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日本天皇为什么没有受到审判?

事事动心


美国放过日本天皇充满了自身利益的考虑。



天皇地位特殊

日本天皇相传为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后裔,也是神道教最高领袖,日本国家象征。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天皇不仅是日本国民的精神领袖,也是实际上的政治领袖,在日本国民中拥有崇高的地位。


日本人的疯狂

二战中,在天皇的指挥策划下,日本发动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日本军人“为天皇效命”的武士道精神让美国人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也给美国社会带来极大的震撼,在美军逼近日本本土之时,日本人号称“一亿人玉碎”计划,仍然负隅顽抗,拒不投降。日本人的疯狂,让美国意识到如果战争继续,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答应了日本以无条件投降为条件,允许天皇作为象征性国家元首保留下来。


维护美国利益

二战后期由于原子弹试爆成功,美国认为不借助苏联的力量促使日本投降的条件已经具备,便由早先急切希望苏联对日作战,转为担心苏联对日参战会影响其独占日本及在远东的战略地位。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独占日本的目的,同时出于战后遏制共产主义的考虑,在权衡利弊之下,美国人最终妥协。

天皇个人的努力

虽然美国最终同意,但是美国人的回复很模糊,因为美国强调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权力必须在驻日盟军司令部之下,也就是说盟军司令部随时可以取代或者废除日本天皇,所以当麦克阿瑟到来后,裕仁天皇安排了只有自己才能享受到的持枪背对欢迎仪式,并亲自拜会麦克阿瑟,送黄金,送美女,极力讨好麦克阿瑟,来保住自己的皇位。

在麦克阿瑟的开脱下和美国政府出于战后管理日本的考虑,也需要这么一个傀儡,所以最终放过裕仁天皇。


小哥话历史


美军驻日总司令麦克阿瑟认识到,日本天皇在日本军队和民众中的影响巨大,天皇作为日本人的精神偶像,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在日本这个现代和传统结合的政体中,天皇被认为是神,普通日本国民甚至不敢抬头仰望他的统治者,日本天皇是专制的,他的话是不可更改的。麦克阿瑟认为:必须保护天皇政体及其本人,使其不受到任何伤害,这样才能保证对日本的和平改造。



1945年9月27日,日本天皇裕仁亲自登门拜访这位日本的“太上皇”麦克阿瑟,在麦克阿瑟面前非常毕恭毕敬,并说“我之所以来见你,是我要我自己交由你所代表的各个大国来裁决”。裕仁天皇的这次拜访,更加坚定了麦克阿瑟维持天皇制度的决心,他认为利用日本天皇来间接统治日本是最有效的做法。会见结束之后,麦克阿瑟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不能把裕仁作为战犯逮捕

”。美国政府接受了麦克阿瑟的建议,战后没有将日本天皇作为战犯逮捕,也没有审判天皇。


历史军魂


关于二战后,为什么日本天皇没有受到正义的审判,背后牵涉了很多大国利益平衡

首先第一点,当时同盟国攻占日本本土之后,或称之为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之后,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日本同意向同盟国无条件头投降,但是日本要求同盟国要保证对日本天皇的体面。

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声明中表示,绝不接受任何针对日本天皇之特权有所偏见的和平条约内容,其根本目的就是坚守日本天皇在日本的崇高地位和日本政体的完整性。

当时对于主要的盟国方面而言,含糊表示日本政府最后形式,将以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确定之。

但其实即便是日本天皇裕仁发表了无条件投降的声明之后,仍旧有很多日本高级军官表示,日本应该坚持继续战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包括当时的日本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南部的地区第二总军陆军指挥官畑俊六等人,他们依旧认为神州不灭,甚至在裕仁天皇下达,终战诏书之后,包括陆军大臣阿南惟己在内的多人切腹自尽和举枪自杀。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盟军在军事占领日本之后,在日本设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参与二战的日本高级军官日本战犯,本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各国代表商议,必须审判日本最高统治者,头号战犯裕仁天皇并处以绞刑。

但由于日本人民仍然高度听命于日本政府,天皇有极高的威望。日本在投降之初就曾经商议过,绝不接受任何形式对天皇的侮辱,在日本打算投降的时候,他的叔叔朝香宫鸠彦亲王:

就询问裕仁,如果国体不能保留,或者天皇颜面有所损害的话,是否意味着战争将会继续进行,裕仁表示:当然。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大多数高级军官和上层人士才能够勉强接受像同盟国投降的屈辱。

