。

3.不如买的方便:这个很多人都有体验,如果说为了种植一亩三分地的水稻要花上个月,晒干还要碾米,算起来确实麻烦,如果从劳动效率方面来看,这就是赔本的买卖。你会做赔本的买卖吗?肯定不会,除非那是没钱又没工作的收入的农村人才勉强种植。当然也有一些人闲不住就劳动种植一些水稻。


综上所述,现在农村人不是说愿意买米也不种植水稻,而是种植水稻的经济成本不划算造成的。


蜂果仁


现在越来越多农村人不再种稻谷,宁愿挣钱买米吃,这个确实是事实。传统的农村人就应该种地种粮,有了粮食吃才能再想如何赚钱,现在为什么会出现不种粮买米吃这种情况呢?

1、种稻太辛苦了,辛苦劳作有点不值得。稻谷是粮食的一种,种稻谷实际上也折射出种粮的辛苦。水稻的种植,所需要的过程及成本、人工非常多。

从又犁又耙平整田地,到泡浸谷种催芽发芽,到播种育秧,再到起秧插秧(现在也有很多地方采用抛秧技术不用手工插了),再到田间的反复施肥、喷农药杀虫;

再到田间除草等,再稻谷成熟后的收割,晾晒归仓,再到加工成为大米,这一长串的过程,其中需要的人工非常繁杂。

农民累死累活半年时间,一亩地却只收800-1000斤左右的稻谷,约几百斤的大米(稻谷加工成大米的出米率约在70%左右)。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愿意再这么辛苦种稻谷。

2、农村人有钱了,赚点米钱不成问题。现在的农村人,特别是年轻人,一般都外出打工的多。象我们广西,每年都有1000多万的农民工就地或外出打工,平均每个月的工资至少也有3000元,一些好的工种月收入甚至可以超过10000元。

有了钱,再去买米吃,根本不成问题。而且,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菜多了,鱼肉吃得多了,对大米的消费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一般的农村人一餐也就那么三四两米的饭就足够了,花钱买米对于能挣钱的农村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压力。

3、粮价一直稳定,米价也不会太贵。这一点最重要。其实,桂农通也专门就粮食的价格问题回答过,但网上朋友意见不一。

有的人希望粮食抬高,让种粮的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收入更丰厚。有的人却说粮食不能升,再升就会造成很多人吃不上粮。

其实,现在国家对于粮食一直是有针对性地调控,既不能让粮价大涨,也不允许粮价大跌,要通过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来确保社会的稳定。

既然粮食不会涨价,保持相对的稳定,那么花钱买米吃也不会太难。

4、土地一定30年不变,只能找钱买米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分给农村家庭的承包地,一定30年不变,到了本轮承包期结束之后,再继续保持30年不变,执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

如此一来,势必造成很多农村新增人口无法再分到土地,而想等老人去世的土地来家庭内再分配也不太现实,增长的速度远比老人去世的速度快得多。

既然拿不到土地,也就没有地可种,只能想其他办法挣钱买米,有的农村人不种稻谷而选择花钱买米吃,也就不奇怪了。

以上观点为桂农通个人观点,如果有用,记得点个赞支持一下。欢迎关注“桂农通”。


桂农通


我宁愿选择买米吃,也不想自己种水稻。

我种了十几年的田,深知种水稻的辛苦。陕南的农田基本上都零散,这块是你家的,那块是他家的,那时只能用牛来耕田,初春的气候寒意未过,就要开始翻耕水稻秧苗田了,刚一下田,刺骨的冷水冻得腿脚都麻木了,全身只打颤,但过十几分钟就感觉不到冻了,尤其是插小秧苗,站在刺骨,冷水田里,弯曲着腰,要插几天小秧苗,脚在冷水里倒不怎么冻,捏秧苗的手都冻麻木了,有的还端一盆火放在田坎上,过一会去烤下手。还要防止田里蚂蟥来吸你血。

到了收割时节,太阳晒得火辣辣的,弯着腰割稻子,汗水滴滴哒哒直往下掉,汗水钻到眼睛里很难受,水稻叶子刺到人身上又疼又氧,身上满是红印痕,以前都是人工在木桶里打落稻米,一天下来累死人,然后用袋子扛回去或者用背篓背回,还要晒好多天晒干里面的水份,不然稻子就生霉,米都不好吃了,还要去加工米机上加工,才是白花花的大米,一亩田收1000斤稻,加工出700斤大米,按现在的价钱,值一千多元钱。

十几年前我们这里的土地全被占完了,买了十几年米吃,终于明白买米吃比自己种水稻更轻松,更有选择吃哪种米好的权力,就是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去买忙半年自己种的稻米,还绰绰有余,我没别的意思,只是想说出我的看法。


凡人农夫


我们家乡现在都是种一季,以前是种两季,荒废稻田的还是很少,只是没有以前的人那么勤劳吃苦了,因为现在什么都要花钱,主要精力还得放在挣钱上面,稻田荒废了又觉得可惜了,所以就种一季,保持不荒废,但是灌溉稻田的水渠都荒废了,没有人维修了,种一季稻谷都得靠抽水机从河里或者井里,池塘里抽水灌溉,只是为了保持不荒废罢了。

为了挣钱补贴家用,放弃种田种地也是无奈之举,现在光养一两个小孩到上高中或者上大学就够呛的了,还要身体健康别生病住院,生病住院的话一朝回到解放前,还有可能背负一身债务,还有生活费(煤气费,柴米油盐等),水电费(我们家乡现在都是喝桶装水),每天衣食住行的开支由不得你不拚命去挣钱,不然小孩的奶粉钱咋办?上高中上大学的钱咋办?充煤气充话费买油买米买菜咋办?抽烟喝酒交水电费走亲访友咋办?所以只能放弃种田,拚命挣钱才是硬道理。



