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城中村租房是啥感受?

E情公子


十年廈門城中村經歷的我怒答一波……

看慣了打工白領租城中村房子的體驗,也來換換口味聽一下城中村孩子的感受吧……

我是跟爸媽來廈門居住的,爸媽就是普通外地打工的,賺不了什麼錢(那時他們工資低到住幾百塊的小區都覺得貴),然後大約三年級時候就跟他們來城中村了,一直到高中之前我的生活都是很愉快的,每天跟著村子裡的同學啊鄰居啊瘋玩,大家都髒髒鬧鬧的,彼此之間沒有差別,直到上了高中,我對城中村的感覺就一下子變了。

因為高中的特殊性,我的同學從大部分是村裡孩子一下子變成了本地嬌子,每天被本地小孩包圍的我感覺到了無比窘迫……他們不愁吃喝穿,很有素養品味(敲重點!大部分城中村孩子都很土!因為打工的父母們沒有培養孩子素質的意識),談論的衣服鞋子都是我不知道的品牌,還好班上還有個村裡的同學,我們平時還可以搭個伴互相傾訴一下被排擠的尷尬,我記得那時候最怕的事情就是同學問道你家在哪裡?尷尬了,城中村裡沒有地址好嗎,就算有我也不好意思說啊,同學問尚且能應付過去,老師讓填表格就完蛋了,有些村裡的同學在這種情況下會填“住在小區的親戚”的地址,有些像我就乖乖填村裡的地址,填的模模糊糊,我也是盡力了,誰能找到我家算我輸。

“住在小區”,“住在城中村”可以說是對於一個青春期的我們最羞恥的一個分界線了。

嗯!所以在城中村別想著好好收快遞了!填地址將是你最尷尬的問題。

城中村,無隔音,髒亂差,潮溼陰暗還臭,如果你是個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的成年人,想小住一段時間還是可以的,但是不到萬不得已,女孩子答應我別搬進來好麼!

最最最重要的一點,不要帶小孩住進來,帶小孩住城中村你特麼還不如帶小孩住真正的農村,至少真正的農村還沒大城市的階級分化,住城中村的小孩很容易就被養的……土?

還自卑,自卑這件事真的太可怕了,本地養尊處優的小孩們也不喜歡城中村小孩,因為三觀不同聊不到一塊。

慶幸我去很遠的地方讀了大學,住在宿舍,天高海闊任我飛,再也不會有人來問我家在哪,我可以回答一句說了你也不知道,我爸媽是想在這個地方安穩度日了,我也很難改變他們的想法,高中時期我因為自卑哭著求他們好多次搬家換來的也只有責罵,責備我“愛面子”,只能說在高中時期,面子真是太重要了啊……

我認識很多村裡的同學,發現大家都有著這樣的心路歷程,好艱辛,挺著自卑的心理過來都不容易,我也發現城中村的小孩成長問題是大家一直都忽視的……

哎,就醬紫吧,女孩子愛收快遞愛面子愛精緻就不要住進來了嘛,也不要帶小孩住進來,對小孩真的真的不好,在城中村苟活還不如去小區合租!對吧?

願再也不會有小孩像我一樣有身處城中村的自卑。


濱海濤


在廈門 有一種無奈叫我住城中村 

有一種幸福叫我住城中村

老何(化名)

是這片城中村裡的房東,按他的話說就是運氣,運氣好,趕上廈門經濟發展這麼快!運氣好,趕上自己生了兩個孩子!

