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副其實的足球城市是哪個?

曲離佘夢


如果是以前,大連可以稱為名副其實的足球城市。但是現在的大連不再是以前的大連了。

大連以前是什麼氛圍,足球場地遍地都是,基本上是免費,晚上,週末到處都能看到踢球的,無論大人小孩,飯後都願意出去踢兩腳,有時不認識的湊在一起踢個比賽,無論水平咋樣,都喜歡玩,都喜歡探討,學習,晚上經常可以看見小朋友抱著足球去家附近場地踢球,可以說全民足球。

現在呢?曾經的足球場全變成樓房,場地少的可憐,場地改成收費,基本上都是需要包場,除了能組織比賽的,基本上沒多少踢球,學校封閉,週末不讓進。有多少人飯後花錢包場帶孩子踢球,足球已經不是人們飯後鍛鍊的一項運動,也不是孩子們的遊戲,基本上足球氛圍一下全無。現在大連已經配不上足球城市這個稱呼了。對大連足球現在發展成這樣感覺挺悲哀。


壞男人12345


給大家講一下我的親身經歷,本人在武漢海軍工程大學唸書的時候,1988年讀大三時,組織了家鄉足球聯賽,共有四支球隊,大連隊,廣東隊,青島隊,海獅隊(家屬子弟組成的,很多都有大連的血統,因為海工是從大連搬過去的),打循環賽,觀眾比學校組織的比賽還多。大連先後贏了廣東和青島,最後遺憾的是學校說這是搞同鄉會,終止了比賽,當時海工每年在遼寧招生40人左右。大連籍只有四五個人,卻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球隊。遼寧其他城市的球員想來都沒要,當時如果說自己是大連人,但不踢球,都覺得是一種恥辱。

究竟哪裡是足球城,各位看客自己去評判吧。


人間十三香


這個問題的答案毋庸置疑是大連。大連一直以來都被成為足球城。因為我是大連人所以我能真切的感受到大連足球的基礎是有多麼的雄厚。

其實這也歸功於在中國職業聯賽初期,大連球隊優秀的成績。從大連萬達到大連實德,從55場不敗到8冠王。正是因為有這麼好的成績才有了更多的群眾基礎,我記得我小時候基本就是全民足球。任何一個學校只要稍微有點運動天賦的孩子,都會把足球作為第一選擇。各種區長杯,市長盃,校長杯足球賽(那時候磕了碰了很正常,現在有的學校根本不敢舉辦這種比賽,受傷了家長就要一直來學校鬧。)每年都要參加不計其數的比賽,大連當時有教練執教的業餘球隊多達四五十支,經常舉辦業餘聯賽。這在現在是不可想象的。

有了強大的群眾基礎,自然會產生優秀的球員。國家隊大連籍球員也數不勝數。比如說現在國家隊的:馮瀟霆,于漢超,李學鵬,王大雷等等。大連籍球員遍佈中超中甲和中乙。基本很難找到一支從沒有過大連人效力的球隊。

但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大連足球,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盛況,人才也凋零的厲害。大連足球也剛重返中超。想要重塑輝煌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希望大連一方今年能夠保級成功,畢竟是自己家鄉球隊。


球員王偉


從建國後第一屆國家隊就以東北聯隊為主組建的,當時大連國腳10多人。後來各時期國家隊,大連人越來越多,做為一個二線城市感到自豪。太多太多. 只能說幾個代表人物,建國後郭鴻賓,王政文,王克斌,陳家亮,尤其是王克斌在國家隊踢了20年後衛,直到戚務生,同期桑廷良,谷明昌,李應發,叢者餘,王積連等等,再到後來遲尚斌,黃向東,郭新原,劉志才,臧蔡靈,王長太,楊玉敏,李富勝,徐建平。再往後,賈秀全,傅玉斌,趙發慶,朱波,馬林,李華筠,柳中長,王軍啊等等。最近幾年的小年輕都知道,讓他們說吧。說的不全,挑我記憶的,還請大家補充。


