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霸王龍生活在非洲草原會是什麼樣?

尋見幸福之門


千尋君不請自來。

作為最著名的恐龍,霸王龍生活在非洲草原會怎樣呢?

首先,目前地球的大氣含氧量要低於恐龍時期,溼度和溫度也要低一些,因此霸王龍生活在如今的地球可以會缺氧,而且非洲太乾燥,恐龍可能會生病。總的來說,就是無法適應目前非洲的環境。

如果霸王龍能適應下來,那就好辦多了,以霸王龍的體型和攻擊力,目前非洲大陸上沒有任何動物能奈何的了它,但非洲遍地的食草動物,也不是都能抓來吃,霸王龍的缺點在於奔跑速度太慢,最高只有40千米/小時,比草原上的大多數動物都要慢,而且霸王龍不太靈活,很容易被絆倒,但它還是能捕捉一些笨重的動物,比如

大象、犀牛、河馬這非洲三巨頭,但在霸王龍面前都是肥肉,而且它們也最合霸王龍的口味,其它的動物還不過塞牙縫的。

所以霸王龍會以大象、犀牛、河馬為主食,但這三種動物繁殖速度太慢了,遠遠跟不上霸王龍的消耗,因此,在吃光三巨頭之後,霸王龍就會因為食物短缺產生內鬥,而別的動物也會逃離霸王龍的領地,向中非森林或者東非山地遷徙,整個非洲草原將會成為生命禁區,霸王龍內鬥之後會因飢餓而再次滅絕。所以,即使沒有人類的干預,恐龍也不會在非洲大陸上生存太久。

但恐龍造成的破壞是巨大的,非洲草原象可能大部分會被吃掉,但在偏遠地區可能還有殘留的種群,恢復到恐龍來之前的數量可能要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河馬也有可能藏在某些河谷裡而逃過全軍覆沒的厄運。但犀牛可能就沒這麼幸運了,數量本來就少,分佈範圍也小,很可能就此滅絕。

所以,讓霸王龍回到非洲大草原,除了大肆屠殺動物之外,對人類沒有太多影響,想要對抗現代人是根本不可能的,它再厲害也是肉做的,非洲人拿著破爛AK信仰射擊都能把霸王龍打成篩子。


百科千尋君


獅子將不再是草原之王,

大象將不再是非洲體型最大的,

平頭哥再兇再不要命也得繞道走,怕被踩死,

二哥人再多也不管用,一口就能咬死七八個,

尼羅鱷在它眼中不過是根大號的辣條,

河馬的大嘴和它比起來也顯得小巧可愛,

犀牛的角不再管用,因為頂不到,並且也打不過,


96年凌晨四點的芝加哥



如果霸王龍出現在非洲大草原,它會突然攻擊公共汽車,咬一些穿過道路的小汽車,因為它們誤認為這些是可以吃的食物。



我們考慮一下這個問題怎麼樣:如果霸王龍今天還活著呢?從技術上講,許多科學家會認為恐龍在現代還活著。事實上,你可能每天都會看到它們,因為鳥類是恐龍的後代。如果你所期待的是史前時代強大的爬行動物,像飛來飛去的麻雀這樣的小鳥可能會令人失望,但這正是進化和滅絕事件所決定的。

霸王龍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很容易找到食物,因為它們以死去或喪失能力的大型食草動物比如非洲象、長頸鹿、河馬、犀牛、水牛等為食。不過,這不會持續太久。因為霸王龍必須找到活的獵物,或者可能是新鮮的食物,這取決於它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腐動物。不知道霸王龍吃不吃的慣現代哺乳動物的肉,對霸王龍來說可能不好吃。但是鳥類屬於恐龍的分支,可能吃完了大型哺乳動物,它能找到較大的鴕鳥來吃,但我懷疑它能跑得足夠快來抓鴕鳥。如果幸運的話,霸王龍發現一個鴕鳥飼養場,可能會像吃爆米花一樣吃掉這些鴕鳥。但我認為,霸王龍除了大型動物,它們對較小的羚羊和獅子無能為力。最終霸王龍會餓死,因為非洲缺少大型食草恐龍那樣又笨又慢的動物,哺乳動物的智商可能碾壓霸王龍,霸王龍根本逮不到它們,要不建議霸王龍去抓鱷魚吧。



