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你好,丹鳳

“在秦嶺的南坡\\有個地方叫商洛\\那裡的小路牽引著\\無數山峰走過\\在秦嶺的南坡\\有個地方叫商洛\\那裡的清泉\\流淌著世代耕讀的傳說\\摘一朵白雲給你\\掬一捧清泉給你\\唱一支山歌給你\\我的商洛\\我的商洛\\哎呀\\秦嶺裡最美的地方是商洛……”

當你在歌曲《秦嶺最美是商洛》的召喚下,慕名來到有戲曲之鄉、詩歌之鄉的商洛,丹鳳棣花古鎮平凹故居也許才是你“朝聖”的寶地。


高鴻:你好,丹鳳


丹鳳,即“丹水冠山”的簡稱。丹水,從古盛產丹魚而來;冠山,山勢高聳形若鳳冠。丹鳳,史稱古商縣、商洛縣,建國前稱龍駒寨,建國後因襟帶丹水、背依鳳冠山而新得縣名丹鳳。丹鳳是商山洛水的一塊風水寶地,古老悠久,天下聞名。

漢唐時期,從全國的政治中心長安,經商洛通往中國東南的商於古道上,無論是升遷的官員,還是被貶的官員,又或者是赴京趕考的學子們,在這條路上都留下了諸多詩文,故這條路被稱之為“詩歌之路”的商於古道詩意盎然。古老的丹鳳,之所以美名揚天下,就是因為是這塊土地有一種世外桃源的誘惑,有一種隱士風骨的猶存,有一種儒雅文化的閃現。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窮苦出身的丹鳳,沿丹江河一東一西有兩個清麗的女子:一個是有“丹鳳小江南”之稱的竹林關桃花谷,一個因作家賈平凹名揚全國的棣花生態荷塘。三月的竹林桃花養眼,八月的荷塘養神。憋屈了一冬的桃花谷,春天與你有約,奏響了商洛一年的旅遊序曲。那一坡山那一池水那一片竹,都是桃花的香豔妖冶,一批批文人墨客遊客紛沓而至接憧而來,用鏡頭用文字用畫筆渲染著桃花荷花的萬千風情。


高鴻:你好,丹鳳


文化底蘊深厚的丹鳳,素有“一山一水一名人”的美稱,你不來,你怎麼知道丹鳳有多美。

“一山”:冠山。素有"山城之父"、"鬧市幽境"之譽。山勢參差嶙峋,危巖凌空,俊秀奇麗,遇雨煙嵐幻化,尤見神韻。山上之"冠山睡美人,神龜挺立,人頭怪獸"等自然景觀,更為神妙的是在懸崖絕壁上分佈著如鬼斧神工般地十二個大小形狀各異的摩崖石窟,神秘莫測,洞內鑿有諸神塑像和浮雕,隱藏著"儒、道、佛"三教之玄機,歷代諸教名人曾在這裡修行,晉代著名道士葛洪修煉於此,道教南派初祖張柏端就是其中之一。景區內怪石嶙峋、危巖凌空、峭削聳拔,遇雨煙嵐幻化尤見神韻。

遊冠山,一是登山看景,二是入洞求仙,三是攀崖探險。晉代道士葛洪及"道教南派初祖"張紫陽曾在此修煉。在懸崖絕壁之上有古人鑿有土地洞、關帝洞、財神洞等十二個洞窟,洞內塑像浮雕惟妙惟肖、巧奪天工,隱藏儒、道、佛三教玄機,神秘莫測。鬧市出高山,冠山不按規矩出牌。登臨冠山,攜書香,神交先賢,踞高望遠,心弛神遊。


高鴻:你好,丹鳳


“一水”:丹江河。有“西北第一漂”美譽的丹江漂流,任你縱情丹江水月日灘之美。駐足丹江河畔徐霞客登臨處,憑欄垂釣花廟煙雲。人在丹鳳遊走,總有山在腳前水繞在腳後之妙。

丹鳳漂亮的美麗的女人多。她們的模樣兒大多精緻,皮膚特別的白,臉上不胡畫亂抹,只有個別的點點櫻唇,絕大多數是素顏。她們款款走來的時候,是風景,走過身邊沒有燻人的氣味,和花一樣清香芬芳,而背影融入丹江夜色中,就是夜裡開放的花朵。

早上吃一海碗丹鳳的酸菜洋芋糊湯,中午吃一份丹鳳的純手工漿水豆麵,晚上品一品丹鳳葡萄酒,嘗一嘗丹鳳牛筋面,體驗地方特色農家飯,感悟丹鳳個性的商洛藍。


“一名人”:賈平凹。賈平凹作品所描寫的場景是他所熟悉的丹鳳棣花農村。棣花的水土養育了平凹,功成名就的平凹又反哺丹鳳故里。按照賈平凹小說《秦腔》修葺一新的宋金街、清風老街,遊客絡繹不絕,到平凹故里,探尋秦嶺深處的中國記憶。

