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主见又爱管手管脚的父母,培养不出有主见的孩子,有道理吗?

农在天涯


题主说的问题好矛盾啊!一般来说父母要是没有主见是不会对自己的孩子管手管脚的,那种掌控型的父母本身是非常有主见的,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子女的生活,有的甚至孩子穿什么衣服都要管。

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有两种类型:一种特别没有主见,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另一种特别有主见,离开父母的掌控后,喜欢去掌控别人,容不得别人的半点意见。

没有主见的父母,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某件事情该如何去做,又怎么去管自己的孩子呢?在家庭教育种,父母用成人的视角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的行为,通常都会觉得很幼稚,这时很多父母都会亲不自禁的指手画脚,去干涉或者指正孩子的行为。这种行为只会扼杀孩子的主动性,自理能力差,什么事情都要等着安排才会去做,其中就包括广大家长最为头疼的写作业。

掌控型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大多都没有主见,越早放手的家长,孩子越有主见。


homework


就我自身的经历觉得非常有道理,没有主见又爱管手管脚的父母,是培养不出有主见的孩子。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以前最常对俩孩子说的就是

“你俩多吃点,不然等下会饿的。”

“天冷,多穿点,不然等下感冒又要打针吃药了。”

“你俩做的什么,还是我干吧”

“这样做不可以,你们得……”

“你们俩看书没?作业写没?就知道玩。”

我女儿在与弟弟讨论问题时,她总是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有时明明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也常常怀疑自己的答案或观点,总觉得弟弟学习成绩好,弟弟的做法或想法应该是对的。\u000b 慢慢的我发现这样下去不好,特别是我女儿学习中,越来越不愿动脑,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对,自己想不出来。我反复想为什么这样,明明两个孩子一起,为什么一个学习成绩好,一个学不好。

我想我天天跟他们后问他们饿不饿,冷不冷,难道他们不知道冷饿吗?同样,我每天督促他俩学习,他俩就是不会自己督促自己学习了,特别是我女儿,学习过程中做不来就问弟弟,反正弟弟会做,她想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慢慢的我女儿学习自然而然少了自主性。

以前他俩做什么都要先问我,什么事情都得我点头才可以去做,我发现这样并不好,俩人虽然看起特别听话,但是也少了独立性,做什么都喜欢问人,从来都不喜欢自己动脑,还说这样就不会让妈妈生气,他们也少挨骂。

我知道自己做法不对后,慢慢引导他俩自己做主,打比方,放学后,他们想先玩一会再写作业,换成以前我必须让他们先写作业,现在我把问题丢给他们,作业要写多长时间?能保证写没吗?休息多久?\u000b  有时自己换立场想,他们上学学习有点累,适当玩一下休息一下,有何不可,带着受压制的不良情绪去完成的作业,写的作业会完成的很好吗?\u000b  现在我经常积极地鼓励他俩自己做决定,慢慢发现他俩孩子思维越来越活跃,在生活中、学习过程中也慢慢学会了独立思考。\u000b  那么家长要怎样帮助自己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呢?\u000b  1、学习准许孩子做决定。

例如让孩子安排自己假期的学习和娱乐活动,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能接受孩子的意见,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u000b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课外兴趣班,和孩子,起分析其优劣,最后选择应当尊重孩于本人的决定。\u000b  2、孩子的决定错误不要急于反对

如果孩子的决定有可能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反正,要保持足够冷静慢慢同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看法,指出自己的意见和孩子的不足。\u000b  3、帮助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们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形成,判断是非标准还很模糊,他们都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孩子模仿能力强,控制能力差,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对此,我们家长既不能忽视也不可惩罚。要有耐心地正面引导,纠正,从而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品质。\u000b  孩子没什么主见,家长也不必着急,只要有耐心地采取一些恰当方法,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妈妈们多给孩子讲:“哦!妈妈也拿不定主意,你可告诉妈妈怎么做吗?”“妈妈也挺为难的,你先告诉妈妈你想怎么做好吗?”



小舅妈育儿


这个问题不是绝对的,这要看孩子自身的性格和后天的感染,比如我家二丫头,从小就是有主见的孩子,长大了还是有主意,无论做什么都是她自己做决定,从4、5岁就自己梳头发,自己洗头,洗澡,我就感觉太小了,而且还洗不干净,就帮她洗,可是她不让,只要把水给她弄好,什么都不用管了


若梦聆听


家长,你错了。

作为家长,一位母亲在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要使自己的内心做好准备。要坚决的克制和摆脱自己最根深蒂固的缺点。这些缺点会妨碍你和孩子的关系。

教师和家长必须一开始就研究自己的缺点和坏脾气,而不是过分关注“孩子做事的拖拉、脾气”或者“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 ,只有先清除了自己眼中的沙粒,才能更好的消除孩子眼中的尘埃。

为了更好的理解孩子弱点,卸去你伪装下的友善,不要孤立的看待一个错误,减少你教育中的偏见,以及随意不假思索的指责,这种本能的来自于成人社会的外在的压力,以及为掩盖自己的缺点而用的不可推卸的崇高的责任做借口的一切行为,是造成孩子在各种困境中的心理扭曲和变得抑郁的根本原因。

孩子出于对成人的怨恨、轻率责骂行为的反抗,就是用怯懦、说谎、拖沓、出格的行为、无理由的哭闹、失眠和过度的惊恐来表现,因为他们无法用理性来分辨出原因。

其实儿童都具有一种强烈的自尊感。通常情况下,由于成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会使儿童很容易受到伤害和压抑。

