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哪些原因導致法軍只抵抗了40多天就向德軍投降了?

暮陽雨桐文


首先,新恆非常榮幸回答題主的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僅僅抵抗40多天就投降的原因有多方面,新恆聊以總結,望諸位大大不吝指點:

一、德法經濟實力的變化

法國在“一戰”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戰前的債權國變成債務國。20年代法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速度雖然快,但畢竟底氣不足,工業基礎已遭到破壞。德國雖然是“一戰”的戰敗國,但在道威斯計劃實行後,從美英獲得了200多億金馬克的貸款和投資,經濟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到1929年德國重新成為歐洲的經濟大國,工業總產量躍居歐洲第一位,超過了法國。

二、德法軍事實力的變化

德國陸軍的核心是國防軍陸軍。儘管受到凡爾賽和約的限制,他們仍以人員素質極高著稱。德國陸軍同其他國家的軍隊相比,總的來說具有較合理的編制、較精良的裝備和較高的戰鬥訓練水平。此外,德國陸軍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吸取的教訓完全不同於它過去的敵人。它認為快速行動具有決定性意義,這些行動應由飛機、坦克等新兵器實施。這種作戰方式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初幾年取得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令人深思的是,這種思想最早是由英法的一些少壯軍官提出的,法國的戴高樂將軍便是其中之一。戴高樂在自己的著作《職業軍隊》中做出了精闢的分析,然而他的著作在本國不被接受,備受嘲弄,卻被德國古德里安將軍以一角五分錢代價利用。德國海軍和空軍的發展在凡爾賽和約的桎梏下真是千難萬難,但最終也還是發展了。海軍已能進行戰略物資的運輸和小規模作戰。與其他國家的空軍相比,德國空軍很大的長處是它沒有舊式作戰飛機,後來德國航空工業又製造了幾種很先進的飛機,使空軍戰鬥力大增。而法國軍隊在編制、補充制度、技術兵器和軍隊士氣等方面都存在著缺點,大大降低了它的實際價值。法軍的裝備在數量上適應現代要求,但是在質量上不適應,許多武器還是“一戰”中留下的。同時,他們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坦克在戰爭中的巨大威力,而將擁有較多坦克的部隊主要當成伴隨步兵的部隊,沒能使坦克發揮應有的作用。法國大量的後備人員沒有進行過認真的戰鬥訓練,作戰能力很差。除了人數很多但不以進攻為目標的陸軍外,法國還有一支過時的空軍。早在1939年以前,法國的飛機總數降到了歐洲第四位,並進一步縮減了產量,到戰爭前夕,法國只有1500架飛機,幾乎比德國少一半,且大多在質量上還不如德國。

三、心理及戰略思想上的不同

德國人普遍感到在凡爾賽體系下受壓制,納粹黨充分利用德意志民族的復仇情緒,極力煽動“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希特勒上臺後積極擴軍備戰,為侵略擴張作準備。法國在“一戰”中死難近130萬人,它不想再次遭到那樣巨大的犧牲。因此,在新的戰鬥中,它只打算採取防禦措施。這種消極防禦的思想,具體體現在構築馬奇諾防線上。鉅額資金不是用於軍隊現代化,而是花在構築工事上了。此類防禦觀點,在人們心裡紮下了根。大家都想,他們現在已受到保護,不會再遭到任何入侵了。他們也不願意使用武力去履行法國這一傳統大國應履行的同盟國的義務。

四、國際環境的影響

在德意日三國軸心形成後,法西斯國家相互支持,肆意擴大侵略戰爭。而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大國則步步退讓,企圖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滿足法西斯國家侵略慾望,求得自身的一時太平,並儘可能把法西斯禍水引向蘇聯。於是,英國夥同法國上演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陰謀。然而,事情並非如他們所願,德國滅亡波蘭以後隨即揮師西進,禍水東引成了禍水西指,長期推行綏靖政策的法英終於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喜歡的朋友點贊評論!謝謝!順便給 點個關注!新恆祝您萬安!


工科文化人


法國落後的軍事思想導至了二戰法軍的大潰敗。

一戰的勝利,使法軍高層將領的頭腦,固化在了塹壕戰之上,以為今後的戰爭,攻擊方也不可能突破機槍大炮構築起來的堅固防線。

於是,法軍沿法德邊界修築了堅固的馬其諾防線。

有防線就需要步兵來防守,所以步兵是法軍的重中之中,直到二戰法軍戰敗,法國都沒有獨立的空軍部隊,更沒有獨立成軍的裝甲部隊。

因為法國的作戰飛機、裝甲車輛全部分散配屬給了各個步兵部隊,飛機坦克要由各自的步兵將領指揮。

而德國在一戰中被塹壕戰拖垮,所以希特勒上臺重振軍備,就建立了獨立的空軍與獨立的裝甲兵團。

當德軍坦克集群走阿登森林繞過馬其諾防線,出現在法國時,當烏鴉一樣的斯圖卡轟炸機在法國狂轟濫炸時,法國的敗局已經定了,能抵抗四十多天實屬意料之處。


jianchi


你好,我是太陽下的奔波,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我們先看看法軍是如何向德軍投降的?