外地人慕名來丹鳳,一是沐浴賈平凹的靈氣,二是商洛旅遊觀光休閒的誘惑。如今棣花古鎮聲名鵲起,引領丹鳳文化大發展。


高鴻:你好,丹鳳


在丹鳳這片鍾靈毓秀的土地上,以“商洛詩八家”為典型代表的商洛詩人詩群,他們一直活躍在陝西乃至全國的詩歌舞臺。丹鳳就佔三:陳倉、遠洲、陳年喜。他們是丹鳳詩歌的代表,現定居上海的陳倉除了詩歌,散文、小說亦精彩。文學在路上,丹鳳的文學正在一天天長大。


丹鳳,山水的清明,氣候的溫潤,使得這裡歷來規程鬆散,人的性情逸放,好文善藝。一直以來,丹鳳的文學愛好者以沉穩的姿態,詩意地棲居在秦嶺山中商丹盆地,堅守精神高地,不解地追求文學藝術,不被物質所誘感,痛並快樂著,勤奮創作,各自在自己的文字裡安靜寂寞地行走,或以敏銳的目光審視社會現實,或在自己的內宇宙挖據神秘礦藏,或靈動地書寫家鄉的山水自然,或以獨特的感受抒發生命體驗,謳歌鄉情愛情家國情懷。

當丹鳳朝陽響起,走在丹鳳老街上,面對那長滿青苔的青磚灰瓦、老樓深巷,恍如隔世之中有一種時光穿梭的感覺---這是一座有著深厚歲月記憶的老街,這是一座值得仔細品味的文化名城。


高鴻:你好,丹鳳


在丹鳳,南北二山的景觀更是山水靈動、饒有雅緻。

南山寺坪鎮有一處景點叫上運石。“一片片密林,一條條溪流,神秘而浪漫、古樸而典雅、清朗而寧靜,如同大自然在秦嶺深處的一曲絕唱,上天在人間幻化的一處鮮為人知的仙境。”遊客到此,虔誠地撫摸著能給人帶來好運的石頭,上蒼會保你平安健康。

北山的老區庾嶺鎮,因1934年12月9日紅二十五軍在此一戰成名,庾家河戰鬥紀念亭是紅色庾嶺的一張名片。賈平凹在《莽嶺是一條溝》文裡說:“水與水的發源地,幾乎都是一個無息的泉眼,泉眼與泉眼,又幾乎僅僅相距幾十裡,甚至幾里,但是,流向北去,便作了黃河流域,流向南邊,竟成了長江流域。”爐道樑上一滴水,黃河長江兩地分。一條寂然的爐庾山樑把中國兩條聲名顯赫的大河攏在自己腳下,小鎮蘊藏了數千年的河流文明依舊悄悄靜靜。著名作家孫見喜在散文《丹江的水》文中說:“好象庾家河的水很有修養,就懷疑老子的‘上善若水’是在這裡說的。”

在丹鳳,隨便哪個溝溝岔岔,小橋流水,一兩戶人家,數不準就會冒出一個能歌善文的青色女子,抒寫著小縣的故事,吟詠著小鎮的風情。陳倉在《丹鳳是一座寺廟》文中說:“丹鳳,你這座遊子的寺廟,總有一天,我回來後就不再離開了。”


高鴻:你好,丹鳳


風雨兼程四十年,丹水鳳山煥新顏。四十年櫛風沐雨,四十年砥礪奮進,四十年蛻蛹化蝶。在素有“中國改革試驗田”之譽的丹鳳縣,歷屆縣委、縣政府領導“一任接著一任幹”,將改革發展的“接力棒”一程接一程傳遞著。帶領勤勞智慧的丹鳳人民在丹水鳳山大地上譜寫了劃時代的壯美詩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打造“商於古道·丹鳳朝陽”文化品牌,為全縣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美麗丹鳳可圈可點。

吞風吻雪葬落日,欺山趕海踐雪徑。站在異鄉的橋頭回望故鄉,丹鳳的牛筋面、葡萄酒、木耳香菇、手工掛麵......每一種食材原料就像站在村頭的老人,散發著濃郁的誘人的思歸情愫。

或許,因為一座山,一條河,一座城,你就在終老終身。為家鄉輕吟,為丹鳳高歌。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演繹著今古傳奇。花開丹鳳,香滿商洛,璀璨錦繡的山河。


(作者簡介:高鴻,筆名人在雨中,陝西丹鳳縣人,中學語文教師。系中國西部散文學會、陝西省散文學會、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