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兒子打了一個廚子,為何朱元璋大驚失色教訓了兒子一頓?

秉燭讀春秋


朱元璋的經歷十分複雜,從小受苦,後來當過和尚,但是人家比較好學,在皇覺寺餓昏了手裡還抓著一本《資治通鑑》。所以他的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後來參加了起義軍,而且逐漸開始嶄露頭角,這和他的好學還是分不開的,他讀了很多書,對歷代的興亡治亂也有了解,而且肯定也一些心得。

再說他參加起義軍之後一直處在激烈戰爭的環境中,戰爭條件下人性的善和人性的惡都會被無限放大,朱元璋看到的各種殺戮太多了,對人性的洞察到了很深入的地步。所以他才會自己的兒子大了一個廚子而興師動眾的寫信教育的。

朱元璋的這個兒子是三皇子朱棡,這是元配馬皇后所生,被封為晉恭王,封地在山西太原,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子到一定年齡就要出鎮封地,沒有召喚不得入京。所以皇子一走基本上就不會在回京城了。這個朱棡也不例外,要到山西太原的封地去,馬皇后很是不捨。朱元璋也很不捨,於是就把跟隨自己多年的一個廚師徐興祖調撥給三皇子,讓他到太原去照顧三皇子的生活起居。

這個徐興祖是個跟隨朱元璋多年的廚子,從起義軍就在朱元璋身邊,一直照顧朱元璋的生活起居,在戰爭歲月裡一直未朱元璋服務,是朱元璋吃的好吃的飽,有充沛的精力指揮戰爭,為大明江山的建立是作出了重要貢獻的。而且這個人十分低調,不多說話,很會察言觀色,所以深得朱元璋喜歡,大明建立後該有的榮華富貴都有了。

可是在三皇子看來這個人只不過是個廚子,很不入流的人。這樣的看法和三皇子的成長經歷有關,三皇子出生於1358年,十歲時朱元璋就登基了,12歲風晉恭王,20歲就藩。他可以說是沒有受過什麼苦,就是個嬌生慣養的皇子,所以把誰都不當回事。

他的習慣就是唯我獨尊,目空四海。所以這樣的人對徐興祖不敬是很正常的。但是三皇子的閱歷不深,對人情世故的複雜不瞭解。所以在路上對那些陪同他的官員頤指氣使,這一方面是皇子的脾氣不好,另一方面是明超的制度,明朝的制度規定,藩王吃飯的時候要奏樂,四品官在餐廳伺候,五品官在餐廳外邊的臺階上伺候。所以朱元璋得到線報說三皇子對這些官員很不客氣的時候,啥也沒說。這是皇子的權力。

但是當他聽說三皇子鞭打徐興祖之後立即寫信勸阻。為什麼?一是照顧徐興祖,表示自己沒有忘本。二是不要隨便動怒,要注意皇子的形象。

小過不赦大怨必生,對待身邊人不要太苛刻。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徐興祖是幹什麼的?是照顧你生活起居的,你打了他,萬一想不開對你下毒手怎麼辦?給你的飯菜裡下毒,讓你莫名其妙的死掉,誰有什麼辦法?這和朱元璋在長期的讀書生活和戰爭生活中得到的教訓分不開,他十分注意對待身邊人的態度。這是歷代帝王都很注意的,看不慣的可以立即採取措施比如調走、比如安個罪名治罪,決不能打一頓還放在身邊。這是非常危險的。朱元璋意在提醒三皇子,不要在身邊放定時炸彈。


江南不缺水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朱元璋的兒子打了一個廚子,為何朱元璋大驚失色教訓了兒子一頓?”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1370年,朱元璋大封諸皇子,十幾個皇子皇孫都被封為藩王。1378年,朱元璋就將這些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們打發到封地去,目的就是讓他們鎮守在各自的封地內,作為屏障保衛著朱家的大明王朝。其中三兒子,朱棡,被封為晉恭王,封地在山西太原。故事就發生在朱棡趕往封地的路上。

朱棡為人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火罵人。在前往太原的途中,對隨行官員不僅是大聲呵斥,甚至還會對其謾罵和毆打,這公子哥的脾氣讓這群大臣有氣不敢發,只好秘密的給朱元璋寫奏摺訴苦,說明自己受到的苦楚。但是,當朱元璋看到這些大臣們的奏摺後,也只是一笑了之並沒有當做一回事。後來,當他知道朱棡有一天因為飯菜不合味口,便將隨行廚子用馬鞭抽打了一頓後是大驚失色,於是,抓緊給朱棡寫了封信,並親自派人快馬加鞭的送到朱棡手中。

朱元璋為什麼會對朱棡發火打廚子這事如此重視呢?

