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宇宙飞船飞出了地球依然能受到控制呢?距离那么远了还能如此?

Liansuo大师蒋杰


题目问的不严谨

题主是想问旅行者1、2号吧,它们已经在太阳系边缘,是目前人类航天器走的最远的。

旅行者1号,大概距离太阳210亿公里,超过传统的太阳系核心区边缘,即柯伊伯带,但还没到最新太阳系概念的外面。太阳系最新的思想,太阳系应该是用奥尔特云做边界,那里太阳的引力基本上没有了。

一个天文单位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1.5亿公里。210亿公里约为140个天文单位。所以,说的几十亿天文天文单位是不对的。

太阳系最大的范围是半径1光年,约10万亿公里(9460730472581千米(km),是约6.7万个天文单位。

当下还是用无线电控制

我们目前没有找到超越无线电的通讯手段,所以,只能用无线电波。无线电的速度是光速,30万公里/秒,太阳光走一个天文单位需要8分钟,与旅行者1号2号的通讯就变成了及其漫长的事情,好像过去的鸿雁传书。这样的方式下,不会有真正的控制,只能是让航天器自主做事,只是给出任务方向,和接收数据。

好像去年旅行者已经基本切断与我们地球的联系了,因为太远,信号很弱,而且电池也用完了。

通讯手段还需要提高

如果我们要走出太阳系,肯定不能用无线电通讯,甚至在太阳系内部巡航也需要改进通讯手段了。

量子通讯是一个好的选项,但是,还没有研究的方向。

还有一些,比如虫洞等等,人是不可能通过的,但作为信号发送,应该难度小不少。

人类的能力弱,人类的知识其实很少,只是我们突然的爆发,让我们有点自大了。


海螺008


先说一下第二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距离地球最远的宇宙飞船也就一百多个天文单位,换算成公里大约是二百多亿公里,而不是问题中所说的几十亿天文单位。

旅行者一号是距离地球最远的宇宙飞船。它与地球通讯采用的是无线电信号通讯方式。随着飞船飞到远离地球上百亿公里之遥,传到地球的信号越来越弱,这个问题在飞船设计的时候就得到充分考虑。旅行者飞船安装有高灵敏收发报机和高储能核燃料电池,还配有3.7米直径的高增益天线。它的天线有专门的控制装置,可以使天线的接受面始终对着地球。在地面,NASA组织采用高灵敏天线阵列来采集回传的信号并发射相关的指令信号。通讯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为8G频段,在这个频段有很高的信噪比。飞船飞行了四十多年后,距离是如此之远,以至于无线电信号都要走将近二十小时才能到达地球,而且飞船电台传输信号的速度也较慢,传输一副照片就需要很多天的时间。

在最近的几年,飞船的电力就快用尽。地球就和她彻失去联系了。


黄骠马主人




这种题目就是胡诌,必须批驳以正视听,否则就把一些吃瓜群众带到沟里了。

目前飞离我们最远的无人探测器是旅行者1号,现在距离我们219亿多公里,这才有多少天文单位呢?1个天文单位约1.5亿公里,是以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确定的,219亿公里就是146个天文单位。

题目说有的飞出几十亿天文单位,此公算过几十亿天文单位是多少距离吗?不要说几十亿天文单位,1亿个天文单位距离就是1.5亿亿公里,1光年约9.46万亿公里,1.5亿亿公里就是1586.6光年。


这还是1亿个天文单位,10亿个天文单位就是15866光年,几十亿天文单位就是以10万光年来计算了,岂不飞出了银河系?

时空通讯过去曾描述,人类文明要达到三型星系级文明,才能飞出银河系,在星系之间穿梭。人类要达到三型文明还不知道要奋斗多少年,如果不灭绝的话,至少要上亿年甚至十几亿年的发展吧。

现在人类文明才达到0.73级,连一型母星级文明都没有达到,人类还无法飞出太阳系,旅行者1号要飞出太阳系1光年引力半径,还需要17000多年,要飞到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a的比邻星,4.22光年的距离要飞行74000多年。


人类现在已经对旅行者1号失去控制,它现在只是依靠惯性按照早期设定的目标,向银河系中心“滑行”而去。

仅剩的一点点电力,只能把它的飞行数据通过深空网路传递回来。在NASA网站上,旅行者1号飞行实时监控的数字还在每秒跳动着,截至2019年8月31日13点06分,旅行者离开太阳得速度为每秒17公里,距离太阳219.41亿公里;离开地球的相对速度为每秒44.2公里,距离地球219.23公里(见上图)。

