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孩有壞毛病屢教不改,如咬手指甲,吮手指,咬嘴脣,拿人東西,讓老師幫著改好嗎?

佳思佑玩爆語文


幾乎每一個孩頭都有或多或少的壞習慣,小到咬手指頭大到玩遊戲等,而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包括知識儲備的提升,還包括壞習慣的改正,好習慣的養成,即“管教”。

需要注意的是管教孩子不僅是老師的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而且想要管教好一個孩子,則需要雙方的有效配合和共同努力。

真可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三字經》,意思是隻生養而不教育孩子,則父母有錯;只教育不嚴格要求孩子,則老師懶惰,這裡的教育也包括對孩子的管教。

由此可知在古代社會,人們就意識到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和管教孩子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需要針對孩子的特點,老師和家長對孩子進行管教,才能起到有效作用。

俗話說“孩子見到娘沒事哭一場”,指的是孩子在父母面前能夠更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情感,而在外人面前,包括老師,會自然而然地束縛自己的行為和情感,這就是孩子的特點,因此可以基於孩子的這些特點,老師和家長配合管教孩子。

老師能夠有效管教孩子,出自孩子對老師的敬畏的特點。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小孩長大成人的,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小孩子的心理在哪個時代根本上都是一樣的,即“敬畏老師,不怎麼害怕家長”。哪怕家有嚴父或者嚴母,都抵不過對老師的敬和畏。

大家是否記得小時候都曾經有這樣的經歷,反駁父母時,總愛鄭重地添上一句“這是我們老師說的”……彷彿父母說出的任何道理都抵不過老師說的一句話具有權威性,老師的話彷彿就是聖旨或者尚方寶劍。

這是因為老師不是孩子的父母,不會對孩子產生溺愛和嬌慣,老師對孩子的懲罰和獎勵是出自孩子的表現。此外,老師作為外人,孩子也不會隨意流露出真實情感,因此孩子能夠得到有效管教是出自對老師的敬畏。

父母能夠有效管教孩子,出自父母能夠更加有效瞭解孩子,孩子對父母天生依賴的特點。

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是老師無法擁有的,無論老師怎樣威嚴,怎樣權威,總卻少孩子家庭的溫暖,因此孩子的心裡話和豐富的心情是不會向老師表達的,而更加了解孩子和理解孩子的則是父母,孩子能夠自由表達自己感受的也只有對自己的父母。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孩子對父母全心全意的信賴是老師無法給予和得到的的。

記得弟弟上初中時叛逆,時常離家出走,這可愁壞了父母,為了知道弟弟的行蹤和了解弟弟的心情,父親偷偷看了弟弟的筆記,瞭解了弟弟的行蹤和心情,從而有效開導弟弟迴歸正途。

綜上,老師和父母的管教對於孩子各有優勢和作用,缺一不可。比起家長,老師能夠管教孩子行為,卻給不了孩子心理溫度,束縛太過,孩子反而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在校外可能發生負面叛逆行為。比起老師,父母足夠捕捉孩子細微心理變化,科學引導,防止孩子發生做出負面行為。

老師和家長有效配合,才能管教好孩子。

老師和家長需要互通信息,才能有效管教孩子,因為老師和家長都不能完全掌握孩子的信息,因此需要互通有無對孩子進行管教。

老師和家長需要24小時輪流管教,才能有效糾正孩子的錯誤習慣。孩子的一些行為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都需要進行束縛才能得以糾正,因此老師和家長需要一天24小時共同輪流管教孩子。

老師和家長需要各發所長,才能有效管教孩子。老師和家長在管教孩子方面方式不同,各有優勢,需要雙管齊下對孩子進行管教。

總之,不能完全依賴老師或家長一方把孩子管教好,老師和家長就像是左手和右手,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培養出一個習慣和行為良好的孩子。


媽媽寶寶玩英語


這個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要不要讓老師幫著改,而是你的孩子現在咬手指、吮手指、咬嘴唇,還拿人東西,你作為父母,你要怎麼幫助這個孩子!


你已經看到孩子出現了咬手指、吮手指、咬嘴唇、拿人東西這些現象,那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現象的背後,隱藏著什麼?你的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他需要你來幫助他做些什麼?


我不知道你的孩子多大了,是幼兒園,還是小學,也並不知道你曾經跟孩子是如何互動的,你的親子陪伴做的怎麼樣。所以,我也也只能籠統的講一下。但是大前提是,孩子表現出一些不太好的行為舉止,實際上,是在呼求父母對他的關注,渴望父母給他更多的愛。作為父母,不能只看到這些行為的不好,只想著如何教育孩子改正孩子,甚至還要聯合老師來針對孩子怎麼樣,他需要的是你的愛和幫助!一定要調整自己的想法和方向哦!


一般來說,當孩子內心焦慮,缺少安全感的時候,會表現出咬手指、吮手指、咬嘴唇這些行為,他們通過這些行為來釋放自己內心的焦慮、緊張和恐懼,有的孩子甚至會出現無法自控的現象,指甲咬禿了、皮撕破了。嘴唇吸破了,睡覺前不吮手指睡不著,等等,這都表示,孩子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需要父母的幫助。這種情況下,父母需要回頭看看自己的親子陪伴做得怎麼樣,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恐懼的時候,給出了怎麼樣的撫慰,有沒有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係和愛護。