其實,朱棡突然收到朱元璋的信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是非常的疑惑,心想難道京城出了大事不成?打開信後才知,原來是因為自己打罵廚子的事。並且還以自己為例現身說法,“老父我率群雄平定禍亂,對人從未姑息過。唯獨對事我23年的廚子徐興祖,從未折辱過。”意思是說,你要知道,我們的小命是攥在廚子手裡的,且不可得罪了他們,而且朱元璋還在信中對朱是一頓臭罵。

大家都知道,廚子每天伺候著皇上藩王們的飲食,萬一哪天要是得罪這些廚子,如果廚子也一生氣在你的飯菜裡面放上一點毒藥,自己的小命豈不是報銷啦!自己的一生也就交代給廚子了。所以,朱元璋擔心自己兒子的小命也是有道理的。朱棡看完朱元璋的來信後,自然也明白了父皇的良苦用心。


大史官


朱元璋有個兒子,排行老三,大名朱棡。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諸子時,朱棡獲封晉王,並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山西太原。

正是這位晉王朱棡,在就藩途中,因為一些瑣事,鞭打了自己的一個廚子,嚇得朱元璋大驚失色,趕緊親自下諭令,把朱棡給訓斥了一番。

這位朱棡的脾氣秉性,非常像三國時期的一個人物,那就是獨據長坂橋頭,一聲大吼,嚇退了萬千曹操追兵的燕人張飛。同時,兩個人的相貌和作為也都非常相像,而且都是多智而殘暴。

《明史》記載,朱棡是“修目美髯,顧盼有威,多智數”。據有人考證,歷史上真實的張飛應該同樣是一位長相俊朗,威武雄壯之人,並非演義中的豹眼、卷鬚的黑張飛形象。朱棡曾經“學文於宋濂,學書於杜環”。而張飛也是同樣文采橫溢,曾在川蜀留下不少墨寶。朱棡也非常善戰,曾經與燕王朱棣分兵兩路,北征北元餘部。而張飛則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萬人敵,還曾智破曹魏名將張郃,要稍勝朱棡一籌。

除了以上相似之處以外,兩人還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殘暴,只是朱棡的殘暴要遠勝張飛。唯一遺憾的是,張飛最終死於自己的殘暴,而更殘暴的朱棡卻是自己病死的。

據《三國志》記載,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劉備就曾告誡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劉備的意思就是,張飛呀,你刑罰、殺戮太多,又經常鞭撻身邊的士卒,還把他們留在身邊,這可是禍根呀。

劉備是在勸張飛,要不就減輕刑罰,少行殺戮,不要再鞭撻將士,收攏身邊將士的忠心;要不就把他們調開,不要留在近處。結果,張飛不聽劉備的勸告,最後被懷恨在心的身邊將領張達、範疆所殺,而首級被送給了孫權。

朱棡跟張飛在殘暴方面,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而且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朱棡在就封藩國的途中,因為瑣事,鞭撻了給他做飯的一個廚子。推測朱元璋應該是讀過《三國志》,知道張飛之死。所以,朱元璋聞之消息,大驚失色,護子心切的朱元璋趕快給朱棡下諭旨,申斥朱棡。

朱元璋說:“吾帥群英平禍亂,欲速定天下,事無輕重皆以法,不敢姑息。”意思就是朱元璋自己執法非常嚴格。但是,朱元璋又說:“姑息獨徐興祖,興祖為吾膳夫二十三年,不曾責辱,以保吾命,怨不在大,可怨者何?”朱元璋唯一一個不敢輕易得罪的人就是自己的廚子徐興祖,二十三年從來不曾“責辱”,就怕徐興祖心懷怨恨,給他來個下毒之類。最後,朱元璋還不忘再加強一下:“小子識之乎?”看來朱元璋的大驚失色是愛子心切呀,正所謂是責之深,愛之切。

