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答應孩子期末考試全部95以上給買一個禮物,買不買?

女超人是我啊


以後儘量不要給孩子物質獎勵。

有一個心理學家年齡大了,喜歡清淨。家門外一群孩子總在那裡打鬧。

他拿出十美元給孩子,說謝謝你們在這裡讓我感覺很熱鬧。

第二天他拿出八美元感謝孩子們。

第三天他只拿出幾毛錢,孩子們不幹了,再也不去他家門口了。

原因是以前孩子們出於快樂而打鬧,但他把玩鬧變成了工作。

可以獎勵孩子出去玩,因為緊張的複習結束了,孩子已經盡力了。

獎勵他們很努力就可以。



美術程老師


題主的這種方法,我也一直在用,每次考試全都是95分以上,我就會給他買一份禮物,禮物都是他自己選。

自從孩子上了一年級,我們再沒有平白無故給他買過玩具(比如溜冰鞋、平衡車、自行車等),每年六一兒童節買一次玩具,生日買一次玩具,期末考試全都95分以上買一次玩具,禮物都是自己選,有時候幾十,有時候幾百。

我覺得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來孩子努力學習有個盼頭,讓他覺得好好學習和不好好學習是有區別的,讓他養成努力爭取的習慣。

二來玩具都是他自己付出努力後才得到的,他會更加珍惜,養成習慣後,他也不會隔三差五地找家長買玩具,要這要那。

題主在這裡說看在孩子努力的份上,很糾結要不要買。我想問問:這個東西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嗎?如果是,那就應該無條件的買給孩子,而不是作為獎勵來買給孩子,如果不是,那就讓孩子繼續努力,爭取下次機會吧。


探索幸福密碼


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孩子的分數達到了你們之間的約定標準,一定買。否則,不買,孩子也不會有怨言。

先講一個我兒子看電視的故事,在兒子2歲之前我們家的電視就是一擺設,從來沒看過,而且是安裝在次臥房間的。這也是我本人的一點小心思,因為我去朋友或者同學家,他們的電視都在客廳,而且很多都是一直開著動畫片不關的。有一次,我帶著兒子在我朋友家吃飯,她說讓他們看電視吧,要不然弄不住(孩子被電視裡的情節吸引,便與看管)還有一次去同學家玩,她女兒才半歲,客廳的電視也是一直開著,孩子吃著飯看著電視,我兒子也是邊吃邊看。我們家附近的購物廣場,平時都放動畫片,因為廣場上經常聚集的是遛娃的老年人。如果以後孩子愛看電視且沒有節制,又是誰的責任!快2歲時,我給兒子說,你以後可以看電視了,每次15分鐘,不超過3次,到時間了不關電視還繼續看讓媽媽去關的話,後果很嚴重:那就是三天之內不能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沒那麼簡單。第一次兒子就哭了,因為我的育兒觀念是哭可以,因為這是表達情緒的方式,我可以理解,但哭不能達到目的。第二次他哭的更兇,我依然不從,這就是現在流行的溫柔的堅持!第三次的時候他悶悶不樂,這種情況持續的大概有兩三天,後面就是他自己關電視了,並跑到我面前說:媽媽,我看完了。 當然也有不守約定的時候,我只有“依法處置”了,三天之內不能看。手機也是如此,每次看5分鐘,一天不超過三次。有一回,我帶著兒子在外面吃飯,他說想看會手機(他喜歡看手機裡他本人的照片)我把手機遞給他,5分鐘過去了,我說:兒子,時間到了。只見他屏一鎖,把手機遞給了我。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帥哥驚訝的對我說,你家小孩兒好聽話呀。“那是因為如果他不遵守約定,我會真的讓他三天看不了手機”略帶得意的我回複道。

表面上孩子不聽話,實則是我們家長朝令夕改

我帶著兒子逛超市,玩具或者吃的零食一律只買一樣。每次兒子都會選個好幾樣物品在放購物車裡,我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有約在先。有一次,兒子選了一個玩具,一看價格198元,我心裡還在想要是每次逛超市都拿這個這還得了,可是之前又跟他說過選任何東西都可以。於是,心一橫,他要是選就給他買了。到了收銀臺,我指著購物車問:兒子你選酸奶還是這隻玩具槍,兒子說的話至今記憶猶新:媽媽,我要喝酸奶!

