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完秧用补苗吗?

云山1335


农村的70后、80后应该在童年时期,帮助过父母去水田插秧。小时候,农夫就每年都要去水田里插秧,这个可不是轻松活啊。而且每年还有两次的插秧机会:早稻和晚稻。

当时的年纪并不大,我们小孩子往往都是插三行秧,然后两只脚就夹着中间一行秧。而大人则一般是插5行秧苗,还有些厉害的大神则是一次性插七行秧苗,当时就把它们当大神一样对待。

其实,在过去农民种田,全部都是纯手工操作的,真的有补苗一说的。当自家的秧苗插种好了以后,还会在每一块田的田边放置几个秧苗,就是用来补苗的。插秧补苗一般都是在两三天以后,种植户先会去田间视察一番。看看有没有秧苗浮出来了,或者是死苗的情况。毕竟有些是小孩子插秧的,因为力度不够,或者是可能插秧的方式不正确,所以并不能扎根。可是水田里插秧期间的水是比较深的,这样就很容易秧苗浮出来。或者是有一些因为死苗的原因,就需要补苗。

不过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基本都是采用机械化了,收割稻谷有收割机,而插秧则有插秧机。前些天看到村里的大型种植户,一家人承包了全村所有的水稻田。他基本就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了,可是在插秧的时候,还是需要补苗的。因为不同的水稻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有些还是不规则的,这样插秧机在一些边边角角就是去不到的。所以村里的一些留守妇女们就有活干了,等插秧机插秧完了以后,一些不能插秧的地方就需要人工来补苗。这样干活当时在我们这里是100块钱一天哦,并且还有一顿饭吃。等过几天了以后,种植户还会到水天视察一番,有些机器插的秧苗也会出现浮苗的情况,就需要人工再去补苗。其实这样做,就是为了提高更高的产量,毕竟一粒粮食一滴汗啊!


农夫也疯狂


水稻插完秧还用补苗吗?

我家每年都要种植水稻,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下田插秧了。

关于题主说插完秧后,要不要补秧苗,我给出的答案是需要的。

因为插秧苗时,经常会有秧苗被插在了人行走过的脚印里面,秧苗根沾不到泥,就会浮在水面,如果不及时去补苗的话,浮在水面的秧苗根本就不能成活。

下面我就详细地说一下插秧后如今进行补苗吧。

插秧后第三天,要及时下田补苗

秧苗插下去头一两天,不要下田去补苗。因为这时候和苗都未长新根,如果人下去走动,反而会把更多的秧苗带出上水面。

等到第三天,可以手中准备一把秧苗,下田看到哪个地方有秧苗缺失了,如果水面上还漂有秧苗的话,就将就那棵秧苗栽下去,如果没有了,就重新插一棵就可以了。



李茗说乡村


水稻插完秧一定要补苗吗?为什么?

朋友提出的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一番。

水稻种植,不要认为是一件粗活儿,随便弄弄就可以。看似简单,其实操作起来不是那么简单。要想增产增收,多打粮食,还得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管理技术,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那么,怎样达到增产增收,多打粮食的目的呢?

首先,水稻亩产产量在1000~1200斤产量的前提,必须每亩栽足秧苗17500株,到20000株左右。这里还要说到行距和株距的问题,要想达到这个足够的株数,那栽秧行距和株距应该是“三五寸”,即行距为5寸,株距为3寸,如果不按这个规定栽秧,就会达不到这个栽秧数量,按每穗千粒重计算,就会减产,也就是说没有提高土地利用率。是不是有人还疑惑的问,那多插些,超过20000株,增产岂不是更多吗?错!如果每亩栽苗超过20000株,甚至更多,不断不会增产,反而会减产。为什么呢?因为超过这个株数,势必提高了株距行距密度,在水稻长禾的过程中,由于互相拥挤,导致不通风,就会大面积发生稻飞虱的危害,以至于成了“猪窝草”,大减产不可避免,甚至颗粒无收。

怎样科学有效的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呢?

一是必须保证亩株数,所以就回到正题上来。当大田栽苗过后,不是遇到恶劣天气暴晒、洪涝,导致的少苗,就是由于没有栽牢,秧苗根须没有粘住泥土而死苗,因株数没达到,从而埋下了减产的伏笔,所以补苗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是科学管理,这个环节上要做的文章很多,比如:科学灌水:水深不易发棵,难得长苗。科学施肥:底肥要充足,底肥量是水稻整个生长期的90%,底肥充足,后劲就达,不易脱肥,不易导致肥害而减产。科学灭病虫害:一定要注意水稻“稻飞虱”和“冥虫”,因为这两种虫是危害水稻的杀手。稻飞虱一般发生在水稻接近成熟期的时候,亩用杀虫双一瓶,兑水喷雾。水稻冥虫,一般在水稻移栽后至成熟前15天左右发生5~6代,要掌握虫口对症下药,可用敌杀死兑水喷杀,也可以六六粉拌细沙或结合追施尿素“撒兜土”,但是“撒兜土”秧田水不能少于5厘米深,否则无效。病害主要是水稻纹枯病,用“纹枯净”农药兑水喷杀,用量根据危害面积,按照说明书进行。

三是科学掌握收割期,不要等到谷子百分之百黄的时候去收割,特别是机收,容易碰掉很多谷子,也是减产的原因之一。一般只要八分黄就可以收割,不仅不影响产量而且日后加工出来的米白而好吃。

好了,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花费了不少时间,麻烦各位朋友转发,点赞,关注一下吧!