朱棡就藩後,還曾經多次以奔馬車裂活人。朱元璋得知後大怒,差點廢了朱棡的爵位。正是在朱元璋的嚴加教導,訓斥之下,朱棡才躲過了被身邊親信所害的命運,避免了同張飛相同的命運。

劉備告誡張飛,以及朱元璋訓斥兒子朱棡的事情,在我們身邊也是會隨時發生的。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君子與小人同在麼。我們通常都秉持對人友善的態度,但是,也避免不了得罪一些人。對於我們曾經得罪過的人,還是要多加留心才對,以避免被反噬。


奕天讀歷史


皇帝也有怕的人,就是服侍日常起居膳食的近侍。雖然皇宮中的太監、奴婢、雜役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如果皇帝一時放縱性情得罪了這些人,後果很嚴重,歷史上既有廚子拎著菜刀殺了儲君的血腥事件,又有皇后下毒殺皇帝的故事······

廚子得罪不起

朱元璋的三兒子朱棡封為晉王,在去太原封地途中,因廚子做的飯菜不合口味,拎著鞭子痛打了廚師徐興祖。這事傳到朱元璋耳朵裡,朱元璋怒斥了朱棡:“多大點事你就打人,你小子識相點。”

“十一年就藩太原,中道笞膳夫。帝馳諭曰:吾帥群英平禍亂,不為姑息。獨膳夫徐興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嘗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識之。”——《明史》

朱元璋為何因為一個廚子教訓兒子呢,其實這個廚子他也不敢得罪。朱元璋是個火暴脾氣,經常對手下的大臣非打既罵,如果不是馬皇后從中調和,不知多少大臣成了刀下冤鬼。但他對廚子卻從來不動粗,這就是他的聰明之處,因為廚子是每天給他提供膳食,如果得罪了廚子,入口的東西里隨便加點料,輕則上吐下瀉,重則一命歸西,因此馬虎不得。

朱棡去太原就藩時,朱元璋送給他這份很實惠的禮物——自己的主廚徐興祖。你可別小看這份禮物,徐興祖是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的“開國廚子”,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朱元璋有七個兒子,在王權爭奪激烈的帝王家,有一個放心的廚子,等於上了一道保險。

活人驗毒也出岔子

皇帝御廚的廚師都是經過經心挑選的,但是這也難防利慾薰心,被企圖篡位的人蠱惑下毒。因此皇帝吃飯是個很費時間的事,用膳時要先把食物放在一個銀盤子裡,然後服侍的太監用銀針驗毒,如果銀子顏色發生改變,說明食物中可能含有毒物質。驗過之後還不放心,皇帝會用一個比較陰險惡毒方法驗毒——“賞膳”,就是皇帝用膳時,先把菜餚分給陪他用餐的嬪妃、太監,甚至是大臣,還要聽被“嘗膳”者品評菜品味道如何,看到沒問題後,自己才會入口,因此皇帝吃一頓飯老費勁了。

但是就這樣也會防不勝防,當年唐中宗李顯發現韋皇后和大臣通姦,還豢養寵男,非常生氣,有廢除太后的打算。韋皇后找到女兒安樂公主兩人一合計,乾脆毒死這個軟弱的李顯算了,韋皇后效仿武則天做女皇,女兒當皇太女。於是做了幾個毒餅子讓安樂公主送給李顯。唐中宗看到是老婆親手做、女兒送來的餅子,就放心的吃了,結果吃到一半腹中劇痛,一命嗚呼。在利益驅使下,最親近的人也會下毒手。

惹怒廚師拎菜刀“準皇帝”

北齊神武帝高歡的長子高澄選廚子時沒有用心,當年帶兵攻克了南梁徐州,俘獲了刺史蘭欽的兒子蘭京作為自己的奴隸,看他做飯手藝不錯,就讓他當廚師。後來和高澄走的近了,蘭京就請求贖身回國,結果惹高澄生氣了,不但沒同意,還打了幾十板子,威脅他說再提出這種要求就殺了他。

