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勇士真的很能打吗?

木偶懒猫


巴尔干半岛南部称为希腊半岛,最南部称为伯罗奔尼撒半岛,面积约为2.15万平方公里,是海南岛的2/3左右。

希腊半岛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结合部,大约只有6.3公里宽,罗奔尼撒半岛接近四面环海了。早在古希腊文明之前,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有亚加亚、伊利斯、阿卡狄亚、阿尔戈利斯、麦加尼亚、拉哥尼亚等民族。若按照我们东方的习惯,会在这个结合部修筑一道长城。但半岛并未统一成一个国家,再加上这些都有民族海洋属性,不会认为修长城有多大意义。

古伯罗奔尼撒半岛人不修长城,他们却想挖一条运河。希腊半岛东西海上交通,要绕着伯罗奔尼撒半岛走,如果挖通这6.3公里宽的结合部,大约可以节约700公里航程。别看只有6.3公里,但工程量巨大,古人跃跃欲试,却不得不放弃,等待技术进步。
等到1881年至1893年,希腊人终于利用先进技术挖通运河,后来在上方修建桥梁,甚至还通了火车。科林斯运河长约6343米,顶部宽24.6米,底部宽21.3米,水深8米,岩石壁高出海平面90米,呈近乎垂直的80°角。
科林斯运河连接塞隆尼海湾与科林斯海湾,缩短航程约700公里,但航道狭窄,稍微大一点的船必须用小船拖拽,以免撞击岩壁。科林斯运河内只能单向通行,东西方向的船只轮流通过。由于通行费昂贵,货船一般不走运河,这里主要是旅游船。每天仅有约30条船经过运河,其中大多数是渡轮和旅游船。

公元前1100年至前950年期间,伊庇鲁斯和马其顿的多利亚人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建立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侵略性极强,通过战争逐渐迫使半岛上其他城邦臣服,不服的全都成了奴隶。
斯巴达人是战斗民族,婴儿出生后不久,母亲会给孩子喝红酒,如果孩子得以幸存,则由孩子的父亲带到城主面前接受检验,瘦弱者会丢进深山喂狼。
斯巴达男孩7岁脱离父母,编入团队进行残酷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训练成绝对服从,身手敏捷,不惧生死的军人。12岁编入少年队,只能光身赤脚,不论天气冷暖均只许穿一件外套。20岁成为正规军人,60岁才能退役,出类拔萃者可进入元老院。
斯巴达女人进行艰苦的体格训练,他们认为只有强壮的母亲,方能孕育出勇悍的战士。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说得最多的话是:“孩子,带着盾牌回来,或者躺在盾牌上。”意思是战胜归来,或战死,绝不要当逃兵。

斯巴达有三种人可以有墓碑:神职人员,战士在一场胜利战争中阵亡,妇女在分娩时去世。
斯巴达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分别来自较高级的亚基亚德家族,与较低级的欧里庞提家族。二王室不准联姻,以防二王的权力合一。
斯巴达的执政官五人,每年由人民公决,权力远在国王之上。但执政官的任期仅一年,大事须经五人意见一致才有效。元老院由28名60岁以上人和两位国王组成,共30人,以限制执政官。
斯巴达分为3个阶层:斯巴达人(多利亚人的后代)、庇里阿西人(顺从者的后代)、希洛人(奴隶,又称黑劳士)。

希洛人是斯巴达人的公有财产,斯巴达人经常希洛人,将他们拖至公共场所任意欺凌。希洛人每年均要被鞭笞一次,目的就是要希洛人牢记其奴隶身份。甚至每年组织斯巴达少年结队杀戮希洛人,以此培养斯巴达少年的战斗精神,也削弱希洛人的反抗。
公元前500年前后,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斯巴达通过武力、外交等手段,建立伯罗奔尼撒联盟。斯巴达作为盟主,有权调动其他城邦1/3的兵力。
公元前480年,波斯军队进攻斯巴达。在十年前的马拉松战争中,斯巴达派出两千人支持雅典,那支军队一直到战争刚结束才抵达,这次斯巴达人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波斯这次出动5到10万大军,国王薛西斯一世御驾亲征,军力空前。希腊各城邦派出约6700人,由斯巴达人统率,前往温泉关抵御。

希腊联军6700人中,斯巴达人只有300,剩下都是希腊其他城邦和奴隶军。温泉关一边是大海,一边是陡峭山壁,因附近有热涌泉而得名,是个易守难攻的通道。
斯巴达300人由国王列奥尼达率领,斯巴达人出征时,一王出征,一王留守。
希腊联军奋勇抵抗死守温泉关,在第一天成功阻击两万人的进攻,第二天成功阻击五万人的冲锋。
战争的结果,希腊几乎全军覆没,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战死。斯巴达300人有两人幸存,一位因为眼疾没有战场,回来后遭千夫所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遭到羞辱,他以命换命,牺牲在另一场战争中。另一位是哨兵,距战场有点距离,回来后不堪受辱自杀。

斯巴达人率众抵挡波斯军队长达三天,造成波斯约2万人伤亡,把对方拖得筋疲力尽,士气大损,为雅典海军赢得时间。不久后雅典海军击败波斯海军,陆地上希腊各城邦也接连取得胜利,波斯再无力主动攻入今希腊境内。

