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怎樣了?

彭旭濤


大家是否還記得農村養竹鼠發財致富這事兒,現在只要有人提養竹鼠,都會被人當成pian人的把戲。可見,在農村搞承包養殖這條道水有多深。

近年來,縱觀各路到農村搞承包養殖的人馬,搞養豬場的、養山羊的、養雞養鴨的,都是"眼看他起高樓,眼見他擺場子,眼看他樓塌了"。這不是要唱衰,而全是活生生的例子。可惜還是有不少勇士,正在前赴後繼地奔往承包山頭搞養殖的掘金路上!

承包山頭的養豬的故事

從06年起,我們那裡不少環境好的、有水流的山嶺腳下,被人承包了建起養豬場,用來養豬,小一點的幾百頭、大的超過上千頭。我們村附近的一處山腳也被一個外來老闆承包了建養豬場,大概是每批五六百頭的規模。

剛開始第一年,這位老闆養得還算順利,也掙了一些錢,就擴大了規模,每批能養近千頭。沒想到,第二年的夏天,他這個養豬場突發豬瘟,眼睜睜地看著大量豬倒去,後來防疫的來了,他的上千頭豬都沒能出欄。雖然獲得了一些補助,但是也損失巨大,之前投進去的本錢和之前盈利的那些,大部分都打了水漂。

從此,這位承包山地養豬的老闆灰溜溜地跑了,再也沒出現過,他搞的那些養豬場就廢棄在山腳下。聽說他拿的是家裡打算買房子的錢到農村養豬創業,準備大賺一筆,當初他老婆就不同意,跟他吵架說要是賠本了就要離婚,最後果真是賠進去了,也不知道那位養豬老闆離婚了沒有?

這是到農村養豬老闆的故事,開篇的夢想很美好,結局卻不盡人意。

總之,承包山頭搞養殖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除了既要熟悉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情,還要精通養殖技術、深入瞭解市場,資金上也要玩得轉,天時地利人和湊齊了的概率多多大,想必大家心裡都清楚。你說呢?


田園漫記


那些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大家好,我是文輝,關於這個問題,我分享一下我認識的一位在農村包山林搞養殖的人,是我朋友的親戚。他姓王,是一個70後,搞的是散養黑土豬和土雞。2014年的時候回家開始創業,用了五年的時間,從負債100萬,成了當地有名的養殖戶。


2014年王大哥拿著自己僅有的20萬,回到老家承包了村裡的500畝山林,並向銀行貸款30萬,向親戚朋友借了20萬,在山裡修了路,拉通了電,建了蓄水池,蓋了廠房,人住房。沒有人知道他要幹什麼。大家都很好奇,問他要幹什麼,王大哥告訴他們說,他要養豬,散養豬,大夥罵他說腦子有病,養豬跑到深山裡來,但是王大哥只是微微一笑,也不解釋。

一切建好之後,王大哥又買了幾十噸的玉米,麥麩,豆粕,等農作物,並它們混合後加工成粉末狀態,再裝了起來。然後又買了給豬餵食的食槽等一系列的使用工具。一個禮拜之後,100頭土黑豬小豬崽子運來了,96頭母的,4頭公的。


可是這個時候王大哥開始犯愁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100頭小豬仔,他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而且他的錢也差不多花完了。於是他找到了他的高中同學,想向他借點錢。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同學說錢是有,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讓他也加入進來,以合作的方式入股,兩個人共同經營。本來王大哥想拒絕的,但是仔細一想,還是同意了,因為他一個人也忙不過來,他來正好。

兩個人簽好合同後,王大哥的同學投資了35萬,王大哥還是佔大股份。就這樣兩個人就在山裡過起了“與世無爭”的養豬生活。小豬第一個月的時候是在廠房裡養的,因為太小,不敢放到山裡去,怕走丟。第二個月後,小豬開始外放,但是小豬害怕,還是不敢走遠,王大哥他們只能用趕的方式讓豬去山裡去,因為山裡有很多草,野菜,野果實,植物根莖,各種昆蟲都是很好的免費飼料。漸漸的,小豬適應了山林裡的環境,不用王大哥他們趕,自己就跑到山裡面找吃的了。


過了七八個月,王大哥他們發現,豬回來的數量越來越少,這可把王大哥他們嚇了一跳,以為豬丟了,於是進山去找,等找到後,心終於放下來了,原來母豬懷孕了,在外面的山洞裡搭了窩,下崽了,這可把王大哥他們給高興壞了。