王大個8


中國足球歷來有分南北派的傳統,南派的代表是廣東廣州,南派球員以腳下功夫著稱,容志行是典型的代表;北派的代表是大連,他們的身體素質更加出色,著名人物有遲尚斌,這兩個地方應該都是中國名副其實的足球城。

先說說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城市,廣州匯聚著廣東足球人才,凝聚著廣東足球的輝煌作為中國足球歷史上地位最高的兩位名宿李惠堂和容志行都是廣東人,中國球員以轉會形式加盟國外球隊第一人謝育新,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本土教練蘇永舜也都是廣東足球名宿,還有那個絕殺阿根廷的趙達裕也是廣東足球的驕傲,從70年代起,廣東足球一直都是中國國家隊的核心力量,容志行、趙達裕、陳熙榮、古廣明、彭偉國等一個個帶給廣東球迷無數美好回憶的名字都是中國國家隊不同時期的核心。



雖然到了90年代末期,廣州足球陷入了低潮,但是隨著恆大的崛起,中超七連冠和兩度亞冠冠軍的榮譽讓廣州足球重新回到了中國足球舞臺的中央,重新綻放出中國足球城的光輝。

再說說大連足球,大連足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大連足球在1934年就成績了大連足球加盟,是中國足球現代化和職業化的奠基地。

作為大連足球輝煌的代表,大連足球俱樂部有著“八冠王”的美譽,甲A十年,大連拿到了8次的甲A聯賽冠軍,並且還創造了跨賽季的55場不敗的記錄,至今依然是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最長的不敗記錄,2003年大連實德俱樂部闖進了半決賽,創造了恆大之前中國球隊征戰亞冠的最好成績,而且大連足球也一直是中國足球的核心力量,從七十年代的遲尚斌開始,到90年代的孫繼海和李明等等,再到現在的王大雷、于漢超、李學鵬、馮瀟霆等等,大連一直源源不斷地為中國足球輸送國腳,不過如今大連的職業足球俱樂部發展並不好,新賽季,大連一方俱樂部將參加中超聯賽,希望能夠代表大連足球重新崛起。


足球story


看了上面那麼多“大咖”、“達人”們的回答,我作為一名不懂球的球迷,只想弱弱的問幾句:什麼是足球城?為何有足球城?

上面哪位大咖或者體育達人給我說明一下,如果不算高俅,中國足球從哪幾個城市開始起步的?

更可笑的是有人把中國足球從職業聯賽開始起算,我想請問:中國職業聯賽是憑空出現的?作為一名大連人,我只狹隘的知道:在解放前,大連已經開始不斷的湧現出足球人才了。上世紀50~60年代,大連的大街小巷已經到處都是追著一個球跑的小孩了(是否可以理解為民間自發的無組織“街頭青訓”)。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大連造船廠足球隊是可以與國家隊掰掰手腕的;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國家隊大門都是大連門將在鎮守;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國家隊整體後防線都是大連球員在防守;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國家隊三條線的主力幾乎都是大連球員……

評價一座城市是否足球城市,是需要看這座城市幾代人積攢起來的足球底蘊!歐洲足球發達,看看他們一百多年的沉澱。只看這座城市的職業俱樂部成績就判斷它是否為足球城,與孩童用“好與壞”的是非觀看世界有何區別?膚淺~

大連城市不大,中山、西崗、沙河口三區及甘井子城區部分構成了市內城區,如果加上旅順、金州(開發區)及北三市,再加上近幾十年大量外地移民落戶,也僅僅600多萬人口。但大連籍球員為何能夠遍佈整個中超、中甲、中乙,這還是跟城市底蘊分不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國足球的發展,與大連是息息相關又密不可分的,沒有大連足球,也就沒有中國足球!

給一些達人小朋友再普及一個歷史知識:當年,中國足協在大連郊區一個叫做“棉花島”的小地方,正式確定了中國開始發展職業足球,史稱“中國足協棉花島會議”!


來來來就不睡覺


我也湊湊熱鬧說幾句,補充幾碟小菜。

大連是中國的足球城毋庸置疑,原因是大連有足球底蘊。底蘊從何而來?