盟军知道,如果强制将裕仁天皇以战犯的名义送上法庭,处以绞刑的话,那么就等于埋下第3次世界大战的火种,心怀仇恨的日本人民必将会展开及其可怕的报复。

麦克阿瑟电告杜鲁门,若是一定要用死刑来对待裕仁,那最少要再调派超过100万部队到日本来,因为如果真的到了把天皇制废除的地步,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室在日本人的心中更加具有凝聚力,日本一心求死的武士精神,将会燃变整个日本四岛,到时候的局面不会出现失控,来之不易的和平也会因此而举步维艰。

最终身为战犯的日本天皇,大国博弈下,为了达到一种各方平衡的状态,避免了以战犯名义登上国际军事法庭。


历史好奇怪


很多理由大家分析过了。我提出几个因素大家参考。首先定罪问题,日本X皇罪孽深重,他必须对发动和支持战争负责,虽然他苟且偷生了,但历史会惩罚他的疆域及子民。其二,麦克阿瑟因素,我认为麦克阿瑟对这点有主要责任,他被授权过大。1.此人刚愎自用,年轻得志,比艾森豪威尔,马歇尔,巴顿都升的快。但论能力,记得艾森豪威尔说过类似的话,拿多少个麦克阿瑟也不换一个马歇尔。要知道,艾森豪威尔跟了麦克阿瑟至少七年。麦在菲律宾领导的美军没有什么抵抗力。此人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时攻击菲律宾时被快速授予上将,主要是为鼓励抵抗。因为在美国政府看来抵抗和撒手不管的撤退是历史性的区别和道义的主动性不同。此人在太平洋战争中获得极大授权,但太平洋战争打的如此惨烈,我认为和他领导的参谋作战处能力有一部分关系。所谓主帅不力,累死三军。太平洋战争结束,他在日本和美国国内就日本事务有太多话语权,而杜鲁门新上位不久,X皇的生杀大权,麦的轻率建议富有主要的责任,尽管历史条件和推测众多,但在这件事上有他刚愎自用的成分。我们继续看他刚愎自用的后果,在朝鲜战争期间,除了中美之间的沟通不畅和误会之外,他是推波助澜者。以至于后来他的核讹诈言论。第三个外围因素是冷战思维,虽然是理论的早期阶段,但在战败国面前的妥协是无视自己国家将士流血的懦夫行为。桥头堡的说法有军事上的理由,但冷战和铁幕得感谢丘吉尔这个小时候笨的要命但后来辉煌的政治家,也要感谢没有人性的斯大林所推行的带着共产主义帽子但实际是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政策给西方人树立的形象。所以,日本的作用成了X皇不死的挡箭牌。大家参考。


微原


二次大战日本国接受盟国波茨坦协议是有条件的投降,对外宣称是无条件投降:那就是盟国必须保证天皇裕仁及整个皇室成员生命安全为前提。美军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与日军海军,空军,及守岛部队激战,领教了日军武士道精神作战的励害,特别是冲绳岛战役,硫磺岛战役给美军登岛部队以残重杀伤,美军付出了重大牺性,美国政府及军方高层认为如大举登陆日本本土列岛作战,美军还将付出百万士兵牺性的代价;盟军在波茨坦会议向日本政府发出劝降通告,现在投降条件还有得谈!美军将刚试制成功的原子弹“小男孩”、“胖男孩”投向广岛、长崎后,威胁称:日本再不投降原子弹就不停地扔,直到毁灭整个日本;苏联红军在暗地将150万征战柏林的装甲大军东移至中苏、满蒙“苏朝”边境后,苏联突然昭会日本政府: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已废止;苏日实际上已处于战争状态!随即由苏联华西列夫斯元帅指挥的三个方面军突破边境壁垒,向满洲国日本关东军发启了毁灭性进攻,原来日本天皇是打算日本本土守不住时,皇宫王室成员及政府迁到通化避难,可苏联的背信弃义已让日本陷入绝境。只好召告天下,日本投降!