一年後王大哥的散養黑土豬已有六七百頭,但是並沒有把它們全部賣掉,只賣掉了300多頭公豬,母豬留著繼續下崽。而賣豬的錢,他們又承包了一百畝田地,請人在裡面種了玉米,小麥等農作物。而且還買了幾千只土雞仔,有五黑雞,蘆花雞,本地土雞,專門請了工人和他們一起養。


直到今年,王大哥他們又辦起了合作社,讓更多的人加入了他們的陣地。目前黑土豬存有2300多頭,牛羊幾百頭,土雞,孔雀,火雞等家禽3000多隻,成了當地最有名的養殖大戶。

我是西北文輝,專注養殖,歡迎大家指點評論,另外如果你有更多養殖問題,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或者私信我,我們一起交流討論,期待你的到來謝謝!


西北文輝


我一朋友*偉,國營西安蝴蝶手錶廠職工,與我同庚,上世紀90年代買斷工齡下崗,本世紀初期,籌集了四五萬元資金,到長安縣大峪鄉承包了半條山溝,據說是120畝山坡地,事實上200畝都不止,因為是山溝,本來就荒著,承包時也無人丈量,粗略估計了一下,當然向承包人傾斜。起先養殖雞、羊,因銷路與效益問題,改成了放養生態豬,無抗養殖。四周紮了鐵柵欄,蓋了圈舍、庫房、臨時住所等,周邊種植苜蓿。從幾十頭開始,依靠親朋、顧客口碑相傳,十幾年下來,除卻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外,滾雪球似的滾到了年出欄近千頭,取得了國家有機農產品認證。2017年,又把另半條山溝流轉過來,擴大養殖規模。

2018年環保整治,秦嶺北麓被劃為“禁養區”,該養殖場儘管手續齊全,也未能逃過一劫:生豬限期處理,豬場強制拆除,截至目前也未得到任何補償。一夜之間,*偉從一個“中產”淪為了“無產階級”,四處打零工謀生。


北大屠夫陸步軒


說到這個話題,我也想談談我的看法,畢竟我現在就是做的這一行。本人86虎,2014年我辭去農機銷售回老家,在家休息了將近一年,說真的是看致富經衝昏了頭,想著自己搞點養殖,輕輕鬆鬆的,還能顧家。第一次搞了2000只柴雞,忙活了半年後,新搞的場地因修路問題擱置一年,前後花費大致6萬元,後來雞也零散拋售,沒賺錢,但也沒陪,除了場地等固定投資。15年新場地的路搞好後,又上了將近2000只,說真的一次太多不好消化,太少又養不了家,賣給雞販又不掙錢。之後公雞直接淘,留母雞產蛋,雞蛋無銷路,自己吃,送人,送朋友,又是不賺錢。第三年中旬雞蛋慢慢能養活自己,但還是不賺錢,後期上了放養黑豬,兩三隻羊。去年豬肉打開本地市場,銷量馬馬虎虎,今年比去年更好點,幾年下來前前後後不算自己家人的人工投入將近100萬,現在還負債30左右,爭取明年底還請債務。反正農業是個條漫長而艱辛的路,不能妄想一下暴富,不能一口吃個胖子,要徐徐漸進,靠質量和口碑生存,之後才是盈利。


鞏義川秀山莊


一、為什麼要回農村搞養殖?

前幾年我認識的一對夫婦,因為在外面打工多年,積攢了一些錢,總共有幾十萬。覺得打工辛苦,賺錢不是很多,早就想自己當老闆了。聽說搞養殖政府有補助就決定回鄉搞養殖,租了100多畝的山地,山場的租金很便宜,5000塊錢一年,田另外算,租金要100~300塊錢一畝,因為嫌田租太貴,沒有租幾畝田。

二、他們養了什麼?

因為這邊很多田都荒蕪掉了,長滿了野草,可以放牛,山上也有很多草和樹木可以放牛,養牛政府也有補助,後面決定養牛,但是他原來從來沒養過牛,沒有一點相關的養殖技術。建設牛棚、接水、拉電大概花了30多萬的資金,買小牛犢大概去掉30來萬的資金,打工賺來的錢幾乎都花光了,可是投資才剛剛開始。以後山上的草要是不夠吃還要買草料,因為養殖週期比較長,長期沒有收入。


三、為什麼賠錢?