其實,孩子很守規矩,不守規矩的是家長


劉太有話說


先分享一個外國老夫妻教育孩子的故事吧。

一對外國的夫妻非常地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可是不管怎麼努力,孩子都進步很少。有一天夫妻倆發現兒子對於法拉利很感興趣,於是就對兒子說“你只要好好學習,達到班級的多少名,我們就跟你買輛法拉利”。

兒子為了自己的夢想非常努力地學習,最終達到了父母的要求。於是兒子開心地找父索所要法拉利。父親卻拿出了一本聖經,這是外國家庭裡常見的一種書。兒子並沒有見到自己想要的法拉利,於是非常的憤怒,扔下那本《聖經》,離家出走。

多年後當他再次回到自己的家園時,父親已經過世了,母親也眼睛變瞎了。屋裡 的擺設還和當年他離家出走的時候一模一樣。

媽媽叫他打開《聖經》,他才發現,聖經裡夾著一把法拉利的鑰匙。他跑到後院,發現了一輛滿是塵埃的法拉利汽車。當年父親就給孩子買了法拉利,兌現了承諾。兒子非常後悔,悔不當初沒有多看一眼,沒有多問一句!因為少看了一眼,誤會了父母,造成了終生的遺憾。

很多家長為了刺激孩子努力學習,承諾孩子,如果考試成績好,就給孩子什麼樣的獎勵,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我本人是不贊同這種做法的。這樣的結果就會造成孩子對於學習的目的性產生錯誤的認識。好像他好好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獎勵。你要清楚物質的獎勵會使孩子的學習變得被動,而不是主動學習。家長這樣做,只會把親子關係變成交換關係。他為了得到你所謂的獎勵而努力。如果通過努力得到了,還皆大歡喜,如果努力之後,依然沒有得到,他就會像我講的故事那樣,果斷地放棄了。或者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想到作弊的手段,來達到目的。這都是不當物質獎勵孩子帶來的後果。

那麼怎麼才是正確的獎勵呢?首先不要把學習和物質結合在一起。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只要孩子表現得好了,不要承諾孩子物質獎勵,但是可以進行恰當的表揚和鼓勵,正面的肯定孩子哪裡做得不錯,家長很開心,很滿意。

家長買給孩子任何禮物,不要和孩子的學習的結果聯繫在一起。而是鼓勵孩子努力的過程。

家長答應給孩子,如果考到了95分以上,就給孩子買價值600元的小度智能音箱作為獎品。可是因為題難,孩子沒有達到。家長對於買還是不買的問題糾結。

我的意見是可以買,直接告訴孩子,這是對孩子這段努力學習的肯定,只要積極努力學習了,家長就會感到欣慰,家長不是隻看重結果,只要過程中,你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拼搏過了,孩子取得什麼樣的成績,爸爸媽媽都以你為榮。

最後還是要對家長說,不要為了刺激孩子努力學習,拿物質獎勵來交換,這樣的話,孩子的學習失去了主動性,也失去了目的性。眼裡就為了那點獎勵努力,當獎勵刺激不到他的時候,他就會放棄學習。

這是我的觀點,大家這問題持什麼態度,給予孩子物質獎勵是弊大於利還是反之,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淺淺的教育


孩子期末考試95以上買一個禮物,答應了孩子當然得買。

現在期末考試了,孩子的成績如果達到95以上,就肯定買,如果沒有達到就具體情況斟酌著買與不買。

我有一個朋友給孩子是這樣處理的,家長們可以參考。孩子特別喜歡一套玩具,爸爸也答應孩子買了,而且這位爸爸還是提前就買在那裡放著。明確告訴孩子:什麼時候達到目標,那玩具就是你的,沒有達到就在那裡看著,不許動。而且放的位置也是非常高,但孩子只要一抬頭就可以看到。

這其實非常有意思,想要的玩具就在眼前,時不時的就能看見,但不能碰、不能玩,這不僅會在無形中給孩子一個激勵更是在有形中也給予孩子明確地目標,一個看得見的目標

激勵孩子應該注重技巧,這個技巧就是要讓目標看得見,也是最近比較流行的詞語可視化。無論是物質的獎勵還是精神的獎勵,都能幫助孩子成長,但是如果技巧上再注意下,效果就會更好。

物質獎勵本來是看得見的,但放在商店裡,孩子要去商店才能看見,對孩子的激勵作用要比在家裡的激勵作用略弱一些。而精神獎勵,只說句話,孩子又看不見摸不著,孩子容易淡忘。因此,針對精神獎勵這一塊,我們家長可以組織一個儀式,將激勵的話總結成一句話或一個詞,自己寫下來或者請人寫下來後裝裱掛在牆上。一方面方便孩子時時看見,另一方面也方便給孩子訓話的時候用來提醒。而且這樣的話,最好是名人的話,講給孩子聽的時候用名人的故事來激勵孩子。

這樣就既能在精神上激勵孩子,又能讓孩子看得見精神激勵。


童教雷鳴


既然孩子非常努力,也很優秀,雖然不能全部實現預定成績,但你也知道考題有些難度,就算給孩子一個鼓勵,也要買。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言行舉止都深刻的印記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影響著孩子的人品、人格和為人處世的善惡是非、道德觀念。