香脆小坚果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有田有地,但现在所有的田地都栽种了一些景观苗木,而不是去种谷物。在农村象我这样不种粮食的农民很普遍,宁可买现成的米来吃也不去种,为什么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用工成本高。随着社会发展,城市的用工需求已十分突出,各行各业急需大量民工,农村劳力基本已出走到城里务工,在城里工资收入比农村高多了,回来农忙种田成本太高了。来回路费,误工费,有可能还会被扣考勤奖等。

第二,低价粮食。由于国家调控,粮食价格一直很稳定,而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很多,加上部分地区卖粮难等等因素,导致种田成本大,收支不对称,农民朋友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

第三,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国家最近几年一直在"三农"问题上作为重点对待,全国遍地开花建设新农村,老人有养老金(虽然不多),田地有补贴,务工收入还行,已一改以前种粮食为填饱肚子的状况。对种田既吃苦又没什么回报的事情已不宵一顾。

所以,现在大面积以前被农民视为赖以生存的田地抛荒而不种,的确让人心疼但又是情理之中。我想在未未的几年里会出现很多有实力的农场主来解决这一问题!






大学生村官创业餐厅


在我们四川丘陵地区对此深知其中的原因。我们村每户人能分到的田还没有一亩,这点田种水稻勉强只能够一家人吃,就别谈靠这点水稻养家了!拨秧苗的时候正好是春天、这与刚过完年准备外出务工人的时间上有很大的冲突!在我们四川种点水稻真的很累、从拨秧、插秧、收水稻都得靠人力,田是梯田没办法机械化操作!作为一个劳力输出大省、我们相邻几个村的田里几乎看不见一个年轻人、但凡有点技术和有点力气的人几乎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小孩、妇女,对于他们来说种水稻显然是个非常艰难的活。现在外面打工工资也算可以,对这点大米还是没什么经济压力的!好多年轻人对父母都千叮嘱万嘱咐不让他们种水稻,他们觉得和打工比起来种水稻的劳动付出与实际收益不成正比!目前我国经济水平较高、科技也发达、如此泱泱大国产出的水稻能供应全国人,而且价格是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价格,真是可喜可贺!很多人觉得现在农村人比以前更懒了,都不怎么干农活了?其实不然、是咱们国家越来越强大,在机械化与科学种植的覆盖,经济和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所以现在很多农村人大多数都宁愿拿出自己的一点劳动成果买大米吃也不愿种水稻了!




琳琳的生活日记


因为种地不挣钱。

现再农村基本上都是这样。每家水田加旱地差不多也就五亩左右,如果一家按四但五个人来算,一年下来天天种地,在养一些家畜家禽。种地的成本除了,按现在的产量来说,光人吃肯定是吃不完的,而多余的基本是为了家畜家禽,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农村自家吃的家畜家禽都是不会喂饲料的。因此就单种地来说,基本上都是是自家能解决吃不愁。养的家禽家畜基本上都是吃一半卖一半的。因此辛苦一年一家人除了不愁吃喝,可能也就万把块钱的收入。这只是种地个顺带家庭养殖。

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因为外出务工的收入确实要比在农村务农收入要高很多,有些人一天都是几百的工资。这是种地根本就不能比的。而年轻人外出务工大多是因为城市条件好,平台要比农村好,机会要比农村多。因此更多的人多选择外出务工。对于那些一个月几千收入的人来说,一斤大米也就两块,而一个人一天也吃不了一斤大米。因此对于他们说来更倾向于买而不是种地。准确的来说是更倾向于高收入高回报。对于现在的生活水平来说,加上显示本来就很物质,所以不愿意种地。

也正是因为劳动力的减少,农村剩下的孤寡老人较多,体力有限,因此就更种不了地了。基本上都是靠子女寄钱买。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如此,还是有一部分人选择多多少少种一点一次减轻子女的负担。



通江熊猫


我们这一亩田一年耕两次,每请人耕田一次就一百元一亩,一斤高产种子60元一斤一亩播一次,秧苗管理成本在一百元左右,插苗后施两次肥要两百元左右的肥料,虫期两到三次喷药成本也在一百元之外,收割时要一百元一亩,产量只有八百斤左右!合算开播到收割要花费七百元以上成本,才有八百来斤稻谷,这是最好的收获!如今用七百元成本己很难收获不了八百来斤稻谷了,因为鸟类己成灾,麻雀祸害农田很严重,特别是开春播,从下播秧苗就开始祸害秧苗,被啄的种子,又得重播,到夏收割时,麻雀早早下田啄食早熟的稻谷,每亩稻谷都会损失一大半。记得前年春播夏收那次我家一亩田被麻雀啄食损失最严重,亩产只收不到两百斤稻谷,那年就买了几个月的米!想想农民种的粮食有多么的不容易!换上好生活的农民真的不愿意受那份苦!


夏天梧桐树下


造成这一现象有几个原因:

1.现在农村的家庭收入提高了,有了钱买米不用种得那么辛苦。

2.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挣钱,在农村的大多算都是老人和小孩他们都没有什么劳动能力去种田,在外面的年轻人也不希望家里的老人辛苦都会给钱买米。

3.种稻谷的收益不高,现在很多农产品的收益都比稻谷高,农民当然是种收益高的产品然后再去买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