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東北,然後在大連、旅順就賴著不走了。在中蘇鬧掰之前,大連造船廠有好多蘇聯專家。蘇聯人喜歡踢足球,就帶動了大連造船廠的職工也跟著踢。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大連造船廠職工足球隊在全國很有名氣,成績非常好。於是乎,整個大連市的市民也都很熱衷於踢足球。我們小時候,就在馬路上踢。當時的馬路基本沒有汽車。一個城市,這麼多人喜歡踢球,不出幾個國腳,那就奇了怪了。

在足球沒有職業化之前,都是官辦的省隊。當年,一個遼寧隊,一個廣東隊,拿冠軍幾乎是輪流坐莊。遼寧足球隊,大連籍球員佔主要比例。職業化開始以後,大連籍的球員回到家鄉組建了大連足球隊。結果怎麼樣?大連隊竟然把老牌冠軍遼寧隊踢趴在地,竟然獲得了全國第一個聯賽冠軍。當年我們在大連人民體育場看球,激動得嗓子全喊啞了。第二年的冠軍是上海隊。等到第三年以後就是大連隊包拿冠軍了。

大連隊的第一個“東家”是大連手錶工業公司。然後是大連電視機廠。然後才是“萬達”。

想當年,踢球,只是給幾斤糧票補助補助,哪有這個那個的。而那個年月球員的個人技術,我認為比現在的要強。踢足球,沒有個人技術,啥都是白扯。


張科7850


哈哈,這個嘛,問題的答案非常明顯。足球城市過去是大連,可是我更願意認為現在的足球城市是廣州。挺大連是因為足球人才確實多,中超中甲和中乙沒有大連球員的過去只有延邊一家,可是現在因為有了大連中後衛王鵬,大連球員有點一統天下的味道了。中超俱樂部的球員籍貫調查中,大連一方報名31名球員,外援四人,國內27名球員中,大連出生的達到了24人。這樣的屬地化程度實在讓你感到驚訝。


大連雖然盛產足球人才,但是現在隨著球隊戰績不佳,關注足球的人也在逐漸減少,看看大連一方的上座率就很說明問題了。現在的足球城市之所以說是廣州,因為恆大的比賽幾乎場場爆滿,且球隊成績好,媒體關注度高。以媒體為例子,大連媒體已經不再跟隨球隊去客場了,而恆大的客場,記者有很多很多。1956年原國家體委命名了兩個“足球之鄉”,分別是吉林的延邊和廣東的梅縣。延邊足球一直在中國足壇堅持,而梅縣足球(梅州足球)也發展很快。本賽季中甲有兩支球隊,同時梅州客家甚至有衝超的可能。


球哄哄


咱們不談歷史,不談底蘊,不談文化。客觀的說,中超註冊的本土球員270人中有65人是大連籍,一個城市的球員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大連本地有400多支民間業餘球隊每年都有自己密集的聯賽。職業方面:青年隊含女隊,甚至室內足球方面大連在全國也都是領頭羊位置。大連東北路小學培養出三十多名男足國腳,國字頭球員含女足近300人。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加一起也比不上大連這一個小學。最近有人總髮起這樣的問題,很多原因就是上港拿了個冠軍,上一個回答的是上港球迷發起的問題。證據都拿到了,可以看一下我的回答裡面有。萬達明年迴歸中超,大連回來了。



走溜達去


要說足球城,講現實,去年全運會,上海包攪所有4塊足球金牌。上海上港又勇奪足球水平最高高,含金量最足的中超聯賽冠軍,以及戰勝足協盃冠軍北京改,勇奪總冠軍。這成績無論曾經輝煌過的大連,廣州都無法比肩。要講歷史,早在上世紀四十,五十年代,榮稱遠東球王李惠堂來自上海。亞州孫鐵腿孫錦順又來自上海。那時上海東華足球隊輾壓全國,亞州也鮮有對手。那時大連,廣州的足球還名不見經傳。六十年代,上海的王后軍,張中威,李文龍,李敬民等又是當時國家隊絕對主力。以後又出現國家隊隊長範大將軍等。所有足球歷史底蘊厚度又非大連,廣州能比。所以現實也好,歷史也罷,只有上海名符其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