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他当太子时间最长,当皇帝的时间却最短

宠辱不惊:他当太子时间最长,当皇帝的时间却最短

宠辱不惊:他当太子时间最长,当皇帝的时间却最短


永贞(公元805年)是唐顺宗的年号。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八月,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

唐顺宗继位后,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他们和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维护王朝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并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三月,宦官俱文珍等人一手操办,将唐顺宗长子广陵王李淳立为太子,更名为李纯。七月,俱文珍等以顺宗的名义下诏,由皇太子主持军国政事。八月,宦官拥立李纯即皇帝位,是为唐宪宗,唐顺宗退位称太上皇,史称“永贞内禅”。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在唐朝皇帝中,唐顺宗李诵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

其一: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二十六年。

其二:无论是当皇帝,还是当太上皇,时间都非常短。唐顺宗只做了一百六十八天皇帝,都没有以皇帝身份过个新年。顺宗在如此短暂的帝王生涯中,还做了太上皇。这不仅是在唐朝皇帝中,恐怕也是在历代帝王中,由皇帝进入太上皇速度最快的了。退位后,顺宗做了五个月太上皇就去世了,甚至没有机会享受些清福。

其三:“永贞”的年号是在他退位以后才改的。顺宗在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八月四日,退位为太上皇,尽管继位的宪宗皇帝是在八月九日才举行册礼,但顺宗八月五日下诰,改贞元年号为永贞时,身份已经是太上皇了。

其四:唐朝皇帝里只有顺宗留下了完整的《顺宗实录》。该书共五卷,作者是一代文豪、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学家韩愈。有人认为,作者韩愈和宦官俱文珍等关系密切,因而,这一实录中涉及宦官的文字,语多回护,但毕竟是留下了有关顺宗及其有关时期情况的第一手记录,弥足珍贵。

其五:初次所加谥号字数最多: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太宗初次加的谥号为“文皇帝”,是一字谥,高祖初次加谥号为“大武皇帝”,是二字谥。后来的唐朝皇帝初次加谥号时,经常是四字谥,再后又多五字谥,唐朝末年,还有懿宗的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是七字。初次加谥就有七字,顺宗是第一位。“号者,功之表也”,用来表功明德,可是,这长长的谥号对于在位时间极短的顺宗来说,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其六:唐顺宗在生活的每一环节中,无论是接受了祖父代宗皇帝的才人,成为自己的妃子;还是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送给父亲作儿子;无论是身为皇太子时的深藏不露,还是登基后的革除时弊;无论是面对父皇对舒王李谊的偏心,还是儿子对自己的进逼;无论是宦官强求他选立储君,还是逼他退位;无论是位居九五,还是成为太上皇。他都是随遇而安,几乎看不出他曾有过怎样的争强好胜。这才是唐顺宗一生中,最明显也是最擅长的一面。宠辱不惊。

《旧唐书》这样评价:“顺宗之为太子也,留心艺术,善隶书。德宗工为诗,每赐大臣方镇诗制,必命书之。性宽仁有断,礼重师傅,必先致拜。从幸奉天,贼泚逼迫,常身先禁旅,乘城拒战,督励将士,无不奋激。德宗在位岁久,稍不假权宰相。左右幸臣如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因间用事,刻下取功,而排陷陆贽、张滂辈,人不敢言,太子从容论争,故卒不任延龄、渠牟为相。尝侍宴鱼藻宫。张水嬉,彩舰雕靡,宫人引舟为棹歌,丝竹间发,德宗欢甚,太子引诗人‘好乐无荒’为对。每于敷奏,未尝以颜色假借宦官。居储位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惜乎寝疾践祚,近习弄权;而能传政元良,克昌运祚,贤哉!”

《新唐书》这样评价:“昔韩愈言,顺宗在东宫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然享国日浅,不幸疾病,莫克有为,亦可以悲夫!”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