酎金夺爵是小事?这是汉皇帝胜利的信号,王侯失败的标志

酎金夺爵是西汉时期的一场政治事件,很多人认为这件事是小事,但实则不然,这件事是汉皇帝胜利的信号,同时是王侯失败的标志,意味着汉中央与地方的博弈终于落下帷幕。虽然看似平静不起波澜,但实则惊心动魄。这件事背后涉及的博弈比较复杂,七国之乱、推恩令这一系列的事件都是为“酎金夺爵”铺路。今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汉朝能“酎金夺爵”,也看看这件事对历史的影响有多大。

酎金夺爵是小事?这是汉皇帝胜利的信号,王侯失败的标志


为什么要“酎金夺爵”?

在汉初时期国家采用了“郡国并行制”的政治制度,也就是同时采用“分封制”、“郡县制”,这就导致一批诸侯王的出现。高祖时期皇帝能威慑这批人,但是高祖死后诸侯王就不老实了。这批有实权的诸侯王时刻窥伺着“皇权”,对皇帝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而且汉高祖时期定下了“白马盟约”,主要内容就是:“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有功(军功)不得封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有史可靠的是汉初共封了147个侯(来源《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这批人对皇权来说也是极大的制约。这一批王(诸侯王)侯(列侯)随着事件的推移对汉中央的忠诚也在不断的衰退,他们更加倾向于为自身利益考虑。

诛吕行动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吕后为压制王侯大肆封吕氏王,吕氏王的出现势必会触碰原本的利益体系,利益蛋糕就需要重新分配。为了避免利益受损,诸侯王选择了“诛吕”。所以你会发现汉文帝很识相,在上位之后第一时间对这些功臣发赏赐。但是诸侯王“诛吕”这件事给汉文帝上了一课,今天他们为了利益“诛吕”,那他们会不会有一天选择“诛刘”?中国人讲究“吃一堑,长一智”,这句话对不对?这句话固然对,但不全对。因为很多时候往往你没有试错的机会,稍有差错就很可能粉身碎骨,因此这句话应该这样说:“听一堑,长一智”。不要自己去试错,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因此自汉文帝开始皇帝就开始着手打压之王侯势力,驱逐列侯出京、敲打周勃、广封诸侯王。

酎金夺爵是小事?这是汉皇帝胜利的信号,王侯失败的标志


汉文帝的手段比较柔和,但还是激起了诸侯王(济北王)的叛乱。之后七国之乱(汉景帝时期的事)、淮南王与衡山王谋反(汉武帝时期的事)这些事都能证明在当时汉中央和地方诸侯的矛盾愈演愈烈。而且与中央有矛盾的不只是地方诸侯王,列侯也同样有矛盾。汉景帝时期窦太后对汉景帝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之后汉景帝就去找周亚夫商量,结果周亚夫拿“白马盟约”回绝了皇帝。在周亚夫生前汉景帝都没提过这事,但是周亚夫死后:“景帝乃封王信为盖侯”。周亚夫就是军功势力中的重要成员,他敢拒绝皇帝,这就说明在当时军功势力影响非常大,大到皇帝都要照顾其面子。汉武帝时期这批列侯就成了恶龙,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对改革派下刀。建元元年汉武帝决定改革,但是遭到了列侯们的反对,列侯们纷纷推举太皇太后(窦氏)为首,罢免了窦婴、田蚡等人的职务。

酎金夺爵是小事?这是汉皇帝胜利的信号,王侯失败的标志


南越叛乱时,齐相(卜式)请命平叛。汉武帝觉得这事挺好的,可以利用此次机会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就去试探试探列侯。但是没想到列侯“以百数,皆莫求从军击羌、越”,这可把汉武帝气坏了,昔日的功臣变成了恶龙,此时列侯们就是不稳定因素。他们利用政治、经济优势大肆兼并土地,成为国家不稳定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要“酎金夺爵”的原因,但是如果直接取消他们的待遇势必会造成更坏的恶果。汉朝对此采取的措施是一步步削弱势力,最后“酎金夺爵”。如果过早“酎金夺爵”,那么就很有可能就成了“建文帝”。