儿童心理上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会降低儿童的活力。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反向的情况也会发生:能够给孩子以激励的心理体验,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孩子的心理、智力和身体都将获得健康。今天,这个真理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接受。



孩子与大象


人的性格在娘胎里已经注定了,不反抗不代表接受。也许是还没有真正的成长,认为父母说的做的都是对的。如果一个成年人还被父母管手管脚,尽管自己不愿意还不敢反抗,我认为是懦弱的表现

哈哈,有点跑题了,父母只是生养你的人,性格和脾气每个人都不一样的!这不是管教就能培养出来的,千人千种吧


界线等地


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也不是绝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家长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再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经常会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给予孩子约束过多,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和阻碍孩子思维的发散和主管意识的判断,同时会影响到孩子对于是非曲直等行为和结果的判断!但是也会有个体出现,比如有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强,或者自我认知意识及评判意识很强,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反而会“越挫越勇”,因为作为教育对象来说,是有个体差异的。


幼教男人阳阳老师


有道理。

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就会人云亦云,盲目从众,随波逐流。做任何事都不会有什么独到之处,不会有任何建树,更不要说卓越优秀了。做人做事没主见,会使自己越发得平凡、普通,甚至是卑微、平庸,也不可能成为孩子的精神榜样和人生楷模。

作为没有主见的父母,要有自知之明。千万不要对孩子的行为横加干涉,管手管脚,让孩子无所适从,做事放不开手脚,缺乏独立意识和独创的精神。不会创造,只会模仿,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久而久之会畏首畏尾,成为一个没有个性,没有主见,没有出息的人。

孩子没有出息,恐怕是为人父母最不想看到的结果。所以为人父母如果没有主见,请放手。只要孩子不违法乱纪,就放手让孩子去闯、去历练。也许能锻炼出孩子敢拼、勇毅的性格,对孩子今后的人生大有好处。





教坛一叟


我觉得很有道理!

在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如果这时候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已经有自己的主意而还在替孩子做决定,或者父母要强势的逼迫孩子放弃自己的主意和决定而听从自己的,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一是孩子习惯了父母替自己做决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产生了依赖的思想,不愿意自己去拿主意而是等着父母替自己拿主意,时间久了,就像长不大的妈宝男一样,永远需要依赖自己的父母。

二是如果父母总是替孩子做决定,那时间长了,自然会影响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的主观判断能力,这时候他们往往犹豫不决,摇摆不定,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父母!

但是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自己去面对人生,那这种时候如果脱离了父母,他们该如何去面对呢?所以,父母要在可以放手的时候,尽早的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nancy1005


没有主见又爱管手管脚的父母,培养不出有主见的孩子,有道理吗?

有道理。

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千真万确。

父母都没主见,而且还爱管手管脚,孩子怎么可能有主见?

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没有主见的父母,培养不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没有独立思考能力,自然就不会有主见。

以上解答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探讨。


烟花烫


答:我觉得这并非完全有道理。虽然父母没有主见,也是有着对子女无可辩驳的监护管理权责。虽然父母有着这种监护管理责任,但也并不是说父母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问。也不是没有主见却又爱管手管脚的父母,就一定培养不出有主见的孩子。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一、一个人的主见,就是对一件或多件事物的看法。而对这个看法的坚持程度,就影响着一个人的主见。

人是思维层次千差万别的动物,但所有这些思维或思想,反映到语言上就是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对这些看法加以佐证,就是找到论据和论证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正确性,然后被人们所接纳,那么这种看法或观点,才被人们认为是主见,而如果证明是错误而又不及时纠正则被认为是固执。从题主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如果父母本身没有什么主见,但又因自己的职责所系,对子女不得不进行教育引导,那么我感觉这也是应该的。比如:安全方面、卫生方面、饮食方面,这就是一些关爱,怎么就不能善意地提醒或管教呢?再比如:思想品德方面、学习方面、尊重老师方面,这些也完全可以教育引导的。至于说主见方面,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科学的辩论,谁正确就听谁的,相反这正好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辩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孩子的思想观点或主见,也并非完全是由家庭教育一个方面影响而致。这正是:观点主见来源多,家庭教育有一说。监护职责父母重,不可厌烦嫌啰嗦。

二、一个人的培养,就是用一种或多种手段的综合,而对这个培养的综合结果,就影响着一个人的素养。

有人说,一个人的素养、能力或前程,都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或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的浓缩培养的结果,这是有道理的。的确,一个人的培养正是各种综合手段或多种资源的作用。当然,即便同等资源、同等条件下,也有其自身智能的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结果。以前,我曾撰文对学生的培养,是要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发力作用的。无可置疑,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肯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还是有着其深厚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子。正如题主所说的主见这一重要品质的培养问题,我想如果父母这方面弱些的话,那么学生就可以多方面地或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学校或社会培养,但也不至于对父母的培养增加逆反,相反还要感恩父母的培养,因为子女本身还有个自我筛选的过程。这正是:

培养手段多样化,综合锻炼定不差。坚持主见要科学,手握真理闯天涯。

三、一个人的成功,就是借一事或多宗机缘的催化,而对这个成功的综合促动,就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

对于事物一系列或不间断甚至大多数正确的看法,一定程度上会对自己的成功加码。是这样的,对事物正确的看法,往往对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除了对事物正确的认知外,还有机遇、机缘、人际、单位、就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一个人的观点也会受着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任何对事物真正正确的看法,并不是一蹴而就,而一个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过程,然后再综合催化、能动发挥、符合本真、科学推论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过程。这正是:

人人渴望都成功,科学规律握手中。前途光明路曲折,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批评指正,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