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蓋房打夯和打樁哪個更好?

我的有一說一



農村蓋房打夯和打樁哪個更好?這要看是從那一方面來說了,如果從堅固、安全的角度來說,肯定是打樁好,如果是從經濟的角度考慮,那肯定是打夯便宜一些。但最終是採用打夯還是打樁,還是要根據建房地區的地質條件來決定的。

在我的家鄉在陝西的黃土高原上,農村人建房子一般都是不打樁的,而是從地平面向下挖上一米多深,然後採用打夯的方式將基礎砸堅實,再澆上圈樑就可以在上面建房子了。


我們這裡之所以選擇打夯不打樁的方式,原因就是黃土高原的黃土非常深厚,而黃土本身又是垂直節理性發育,直立性很好,並且黃土具有膠結的特點,在常年的重力積壓作用之下,豎直方向上是非常結實的,輕易都不會沉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這裡建房子一般都是以平房為主,沒有高層,所以垂直方向的荷載並不是很大,就算不打樁地基的承載力也是完全夠的。

然而在我國的南方,如湖南、廣東等地,農村人建房子一般都是要打樁的,而且有些地方還打的特別深,圈樑都是要做在樁基礎的上面的。


這些地方之所以要打樁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地方的許多土層都是淤泥質土、雜填土等軟弱土,軟弱土的特性就是含水量大、空隙率大,承重後容易沉降變形。另一方面是因為南方的農村一般建的都是樓房,樓房的層數多,從上部傳來的荷載就大。

而較大的荷載施加在軟弱的土層上,就容易引起地基的不均勻沉降,從而輕則導致房子牆體裂縫,重則導致房子的倒塌,我在南方就見過因為基礎沒做好剛新建的房子就倒塌的這種情況。因此在這些地方候就需要用樁穿過軟弱的土層,將荷載傳遞到土壤深處的硬土層甚至是岩石上,保證地基的堅實穩固。


總結下來就是,在農村蓋房到底是選擇打夯還是打樁,是要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的,不能盲目進行。


搬磚的農村娃


現在的農村自建房早已經脫離了過去的傳統建造方式,不管是房子整體的結構和造型,還是地基形式,都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問題所說的打夯和打樁這兩種基礎方式的對比,恰恰就是一老一新的兩種基礎的代表,從理論上來說二者基本沒有對比性。


可能現在的農村人,大多數都不知道打夯究竟是怎麼回事了,確實有很多地方的人從來都沒有見過打夯,甚至可能連打夯的夯(hang)字都不知道怎麼讀。這裡我就跟大家介紹一下打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農村自建房基礎打夯的由來和用途。

過去的農村自建房都是一些簡單的平房,荷載不是很大,所以對基礎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大家在挖出基礎的槽溝之後,就用兩根木棒綁一個長條形的石頭,兩個人抬起不停的砸槽溝底的泥土,通過這種方式把溝底的土層砸實。

以前的農村自建房,通過打夯之後在槽溝底稍作修飾平整,然後就可以直接下紅磚基礎了。這樣基礎就是通過打夯的形式,把基礎的浮土或者軟層土砸實,來增加基礎土層的承載能力,以達到房子的荷載要求。


打夯在現代農村自建房中的應用。

打夯這種施工方法到了現在,早已經不再是做為單純的基礎來運用,只是變成了一種基礎的鋪助手段。在大型的建築現場,就有全部地坪素土夯實這項工作內容,或者室內回填的時候也有夯實的要求,同樣的也有基礎槽溝的打夯和基坑底打夯。

所有的這些打夯工作,都只是做為基礎或者地面的一種鋪助手段。比如說在基礎的槽溝底夯實之後,進行墊層澆築然後綁紮鋼筋,做各種基礎的正常施工。而地面的打夯也是為了防止日後回填土下沉導致地面開裂的一種方式。


打樁在農村自建房中,是一種獨立的基礎方式。

樁基礎其實也就是在最近十來年才慢慢出現農村自建房中,這也是因為農村自建房的層數越來越多,導致大家對基礎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所導致。打樁就是利用各種樁基形式,把整個房子的荷載傳遞到非常穩定的持力結構層當中。

打樁其實包括了很多種施工方式,包括打入、壓入、旋入和振沉,同時挖孔樁和鑽孔樁也都屬於樁基礎的範疇。農村自建房中出現最多的就是挖孔樁,人工或者機器挖到足夠深度的井後,用鋼筋混凝土進行澆築。


總結,在農村自建房中到底打夯好還是打樁好,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也大體瞭解了兩種不同施工方法的區別所在。打夯在現在的農村自建房中,除非是臨時建築或者簡易平房,否則已經不能作為一種獨立的基礎手段。而打樁卻適合幾乎所有各種不同建築的基礎。所以二者不具備對比性。(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農村蓋房打夯和打樁哪個更好?