1、因為沒有養殖技術,跟著感覺走,牛的長勢不理想,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別人養一年就可以賣的牛他要養二年。

2、因為沒有做長期的規劃、預算,前期投資過大導致後期資金鍊比較緊張,因為養殖週期比較長,長時間都沒有收入,不比打工每個月按時有工資發。該買的草料沒有買,該買的藥品沒有買,存在僥倖心理導致牛死亡,也是牛長勢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3、原計劃政府補貼的錢一分錢也沒拿到,因為他們的規模不夠大,沒有帶動周圍的農民致富,達不到補貼的標準。

4、因為了節省租金,山邊上的田大都沒有租下來,雖然大部分都荒蕪了,但也有部分人種了農作物,導致要花很多時間去看住牛,不讓它們吃農作物,沒辦法放養,浪費很多時間、精力。農民看到你必須要租這個田的時候,趁機抬高租金。


總結:我舉了他的例子並不代表別人養牛也會虧本。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都要先學好技術,技術掌握在手中做什麼都更有成功的機會。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承訊生態種養】,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承訊生態種養


大家好,我是農民小席,感謝提問!

那些承包農村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怎麼樣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舉例說明,因為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例子。

去年7月份,我堂弟萌芽了散養土雞的想法,畢竟是年輕人,說幹就幹,對於沒有一點養雞經驗的他,就憑藉著一天時間走訪學習別的養雞廠的養殖經驗,便開始籌劃自己養雞的各項事宜。不過,他的散養雞場是承包別村的,雞廠設施基本齊全,僅對雞舍和圍欄進行簡單修復就可以直接飼養,因為這個雞廠以前就有人養過雞。當然了,我堂弟是他們村招商引資進來的,租金也相對便宜,一個面積大約有七八畝的場地每年租金才6000元,而且據說當地政府還有項目款,這樣的優越條件才吸引著我堂弟有了養雞的念頭,而且特別堅定。

由於時間關係,再加上他對養雞一竅不通,為了降低死亡率,他只能選擇月齡較大的雞苗。畢竟是第一次養雞,而且他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就購買了500只雞苗進場,精心飼養到年底開始出欄,除過死亡的,只剩下400多隻可以變賣。話說是散養雞,應該可以賣個好價錢,可由於出欄量太少無法以好價錢大量賣出,只能在市場上和普通雞一樣的價格現買現殺,而且他養的雞都在六七斤左右,重量也不夠達標,根本賣不上理想的價格。所以,他大半年的心血都花在養雞場裡,不但沒賺到錢,還賠了一些錢。今年年初他本來計劃著準備大規模搞,但由於資金緊張就放棄了。

通過我堂弟的這個例子,我覺得包山頭搞養殖一定要謹慎,千萬不能盲目行事。第一要有豐富的養殖經驗;第二要有充足的資金;第三要有可靠的養殖技術;第四要懂得養殖管理。要想搞好養殖產業,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農民小席個人觀點,如若喜歡,請加我的關注,謝謝。

農民小席


那些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最後的結果不是賠了就是賺了。我認識的一對中年夫婦,他們在我們這邊的山區草原包地養羊,最後賺的盆滿缽滿。

兩口子是我同學的親戚,以前本來就搞養殖,在家圈養小尾寒羊,因此積累了一定的養殖技術和經驗。考慮到圈養和放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老兩口又特意進山跟著當地的牧民學習了一段時間的放養羊技術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我們這裡的山頭承包還是挺便宜,兩口子花20萬承包了10年期限的300畝山頭,然後購入適合當地養殖的灘羊品種,大約500只,又儲備了惡劣天氣餵羊的牧草精飼料,山裡面修了簡易住所和羊舍,前期所有的投入差不多100萬。


投資是巨大的,但由於管理經營得當,人又能吃苦,耐得住山裡的清冷,再加上這幾年雨水好,草場長勢豐茂,灘羊所生的小羊羔成活率很高,每年也能賺個20多萬。

現在算起來,他們已經在山裡面待了差不多5年時間,前期投入的本錢基本已經回來了。這不今年這段時間正好趕上高羊價,老兩口瞅準了時間,互相商量把自家的500多隻基礎羊賣去了300多隻,最後只留了200來只。這300多隻基礎羊,一下子給他們帶來了將近60萬的純利潤,老兩口也是樂開了花。


接下來手裡面還剩200來只基礎羊,離草原的承包期限也還有5年時間,這5年時間裡具體的羊價還不好說,他們暫時持觀望態度,並不打算投入資金加大養殖規模,只是任由余下的200來只灘羊自繁自育就好。

最後,我只想說老兩口的勤奮和技術經驗換來了他們的好運氣。今年的羊價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在這個時候能有幾百只的存貨,自己想不賺錢都難。養殖業就是這樣,在價格高的時候果斷出手,千萬不要貪心不足想著繼續漲價。