另一方面,現代病毒和細菌對霸王龍的影響不能忽略。畢竟,如果霸王龍今天還活著,它們的免疫系統很可能沒有能力處理我們現代的細菌、真菌和病毒。年代鴻溝太大了,不可能出現霸王龍再次稱霸地球這種情況。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霸王龍如果生活在非洲草原,那將是各類動物的滅頂之災。假如非洲動物齊心協力,結果也有可能不一樣呦!


霸王龍是生存在6500萬年前的食肉恐龍,體長可達13.7米,身高可達4.5米,平均4米,體重7-8噸左右。它的血盆大口張開寬1.3米,牙齒像匕首,一口能扯下200多斤的肉。年輕的霸王龍霸王跑起來,時速18-40千米。


2野生非洲雄獅平均體重240千克,全長可達3.2米。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殺手鐧:全能型,老大級別。

3花豹體形似虎,但比虎小,體長1~1.5米,體重約50千克,最重可達100千克。動作靈活,殺手鐧:善於攀樹和跳躍,膽量也大。


3非洲有三種鬣狗,一般我們見到最多的是斑鬣狗。斑鬣狗是家族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斑鬣狗成年以後的體長最多可以達到一米六,體重能夠突破一百斤甚至能夠與草原之王獅子過兩招。殺手鐧:群毆,掏肛術。

4獵豹又稱印度豹,是貓科獵豹屬的一種動物,也是獵豹屬下唯一的物種。殺手鐧:奔跑速度極快。


5最有分量壓軸的應該是非洲大象,雖然它不是食肉動物,他也算非洲老大了,發起脾氣來也是非常猛的。非洲大象約4-5噸,高3.5米左右,最高的可達4米!殺手鐧:大塊頭,力氣大。

總而言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大自然不變的法則!


愛我愛拉燈


如果霸王龍在非洲復活會怎麼樣?

第一 現在的地球環境比白堊紀時空氣含氧量要低,巨型古生物很難生存,就算霸王龍能造應也將面臨以下的問題。

第二 霸王龍個頭太過寵大,捕獵時跟本不能通過隱藏來發動突襲,霸王龍的奔跑時速只有40公里/小時追不上絕大多數的動物,爬行動物的耐力又遠不如哺乳動物所以霸王龍只能對大象,犀牛等行動較緩慢的大型動物下手。

第三 有人一定認為霸王龍個頭比大象,犀牛都大捕殺它們一定易如反掌,但實際上霸王龍還真不是它們的對手。因為爬行動物的骨密度遠低於哺乳動物,在受到衝擊時又沒有收縮肌肉的條件反射所以哺乳動物的抗衝擊力是爬行動物的幾十倍。貓咪的小爪爪就能拍死和它差不多大的蜥蜴,而一塊半截磚就能砸死大鱷魚。大象犀牛都是沒有天敵的動物,看到霸王龍時自然不會慫,只要一個撞擊霸王龍就會散架。

第四 非洲草原的晝夜溫差很大,就跟蒙古,西藏,新疆差不多。到了深夜霸王龍就喪失了活動能力,而這時如果被獅子,鬣狗,野犬等群居動物遇到了那就只能睜著眼看著自己被啃食掉。


衛雨田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霸王龍作為一種已經滅絕超過6000萬年的物種,如果穿越到非洲大草原上會怎麼樣呢?我們先從霸王龍和非洲現存的動物做一下比較看看,有沒有猛獸能擋得住霸王龍的腳步?