1939年9月,納粹德國佔領波蘭之後,就對西歐虎視眈眈,並開始策劃進攻西歐諸國的作戰計劃。10月9日,希特勒下達了進攻西歐的第六號指令,德國陸軍總司令部隨即開始制定代號為“黃色方案”的進攻計劃,即經比利時中部以法國巴黎為主要突擊方向。1940年1月10日,德軍總參謀部一名攜帶著該計劃的軍官因座機迷航而在比利時境內迫降,該計劃因此落入英、法之手。德軍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施坦因認為“黃色方案”已經洩密,如果繼續執行,戰略突然性也就無從談起 ,因此建議改為以阿登山區為主要突擊方向,他的這一建議遭到了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等一批高級將領的反對,但卻得到了希特勒的大力支持。1940年2月24日,德軍最高統帥部正式採納了曼斯泰因的建議,經過修改後的作戰計劃規定,德軍主力將翻越阿登山區,攻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然後再從西、北兩方向進攻巴黎。在法國精心構築的馬奇諾防線正面德軍,則組織佯攻,牽制當面之敵,等到主力攻佔巴黎,並推進至該防線側後時,再發起進攻,與主力前後夾擊,聚殲正面之法軍。

1940年5月10日,德軍從荷蘭至法國全線發起攻擊,德軍B集團軍群所屬的空降兵在荷蘭、比利時後方戰略要點著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佔重要橋樑、渡口、機場和防禦支撐點,德軍空降部隊於11日攻佔了埃本·埃馬爾要塞,使德軍主力得以迅速通過馬斯河,突破列日防線。 5月13日,德軍裝甲部隊充分利用空軍猛烈轟炸陷敵於極度混亂和驚慌之機,突破荷軍防線,與在首都鹿特丹空降的傘兵會合,14日德軍攻佔鹿特丹,5月15日荷軍總司令溫克爾曼將軍宣佈投降。5月14日,德軍在法軍第2和第9集團軍結合部的色當地區渡過馬斯河,並給予法軍重創。5月18日,德軍裝甲部隊到達索姆河上的重要城市亞眠,5月20日,亞眠失守,索姆河入海口的重鎮阿布維爾也於同日失守。德軍裝甲部隊隨即北上,從後面攻擊在比利時的英法聯軍。

1940年 6月22日,法國宣佈投降。部署在馬其諾防線內的50萬法國精銳部隊沒做什麼抵抗也隨之繳械投降。德軍主力部隊在巴黎集結,列隊經過“凱旋門”進城。此次,法軍戰敗,德軍入城,耀武揚威地通過這座象徵法軍榮耀的鋼鐵之門,其情其景令圍觀的法國百姓痛心疾首,引為國恥。

二、什麼原因導致法國這麼短時間就投降了德國呢?

1、法國內部因素。

驕兵必敗,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勝了德國,一直陶醉在一戰的勝利裡,對德國這個老對手的認知不足,而且法國國防普及嚴重懈怠,盲目的用大量資金修築防禦地帶,還是一戰時那種陣地戰的戰略構想,其結果受到不斷創新戰爭計劃,戰術和戰略政略的德國人略施小計就有條不紊的吞併法國,並在一戰和法國簽訂合約的小貨車上,再次讓法國傀儡維希政府的貝當元帥簽下了合約,德國一雪前恥,揚眉吐氣。

2、德國強大的軍事實力。

1939年,德國的空軍已經非常強大了,此時的德國擁有2500架飛機,擁有5個航空兵師和1個傘兵師,而且飛機的質量也很不錯,僅次於英國。德國國防陸軍從10個常備師增加到53個常備師,另外還有46個後備師。這些要遠強於法國軍事實力。

3、戰略戰術思想落後。

法國一直還沉浸在一戰勝利的喜悅裡,對於失敗的德國沒有足夠的戒心和研究,在德國臥薪嚐膽、奮發自強的時候,法國卻在歌舞昇平,仍保留一戰的思維,浪費大量人力物力修築了馬奇諾防線,過度的依賴。沒有對德國發動戰爭的可能性以及進攻路線,做出有效評估,錯誤的判斷了形勢,導致一敗塗地。

(圖片來源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