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公安:石寨山下的“哨兵”

安塞公安:石寨山下的“哨兵”

“石寨山红艳艳,高川女女花眼眼”。这是一首曾经广泛传唱于陕北安塞一带的信天游,说的大抵就是王家湾的事儿。单从歌词来看,这儿无疑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但事实上,只要了解王家湾的人都知道,这只是艺术创作力上的唯美和浪漫,而事实上的王家湾,地处安塞最北端,山大沟深、地域偏远,冬天雪封路,夏天晒脱皮,条件极其艰苦,被当地人戏称为“安塞的西藏”,也由此,人们一直都把到王家湾工作唤作“援藏”。

2月1日一大早,笔者一行就赶往王家湾,对常年驻扎于此的公安安塞分局治安检查站全体民警进行了一次面对面采访。不用说,在病疫横行的当下,他们又被赋予了一项全新的使命:配合政府和医疗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当车子行进在石寨山上时,远远地就看到了作为服务点的军用帐篷,帐篷上方,一面鲜红的党旗正迎风招展,在冬日的清冷中给人以阳光般的温暖和踏实。几年前,这里曾是王家湾乡政府所在地,逢五遇十,百十米的小街上也曾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撤乡并镇后,就猛然间没落了下来,白天不见人,晚上不见灯,很是孤寂,但因为是全区石油主产区,加之又与榆林市毗邻,安塞分局就在这儿设立了一个治安检查站。

安塞公安:石寨山下的“哨兵”

在服务点,我们遇到了站长老郭。老郭四十五六岁的样子,身姿挺拔、面庞黝黑,看到我们后,他快步走了过来,一边挨个和我们握手,一边笑着来了一句:“欢迎各位莅临 ‘石寨山哨所’检查指导工作”。平日里,老郭就总喜欢把检查站叫做“哨所”,把自己戏称为“石寨山下的哨兵”。

“啥时候上来的?”我问。

“腊月二十九。我们这地方远,下去了就不想上来,上来了又不想下去。”

老郭说:因为是市级监测点,从年前抗疫工作启动以来,站上就全员在岗,寸步未离。谈话间,陆续有车辆经过,全体执勤同志应情而动,检查登记、测量体温,整个过程一丝不苟,秩序井然。忙碌过后,便又都围了上来,向我们讲述着点上的点点滴滴。据他们讲:点上平均每天要经过大约七十辆车,近二百人。当我们问及困难的时候,民警小梁笑了笑:“也没甚困难,就是蔬菜不好买,早上馒头稀饭洋芋条,中午洋芋熬酸菜,晚上洋芋臊子面,整个人都快成洋芋了。不过也没事,特殊时期,扛一扛就过去了。”那充满自嘲和幽默的话语惹得大家一阵大笑。我将目光移向老郭,试图进一步了解服务点的困难,他显然明白了我的意思,便很快停住了笑容:“特殊时期,有洋芋吃就不错了!镇政府也在尽量保障。再说了,现在也不是享受生活的时候,顾不了这些了。唯一让人感到担忧的是,少数群众的防范意识依然不强,对防控工作也不是很配合......”。他很快又将话题转向了工作。期间,民警小陈偷偷告诉我:老郭的妻子也参加了社区抗疫工作,前几天不小心摔了一跤,现在还在家里躺着呢!可当我向老郭询问具体情况时,他快速瞟了小陈一眼:“说这干甚呢?没事,问题不大。”

安塞公安:石寨山下的“哨兵”

天空又飘起了雪花,四围的群山于苍茫中一派静穆,为不影响赶路,我们只好驱车离开,在小街的尽头,我下意识望了一眼河对面的毛主席转战陕北旧居,几孔简陋的窑洞前,伟大领袖的铜像正傲然挺立,于这雪花翻飞中显得尤为庄重挺拔。七十多年前,在解放战争最为困难的时候,他曾在这里度过58个日夜,并挥笔写下了《蒋介石已处在全民包围之中》这一饱含革命乐观主义的光辉篇章。历史往往就是这么惊人地巧合,在来时的路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几乎每一个村落都自发设立了新型冠状肺炎监测点,每个点上,都有村干部和人民群众在认真坚守,可谓“十亿人民十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由此,那可恶的病毒也不正处于全民包围之中吗?而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又有什么敌人是不可战胜的呢?

向“石寨山下的哨兵”致敬!向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同志们致敬!(王延峰 张志江 刘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