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馬東,他在騙你

不要相信馬東,他在


文 | 霧滿攔江


(01)


朋友圈在聊據說是《奇葩說》中,最戮心的一幕。


柏邦妮說:心裡有很多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滿啊。


馬東說:鬧,心裡有很多苦的人,只要有一絲絲甜,就可以填滿。


好多人因此一下子愛上了馬東,說到太好了,貼切、到位,一下子說到了心坎裡。

不要相信馬東,他在騙你


……那麼問題來了,心裡有很多苦的人,到底需要多少甜才能夠飽?


(02)


印度北部,有座城市西姆拉。


一座非常寒冷、非常寒冷的城市。


寒風中,一名流浪少年,光著腳板,穿著單衣,瑟縮著走進一家酒店:老闆行行好,你這裡缺不缺人手?悽慘的我,快要凍死了耶。


你這種低端人口,挨餓受凍太正常了……值班經理冷眼打著悽慘少年:聽你口音不是本地乞丐,打哪兒流竄來的啊?


我是從德里來的。流浪少年吱唔道。


你在德里做什麼工作啊?經理問。


就是在餐館打雜、洗碗,還有就是替人家打掃廁所啥的。少年瑟縮回答。


可我聽你口音,也不像是德里人啊。值班經理繼續問:我要給你份工作,總得知道你叫什麼,是哪兒的人,以前是殺過人呢,還是放過火吧?


就這樣旁敲側擊,值班經理很快打聽到了少年的家鄉地址。等攆走流浪少年,就立即報了警。


不長時間,就聽警笛狂鳴,警用直升飛機臨空,大批的警察衝入小城西姆拉,來抓那名流浪少年。可那少年炒雞機警,已經逃上了高速公路,正要逃離西姆拉。警察群湧而至,黑壓壓一片:抓住他,抓住那個二貨……


無路可逃,少年被捉到。


(03)


捉到少年後,眾警察喜笑顏開:趕緊的,啵一個,再錄個小視頻發給你爹媽。你個狗日的發神經,放棄萬貫家產不要,逃跑去當流浪漢,我們還以為你被壞人綁架了呢。

不要相信馬東,他在騙你


這少年,乃印度帕德拉一個百萬富翁的兒子。名叫薩卡爾。


正宗富二代。


……富二代,為啥不去泡吧,而要於寒風中瑟縮著睡大街?


富二代,都有個接掌家業的使命。薩卡爾被父母指定了固定的專業,但他有自己喜歡的學科,多次爭取無效果,於是他假裝去大學,由帕德拉向孟買、德里等地逃竄。沿途幹收入最低的苦工,洗盤子,掃廁所,沒錢住旅店就睡大街。家人和警察做夢也想不到他會來這一手,認準了他是被人綁票。幸好最後是場虛驚。


(04)


富二代少年逃家新聞報出,引發一片驚叫:


第一個,這家人都土豪了,還不懂得教育,硬性的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這實在是讓人吃驚。


第二個,這家為不愧為土豪,把孩子教育得真好。孩子想要自由,拒絕父母擺佈,但並沒有從家裡拿筆錢跑路,而是選擇了靠自己努力。


第三個,這逃家的熊孩子,日後必成大器。他能享受得了富豪的福,也能在貧窮面前泰然自若。洗盤子掃廁所睡大街,這孩子的心不苦。


這孩子的心不苦。


(05)


到底什麼叫心苦?


人心有三苦:

一是對失去的一切嘆惋傷愁。

二是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

三是得不到真心想要的。

不要相信馬東,他在騙你

糾纏於失去的,佛家稱為愛別離。執著於昔往的,佛家稱之為求不得。得不到真心想要的,佛家稱為怨憎會。舉凡這種心態,人在你身邊的時候,各種嫌棄厭惡,等到人家受盡冷落走開,你又懊悔不迭。但如果時光返轉,上天再給你次機會,你又抱怨這並不是你想要的,仍然不改冥頑,以錯誤的方式對待人家。


因為你有一顆苦心,給你成噸的甜,你會一扒到底,去舔最底下的泥土,然後嚎淘大哭說你的生活就是苦。


是你心苦。


心苦之人,是和命運犯衝的。


命運給你花,你非要草。給你蝴蝶,你非要蒼蠅。給你草給你蒼蠅,你又會嚎淘大哭。給你什麼你也不滿意,因為你有強烈的受害者心理,正是這種扭曲的心態,讓你的心,苦不堪言。


相比之下,逃家的印度富二代,光腳板睡大街仍安之若素,那是因為他心裡清楚一個簡單的道理:


——無論你想得到什麼,都必須付出代價!


他要想要自由,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就必須放棄優裕的生活。只要對這種生活有絲毫的留戀,他就無法獲得自由。


他明智的做出選擇,所以他不感覺到心苦。


(06)


不要相信馬東,他在騙你。


他太清楚了,那些心苦之人,過的日子未必比逃家的印度富二代更差,他們也想要自由,或是要更多的東西——但他們卻連動根手指頭的力氣,都不想付出!


他們嬰兒一樣的癱趴在地上,哭著讓別人給他甜。


馬東知道,他們想要的甜,絕對不是一點點,而是無限無盡的消耗別人,耗死別人。但這些人數量眾多,都是他節目的觀眾,他必須說他們愛聽的,幫著他們自欺欺人,打著“我只要一點點甜”的旗號,掩蓋自己的頹怠與雞賊。

不要相信馬東,他在騙你

——你心裡的甜,豈是別人能給予的?


正如你心裡的苦,無非不過是自己的感受。情商高的人,會假意關注你的感受,如操縱豬狗一樣的操縱你,以牟取他們自己的利益。把內心感受看得高於一切的人,一生都要為自己的感受買單。這麼簡單的道理,連個印度富二代都清楚,我們對此,更是心知肚明。


我們的內心感受,與自我的掌控欲正相關。如果我們不想掌控自己,由任環境擺佈,縱然是錦衣玉食,仍是心苦難言,食不甘味。我們在多大程度上放棄自我掌控,我們就喪失多少自由,心就有多苦。反之,當我們如印度逃家富二代那樣,意識到要擺脫一顆充滿了悲苦的心,就必須付出點小小代價,奪回自己的自由。這時候,生活的苦只是外界環境的變化,但我們的心,是自由的,快樂的,充滿了無盡的甘甜,也充滿了無盡的希望。當我們為了未來繁忙時,內心是豐盈的,沒有苦的感受。但當我們不肯開始行動,卻寄望於別人給我們甜的時候,那就是真正苦難的開端。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