當時的想法就是建兩棟房,兒子一棟、女兒一棟,這樣以後女兒就可以留在身邊。

老何沒想到,最後房子女兒、兒子都沒用上,倒是他們老兩口因為這兩棟房子享福了。

那會大家都在建“北仔厝”,老伴說咱也建,老何說這是給女兒、兒子的,不建。

但是鄰居越建越大,而且大有“壓過我境”的意思,而且別人都建你獨清高,這不傻子的做法嘛!無奈之下老何也只能建起“北仔厝”。

剛開始沒人租,一間80、100,住的都是附近工廠的工人。後面軟件園發展起來了,廈門小區房租越來越高,不少年輕人開始選擇城中村。

現在光線好點的一間550,兩棟樓月租收入差不多有3萬塊,比我碩士畢業的女兒收入都高。

女兒、兒子都非常孝順,孫子也很乖,他們住不慣城中村搬到小區了,但是一有空就回來陪我們老人。

小秋

本科畢業,軟二工作,公司附近的房子太貴了,老何這房子還不錯,價格也實惠。

老家也是農村的,所以城中村還住的習慣,而且接地氣。肉、菜、水果還有生活用品都比超市便宜。超市買盒扁豆9元,城中村3元就能搞定。

剛出社會工資不高,城中村房租便宜生活便利,我覺得廈門有城中村挺好的,至少很多年輕人可以少了租房壓力。

有一種無奈叫我住城中村

老許(化名)

也是這片城中村裡的一個房東,但和老何不同,老許家只有一棟4層樓的房子,除了一樓店面出租,其他三層自住。

“沒辦法啊,當時年輕窮,建不起房子,也在外面買不起”。

城中村吵啊,以前我家門口是大路,現在路邊的房子都擴建,大路變小巷了,旁邊的房子也都建起來遮到我家,陽光曬不到,自然風也吹不進來,住的不舒服。

孩子肯定也想住小區啊,但是攤上我這樣的父母,買不起房給他們。

希望早點拆遷了!!!

小曾

10年前就來廈門,平常上班,下班之餘去擺攤賣鐵板豆腐。

怎麼這麼拼?

沒辦法,家裡兩個小孩,現在房租400,房東說下個月就要漲到500,最近廈門房子漲太多。

沒辦法才會住城中村,本來老婆也上班,我媽來幫忙帶孩子,但是城中村太吵,白天都得開燈,老人家住不慣,來兩天就想回去。

孩子沒人看不行,城中村人多複雜,電線到處是,上次看到一小孩在街上扯電線玩,被我制止了。

你說媳婦回老家帶孩子啊?那不行,一家人長期不住一起,那還是家嗎?

現在先想著掙錢,等以後有條件了,回老家開飯館,或者做點其他小生意!

在廈門,有一種幸福叫我住城中村。這裡房租便宜,生活便利。

在廈門,有一種無奈叫我住城中村。這裡生活吵雜,終日陰暗。

希望未來的有一天,我們都能搬到大大的house裡,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

午後的城中村並沒有多少年輕人存在,到晚上六點左右住戶陸續回來,沉寂了一天的廈門城中村又悄悄地從夜色中醒來。有人將在這場夜色中離去,咬牙住進期待了很久的小區,有人拖著行李從西邊的城中村搬到了另外一座城中村,這是每天都在上演的“遷徙”。有人走了,但,還有更多的人進來。

廈門有多個城中村,前埔、何厝、黃厝、蔡塘、安兜...隨便一座都承載著許多人的辛酸往事。如果不是家境比較殷實,基本上都會選擇作為城中村作為起點。

房租只是相比較性的便宜,靠近觀音山、軟件園這些辦公區的城中村房租其實並不低。800元你只能租到有衛生間的房子,房子也多在20㎡左右,放下一張床一個衣櫃一張桌子一個行李箱,就沒有太多空餘的位置,連曬衣服的地方都沒有空間。

村外的馬路形成了一個收入分隔嶺,小區單間最便宜的也在1500左右,如果你是拖家帶口,兩室一廳需要每月支出3000以上的房租。若想要再住好一點的小區,多則5000高則上萬,那是許多人無法想象的一筆費用。

城中村的天空是被密密麻麻的電線遮蓋,最狹窄的巷子僅能容納一個人通過。高密集的人群和建築,讓這裡的信號一直不夠穩定。所以在職場裡流行一句段子,如果下班後你無法聯繫到你的職員,那麼他一定住在城中村,過的很苦。

每個住在城中村的人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忍受孤獨。關起房間,狹窄的空間裡只剩下你一個人,特別是對於初步到廈門的年輕人來說,除了同事,並沒有太多的社交圈。人們只能在網絡社交上,結交同樣孤獨的陌生人。或者偷偷瞞著房東,養貓養狗給自己作伴。

城中村是沒有“秘密”的,即使關起門來,也能夠把整棟房子的聲音收入耳中,隔壁的悄悄話總是會讓你防不勝防,對面鄰居的哭聲更能夠影響你的情緒。這裡的生活,就是沉甸甸的五味雜陳,你能夠做的就是不斷去努力,讓自己早日離開,“升級”住更好的房子。