西北郭郭


前幾年山村熱,鬧得不少人心動不已,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一般有心承包搞養殖的都不只是單純的養殖,都開了個什麼什麼山莊,某某莊園,一邊養著花鳥魚蟲,一邊經營著飯莊,開始的時候都是轟轟烈烈,最後好像都鳥悄的不了了之了,為啥都經營不下去了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入不敷出不賺錢。

我們這裡當時也有一個山莊,是某個村的書記承包了一個山頭,修路蓋小亭子,種了櫻桃、桑葚、桃子各種水果,還有各種花鳥,聽說光山莊的基礎裝飾就投了一二百萬,山莊建成後,僱了專人養跑山雞、豬、鴨子、魚等,還在山裡種了西紅柿、黃瓜,還有很多野菜,經營過程中主打的就是農村“野味”,這野味還真是小看不得,一點不比“山珍海味”便宜,這種邊搞養殖邊搞餐飲的模式,菜品都是很貴的,這就造成了農村人吃不起,城裡人來的少的現狀,首投資金就在幾百萬,後期運營一般的話,別說盈利了,就是成本都很難賺回來,所以經常會看到,開始時轟轟烈烈在山頭搞養殖的,後來都是不停的換門頭,換來換去都黃了。



不過也不能說承包山頭搞養殖的就都不行。我們這裡還有個葡萄莊園,在莊園裡大批量養著各種家禽,還種植著各個品種的葡萄,每年葡萄上市時好多人來莊園遊玩,這裡集吃喝玩樂一體,在買完葡萄後,可以到養殖區自選跑山雞或者去魚塘捕魚,大師傅直接給處理做成菜,絕對保證第一手的新鮮家禽,從山村野地到飯桌餐盤。這個莊園搞的養殖業就很紅火了,承包的山頭地方大,可以選了羊直接做烤羊,也可以選跑山雞直接做蘑菇燉雞,還可以選魚吃全魚宴。在這裡可以摘葡萄,遊玩,吃飯,住宿莊園一日遊,經營的還算比較紅火。但是由於有些偏遠,也是經營壓力比較大。




總之這幾年承包山地搞養殖的比較少了,單純搞養殖收益一般,建成莊園這類農家樂又擔心是違建,大棚種植櫻桃、長桑之類的水果倒是比較紅火,收益也不錯。


一品小十六


對於你這問題我可以寫我的所見所聞,我是福泉電商電商扶貧站的,我這是貴州高原的原始森林裡面就有一個養雞的,他叫王國河,以前是一個打工打幾年,由於人實在,老闆就提升他當皮革廠的廠長,年薪有幾十萬,這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天文數字了,16年辭職回貴州福泉老家承包了2000多畝地搞養殖,養殖的地方是水庫區,裡面幾公里都沒有人家,都是高山樹林,環境很好,與世隔絕的,養了本地土雞,很多人叫笨雞或者草雞的,另一種就是烏雞了,生綠殼蛋的那種,現在有一萬多隻,還給周圍的農戶發放雞苗,他給雞喂蚯蚓和蔬菜,他說雞屬於鳥類,本就該吃蟲子,在山上飛跑,這樣雞的身體才強壯,所以就用2000畝地分一部分種菜和養蚯蚓,雞蛋和雞都買得比其他人的飼料雞貴,但還是很多人慕名而來抓雞,山上還建了一個棚子給遊玩的人做燒烤,他的經營模式很成功,還解決了5個殘疾人的就業,市政府還給表揚了,所以只要方法得當,養殖還是可以成功的!





千年等到你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就這問題說下我村叔叔們的養殖故事吧。早在05年我村一位大叔聯合幾戶人家承包荒山辦了一個養殖場,山上養羊,山下養豬,那些年豬價、羊價高,加上政府有補貼 ,大賺了一筆,特別是08年豬肉14一15元一斤,羊肉50一60元一斤,一頭能賺1千多元,一年就賺了好幾百萬元,然後我村很多人都加入了養殖行業,而我村那位帶頭養殖的大叔卻退出了那個養殖場,自己單獨另辦一個農場,改用傳統生態的種養方法養豬、養雞、種菜並加工農產品。隨著豬肉、羊肉價格下跌,政府補貼取消,工資上漲等因素,養殖行業進入寒冬,散戶們紛紛退出養殖行業,只有幾個大戶和那位大叔還在養殖,時至現在幾個養殖大戶養殖規模較大,那位大叔規模最大,有自己的品牌和專賣店,經濟效益很好帶動了部分鄉親脫貧致富。總之各行業有賺有賠,只要有技術、有市場,用心去做還是有奔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