荐商12345678


二战后,裕仁天皇未被追究战争责任,既是当时盟国的战略考量,也是他自己早在开战之前,就进行了精心布局的结果。

二战期间的日本天皇裕仁,是一个颇有心机的狠角色!开战之前,裕仁天皇就对战争的结果有不确定性,所以,找一个“合适的”首相到前台操作,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这个人选得好,将来可以随时拿他来当替罪羊。为此,天皇精心挑选了东条英机担任日本的战时首相。

东条英机担任战时首相,从开战之前一直干到日本败局已定的1944年,深受天皇的信任,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东条英机怎么就从这么多日本将领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天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日本战时首相呢?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总的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将门之后:东条英机的父亲东条英教是日本旧军人,官至陆军中将;东条英机从小就受到忠君报国的军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2、排队较早;东条英机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7期毕业生,1921年10月,他正好在德国柏林考察,参与了“巴登巴登盟约”的发起活动,成为第四名发起人。很早就进入了后来的裕仁天皇关注的视野,当时的裕仁还是皇太子。

3、站队准确;东条英机在日本陆军里属于统制派,主张南下与英美法荷等老牌帝国主义势力决战,攫取东南亚的资源,与日本陆军里的另一大派系——皇道派对立,皇道派主张日军北进,与苏联红军决战。在两派的斗争中,在天皇的支持下,统制派渐渐地占了上风;

4、威望很低;如前所述,东条英机在日本陆军里面也不是什么深孚众望的人才,相反,由于天皇直接统领军队,又有帷幄上奏等制度,日军里到处都是自以为是、除了天皇之外,谁也不服的高级将领,所以,没把东条放在眼里的高级军官比比皆是。仅举一例:石原莞尔就称他为“东条上等兵”,认为他根本没什么战略眼光;

5、人缘极差;跟大多数日军高级将领一样,东条英机也是那种比较一根筋的人,除了效忠天皇之外,谁也不服,他与同僚们的关系,自然是一塌糊涂!所以,也没有形成什么个人势力,到1944年,日本败局已定的时候,天皇要他下台,他也就悄然下台,没有什么反抗;战败后,要他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出任头号战犯,他也就顺从配合。不过,即便是在最后的战犯关押、审判期间,日本的其他战犯们都与他保持距离、不愿意搭理他,就让他孤独的一个人呆着,其人缘关系之差,可见一斑!

这样的人,被天皇选来摆在前台,做提线木偶是再合适也没有了,假如将来有什么黑锅要背的话,这样的人是可以用来做挡箭牌的,战后,东条英机果然被当成日本的头号战犯,承担了发动战争的责任,被绞死了。

所以说,虽然战后人们把东条英机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并称“二战三元凶”,不过说实话,东条的影响力确实不能与其他两人相比,这倒不是为他开脱罪责,关键是他在战时的日本,从来就没掌握过那么大的权力。那么,真正的权力控制在谁手里呢?一切尽在不言中!




临时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其实日本的投降是有条件的,在投降前日本与美国交涉的照会中,日本明确提出接受波斯坦公告的前提就是要维持日本的国家政体。

美国方面答复:日本自投降之日起,天皇和政府必须听命于盟军最高司令,也就是麦克阿瑟。

翻看麦克阿瑟回忆录,结合麦克阿瑟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天皇没有被审判的关键人物就是这两个人,一个是麦克阿瑟,一个是裕仁。

一方面裕仁极力推脱自己的罪责,特别是在麦克阿瑟面前那更是毕恭毕敬,接受了实权被削弱,实际上带头把麦克阿瑟奉为真正的日本No1,极大满足了麦克阿瑟骄傲自大的心态。

另一方面,麦克阿瑟自己说担心局势失控,主导划去了裕仁第一战犯的名字,还称裕仁为日本“第一君子”。

因此,天皇没有被审判,可以说与麦克阿瑟的钦点和裕仁的隐忍和狡猾是分不开的。


瀚海小灰侠


裕仁天皇日本第124位天皇,在位长达63年,是日本执政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天皇。裕仁天皇1926年登基年号为昭和,以《尚书》中“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意为“和平与开明”,但是后来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对这个年号的美好寓意产生好感。在他作为日本天皇的几十年中相继对中国,美国,英国以及其他的东南亚国家发动侵略战争。二战结束后裕仁天皇声称,如果他当时掌握有真正的实权是不会发动战争的,事使真的是这样吗?