人类对旅行者1号最后一次遥控互动是在2017年11月28日,科学家通过深空网络向远在210多亿公里的旅行者1号发出指令,启动了休眠37年的辅助发动机。信号经过19个小时35分钟的传输,才到达旅行者1号,然后经过同样时间,旅行者1号才将受到人类指令,并忠实执行,成功启动发动机的消息传递回来。


这是人类最远的一次遥控指挥飞向太阳系外人造机器的成功案例,这个最远才达到140个天文单位多一点。

人类现在遥控指挥这种遥远距离飞行器的是依靠地面已经建成的深空网络,就是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天线阵列,这种阵列以强大的功率向太空定向发射电波,或者接受飞行器依靠增益天线发射回来的微弱电信号,经过放大被电脑所接受和处理,使人们知道飞行器的状态和距离方位。

人类今后可能会在一些地外天体,行星或天然卫星上建立一些信号中继设施,以增强对深空的遥控和接受能力,但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人类的飞行器还在很近很近的太阳系内空间活动,人类控制飞行器的能力更在很近距离,这两项活动都远远达不到光年级。所以此问题说的能够几十亿天文单位还能控制飞船的说法,完全使痴人说梦,连掰指头算数都不会的妄人所言。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所发文章均属原创,请尊重作者版权,感谢理解支持与合作。


时空通讯


水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需要水渠或者水管,电从一个城市输向另一个城市需要电缆作为传输,包括贝尔发明电话,也是需要电缆进行通讯。

地球上控制中心通过无线电波给飞船发出控制命令,并进行通讯的。那么无线电又是怎么传输信息的了?

图释:麦克斯韦

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理论,证明了电磁波不需要介质,就可以在空间中传播,为无线电通讯奠定了了理论基础。(PS:其实我国长城的烽火台就是无线通讯工程的一部分)。

图释:无线电通讯

无线电波就是电磁波的一种,也包含电场和磁场,按照麦克斯韦方程理论得知,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这两者在传播过程中相互激励,相互产生。

如果在波源处发出一个变化的电场后,先是激励出磁场,磁场又会产生电场,接着继续激励出磁场,在激励中前进,同时也会将传递的信息传向远方,在远方的接收装置选择所要接收的电磁波频率,就会接受到这些高频电流,将高频电流经过解调放大就会得到所要的声音或者图像。这就是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的原因。

图释:旅行者1号

在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1977年9月5号美国发射的旅行者1号目前已经飞行到距离地球216亿公里的地方,

在旅行者1号上配备了直径为3.7米的抛物面天线,由携带的同位素温差核电池供电,目前仍可以正常工作,从216亿公里的地方,无线电波大约需要19.2小时才能到达地球,大概可以供电到2020年,到时电力将耗尽,不得不将上面的科学仪器全部关掉。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核先生科普


宇宙中的地球生存着有智慧的人类,对宇宙正在不断的探索也没发现类似于地球的星球。在探索宇宙中的探测器还在运行,运行的距离以经是二百多亿公里的距离,那这么远的距离地面是怎么控制探测器的运行方向,探测器上装有探测的设备,还有收发器的设备,就是地面工作室的人员用高频率的无线电波进行对探测器下达指令进行根中和空制,就是探测器所探测的图相转给收发器,收发器通过无线电波发回给地面的工作室进行分析和𠃊研究


咔优洛克


这是科幻小说看多了。飞行几十亿光年还能通讯?应用什么样的手段通讯?量子通讯目前只能通过传递密钥不能传递信息,并且所谓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目前也只是理论上的,因为短距离是测不出来的。量子纠缠原理是什么,最远可以多大距离,目前还不知道,但肯定不是无限距离的。量子纠缠的速度是多少,目前也不知道,但肯定不是不需要时间,它应该也是有一定速度的。过去认为引力是超距的,现在也证明是有速度的。所以量子纠缠应该也是有速度的,只是太快太快。并且量子纠缠只能传送密码,不能传递信息。


多维观世界


宇宙飞船是从地球表面发射升空的,飞船尚未发射时,受到地心引力影响,产生重力加速度,飞船发射后,地心引力並没有消失,重力加速度也仍然存在,由于飞船离开地球表面时,其质量与相应的地球质量並没有变化,但飞船与地球的质心的距离是变化的,其变化规律与两质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如果宇宙飞船与地球的距离很远,只会导致地心引力变得很小,如果这时飞船飞行速度在第一宇宙速度之内,飞船始终会因为地心引力的作用跌向地球质心,不过,远迏几十个天文单位的地方的加速度是非常小的,在靠近地球轨道时,飞船又回恢复类似人造地球卫星那样的加速度规律特征。


大伟140797056


是的,随着遥控技术改进无线遥控在较长的远输中会失灵,新的量子化摇控会运用以及未来的四维网络会运用比如时空隧道,虫洞以及未来新能源利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