高歡死後,高澄正和親信大臣們在內堂密謀登基的事,蘭京入內送食物被高澄斥責,並對在座的大臣說:“我昨夜夢見這個奴才用刀砍我,看來我得處死他。”蘭京出門時聽到這句話,心裡害怕,回廚房拿了把菜刀,藏在盤子底下,再度送食。高澄怒道:“我沒有下令,你怎麼又進來了?”蘭京大喝一聲:“我來殺你!”隨即揮舞菜刀撲上來。高澄沒防備從床上跌下來崴傷了腳跑不動了,只得鑽入大床底下躲避。蘭京掀開大床將高澄殺死。高澄得罪了廚子,只差一步未能當上皇帝。

朱元璋是為了兒子好

血的教訓警示,越靠近身邊的人越危險。朱棡少不更事,耍慣了王爺脾氣,覺得老子天下第一,但不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可能因為一個不經意的小事,就會引來殺身之禍。朱元璋通過這次言傳身教,朱棡改掉不少毛病,在回朝時,不但不抬高自己的身份,而且還主動降低,見到大臣非常有禮貌,得到朝中大臣尊重和太子朱標的厚愛。

“自是折節,待官屬皆有禮,更以恭慎聞。······而晉、燕二王,尤被重寄。”——《明史》

可惜的是這小子短命,雖然沒有死在廚子手裡,但40歲就病死了。


聾王異史


洪武三年,朱元璋第一次大封諸王,將他已經出生的十個孩兒(包括一個侄孫)一體封王,其中最小的才幾個月,還是襁褓中的嬰兒。八年之後,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把那些已經長成大小夥子的兒子們打發到他們的封地去,讓他們在各自的封地建藩立國,以屏翰他朱家的王朝。


朱棡被封為晉王,在趕往太原的路上,朱棡脾性失常,動不動就大動肝火,隨行的大臣經常受到呵斥,甚至辱罵,這些都有人用密信告知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大臣的申訴,只是一笑,並不當回事。後來一封信中,說朱棡某天因為飯菜不合口味,把隨行的廚子全部用馬鞭抽了一頓,朱元璋大驚失色,趕忙親手寫了封信,派人快馬送給朱棡。朱棡在路上突然接到父皇的信,摸不到頭腦。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死於近侍的皇帝非常之多,然而這個近侍就包括的職位太多了,在這麼多的職位當中,朱元璋唯獨對這個人沒有任何的毆打怨言,此人名叫徐興祖,這個人的職業是皇上的御廚,這個每天伺候著皇上飲食的人,自然朱元璋得重視啊,要不然哪天這位大廚心情不好,直接給自己下點毒藥,這豈不是將自己的一生交代了。


所以當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兒子居然敢打罵廚師的時候,立馬怒了。在給晉王的教訓裡,朱元璋拿自己舉例說,“老父我率領群雄平定禍亂,對人從未姑息過。唯獨廚子徐興祖,事我二十三年,我從未折辱過他。”就是因為知道自己的小命攥在廚師手裡。朱元璋的兒子打廚師,朱元璋聽後大驚失色:老子23年都沒敢動他!




其實朱元璋也是擔心自己的兒子,怕他們太過囂張,最後死在小小的廚子手裡,所以說朱元璋能當上皇帝也不是偶然的。據說光緒皇帝被毒死,嘉慶皇帝還被廚子拿刀追殺,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對廚子的警惕還是得高一點。所以說朱元璋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


歷史早知道


朱元璋殺人如麻,胡惟庸案殺了三萬多人,藍玉案又殺了兩萬多人,開國功臣被誅殺殆盡,只剩下瑟瑟發抖的四人:湯和、耿炳文、沐英和郭英。

然而,朱元璋雖然嗜殺成性,但唯獨不敢動一廚子。當晉王朱棡因伙食不和胃口,暴揍了廚子一頓之後,朱元璋聽說了,大動肝火,寫信怒罵了晉王一頓。


這個廚子是誰?有何能耐?居然讓朱元璋如此袒護?