儘管條件簡陋,但城中村的環境衛生都有環衛工定時來處理,街道上也並沒有你看到的塵土飛揚,垃圾滿地。而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也在這裡構建了一個五臟六腑齊全的社區。

廉價的商品店,家鄉的小吃鋪,夜晚的燒烤攤,新鮮的蔬菜瓜果,讓這裡的生活要比小區更為便捷。你可以在上班之前吃個早餐,下班之後帶個滷味,睡不著的時候樓下就是各種各樣的南北夜宵,但離開的願望從未停息過。

哭過、笑過、狂歡過,天亮之後人們會繼續從狹窄的巷子裡走出,加入到密密麻麻的的上班大軍中。這些年有人離開了,有人留下了,也有更多的人進來了,生活終歸是一種選擇。

“我想在廈門生活,好好的生活,因為真的很喜歡這座城市。”這或許是無數人堅持留在廈門的原因。生活或許沒有遠方,只有苟且,但只要努力還會有一絲希望。






熊貓貝貝小可愛


十年廈門城中村經歷的我怒答一波……

看慣了打工白領租城中村房子的體驗,也來換換口味聽一下城中村孩子的感受吧……

我是跟爸媽來廈門居住的,爸媽就是普通外地打工的,賺不了什麼錢(那時他們工資低到住幾百塊的小區都覺得貴),然後大約三年級時候就跟他們來城中村了,一直到高中之前我的生活都是很愉快的,每天跟著村子裡的同學啊鄰居啊瘋玩,大家都髒髒鬧鬧的,彼此之間沒有差別,直到上了高中,我對城中村的感覺就一下子變了。

因為高中的特殊性,我的同學從大部分是村裡孩子一下子變成了本地嬌子,每天被本地小孩包圍的我感覺到了無比窘迫……他們不愁吃喝穿,很有素養品味(敲重點!大部分城中村孩子都很土!因為打工的父母們沒有培養孩子素質的意識),談論的衣服鞋子都是我不知道的品牌,還好班上還有個村裡的同學,我們平時還可以搭個伴互相傾訴一下被排擠的尷尬,我記得那時候最怕的事情就是同學問道你家在哪裡?尷尬了,城中村裡沒有地址好嗎,就算有我也不好意思說啊,同學問尚且能應付過去,老師讓填表格就完蛋了,有些村裡的同學在這種情況下會填“住在小區的親戚”的地址,有些像我就乖乖填村裡的地址,填的模模糊糊,我也是盡力了,誰能找到我家算我輸。

“住在小區”,“住在城中村”可以說是對於一個青春期的我們最羞恥的一個分界線了。

嗯!所以在城中村別想著好好收快遞了!填地址將是你最尷尬的問題。

城中村,無隔音,髒亂差,潮溼陰暗還臭,如果你是個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的成年人,想小住一段時間還是可以的,但是不到萬不得已,女孩子答應我別搬進來好麼!

最最最重要的一點,不要帶小孩住進來,帶小孩住城中村你特麼還不如帶小孩住真正的農村,至少真正的農村還沒大城市的階級分化,住城中村的小孩很容易就被養的……土?

還自卑,自卑這件事真的太可怕了,本地養尊處優的小孩們也不喜歡城中村小孩,因為三觀不同聊不到一塊。

慶幸我去很遠的地方讀了大學,住在宿舍,天高海闊任我飛,再也不會有人來問我家在哪,我可以回答一句說了你也不知道,我爸媽是想在這個地方安穩度日了,我也很難改變他們的想法,高中時期我因為自卑哭著求他們好多次搬家換來的也只有責罵,責備我“愛面子”,只能說在高中時期,面子真是太重要了啊……

我認識很多村裡的同學,發現大家都有著這樣的心路歷程,好艱辛,挺著自卑的心理過來都不容易,我也發現城中村的小孩成長問題是大家一直都忽視的……

哎,就醬紫吧,女孩子愛收快遞愛面子愛精緻就不要住進來了嘛,也不要帶小孩住進來,對小孩真的真的不好,在城中村苟活還不如去小區合租!對吧?

願再也不會有小孩像我一樣有身處城中村的自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