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押送犯人那么辛苦,为什么遇到女犯人,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古代押送犯人那么辛苦,为什么遇到女犯人,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引子

近些年古装电视剧大火,大家在被其中的剧情吸引的同时,是否也曾经注意过那些惩罚犯人的方式呢?其实电视上出现的刑罚,都已经艺术化了。真正的古代刑罚远比电视剧中来的残忍。

自从这个世界上有人类出现以来,各种习俗规定就开始建立起来了。到了秦代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更是将法令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升级完善,建立起了森严的法律体系,而与法律体系相匹配的正是各种骇人听闻的酷刑

古代押送犯人那么辛苦,为什么遇到女犯人,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01

历史上,不乏死于酷刑的人。如一手建立起秦国法制基础的商鞅,死后被处以车裂极刑。到了明末更是有大臣袁崇焕千刀万剐。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此残忍的刑罚除非是被执行人犯了十分重大的错误,否则一般很难用到。

在我国古代,有着一套适用于全体国民的通用刑罚,这套法令自秦朝创立直到隋朝才日趋完善。其主要内容包括: “笞、杖、徒、流、死”5大种类。

其中笞和杖是这五种刑罚之中最轻的,而徒刑则是要在一定时间内剥夺犯人的人身自由。并强制犯人参加劳役。而第四种流刑则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重刑。那么什么又是流刑呢?

古代押送犯人那么辛苦,为什么遇到女犯人,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02

在如今的众多影视作品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皇帝将犯人流放某地。这其中的流放就是指的流刑。和其他的刑罚不同,流刑并不直接折磨犯人的身体,而是通过长途的跋涉,以及到达目的地之后的高强度劳动来摧毁犯人的意志。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选择流放犯人的地点往往是边疆荒无人烟的地方。比如极北苦寒之地,或者南方湿热之地。若要前往目的地,犯人往往要背负沉重的枷锁徒步行走上千公里,并且一路上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犯人经常是还没走到目的地就已经累死在了路上。

古代押送犯人那么辛苦,为什么遇到女犯人,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其实,流刑相比于其他古代的刑罚还是有着众多的便利。其一,这种刑罚不会直接结束犯人的性命,一旦案件有问题,还可以发回重审,存在着补救的可能。再者犯人被流放之地多时无人的荒地,这些人的到来也可以加速这些地区的发展,毕竟没有人会愿意主动前往这些环境恶劣的边地。


说完了流刑的具体内容,我们再来聊一聊流刑的实施方法。一旦一个犯人被判处了流刑,他便要被几个衙役看押着启程前往被流放的地区。按理来说,上千公里的路途,又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这一走就是几个月,而且只靠一双脚,这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

古代押送犯人那么辛苦,为什么遇到女犯人,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03

令人不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却有许多人抢着去,这时为什么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的官吏制度。这里就以清代为例。

在清代,官员被分为九品十八级,其中的九品便是我们常说的县太爷级别了。其他没有评上品级的官吏则被称为“未入流”的一级。而且在清代,衙役这一级别的小官并不属于国家正式编制,他们都是从当地的百姓之中选拔的,并不随着县太爷的调动而调动。始终留在当地。由于他们不是县太爷的“私兵”,所以尽管县太爷在任上捞足了财富,也不会分给他们一点。这些衙役和普通的百姓一样,收入很低,生活困难。

古代押送犯人那么辛苦,为什么遇到女犯人,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不仅如此,整天围绕在县老爷周围的衙役们还必须时刻提心吊胆。生怕哪件事做错了就惹恼了县太爷。所以,当出现押送犯人这样“外派”的任务时,衙役们都抢着去。

除此之外,衙役们抢着去押送流放的犯人还有另一种原因。在押送犯人时,平时的微末小吏却掌握了这个犯人的命运。在那样艰苦的路途上,衙役要想结束犯人的性命简直是易如反掌。因此,在出发之前,犯人的家属往往会给衙役分派金银贿赂,以期望自己的家人在路途中能过得好一点。对于这些衙役来说,他们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犯人送到即可,至于路上这笔钱如何花,那就全靠他们自己掌握了。

古代押送犯人那么辛苦,为什么遇到女犯人,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在这些流放的犯人之中,男人占了大多数,但还是会偶尔出现几个女犯人。这些犯人的家属为了避免亲人遭到侵犯,往往会采用恩威并施的手段,一方面威胁恐吓衙役,另一方面则给予衙役更多的金银来收买他们。因此押送女犯人往往比押送男犯人能够赚取更多的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遇到有女犯人判处流刑时,衙役们才都会抢着去押送。

《大清律例》

《大清律集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