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希泰:正面解讀這個時代,才有你希望的未來

盛希泰:正面解讀這個時代,才有你希望的未來

盛希泰:正面解讀這個時代,才有你希望的未來

洪泰觀:

作為“時代的弄潮兒”代表,泰哥罕見講述了他多年的行業洞察與心得體悟,首次對媒體公開披露了其關於未來經濟發展六大紅利的觀點。在當前經濟轉型關鍵時期,他更是給予大家信心,呼籲迴歸商業本質與常識,錨定價值穿越週期之海。

泰哥表示當下中國正處於“黃金”時代,我們要充滿正能量、正面看待機會、正面解讀這個時代,沒有任何理由悲觀,要學會抓住有利因素,才能夠成熟。

資本助推經濟發展

“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若以資本市場為主導,其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必然很快;若以銀行為主導,則發展速度比較緩慢。換言之,資本市場不發達對經濟的助推作用會非常低。”

採訪者: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國資本市場走過近30年,您覺著中國的資本市場目前成長到了一個什麼樣的階段?

盛希泰:一個國家資本市場與這個國家的經濟總量幾乎是100%正相關。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GDP,四年後,中國資本市場體量首次超過日本,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時刻,中國資本市場的總量跟目前的經濟地位還是吻合的。

不可否認,A股上市公司基本囊括了每個行業的代表,代表了行業頂尖水平,這是很重要的表現;從制度層面來講,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已經逐步構建,中國資本市場的成就非常矚目。

中國的機構投資者隊伍已經發展了20年,在不斷壯大,雖然比中國資本市場的誕生晚了10年,但發展情況非常可觀,在中國資本市場中佔據相當的比重。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中國資本市場的潛力依舊很大。比如,中國資本市場體量超過日本的程度,遠沒有達到中國GDP超過日本GDP的水平,甚至2018年有幾個月中國資本市場的體量還被日本反超,這說明中國經濟資本化程度還遠遠不夠。

反觀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的復甦最為迅速,早已超過2008年的水平,相反歐洲的很多國家卻根本沒有復甦,為什麼?這裡面存在一個非常明顯的規律,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若以資本市場為主導,其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必然很快;若以銀行為主導,則發展速度比較緩慢。換言之,資本市場不發達對經濟的助推作用會非常低。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資本市場要發展科創板,要把優秀的上市公司留在國內資本市場。中國在2004年推出中小板、2009年推出創業板,今年推出科創板,但我認為本質上沒有太大的變化。科創板真的是註冊制嗎?目前在科創板上市需要經過兩道審核,比原來的IPO還多了一道程序。核心是沒人擔責。

中國的資本市場錯過了像阿里巴巴這樣一批巨無霸企業,它們都是過去十多年培養起來的,錯失了就要再等10年。中國資本市場錯過了最初一代互聯網,過去20年互聯網飛速發展,A股市場卻是個旁觀者,這是非常遺憾的事實。

Q

採訪者:目前中國資本市場上發展過程中的哪些變革超出了您的預期?

盛希泰:第一點,2004年到2005年前後,證券市場交易佣金放開是一個徹底市場化的決策。開放之後證明了市場化的偉大,中國證券機構的競爭力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

第二點,證券經紀人業務的發展。證券經紀人是2008年前後放開的。當時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智能手機,管控難度非常大,但它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程度遠遠超過了保險經紀人對於保險公司的意義。

最最偉大的是2005年到2007年的股權分置改革。自2007年開始,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全流通時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此之前中國資本市場根本沒有和國際接軌,而在此之後徹底連接在一起。所以,2005年到2007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重生,這種魄力和決斷很了不起。自此,中國資本市場真正邁上一個新臺階,如果沒有股權分置改革什麼都實現不了。

採訪者:在您從業經歷中,最難忘的項目或經歷有什麼?

盛希泰:在資本市場,我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作品,比如中聯重科IPO,造就了中聯重科之後20年的輝煌,這20年也是中國經濟徹底崛起的20年。當時中聯重科上市時,大家認為機械行業是夕陽產業,結果中聯重科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房地產行業的崛起,對經濟發展起到了帶動作用。以及大族激光、藍色光標的IPO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

曾經帶領的華泰聯合團隊,在最近這幾年徹底綻放、開花結果,這也是我培養了十年的結果。目前為止,併購市場中可以說華泰聯合證券是一枝獨秀。

時代造就順勢英雄

“作為投資人,也是趕上這個時代。中國高速發展了一二十年,到現在五年需要一個切換,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增量,需要適應科技時代。風險投資是個偉大的工具,我們需要把它用好。”

採訪者:您從證券公司華麗轉身開始做投資人,是基於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和機遇?