湖北大老方


水稻插完秧后,一定要补苗吗?为什么?

水稻栽培是成本较高的行业,人工成本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在水稻机插移栽期间,消耗的人工和费用更是惊人的。而且,很多的稻农在移栽后都会补苗,那么不是又增加种植成本了吗?您怎么看?我个人认为,移栽后必须补苗。这是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保证。

水稻的产量因子组成是平方米穴数、穴穗数、穗粒数、空瘪率以及千粒重。其中能和补苗相关的就是平方米穴数和穴穗数了。以我们黑龙江农垦东部地区来说,插植密度较大、需要较高的平方米穴数和穴穗数来满足对高产的需求。平方米穴数基本在30穴左右,穴穗数基本在25-27穗左右。因为有效积温低、无霜期短,水稻的穗小,只能通过平方米穴数、穴穗数来增加产量。

正常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洋马毯式软盘大概30-35盘能插植1亩水田。人工移栽每天大概作业大概1亩地左右,补苗的话每人每天能补苗20-30盘左右。按每人每天补苗20盘算,就相当于移栽了2/3亩的田地,补苗的价格在260-300元/天,每亩地的产量在1100斤,怎么算都是合理的。而且补苗不仅仅是插秧苗, 而是在缺苗断空、株数过少以及秧苗返青较慢的穴上增加秧苗的数量,从而来增加平方米穴数和穴穗数,提高这两个产量因子的作用。要不怎么说,花5000补苗,能补回来1万呢?

以我的经验看,跟着插秧机补苗没什么太大的意义,重要的是在返青后,能明显的分辨出返青和死亡的秧苗时,这个阶段进行补苗才是最有效果的。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你问的一定是机插秧,人工栽插的不存在这个问题,机插我认为不需要补苗。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搞机插秧的都知道,稻种要计算出计产穗和每亩的计产穴,稻种袋子后面有备注的,根据这个来计算播种密度、盘数。

2、秧苗适时栽插,栽插时调整好行株距,试插一下能否达到预算的穴数、株数,调整取秧量,保持机插数和计产数的穴、株一致。

3、机插秧是强调群体优势,区别传统手插,由于秧龄小、栽插早在大田分蘖空间大,爆发力强等特点,一般按计产穴算的话,缺穴百分之五左右,不影响产量,超过这个漏插率就应该调整插秧机了。

4、补苗是费力费时,怕生长期不一致,都选择早补,补苗的同时,破坏大田的平整度,易生草,还把已插好的苗弄的东倒西歪,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机插秧一定要计算好,栽插时要细心一点,可以免去后期更多的人力物力!


梧桐夜雨342601


现在插秧分人工插秧和机器插秧

人工插秧的很少会出现坏秧和死秧。如果是自己家几亩地的话基本不需要补苗。少数几根不值得花人工去补栽,不如在后期管理上下功夫提高产量。

如果是机器插秧的话说明是规模化种植,由于机器都是很机械化的重复操作,不像人工那样可以筛选出不易成活的苗种。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机器的操作台是水平的,但是田不会说也是水平的还是有高高低低的地方。因此就会出现漏插的情况。这时候就人工进行补苗了。

另外机器插秧在田头或田尾的位置是插不到秧的,还没有谁有技术能够把整块的都插上秧。因此这里也需要人工进行补秧。


吴子戏法


栽扦秧苗,讲究就是秧苗的质量,及秧苗長短,茂盛与嫩脆,俗话说得好,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栽秧讲究是,精耕细作,合理密植,以4一6丛的规格扦好秧,按照“八字宪法”,加强田间管理,才能取得农业生产大丰收。


Lucky15189869红影


插完秧以后一定是要补苗的。水稻要丰产,主要是靠一定的穗数做保证,这首先就要保证苗要齐全,没有苗是没有产量的。

现在都使用机械插秧,机械插秧生产中常出现拐角处、地头出现缺苗断条现象,还有的因为整的地不够平整,小苗‘’下窖‘’或者插在岗上得不到水而出现死苗。因此,出现缺苗断条现象都需要补苗。一般在稻田中插秧的时候都留些秧苗留做补苗用,要及时补苗。

在生产中也有一部分地块,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死苗现象,所以也需要及时进行补苗。


农艺天地6971


必须补苗,缺苗能打粮吗?


用户8522207792783倪


必须的,什么时候都需要查田补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