這個廚子叫徐興祖,是朱元璋的專用廚師,跟著朱元璋行軍打仗、走南闖北二十三年了,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徐興祖就進了御膳房,成了金牌廚師。徐興祖是朱元璋老家那邊的人,做得一手家鄉的地道菜,朱元璋這好這口,吃遍了山珍海味,鮑魚龍蝦,吃來吃去,覺得還是家鄉的土菜最好吃。

這不,三兒子朱棡被封為晉王之後,就要到封地太原去了,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朱元璋父愛氾濫,就給三兒子捎帶了許多東西,配了許多隨從丫鬟。

臨行之前,朱元璋又擔心兒子路上吃不好,就把御用廚師徐興祖送給了他。


哪知道,剛出發第五天就出事了。

原來,三兒子吃慣了山珍海味,當徐興祖端上來兩碟鹹水花生、素炒豆芽之時,朱棡一腳把盤子踢飛了,怒罵道:“老混蛋,你炒的什麼玩意,不知道本王喜歡吃肉嗎?”

徐興祖臉一紅,趕忙陪不是:“晉王,咱們一路遠行,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買不到新鮮的肉,能有這個已經很不錯了,想當年,皇上打天下之時,窩窩頭就鹹菜,都能……”

徐興祖話沒說完,只見晉王飛起一腳,一腳正踹到了徐興祖的臉上,徐興祖哎吆一聲,跌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來。

晉王還不解氣,大罵道:“老混賬,我最煩別人倚老賣老了,你算個什麼東西,只不過一條狗,滾!”

徐興祖一瘸一拐地走了出去,老淚縱橫,跟了朱元璋這麼多年,頭一回受到這麼大的羞辱。


事情很快傳到了朱元璋耳朵裡,朱元璋大怒,連夜寫了一封信,命人連夜快馬加鞭送了過去。

收到信後,晉王很納悶,我這剛走幾天,難道出了什麼事了嗎?趕忙拆開一看,只見上面寫道:

“我率眾平定天下,將士有錯,從來不姑息他們,但唯獨徐興祖,跟了我二十三年,我從來沒有虧待他,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仇怨不在多大!”

晉王大吃一驚,既吃驚於父親的消息居然如此靈通,看來自己身邊遍佈眼線,又吃驚於父親的話裡有話。

朱元璋的話有兩層意思:

一是廚子是身邊的人,要殺了你易如反掌,只需在菜裡暗動手腳,神不知鬼不覺。

二是年輕人要學會忍耐,小不忍則亂大謀。


一半秋色


要說起朱元璋的經歷,那真的是皇帝史上的一個奇蹟,歷史改朝換代那麼多皇帝,唯有朱元璋與眾不同!

他的一生,能夠媲美上的屈指可數!

從古至今,有多少農民起義,但是獲得最終勝利的屈指可數,古代的農民起義為什麼失敗?

歸根結底,發起農民起義的人,因為受過的苦難和委屈太多,稍微有了點兒起色,有了金錢和地盤了,就開始酒肉穿腸過,疏忽大意,開始麻痺自己。

再看看朱元璋,他何止農民,他是從乞丐做起來的,一路上的受過的苦難折磨估計我們想象不到。

可以說開局一個碗,結局當皇帝,放到現在就想當於給了一個乞丐一套北京的房子外加穩定高收入工作,普通人早就樂不思蜀了。

但朱元璋沒有沉湎酒色,從他開國登基之後的種種細節,就能看出來。

並且他並沒有選擇安逸的治國,他選擇的誅元道路是最艱難的,也是歷史上絕無先例的。

真正可怕的不是一個人如何征戰四方,治國平天下,而是在經歷了苦難之後,仍然可以保持初心,大智若愚,正如那句話所說,咬定青山不放鬆。

歷史上白手起家的皇帝可以勉強媲美的還有劉邦,但是相比登基之後的表現,他要差朱元璋很多,他敢於用人,能夠慧眼識人,並且還是文武全才!

這樣的皇帝,與其他皇帝相比,心境肯定是不同的。

可能只有這樣的出身,這樣的皇帝,在看到自己兒子打了一個廚子的時候,才會去選擇教訓兒子,因為他了解底層人民的疾苦和困難。

細細想來,朱元璋千年來,他是徹底克服了人性弱點的聖人!


楚國八百年


事出有因

朱元璋的兒子也就是皇子,打了一個廚子也不是什麼大事吧,為何朱元璋大驚失色還教訓了兒子一頓?