盛希泰:第一點,每個人的成就永遠都以這個時代為前提,沒有時代背景什麼都成就不了。我們這代人趕上了小平1992年南巡,你會發現所有大的、標誌性的證券公司都是1992年成立的,資本市場的徹底開放也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

如今作為投資人,也是趕上了這個時代。中國高速發展了一二十年,到現在五年需要一個切換,經濟發展需要更多增量,需要適應科技時代。風險投資是個偉大的工具,我們需要把它用好。

股份制是個偉大的制度變革,沒有股權制就沒有世界經濟發展的100年。現在的風投制度是比股權制還偉大的制度。我作為投資者,佔小份額股份,以創業者為主導,徹底成就創業

者、成就個人。這種制度變革超越了股權改革,中國目前需要風投制度。

第二點,時勢造英雄。投行是賣方,現在做投資是買方,相當於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去看待一個東西,這樣才能完全解剖一個行業、一個企業。企業是最基本的經濟細胞,解剖企業才能解讀國家的經濟命脈,在這方面我收穫很大。

洪泰對於投資的理解可能跟一般投資人不太一樣,我的兩段職業生涯相互參照。我首先想到能不能退出再去想投資,退出能力是洪泰的核心能力之一,這樣才能夠打通資本市場。洪泰目前為止整體佈局從早期天使到VC,再到後期的PE、併購和母基金,相互參照,這種做法在國內也不多見。

洪泰是一個平臺,相互借鑑優點。比如說,VC和天使的優點是看人的能力,PE和併購要看報表、看數據。VC投資要加PE思維,PE思維就是退出能力,而往往早期投資人根本想不到退出,這就是早期投資借鑑後期投資的意義。同樣,PE投資也要加上VC和天使的思維,要注重看人。

滲透疊加機會無限

“很多人都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結束了,但我覺得恰恰相反,這個時代才剛剛開始。什麼叫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正耕耘新的產業互聯網,很多東西都需要滲透進去,這個疊加非常非常重要。”

採訪者:當下這個時代中國需要什麼樣的企業?

盛希泰:中國目前有三個很重要疊加因素:

第一,消費能力,14億人口的衣食住行的消費能力在全球是絕無僅有的。

第二,移動互聯網。很多人都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結束了,但我覺得恰恰相反,這個時代才剛剛開始。什麼叫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正耕耘新的產業互聯網,很多東西都需要滲透進去,這個疊加非常非常重要。

第三,下沉市場。中國還有很多需求沒有解決:農業問題、環保問題、糧食安全問題、醫療健康普及等問題。因為有尚未解決的需求,我們才有發展的機會。

在中國,不管是創業還是投資,眼光只侷限在自己的圈層是沒有出路的,必須跳出自己的圈層,才知道中國何其豐富、機會何其之大。很好的一個例子就是

拼多多拼多多是怎麼產生的?投資人為什麼投資拼多多?投資人大多生活在一線城市,而拼多多面對的市場是三四五線城市。反過來,拼多多這幾年開始進入一線城市,這就是中國社會深刻變革的一個體現。

中國社會14億人口,可能就存在14個圈層。每個圈層都有自己的特性,無法用統一視角去看待。去年,中國的個稅起徵點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全國財政收入少了3200個億,這是個非常令人震驚的現實。

中國還有太多的需求需要滿足,有太多的機會。另一方面,中國每天誕生1.84萬家企業,目前中國企業法人有3500萬家, to B企業的發展剛剛開始,幾乎無限巨大。

同時,科技創新的力量也不容忽視。中國人科技創新能力非常強大,五年前的硅谷,100個企業裡面有30個科技企業,中國連3個都沒有,過去五年這方面我們趕上來了。2014年到2018年,中國民間科技投入,僅僅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一項就增加了131倍,而且會繼續增長。

美國人為什麼在貿易中突然給中國諸多限制,就是因為中國從原本的玩具、服裝、鞋帽等低端領域滲透了科技這些他們之前引以為傲的領域。

採訪者: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投資人?

