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這個春節,每個人的心都被疫情牽動著。

手機不離身,

時刻關注著疫情的最新發展,

也時刻牽掛著身處疫情中心的武漢。

今天,距離武漢“封城”已經過去11天,

這11天了,他們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和煎熬,

卻也展現出讓人敬佩的擔當與堅守。


近日,百度發佈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搜索大數據的報告(武漢篇),或許能讓我們更直觀地傾聽武漢人的心聲,看看身處風暴中心的他們,關注著什麼,經歷了什麼。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他們承受的,遠比你想得更多

“哭了無數次”;

“我沒做過一件壞事,為什麼要經歷這些”;

“不停地看手機刷有關疫情的消息,我知道再這樣下去真的替代性創傷了,可這是我的家啊,我怎麼能不關注”

.....

對於所有武漢人來說,這可能是記憶裡最沒有年味的一個新年。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突然之間,平靜的生活被打破:

@清晨一縷陽光:大年三十晚上沒有一個人看春晚。兒子有點小感冒,大家都害怕,電視開著,都拿著手機看疫情相關信息。

@三三的風:第一次一個人過年,每次透過窗戶看外面,街上都沒有人,車也很少,心裡說不出為什麼,就是好難受好難受。

每一個平平凡凡在武漢生活的人,都被捲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承受著從未想過的種種難和痛。

在關於武漢的百度搜索數據裡,熱搜榜單排第一的是“ 武漢疫情最新消息”,第二的便是“ 快遞單號查詢” ,物資的壓力,同樣困擾著每一位武漢人。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然而即使如此,絕大多數武漢人都不曾後悔留下。

一位獨自在武漢過年的女生說:“我生活的城市病了,我要等她好起來,我在武漢會好好照顧自己,不能連累家人和家鄉。”

疫情初期,無數武漢人就主動退票不遠遊,即使知道“封城”的消息,知道生活面對諸多不便,依然堅定地選擇和這座城在一起。

1月23日,一位小夥子已經坐上了回家的高鐵,卻在進一步瞭解疫情消息後,掉頭回到了生活的城市。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這個春節,對於居住在武漢的人來說,尤其的艱難。

他們所承受的,遠比我們想得更多。

用理性戰勝恐慌

武漢“封城”後,90後小哥王弘濤走上了街頭,用鏡頭記錄下武漢真實的物價、交通和生活,他說:想通過視頻去回應網上的謠言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疫情之下,謠言層出不窮,卷在真真假假的消息裡,總讓人內心一次次陷入焦慮不安。

“ 桑拿、汗蒸、板藍根能預防新冠病毒 ”;

“ 沒感冒時,口罩反著戴 ”;

“武漢‘小湯山’將停工”;

“鍾南山院士被傳染”;

“武漢物價失控”

.......

然而身處疫情中心的武漢人民,卻比我們想得更加理性。

有人選擇用視頻記錄下真實的武漢,而更多的武漢人在慌亂之後,停下來思考。

在百度公佈的搜索數據裡,疫情初期武漢關於“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的搜索指數不斷升高,而在近日的熱搜榜單裡,身處風暴中心的武漢人民絕大多數在

主動關注闢謠信息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謠言步入【短命期】。

比起擴散謠言,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權威信息和專家建議,通過百度這個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平臺,尋求更多具體、有效的防護辦法來應對這次疫情。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shjdgwhiled:作為一個普通的武漢市民,我能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儘量不出門,不信謠,不傳謠;

@一定會好的:一開始也被各種信息裹挾著慌亂不已,但現在已經越來越懂得不僅僅是用眼睛去看信息,更是用腦子去“看”信息,用理智做武器,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昨天看到一篇很棒的文章:《越是在關鍵時刻,越是要獨立思考》。

開篇有這樣一句話: 謠言滿天飛的時候,更需要用邏輯武裝大腦

真正危險的不是謠言,而是我們被謠言所駕馭,拒絕接近真相。

我的城市生病了,但它一定會好的


最近武漢火神山、雷神山的直播火了,上千萬網友成為“雲監工”,而武漢人也時刻關注著建設最新進展。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網友@捕猹少年小閏土 說:隔兩小時就會點進去看一下,其實也不是無聊,看的是希望。

