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關於崇啟海(崇明、啟東、海門)地區的冷知識?

侯崇飛


崇明島並不全屬於上海(崇明)。很多人以為崇明島全部屬於上海崇明,其實不是,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崇明島分屬崇明啟東海門三地,當初崇明縣(今崇明區)確實屬於南通,後來整個劃給了上海,啟隆海永和崇明本來是獨立的三個島嶼,後來隨著上江入海,攜帶泥沙造陸連在了一起,自然就成了一個島嶼,也就自然有一部分屬於南通


風華君


海水冷不冷?幾百年前它們都還在海里。

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的啟東市,是全國有名的百強縣(市),在強手如林的江蘇省內,高居第十位。你知道嗎?在並不遙遠的清朝,啟東還泡在大海里。

秦漢時,不僅是啟東,就是管轄啟東的南通(市區),都在茫茫大海中。到了唐朝,南通市區出現了一個叫胡逗洲(湖逗洲)的沙洲,但啟東依然泡在海里。北宋時,啟東維持原狀,但距離大陸已非常近了,也就是現在的海門。啟東海域隸屬於建置於五代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的海門縣。

簡言之,明朝的時候還沒有啟東。而今海門市的陸地又被大海給吞了,縣治遷到了南通市區附近。

潮漲潮落,幾度夕陽復春風。到了清朝乾隆中期,啟東已形成很多面積並不大的沙洲。這些沙洲是變化的,慢慢的就合攏在一起,具體時間是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

當時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崇明縣附近漲出來的沙洲,都歸崇明縣,而不是海門縣。這些沙洲歸崇明縣管,稱為崇明外沙,以區別於崇明內沙(崇明島)。

沙洲出現後,很多地主跑到外沙爭奪地盤。外沙650平方公里的面積,有八成都被地主給瓜分了。崇明縣收不上來錢,只能優先考慮崇明縣的發展,30萬外沙百姓日子的很苦。這些百姓主要來自崇明縣,而崇明也是個海島,居民主要是從句容遷過來的。所以有個說法,叫句容遷崇明,崇明搬啟東。

外沙和崇明島被大海隔開,來往不便。1910年11月,有人提出應該在外沙設縣,但崇明的地主們堅決反對,外沙設縣,自己還怎麼發財?進入民國後,雙方還在為是否設縣激烈爭吵。崇明縣也不願意失去外沙,經過多次討論,最終在1920年11月,設置了崇明縣外沙行政公署。雖然不是縣級,但可以算是副縣級。

這個行政公署沒啥權力,辦事還要坐船回崇明縣,意義並不大。而外沙則認為崇明設行政公署,完全是為了掠奪外沙的財富,也相當不滿。到了1927年3月,隨著大形勢的劇烈變化,外沙百姓打跑了行政公署管理者,自行成立江海縣,但一個月後就撤銷了。

江蘇省決定在1928年3月正式設縣,脫離崇明,第一任縣長叫袁希洛。不過,縣名不叫外沙,而叫啟東,縣治放在匯龍鎮。為什麼叫啟東?因為這裡是陸地的東端,而且陸地面積不斷向東增長。定名啟東,取“啟吾東疆”之意。

脫離崇明之後,啟東和崇明怎麼劃界?很簡單,揚子江水道的江心以北,是啟東界。不過,現在的啟東市,在隸屬於上海的崇明島上還有一塊飛地,就是面積近37平方公里的啟隆鎮。

別看啟隆鎮不大,歷史可不短。早在二百多年前,就有人登陸永泰沙,就是現在的啟隆附近。這個人叫沈復,名氣可能不是很大,但他寫過一本書,你是應該知道的。《浮生六記》,不陌生吧。

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沈復因家裡遭到變故,被朋友邀請到永泰沙散心。沈復發現永泰沙上非常熱鬧,家畜水產養殖很發達。

現在的啟東市面積1208平方公里,但在新時代之初還沒這麼大。因為太小,設縣不一定合適,可人口又太多,還必須設縣。只有一個辦法,擴地。

有關方面把海門縣、南通縣的一些區域劃給了啟東。比如中國6大中心漁港之一的呂四港,很有名吧,原來就屬於海門縣,1954年劃給啟東。為啥叫呂四呢?因為呂洞賓曾四次來到這裡……

1989年11月,啟東縣改設啟東市(縣級)。

啟東是江沙堆積而成,耕地面積非常大。全縣1208平方公里,耕地就有近700平方公里,佔一半還多。啟東不但土地肥沃,而且靠近東海,海洋資源非常豐富。僅呂四漁港捕撈的海產,就佔了全江蘇海產的30%。

啟東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啟東位於江蘇省的最東部,往南就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往西是啟東所隸屬的南通市,江蘇省內第四。往東,北有韓國,南有日本,堪稱得天獨厚。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看到這個文章我來回答了.