“酎金夺爵”的过程

酎金夺爵之前汉王朝已经用一系列措施削弱了王侯势力,其主要措施如下:

1:削弱诸侯王军事、经济实力

七国之乱时就已经严重削弱诸侯王军事实力了,在任何时期都是“枪杆子出政权”,诸侯王军事实力遭到严重的削弱,他还怎么造反?在这种情况下诸侯王往往会选择拉拢有军事威望的列侯,然后再合谋夺权。明朝的靖难之役与七国之乱也有类似性,本质上都是地方藩王与朝廷的对抗。只不过汉朝时期是中央战胜了地方,而明朝是地方颠覆了中央。在削弱军事实力的同时皇帝还削弱了地方藩王的经济实力,有了钱才能招兵买马,但是我把你的钱都收走了,你还拿什么招兵买马?不给钱,百姓凭什么跟着你拼命?这两手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地方诸侯的问题,胶西王杀中央派遣的官吏就是一个例子。


酎金夺爵是小事?这是汉皇帝胜利的信号,王侯失败的标志

2:削弱诸侯王的政治影响

汉朝初期是采用的“郡国并行制”,但是在七国之乱过后汉王朝强行推广郡县制,藩王的封底也必须把“郡县制”贯彻到底。这一点就是加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可,避免民众只知有王不知有帝的情况出现。而且皇帝还收走了诸侯王的行政权、官员任命权、治民权,严格限制诸侯王建立小朝廷。

3:推恩令

七国之乱后仍旧有一些藩王实力强大,动辄占地千里,而且还合纵对抗京师。为了避免情况恶化,汉武帝推广了“推恩令”。其主要内容就是规定地方藩王必须将诸子封王,并且瓜分封地。在这种情况下封地越来越小,诸侯王越来越多。诸侯王虽然可以合纵,但毕竟都心怀鬼胎,很难掀起大风浪。

酎金夺爵是小事?这是汉皇帝胜利的信号,王侯失败的标志


4:禁止诸侯王拉帮结伙

诸侯王没了实力谁还有实力?列侯!列侯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而且汉武帝对列侯下手的时候无疑会激起列侯的不满。为了避免这两股势力合在一起,汉武帝颁发了《左官法》、《附益阿党法》。这两条法律其实就是禁止官吏和诸侯王来往,而且严查诸侯王招宾客,从事非法聚会的行动。本质上就是在政治上孤立诸侯王,避免诸侯王和列侯合纵。

5:酎金夺爵

酎金夺爵内容很简单,一句你的贡品不合格就夺取了100多个列侯的爵位。很多人看着汉武帝的操作很简单,认为这就是小事,但事实上这件事非常敏感。汉武帝之所以能顺利的酎金夺爵,那是因为之前做了一系列的政策,削弱诸侯王、避免诸侯王和列侯合纵、一步步削弱列侯的影响力、势力等等。如果一开始贸然酎金夺爵,那么势必会导致列侯们“诛刘”。政治从来没有小事,酎金夺爵有着历史的必然性、连续性,这件事只是为上述事件画一个句号罢了。

酎金夺爵是小事?这是汉皇帝胜利的信号,王侯失败的标志

“酎金夺爵”的影响

1:王侯势力大损

酎金夺爵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王侯势力大损,这一点对百姓来说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以往百姓交税还有诸侯王这一层中间商,但是酎金夺爵过后,百姓少交钱、政府得实惠,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对地方的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更加巩固汉朝的影响力,大一统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2:皇权更加集中

酎金夺爵之后皇权更加集中,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不会有外来势力掣肘,皇帝的改革能推进到基层;坏处是宦官、外戚少了掣肘,外戚专权的局面频繁上演。凡事都不好下定论,因为谁也摸不透历史运行的轨迹。可以肯定的是在当时酎金夺爵确实避免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恶化,延长了国家的寿命。最明显的就是汉王朝胜利了,而王侯失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