武漢“封城”,可它從不是一座孤島。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總有一些光,能夠穿透寒冷,在武漢人心底種下希望,也讓我們每個人相信沒有過不去的冬天,春天一定正在來的路上。

那些希望,來自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在疫情鬧得人心惶惶的時候,84歲的鐘南山踏上了駛向武漢的列車,在所有人的心裡注入一陣“安定劑”。

他說:“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一個多月的時間幾乎沒有休息過,一直奮戰在抗疫第一線,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身患漸凍症,雙腿已經萎縮,其實最該多休息。

他說:“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吳小豔醫生,在回鄉的車上接到了醫院的支援號召,毅然決然下車回武漢。從下車到返回工作崗位,她只用了2個多小時。

她說:“下一站,回武漢”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90後的護士擔心受疫情影響無法乘車,著急地拿出護士證,她的目的地不是家鄉,而是武漢同濟醫院。

面對擔心的父親,她只是擺了擺手:“爸,回去吧,沒事的”,然後轉身走向屬於自己的戰場。

突然明白了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罷了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目前武漢地區共有6萬餘名醫務工作者參與救治,其中包括來自全國各地的

42支醫療隊4599名醫護人員

昨天下午,73歲的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院士,也從杭州出發,帶領醫療隊前往武漢救治危重症病人。

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相信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沒有攻克不了的病毒。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那些希望,來自火神山、雷神山建築工地的工人們

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將分別於2月3日和2月6日正式收治病人。

這令人驚歎的中國速度背後,是數千名工人,不分晝夜,不計報酬,建設希望。

一位河南的大哥,年都沒過,自己打了車過來支援。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雷神山施工現場的多位工人也都是自願過來,晚上有的就在車上睡,誰都沒談報酬,他們說:“ 不要錢都行,做好了為止”。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一位兩天兩夜沒有休息的挖掘機操作手,對於辛苦輕描淡寫:“ 在家也不能安心睡著 ”

“(工錢)這有什麼呢,不在乎的,不在乎了,我感覺到很榮幸的”。

有記者詢問一位叉車司機:有什麼對網友說的嗎?

司機衝著鏡頭笑了笑:“ 沒問題的,這裡這麼多人都在這裡嘛。 ”

嗯,有你們在,沒問題的。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那些希望,來自身邊那些平凡的人

山東日照的一個派出所,一位老環衛工人走進來,沒有說話,甚至沒有露臉,只放下一疊錢和一張紙條,轉身就走。

紙條上寫著:“急轉武漢防控中心,為白衣天使加一點油”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河南信陽菜農李俊和家人決定將自家菜地的所有蔬菜全部捐出,這幾乎是他半年全部收成,而他去年才把種菜的貸款還清。

“ 大不了今年再從零開始 ”;

“ 如果我要有錢就捐錢,但我沒有錢,所以我只能捐菜,有什麼捐什麼”。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武漢一家餐廳,專門為金銀潭等醫院的醫護人員做盒飯,每天製作平價盒飯800-1000份,為了保障安全,每次外出買菜回來都要消毒,非工作人員不可以進入餐廳。

店主小姐姐每天只睡4個小時,不圖掙錢不圖名利,只是:“看到醫護人員的朋友圈,很受不了,我想做這個事兒。”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生活中他們是如你我般的凡人,會膽怯會偷懶,面對疫情時,卻義無反顧的站出來

黑暗有多讓人咬牙切齒,光明就有多讓人熱淚盈眶。

還記得百度熱搜榜單裡,有兩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搜索:


「封城」第11天:我翻看了武漢人的搜索記錄....

多麼渴望這場災難快點過去,才會日復一日地在鍵盤上敲下“非典是怎麼被控制住的”“非典持續了多久”這樣的問題。

對此,我想用一位小女孩的話作為回答。

這位叫婉清的14歲女孩,給奮戰在抗疫一線,已經很多天沒有回家的父親,寫了一封家書。在家書的結尾,她這樣寫道:

“吾堅信沒有一個冬日不可逾越,病毒肆虐的當下,亦如是。”

這個冬天,比往年更寒、更冷。

但是啊!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請相信,春天一定在來的路上。

待凜冬離去,雪融草青,

一定有新的相逢將溫暖延續。



一鍵點擊關注“三生繪畫”,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精彩和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