地图帝


斯巴达人生而为战,不事劳作,一切事情围绕着战斗力为中心,不崇尚私人房产、财富、家庭。婚姻也只是为了维持增加兵力。斯巴达人一生下来就要检查,是否健壮的婴儿,如果有残疾或者孱弱就会扔到山崖下。斯巴达人长到六七岁就要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进行各种训练,以达到20岁时成为合格的士兵,他们只有这一条出路,要么死,要么活下来当勇士。 斯巴达对同族人残酷,也异族人也更残酷,凡被打败的敌人都会变成他们奴隶,没有任何的自由,他们的国家就建立征服别族并奴役另别族上的,所以经常有反抗,他们时刻维持着随入投入战场的准备。斯巴达人最出名的一役就是温泉关之役,波斯大帝带着几万骑兵来犯,意图消灭希腊。希腊城邦国家众志成城,海陆联合一起对抗波斯。600斯巴达人和盟军一起守着波斯登陆口温泉关,与波斯大军以一抵百大战,当时斯巴达600勇士在国王的带领下,全部战死,这一役如果能输赢,也说不上谁赢谁败。第一斯巴达人全部战死,并没有守住温泉关。国王也死于战场。可以说是败了。如果论死伤人数,波斯人死的人数远胜于斯巴达人,所以也可以说胜了。但是这一役确实阻止了波斯快速进入希腊的步伐,为雅典在海上击败波斯争取了时间。同时,他们誓死如归,决不言败的气慨也对敌军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斯巴达勇士善于平地战争,海上战斗力几乎没有。山地战也很差,他们从小训练造就了他们服从命令如同机器人一般,说进就进,说退就退,对于国内的奴隶反抗,退到山地。他们无计可施,不善长灵活的战术,比如游击战,和海上作战。同时他们缺少战术,在冷兵器时代,敌我双方在一块大平地上,对阵冲过来,他们是占有优势的。因为他们从小的训练就为平地战。 斯巴达是一个城邦国家,他们兵力一直维持在一万人左右,一旦频繁参与战斗,死伤人数难以短时间补充。这也许是跟他们从集体生活,哪怕结婚了,也大多时间过集体生活,所以他们的生育男孩数量未见增长。在陆地上全希腊,斯巴达勇士还是挺有战斗力的。但战斗力只是胜负的因素之一,领导者的战略战术也是胜败的关键。而雅典一向以文学和智慧见长,在多次对阵中两者胜负各半。虽然历史上,斯巴达人趁雅典瘟役之际征服了它。但是没有雅典的希腊,光斯巴达勇士也难以守着希腊,所以没有雅典的斯巴达人,很快便被灭掉。|


一眼知秋


历史上的温泉关战役参战的是300斯巴达战士+ 希腊盟军的6400人

温泉关属于易守难攻 不利于大部队展开。而波斯人的战术是以轻装投射步兵为主,只能很无奈的用添油战术硬撼重装的斯巴达步兵。

历史上斯巴达人可不是电影里这样半裸,基本上都是重装盔甲

电影里对斯巴达人战力吹嘘过头了。

如果只看漫画或者电影《300》斯巴达人被描述成了追求自由的斗士,这在历史上就是个笑话。

斯巴达人是把奴隶制得丑恶发挥到最淋漓尽致的城邦

所谓斯巴达人是多利安人消灭了原本斯巴达的原住民,将其变为奴隶

攻占拉哥尼亚Laconia 将其大部分人口变为奴隶

随后又对麦西尼亚 发动两次战争 将其剩余人口变为奴隶

斯巴达的奴隶被称为黑劳士,黑劳士不仅需要供养完全不耕种的斯巴达人

黑劳士不仅毫无人权,打仗也是被直接作为消耗对方投射武器的炮灰。就连在战争中立了功的黑劳士,也就得到一个给予自由的承诺,然后再集中一起屠杀,顺便再嘲笑一下这些黑劳士幼稚的痴心妄想。更有类似于克里普提 Krypteia 这种时段,斯巴达人可以随意杀死他们所看到强壮且聪明的黑劳士。

罗马人也只是让战俘和犯错的奴隶当角斗士,而这种对奴隶无理由的杀戮,斯巴达人独此一家。唯有另一半球的阿兹泰克人残忍可以与之一拼。

再看看斯巴达人的战绩吧,波希战争前期 波斯人在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中委任了诸多僭主

但是希腊人不满僭主统治 纷纷起义推翻波斯僭主

斯巴达拒绝出兵帮助同胞 在当时为诸多希腊城邦所不齿。

第一次波希战争,最决定性的马拉松战役是雅典人打的。

第二次波希战争,温泉关虽杀伤了不少波斯人,但是军事上这还是作为败仗算的。

最决定性的是雅典海军击败四倍于己的萨拉米斯海战,使波斯陆军丧失了补给能力,并撤回了大部分军队。

即使如此 一直坚定的反抗波斯陆军的就是雅典,而此时斯巴达人躲在科林斯修城墙,御敌于国门之外。

后来雅典人许以重利,斯巴达人才在普拉提亚战役中派出了主力。

(如果研究过这场战役的话 你就会发现这场波斯人的战场选择和指挥极其精妙,可惜主将率领骑兵冲击的时候不幸阵亡,导致大败)

而讽刺的是这场战役里击败波斯的英雄斯巴达将军保萨尼埃之后却私通波斯,妄图成为波斯治下的希腊总督。

之后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斯巴达为了胜利又联盟希腊人的世仇波斯人联手

并在波斯帮助之下,建造一支足以威胁雅典的海军,最终获胜。

随后的留克特拉战役,在到3:2的优势兵力下 败于底比斯人从此一蹶不振

总结一下斯巴达的战绩基本上是对内镇压,对同胞希腊人的战斗中获得,基本上是城邦对战的好手。对外侵略者也许是因为温泉关太过著名而掩盖了大多避战 甚至于联合外敌的事实。


大桀骜


职业当兵的,应该能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