霸王龍

從現在發掘的霸王龍化石看,霸王龍生活在距今約685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的北美洲,這個物種的出現,迅速的成為了北美洲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在當時的北美洲,所有的恐龍種類中,只有一種恐龍的體型能與霸王龍想抗衡,它就是三角龍。但是三角龍畢竟是食草恐龍,戰鬥力比霸王龍差了不止一個級別。

“無敵是多麼寂寞”,這是當時霸王龍的真實寫照。20世紀初,霸王龍的第一具化石砸美國的蒙大拿州被發現,由於當時只發現了部分骨架和腿骨化石,而且完整度很差,科學家們只是把霸王龍定義為一種大型的肉食恐龍,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科學家們終於又發現了一具相對完整的霸王龍化石。

從此,霸王龍的神秘面紗被慢慢揭開。

霸王龍的食肉量

從已發現的多具不完整的霸王龍化石看,霸王龍生前的體長平均在12米左右,臀高在4米左右,體重平均在10噸左右,最重的接近15噸,僅僅是它的頭骨長度就有1.5米左右。

關於霸王龍的每天的食量由於年代久遠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但是根據現在肉食動物與食物量的比重看(成年的雄獅每天的食肉量在12公斤左右,雄獅的平均體重在240公斤左右,比例約為1:20),也就是說平均體重20公斤的動物每天的食肉量大約是1公斤左右。由此可以推斷,霸王龍的每天的食肉量應該在500公斤左右。

在當時以大型恐龍為主的白堊紀,霸王龍這點需求量確實不是問題,但是,現在的大型動物的體重大都在幾百公斤左右,也就是說,霸王龍每天就要吃掉一頭成年的非洲水牛。

非洲現存的大型以及兇猛的動物

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著成千上萬種不同種類的動物,我們先來看一下大型的動物。在大草原上,大型動物一共有三種-大象、河馬、犀牛。

成年非洲象的體長大約在6米左右,體重在3-6噸之間,而且非洲象皮糙肉厚,所以在非洲大草原上,就算是成群的獅子也不敢輕易招惹成年的非洲象。

但是,非洲象這個身體數據明顯的比霸王龍差了一倍之多,而且在霸王龍1萬多公斤的咬合力面前,皮糙肉厚的大象也變得脆如簿紙。因此,作為陸地最大哺乳動物的大象顯然無法阻擋霸王龍的腳步

既然大象都無法與霸王龍相比,就更不用說體型還小於大象的河馬和犀牛了。

我們再來看一下兇猛的食肉動物。

說起非洲最兇猛的動物,那就是獅子了。獅子是“草原之王”,而且它們還是群居動物。成年非洲獅的體長約在3米左右,體重平均在240公斤左右。獅子最強的武器就是自己的犬齒,它的捕獵方式就是撲到對手身上,用長約10公分的犬齒刺進對手的皮膚裡。

但是,霸王龍的皮膚厚度大約在13公分左右,也就是說,站在那讓獅子咬,它連皮都無法咬穿,更不用說給霸王龍帶來致命的傷害了。

綜上,如果霸王龍穿越到了非洲,對於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們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因為沒有動物能夠擋住霸王龍的腳步,反而以大型動物為主的非洲大草原能夠成為霸王龍的食物天堂。

按照咱們上面推斷的食量,霸王龍一天就能吃掉2頭非洲雄獅,按照這個速度下去,很快,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就會被吃光(小型動物除外)。

隨著食物的充足,霸王龍的體型勢必也會發生變化,食量也勢必會增加,所以,如果把霸王龍放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年的話,它每天的食量很可能會變成了兩頭非洲水牛甚至更大。

但是,物極必反。霸王龍在非洲大草原上根本沒有制約它的動物,這在短期看來是件好事。但是從長久來看,霸王龍還會經歷距今6500萬年前那次大滅絕一樣的慘劇,現在的動物們在有霸王龍的存在的環境中根本無法正常的生存,這勢必會造成物種的滅絕。當大型動物被吃光的那一刻,也是霸王龍再次滅絕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