農村蓋房都是為了地基的安全,一般採取兩種方式農房的地基進行加固:一是對農房的地基實行整體打夯,也就是用傳統的木樁對房屋的地基使勁的打夯,讓地基整體地面結實,地面沒有鬆動的土層,這需要長時間的用木樁上下使勁的打夯,其實這種方法是傳統的地基加固的方法。

第二種方式就是現代建築採取的一種地基加固的方式,那就是對地基實行打樁,這種打樁的人方式也比較簡單,而且打樁的面積也比較小,一般選擇具體的幾個點進行打樁,然後對房屋的整體進行安全的加固。這種方式是現在所採納的一種最普通的建築物地基加固的方式,特別對於那些橋樑一般都是用打樁的方式來加固橋樑。



對於打夯的房屋來說,只是對蓋房的地基那一部分進行壓實地面,如果一旦出現地殼運動,比如一些小的地震,都會對房屋造成損害,也就是說房屋的穩固性不是太大。現在建築不再採取這種形式,對房屋進行地基的加固,而是選擇某幾個點實行打樁的方式,然後再加固圈樑,使得地基成為一個整體,這種加固地基的方式確實得簡單,而且省時省力。

隨著現在建築學的發展,科學的力量也已經用在了建築學領域,而且也使得現代的建築的安全性,穩固性比過去傳統的建築都為國慶增加了幾十倍,從這方面來講,在農村蓋房選打樁比選打夯要好很多。畢竟大方是一種表面的地面的地基的加固,而打樁卻是在地下很深的地方開始加固地基,再到地面實行圈樑的加固方式,保證了房屋比打夯要安全許多倍。



總之,現在農村建房也需要房屋的安全係數高,所以對傳統的加固地基的方式,現在基本上已經不採納了。農村現在也採取了打樁的方式,特別現在對於樓房的建設,打樁的費用低,夯實地基的費用要低很多,而且樓房的尾部性比打夯要增加好幾倍,所以在農村蓋房,最好選用打樁的方式加固地基。


宗元三農堂


農村蓋房打夯和打樁哪個更好?

農村蓋房,在以前主要是打夯的方式來處理地基;打樁則是通過建造支撐柱的方式來提高房屋的抗扭曲、支撐能力。

打夯,在以前是建房夯實地基的主要方式。即便是現在,在我們東北也是主要的地基處理方式。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東北農村主要都是以單層自建房為主,其次是東北的整體地形以平原為主,受地球板塊的作用小,發生地震等情況的幾率要小一些。基本上打夯的方式就能滿足建房對於安全的需求。而且,打夯的成本也是相對低的。

打樁呢?則是使用建設樓房的方式,在地基的範圍內按照設計圖紙的設計,選取幾個主要的支撐點,使用鋼筋、混凝土利用模板建造支撐柱,然後在地基外圍和內部連帶支撐柱打圈樑的建築方式。這樣的建築方式在南方比較普遍,因為南方的自建房一般都是以二層或者三層的複式結構為主,這樣的結構對於承重牆以及主要支撐柱的支撐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同時,因為南方多以山區為主,遭受泥石流、地震等地質災害的幾率大,對於這類複式結構的自建房的抗扭曲、抗壓能力要求比較嚴格,而對於打樁來說是符合這類自建房對抗壓、抗扭曲能力的需求的。

因此,自建房對於地基的處理方式完全可以看您的個人需求以及資金的充裕程度來選擇。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如果錢多的話可以從上到下用青一色的金磚壘一座房子更完美,只要挖地基的時候注意一下地方是自然的實地還是填方,實地不用什麼地梁可以的,填方把鬆土挖到底用石頭水泥河沙填滿也是一樣的,全是實地就直接在地面上起牆,地基是年久了起到牆腳不露空而已。例如我岳父9幾年建的也沒多少錢,是建在田裡,地後面一排地基挖1米深左右是實地了,前面一排地基不知道哪個朝代的人填起來的,大約2米多深才到硬底,全是用麻沙土和水泥大石頭填滿,沒用一粒河沙,沒用一根鋼筋,第一層大約住了10來年,後再加一層半,現在20來年了牆體好好的。我姐夫的房子建在沼澤地上,挖地基裡面冒水,抽水機抽不幹,泥巴都是溼泥,人在上面用力一搖有2米之內的範圍是活動的,挖地基1米深左右,下承臺,地梁,柱子,幾年了3層半啥事沒有,我認為現在錢多了要比一下的,你搞的好我比你還搞的更好,你花50萬我要花80萬,我的錢就是比你的錢要多。


周ZXF


這個問題有點兒難,採用何種方式的基礎跟建造地點的地質條件相關,跟建造房屋的結構形式和體量相關,真難直接回答哪個更好。

比如建在岩石分佈廣泛的地區和建在覆蓋層很厚的土質地區或者建造在沿海淤泥質土地區相差很大。

素土夯實或者灰土夯實地基只適合建造層數較低,結構形式簡單的建築,優點是造價低,施工簡單,不需要專門隊伍。如果建造層數較高體型複雜結構形式複雜,夯實地基可能很難滿足要求時可以選擇打樁或者挖樁。特點是成本高,需要技術保證,工期長。


老鷹2137


打樁好,但是打樁費錢,像農村蓋兩層樓房。一般都是打夯的多


清爽的夏日701


打樁從地基穩固,地基下沉、抗震係數都要比打夯高,但是打樁成本高,且農村房屋承載力不需要打樁基礎,經濟實用型還是選擇打夯


流浪在外的工程人


看是什麼地方,去問學建築的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吧


實話實說假話不說


打樁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