当初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时,虽然大本营不清楚天皇是不是支持对中国的战争但是当事件爆发后他并没有用任何行动来制止战争,但他曾以某种不确定的方式反对过战争,他曾对大本营的将军们说:"如果在六个月内结束不了对中国的战争,那就不要和中国开战”。但这不能证明他不希望战争,他要的是苏战争速决。还有就是后来他声称当南京发生大屠杀时他竟毫不知情,这简直就是弥天大谎,很明显他是在为自己开脱罪行。

可能像大多数日本人一样,当战争进展顺利时他就支持战争,当战争进展的不那麽顺利时他就不喜欢了。战后裕仁天皇说他每时每刻都在反对战争,但这是谎言。当日本海军准备偷袭珍珠港时裕仁因为海军准备的不太充分还表示过疑虑,他说他很担心如果可以他愿意亲赴前线。但当日本海军偷袭取得成功后他还发电亲自表示了祝贺。1945年9月当麦克阿瑟问他:“你有能力结束这场战争,为什莫没有阻止它?”裕仁说他当初如果制止这场战争他就有可能被暗杀或是被软禁。

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人为了日本的稳定并没有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因为在当时日本虽然战败但天皇依旧是这个国家的支柱,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倘若把裕仁天皇像其他的战犯一样处决对美国并没有好处,还不如让他在自己的监管下生活。1989年裕仁天皇病死,关于他的战争责任也就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微风书房


要说二战后,日本天皇为何没有被审判,就和这位美国历史上获得勋章最多的将军有关了,他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被当时的日本人称为“太上皇”

当时为了稳定日本地区局势,为了不让美军陷入另一场局部战争的泥沼,为了能让自己回国后有政绩再次参加总统大选。麦克阿瑟选择保天皇一命。

要知道,日本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军国主义的本质就是一切效忠天皇。天皇让打仗就打仗,天皇让停战就停战,在日本,天皇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而美国由于离日本很远,所以当时的美国政府将对日本的一切权利都赋予了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在刚踏上日本土地时,曾想严惩日本、审判天皇,但当麦克阿瑟来到日本后,看到各地负隅顽抗的日军在天皇的命令下迅速解除了武装,他意识到“天皇是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萌生了利用天皇进行间接统治的想法。于是,麦克阿瑟决定不再更换天皇,而要极力维护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

1945年9月27日,裕仁亲自登门拜访麦克阿瑟,会见结束后,麦克阿瑟立即致电杜鲁门总统,建议美国政府“不能把裕仁作为战犯逮捕”。在麦克阿瑟的积极活动下,美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其实,麦克阿瑟当时最重要的私心,是想利用对日本的战后管理这张政治王牌,参加日后的美国总统大选。如果麦克阿瑟宣布天皇有罪,把天皇处决了,那日本的局面肯定就不受美国控制了,到时候美军就会陷入日本的泥潭中,天天有打不完的仗,牺牲很多美国的军人,那他回国后怎么参加大选,没有人会投他的票。所以他也必须选择保天皇一命。

在讨论是否向美国开战的御前会议上,日本众将领都表示要南进,对美国开战。裕仁天皇读了一首诗,大概意思是:鼓励诸君多努力!

这首诗如果翻译成:鼓励诸君在南进(对美开战)的事情上,多努力。那天皇就是有罪的。

如果翻译成:鼓励诸君多多保重身体,在保重身体的事情上多努力。那天皇就是无罪的,他没有公开表明支持开战。

就是这么一句模棱两可的诗,让麦克阿瑟找到了机会,保下了裕仁天皇,抓了东条英机做了替罪羊(当然,东条英机本身就是十恶不赦,罪大恶极。)

当然,最后麦克阿瑟也没能圆自己的总统梦。在朝鲜战场上,由于其打算对朝鲜战场使用核弹,遭到杜鲁门的强烈反对(主要是怕动用核弹会引苏联参战),后又因自己公开反对杜鲁门,且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于1951年4月11日,被杜鲁门撤了职。


始终先生


二战结束,同盟国之间关系恶化。苏联占领日本的北方四岛,己经显示出真面目,这种现象在美国人看来,与纳粹差别不大。麦克阿瑟在日本享受的是太上皇的待遇曾经说:“如果苏军进攻日本本土,就将他呛死在海水里”。日本在二战时期犯下致命错误,偷袭珍珠港招惹美国,因为美国的参战加速走向失败。日本人给美国造成的损失与一些国家的损失相比微不足道,美军在战场上痛击日本,最后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国人从内心来讲,怎么可能真正体会到一些国家的情感,他只是痛痛快快打败了日本。日本百废待兴走投无路只能跟美国混,东西方反目日本在美国人眼里又有了利用价值。日本天皇在其国民眼里如同神一样天皇见到麦克阿瑟就象是见到了太上皇,麦克阿瑟又何必要审判日本天皇。未被审判的主要原因是同盟国离心力的发展美苏反目,日本列岛所处位置有较高战略价值,美国对自己利益的考虑,没有彻底铲除日本軍国主义的总后台,造成以后的日本不认罪更改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