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亲戚就是:大事到场,小事不来往”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对于现在这个情况,其实平时见面还真的是不多的,毕竟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工作,特别体现在农村,都会外出打工,通常都是过年过节,才会走动,



爱笑的眼睛6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的有道理啊,现在大家天南海北的闯荡,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都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所以能在亲戚有事时做到“大事到场”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小事不来往”也是自然而然的无奈之举。

不像八九十年代那会,一个姓氏的人聚族而居,村里一半的人都是自家亲戚,鸡犬之声相闻,有什么大大小小的事情,自家都不用去招呼,亲友们就自然的聚在一起帮忙,供一顿饭就好了,人情味热烈而又醇厚。

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里杀了一只鸡,称了一斤肉都会请亲戚来家里吃。

如果哪家要盖房子,从打地基到房屋封顶都不用花钱去请装修队,都是亲戚们帮忙盖起来,不住一个村的亲戚直接就住家里帮忙,十天半个月都不回自家去。

谁家要有什么难处,跳出来的也是亲戚,家族血缘的关系被看得很重。

但是现在,我觉得我儿子除了认识一些血缘很近的直系亲属,对其他的旁系亲属基本上就没什么概念了,回老家过年,除了爷爷奶奶,其他人都不认识,那些对亲戚们的称谓都很陌生了。

我们自己也缺少了那个年代的热心肠,自己的事情有时候都懒得去做,拖延症严重,更不要说去帮助亲戚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所以我很赞同“小事不来往”这样的自觉。

当然,在一些人生的关键阶段,还是需要亲人间的参与的,比如说结婚这种幸福时刻,有亲戚们的祝福和见证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如果能够到场的话,就是最好的祝福了。

所以,亲戚之间“大事到场,小事不来往”挺好的。


胖雪人lq


说得对,亲戚之间就是大事到场,小事不到场。小家和国家是一样的。关键的时刻一致对外。抱成一团,就是平时亲戚之间有矛盾,关键时刻也是抱成团,这就叫血浓于水。是灰比土热。



翘楚xj


回答了:这个问题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我认同。这是每个家庭面临的实际情况。大事无不过是:婚,丧,喜事,结婚生子,建房,购房,祝寿,春节走仿。能在这些大事里保持来往夠给力了。小事么,有困难自家克服,子女进入高校,或创业开业了,自家祝福不必声势闹大。如果大小事亲戚间都来往问事,那就要有足够的资金来对付。明星有钱也不会象普通家庭亲戚大事交往人情情意深!所以各家庭里小事上只得自我控制经济,压溢感情,并非不往来,人么,多一些理解善解人意。


我他想


三年前父亲脑出血去世。叔叔家跟姑姑家都来齐来送别,姥姥家大人来了,表弟基本都没回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aa9f66c4b6514ac7a36f7033c52a7cce\

捌零青年


亲戚是祖辈留给我们得根,如果没有亲戚,逢年过节何谈走亲访友,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虽说是大事到场,但能帮我们的都是身边的至亲至爱至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910004a67df13ed079\

支先生的奋斗Vlog


我感觉感情就是越走越亲,不走就不亲,所以感情应该是靠小事来维系的,不能想着说等有大事了在走动,这并不是良性的为人处事的方法……


qy13142


亲戚,亲戚,越走动越亲。

现在人天南海北到处走,一家人很多兄弟姐妹都在不同的地方。

因为现在生活压力比较大,大家平时都无法聊天,无法相见。

久而久之,联络少了,感情慢慢就淡了。

但是如果有什么大事,比如结婚,出嫁,还是肯定要去的。但是一般小事,他们不是不去,有的确实没时间。





向江南折过花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不卑不亢,一切靠自己!不要奢望从别人那获得好处,不要自己看轻自己!


配角鱼鱼


一般情况下首先检查自己,不然亲戚怎么会不亲呢?比如姑姑、姨娘、舅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