拿別人的東西,對於小孩子來說,有時候是不懂得物權的概念,不知道拿別人的東西不對。對於大孩子來說,明知道是別人的東西,還想佔為己有,這背後,有可能是內心缺愛,渴望通過佔有別人的東西來彌補內心的空缺,也有可能是想通過佔有別人的東西來引起成人的關注,更大的可能是他想要什麼東西的願望沒有被父母看到,或者說不被父母允許,只好通過拿別人的東西來滿足自己。作為父母,當我們瞭解孩子發生了拿別人東西的事兒,第一,不要過於責怪孩子,第二,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想要的什麼東西,來告訴爸爸媽媽,如果我們能實現,就去實現,如果不能,我們可以想其他辦法,或者等一段時間,努力去實現。第三,調整日常跟孩子的溝通方式,儘可能以理服人,而不要過於強硬,讓孩子有話不敢說。


當我說到這裡,其實你已經發現了,孩子這些行為並不是你所說的壞毛病,孩子自己也不會故意去做錯事,故意去做傷害自己的事。他們所呈現出來的行為,背後有比較深的心理問題,而這些心理問題的解決,靠的是父母的陪伴,父母的幫助,父母的愛,靠的是家庭的力量。


所以,指望老師去幫助孩子,是不現實的,也是治標不治本的。對孩子來說,沒有誰,比父母的影響力更大!


多給孩子一些關注,多給孩子一些愛,多給孩子一些力量吧!



我叫杜萊夢


我個人覺得讓老師幫著改不好,一個班這麼多孩子,老師幫著改肯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你可以要求老師給你回應孩子每天在學校的情況,瞭解孩子每天成長狀況,更好的教育孩子。不管孩子有多少壞毛病,也不管怎麼屢教不改,我們都要有耐心,要一點一點的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這是一個需要過程長久學習過程。

俗話說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大人如此小孩亦不例外。我們每一個人的吃喝拉撒睡,是天生的也是需要學習得來的。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讓我們終身受益,事半功倍。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一切還得自己努力!


羅家大紅姐


請馬上停止,不要再去挖空心思,想如何去戒掉孩子的壞毛病!

請停下來看一看,父母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才導致孩子的異常行為。

如果不能改變源頭,只管一味壓制孩子的行為,只能加重症狀,或者換另一種形式表現。

可能的原因:

1.強行斷奶

2.過分阻止孩子用嘴巴吸吮東西

3.父母爭吵或者經常離開,導致孩子恐懼、焦慮

希望父母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愉悅、穩定的家庭氛圍,孩子的行為症狀才能慢慢得到緩解。


師師姐姐


孩子有咬指甲,咬嘴唇的習慣,肯定是作為父母來管教孩子的習慣問題,老師,看到這些小動作是不會給予校正的,小孩子比較感興趣,再一個就是小朋友們之間相互影響和學習一些壞的習慣,家長看到後,第一時間要及時指正並交給孩子改正,這些壞習慣,小孩子並不認為這是什麼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他只是覺得好玩,體驗一下,感受一下就學習了,他並沒有好壞的認知觀念,就是覺得好玩,他也想玩一下,但不要讓這種成為習慣,沒有事可做的時候就咬手指頭或是咬嘴唇,在小的時候,孩子在父母身邊,看到後要及時糾正,並告知孩子咬手指對身體的影響和咬嘴唇的不良習慣。

老師幫助改正也是可以的,但是老師的事情會比較多,她要照顧整個班裡的小朋友,針對個別情況,還需要家長自己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和還認為好玩的壞習慣。


三字經家庭教育


我覺得孩子像咬手指甲幹嘛的,他應該是沒什麼安全感,內心有啥事讓他有點緊張焦慮!還有孩子拿東西,你帶著孩子去還給人家就可以了,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引導他說出內心的想法,“是不是很喜歡這個東西?”然後再告訴他“如果你很喜歡這個東西你可以回來告訴媽媽,媽媽給你買,如果實在想玩人家那個東西你可以和那個朋友說,小朋友同意了,我們在再玩,玩過還給小朋友,讓你謝謝人家。如果你把小朋友的東西拿走了,小朋友會很傷心的”還有就是不要定義孩子這種行為為“偷”,以落下根因為孩子還小,這種行為很正常,所以要家長引導幫助他成長。

謝謝,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炫媽愛育兒


為啥是讓老師幫改,不是家校合一嗎?家長佔主導嗎?你家的孩子自己甩鍋,想讓負責幾十個孩子的老師去教育,哈哈,老師只是個相對需要責任心強一點的職業,不是超人。


哆咪優選


孩子是你的,你卻想著讓老師幫著改?其實我不太理解你這個想法。

我想這位媽媽應該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這些小毛病是不是在上學之前就有的?如果是,為什麼不及時糾正呢?咬手指還好,拿人東西就是人品問題了,這麼重要的問題為什麼不及時應對呢?不要覺得孩子在學校待得時間長,老師管管,孩子的壞毛病就消失了。老師教書育人,但是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面面俱到。

而且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現在的學校總是什麼事都要家長參加呢?不是老師偷懶,我有當老師的朋友,小學三年級的班主任,那真是什麼糟心事都能遇到,有個孩子每天放學都在路上玩不及時回家,家長天天問,可是這位家長為什麼沒有意識到他的孩子這樣是常態呢?為什麼不問問孩子為什麼回來這麼晚呢?總是問老師有什麼用呢?自己的孩子都不瞭解,只管把孩子送到學校,這樣怎麼教育孩子呢?
而且班主任不是隻管教書就可以了,他們也有很多自己的事情,開會,應對領導檢查,貝備課做教案,除了這些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

我不認為一個人當了老師,就要把自己的所有時間都奉獻出去,看看那點工資吧。

我想你要明白,孩子是你的,不是老師的。這樣你就知道你自己孩子的壞毛病該誰管了。現在不管,以後社會上總有人替你管。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件【貓小帥識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嘿呦喂哦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eb000d58bd7da2ee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