崇明和海門,啟東語言類似的. 但是吃喝玩樂方面.

崇明是玩的地方,崇明有什麼好玩的. 當然是抓螃蟹🦀️咯。



但是為了保護溼地和自然環境,大家還是抓了之後放掉.

海門嗎? 沒什麼玩的地方,長江邊上玲瓏島鳥無人煙,放鬆心情不錯。 海門其實主要還是吃的,東方雁哪裡主要本地山羊肉,海門山羊和蘇州木瀆羊,相反木瀆羊無味道淡,但是海門羊為重適合紅燒. 現在海門山羊少了,但是這家酒店味道比較有特色。

我下面推薦的其實我才是喜歡的館子,沙裡農莊. 本地特色菜味道不錯



還有就是麒麟紅木 紅木小物件非常多哦。 白浦哪裡也有不少但是白浦出名的還是黃酒,但是比不上江浙的黃酒. 白浦屬於如皋的,這裡說海門我就不提了.

海門裡長江比較近,但是啟東里海近. 啟東哪裡 吃的 主要是海鮮 比如小章魚🐙湯. 和流紫菜(湯和炒之間)。和我們賣的紫菜不一樣的 . 乾的時候就不是同一種,味道非常好吃.

抱歉的是網上我還沒有看到這個種類紫菜圖片. 大概只有當地海邊才有哦. 和超市購買的不是同一種海草。 乾的時候就有區別. 關鍵溜紫菜必須新鮮的紫菜溜的. 有空我拍圖片給大家哦

啟東也屬於吃的地方。

其實這些地方有些不錯民俗文化 比如山歌 黃梅戲...


weijie-huang


關於崇啟海三地的祖籍,我還是有些瞭解的。崇明島形成較早,唐朝末期就有了,五代十國時期戰亂頻仍,崇明原住民沙地人就來自江南的嘉興湖州地區,他們由吳越國的將領帶上了崇明,最早登島的地方叫姚劉沙。至於崇明人來自句容,基本沒有歷史依據。海門當時也已連接陸地,與通州幾乎同時設置,那時的海門人都是江北人,與現在不同。海門在明末清初陸地崩塌,清代中後期才重新漲沙,設立了江蘇省海門直隸廳,那時崇明島的移民紛紛搶灘登陸,開墾荒地。太平天國時期,江南遭受戰爭蹂躪,江南人民好多居家遷至海門、通州的長江沿岸,形成了海門第二批移民。清朝後期啟東逐漸漲沙,啟東為崇明北沙地區,一直歸崇明管轄,但崇明的士紳土豪嚴重剝削啟東農民,導致啟東當地人一直要求獨立,民國時1928年,崇明北沙終於獨立,成立了啟東縣,當地人民基本都是崇明島的移民,與崇明關係很密切。




愛讓世界更美好2


沙地人(主要海門、啟東人)是近代唯一大規模向外開墾移居拓展的吳語民系



雲雲雲雲雲靂


啟東有個鎮叫呂四港鎮 因為呂洞賓來了四次 所以叫呂四 還有全國第三大漁港


佑依村


冷知識,女比男多,女男失衡。人口年年負增長,個個想盡辦法往外跑,只有沒本事的,老的,留了下來。生活費用奇高,收入全靠外地爭。


瞎QQ


‘′。。


用戶2514513421444


二。


用戶307063263183


儘管啟東和崇明的方言相近,其實差異還是蠻大的,說實在話,崇明人有點看不起啟東人,特別是一些在六七十年代越江嫁祟明的女人,儘管在那裡成家生子,但總覺低人一等,表現在這些人的講話語氣比崇明人還崇明人,因為他們很害怕崇明人說他們是"北腳沙廊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