盛希泰:投資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常識。過去幾年,從O2O到AR/VR,到後來的新零售、共享經濟、區塊鏈,投資人制造了不少風口,這不是一件好事情

但這其中也分兩種情況:

  • 一種是你根本不懂常識,你要反覆去做、去學習;

  • 第二種是明明知道這個常識,但覺得自己能夠跨越常識,這就是投資人制造風口的弊端。

只有迴歸商業本質才會有出路,不管什麼樣的商業模式,一味燒錢是沒有出路的,最重要的是說人話,接地氣,迴歸常識,迴歸商業本質。

未來中國六大紅利

“一個國家有了新經濟體的誕生才有希望,有創新企業才有未來,這些是時代的紅利。”

採訪者:現在的資本市場還有什麼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盛希泰:總體來說,我覺得現在越來越好,我們正朝著更好的方向努力,需要更多的擔當,免責思維少一點,對國家、對民族的擔當更多一點,這種意識多一點我們可能發展的更好。

這一切還需要時間,但從方向來說是越來越好,資本市場一定要跟時代接軌,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資本市場必須反映時代與先進生產力之間的關係,過去二十年,中國資本市場錯過了互聯網,就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沒有跟上生產力發展的步伐。

採訪者:下個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動能來自於哪些方面?

盛希泰:未來中國有六大紅利。第一是消費的紅利。消費仍然是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近80%。當前中國正面臨人口結構的轉型,同時由於地域分佈、人口結構、互聯網發展程度等因素,中國的消費市場已經被劃分為很多經濟體,不同經濟體呈現不同的機會。“新消費”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每一種消費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第二是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各行各業的移動化和數據化使得中國擁有海量數據,遠超任何國家,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構建基礎動力。14億的超大市場和互聯網結合將會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應,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開始。

第三是下沉市場的紅利。中國有71%的低收入人口,下沉市場是美國總人口的3倍,新供給開啟了農村消費升級新模式。數據顯示,2018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超5.5萬億元,增長10.1%,鄉村消費增速連續七年超過城鎮消費增速,縣鎮市場、農村市場將成為消費重要的增長點。拼多多就是抓住下沉市場的發展空間,這說明下沉區域的居民消費潛力還可以進一步增強,這代表了中國消費的基本面,也意味著下沉市場的力量。

第四是物質積累的紅利。改革開放40年,中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4.3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9.4倍,物質財富的積累將會釋放巨大的能力。根據IMF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國民儲蓄率為47.0%,遠高於世界平均儲蓄率的26.5%,也高於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其中美國和英國的儲蓄率分別為18.1%和13.0%,中國儲蓄率相當於這兩個國家的2.6和3.6倍。

第五是製造業升級的紅利。人口紅利推動製造業做大,“工程師紅利”將推動製造業升級、做強。中國正處於從模式創新到技術創新的轉型階段,中國經濟也正處從傳統產業體系向新型產業體系的過渡中。

第六是創新創業的紅利。2013年以來,中國新設企業數量以每年超20%左右的速度增長。同時,中國已成全球第二大股權投資市場,從獨角獸數量來看,2018年,中國有205家獨角獸,佔比47.79%,排名全球第一,美國數量第二,為149家,佔比34.73%; 中國獨角獸數量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總體來說,一個國家有了新經濟體的誕生才有希望,有創新企業才有未來,這些都是時代的紅利。

永遠是創業金時代

“中國只需要時間,‘只需要時間’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詞,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一個人只要敢說‘只需要時間’,那就走在了勝利的道路上。”

採訪者:對於新中國成立70週年您有什麼寄語?對於上下求索的創業者,您有什麼寄語?

盛希泰:中國一定會越來越好,我非常有信心。中國如此體量的經濟體保持6%以上的增速本身就很厲害。很多美國、歐洲的投資人都想進入中國,他們認為中國是最優秀、最有可能有作為、有發展的地方。

所以一定要有正能量,問題哪個地方都有,一定要相信越來越好。中國只需要時間,“只需要時間”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詞,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一個人只要敢說“只需要時間”,那就走在了勝利的道路上。

為什麼說中國只需要時間?可以從四個方面說明:第一正確的起點,第二策略和方法,第三有優秀的人,第四糾偏機制。

對於創業者,第一,去年有篇文章說,中國的創業結束“金”時代,進入“銀”時代,我不認同,我不覺得中國現在所處的階段有“金”和“銀”的區別,中國永遠是“金”時代。我們要充滿

正能量、正面看待機會、正面解讀這個時代,沒有任何理由悲觀,要學會抓住有利因素,才能夠成熟。第二,要專注、堅持,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