事情是這樣的!我們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可是根正苗紅的貧民,他是從一個乞丐子,憑著自己聰明的才智,比較優越的社交手腕一點點的爬到這個的位置上的,所以他的艱辛非常了得!當上皇帝的朱元璋為了鞏固統治地位把那些和他一起去打天下的兄弟們一個一個的處置了,讓大權只能在他姓朱的手裡。

信以為真

因為他的兒孫還挺多的,所以把一些重要的地方封給兒孫去駐守!其中有一個皇子叫朱棡,這個皇子人如其名,性格鋼的很,在去往太原封地的路上,朱棡又抽了,動不動發脾氣還打罵臣子,讓那些隨行的人員苦不堪言,於是就有大臣寫信給朱元璋告狀,朱元璋看了看只是笑笑沒當一回事,直到有一天信中說朱棡把廚子給打了一頓,這下朱元璋急了,立馬親自回信給朱棡,並且快馬加鞭的送過去,告訴他不能打廚子!

大動干戈

原來朱元璋有一個為他做了23年飯的廚子—羞辱過他,更別說打罵了!那倒不是說廚子做的飯有多好吃,而是朱元璋認為廚子雖然職位底,但他卻掌管著他的吃食,他不想得罪這個廚子然後被廚子下藥了,最後卻不明不白的死去了!這點非常符合朱元璋謹慎的性格,而他的兒子朱棡那時完全沒有這個頭腦的!所以在兒子打廚子的時候才會那麼生氣!同時也是一種提醒,提醒兒子要對身邊伺候的人好,不能動不動發脾氣打人,讓人心生怨恨,給自己召開無妄之災,因小失大!

結語

這個故事說明,就是權大如朱元璋都要懂尊重身邊職位低的人,和別人好點,不然會被人算計,更別說我們這種老百姓,更要對人好點,不要隨意樹敵,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熟史明智


題中所說的朱元璋的兒子指的是朱元璋第三子朱棡,朱棡因為鞭打了一個廚子而被朱元璋教訓這件事並非虛構的,而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明史》中有關於這件事的記載。那麼朱元璋為何因為這麼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而教訓兒子呢?


先來了解下朱棡其人,朱棡的生母是馬皇后,他於洪武年間受封為晉王,封地在太原。《明史》記載朱棡長目美須,威風凜凜且有智謀,但是朱棡也有明顯的缺陷,那就是性情驕縱,經常犯錯。

題中所說的朱棡鞭打廚子的事正是發生在朱棡前往太原就藩途中。《明史》中關於這件事的記載如下:

十一年就藩太原,中道笞膳夫。帝馳諭曰:“吾帥群英平禍亂,不為姑息。獨膳夫徐興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嘗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識之。”

這段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說朱棡十一歲那年前往太原就藩,途中鞭打了廚子徐興祖,朱元璋得知此事後很快就告誡朱棡說:“我率領群雄平定禍亂,從來不姑息任何人。只有這位廚子徐興祖侍奉我23年從未受到挫折和侮辱,怨恨不在有多大,你小子要記住這一點。”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會因為朱棡鞭打廚子這種看似不大的事而下諭教訓兒子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朱元璋深知廚子的特殊性。廚子雖然只是府中的下人,但又不同於一般的下人,廚子是直接經手府中人員飲食的角色。廚子如果想在飯菜中做手腳,是完全有機會的,朱元璋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才急於教訓朱棡。

第二,朱棡這人生性嬌縱,經常招惹是非,朱元璋自然是瞭解朱棡的這些德性,所以朱元璋也是借這個事來教訓下朱棡,讓他收斂點。


由此可見,朱元璋因為兒子打廚子一事而教訓朱棡看似有些小題大做,實際上一點也不為過。朱元璋這麼做一來是為矯正朱棡身上的劣性,更重要的是在保護朱棡。


歷史守望者


跟朱元璋南征北戰23年的廚子徐興祖被朱棡暴打的事件讓朱元璋十分惱火。原因是朱棡類似過去的地主欺負窮苦百姓,朱元璋從窮苦百姓到和尚再到皇帝經歷的苦難太多。朱元璋從小就恨欺負百姓的地主。

朱元璋看到了自己兒子要演變成暴戾成性的地主形態的王爺,將來會給百姓製造慘劇,百姓造反難以鎮壓。所以要嚴厲訓斥兒子朱棡。避免給下任皇帝制造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