言而無信非大人,言必行、行必果,為孩子樹立榜樣,答應的事情必須兌現。


幸福很簡單142881111


跟孩子約定好期末考試成績,每科考到95分以上給孩子獎勵一個價值600元的玩具機器人。是因為考試的科目比較難,孩子可能很難考到95分,這個時候你在糾結買還是不買?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覺得95分是不是一個高分,要參考一下班級其他同學考取的分數。如果班級內其他人絕大部分都是95分以上,這個時候他沒有考到95分,那麼這就不算一個好分數,那麼就不應該買。但是如果其他同學考的都是95分以下,他在這些人當中相對是一個好成績,那麼就可以考慮買。

孩子沒有考到95分,這個時候也可以跟孩子好好溝通一下,讓孩子評估一下自己是否可以得到這個玩具,看看孩子的理由,如果孩子的理由比較合理,那也可以考慮買,如果孩子的理由不太合理,那麼我覺得可以不買。

在孩子沒有考到95分的情況下,是不是應該買?

我覺得既然是一個約定,約定之前就應該考慮到這些因素,如果沒有達到95分,不買,約定好的東西,可以買一個其他的只稍微低一點的東西代替。

本來是價值600元的機器人,這個時候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價值稍微少一點的機器人或者其他玩具代替,因為畢竟沒有達到約定的分數。

這樣的操作也是想讓孩子知道,既然約定了我們彼此都要遵守這個約定,你約定努力考到相應的分數,家長才能履行相應的任務,如果約定沒有達到這個分數,那麼家長有權利降低這個玩具的價值。

還有一種東西就是告訴孩子,不一定每次努力就能成功,但是你要不間斷的努力才能更好的勝利,如果下次他考到95分以上仍可以獎勵這個東西。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是靜態的。告訴孩子只要自己想要的就要努力去爭取,而不是就此止步。

物質獎勵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刺激,但是不要過多的使用,而是要讓孩子形成一種自我挑戰,如果這次沒有考到95分,要有一種不甘心,爭取下次爭取更高的分數。這次考試沒有到95分,家長也給我買了一個機器人,那麼我以後可以不遵守這個約定,我考了七八十分,是不是家長也可以給我買這個東西?

這個時候這種獎勵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獎勵,而是一種目標,對於自我要求的一種獎勵,讓孩子競爭心自信心的一種獎勵,這次考不到我,下次繼續努力,為了這個目標我會繼續前進。


親子成長手冊


您好,很榮幸能回答您提出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您的問題裡提到如果孩子考試95分以上,您給他買一個價值600塊的小度音響。您知道我給我女兒的獎勵是什麼嗎?價值2000塊錢的手機。前提她要考班級第一。

您提到這次考試題目比較難,估計孩子考不到95分以上。我想問一下,您為什麼要估計他考不到呢?怎麼不估計他能考到呢?說明您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信心,您這樣的想法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長此以往,孩子也會變得不自信,一個不自信的孩子,考試又如何能發揮好呢?

就算孩子最後成績沒有考到95分,您也不能簡單的就以分數來衡量好壞啊!如果全班最高分只有94分,最高分就是您孩子,那您是買還是不買?所以您本來這個以95分為標準就錯了。

最後說一下,如果成績沒有達到95分以上,那就少一分扣50塊錢吧,畢竟孩子也努力了,也辛苦一個學期了,加上又快過年了,就當壓歲錢吧。






酷酷的爹


其實,我個人是不太建議物質獎勵個學習掛上勾的,畢竟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

第一:如果拿物質去獎勵孩子的考試成績,他的心思肯定分散,不會就是全新全意的去學習。

第二:會養成,孩子凡事都給你講條件的習慣,什麼幹家務給買什麼、洗澡買什麼,他也是家庭成員,他走責任去幹,而不是替你好。

第三:對於孩子的教育你當然有一定責任,比如孩子這次沒有考95分,但是你知道他很努力,你就需要鼓勵他,表示理解他。然後總結,怎麼樣下次可以提高,可以會。

第四:你平時留意下孩子最喜歡什麼東西。在孩子老師的時候,就是說孩子考了你滿意的分數,你不要說是為了他考這個分數而獎勵他的這個東西。你就是過幾天,帶他去把這個他這個年齡段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他又可以玩的東西買回來。

想要孩子能有個好成績,是每個家長所期盼的,但是千萬不要“弄巧成拙”。

我是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炫媽愛育兒


這是一個家庭建立的對孩子上學學習的激勵辦法,很好。好的辦法,不但要落實好,還要執行好,堅持到底。你今年兌現了承諾,一是孩子會很高興,能增強和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二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說話算數,信守諾言的樣板,有示範作用。建議,不放空炮,一定辦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