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后大部分的性格共同点是什么?

用户62209346357


自卑一一屈犟一一坚韧一一同情一一善良。基本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实践是这个路数。


相随心转5


我堂姐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她刚出生时,因为是个女孩,全家都表现出失望,并计划着赶紧再生个男孩。

堂姐3岁那年,弟弟出生了,家里人对待两姐弟的态度非常明显,堂姐经常穿着别的孩子的旧衣服,而弟弟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新的。

孩子最会察言观色,弟弟从小就知道父母对自己有偏爱,对姐姐的态度也是骄横,经常抢姐姐的物品玩,还动不动就对姐姐挥小拳头。

每次孩子之间发生争吵,父母责怪的一定是姐姐。


“你这么大了,就不知道让让弟弟吗?”

“哭什么哭,弟弟能把你打疼?”

“快去把衣服洗了,除了跟弟弟争吵,还会干什么?”

……

堂姐就是在这样缺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到16岁的时候,她离开家去上寄宿高中,从此很少愿意回家,但她明显过得不快乐。

堂姐身上最缺失的是自信,她总是怀疑是自己不够好,所以才没有得到父母的爱。

这样的表现也出现在婚姻中,她很敏感多疑,对爱人管得很紧,爱人的一个电话或者一次加班,都能让她胡思乱想。

她越怀疑,生活越糟糕,家里总是争吵不断,她的怀疑让爱人心烦,而堂姐似乎也更加证实了一个观点:我就是那个没有人会真心爱我的人。


《母爱的羁绊》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爱来自父母,但有些时候,伤害也来自父母,更可悲的是,爱和伤害会被孩子继承下去。

也就是说,从小缺爱的孩子,长大后表现出最大的特征是不自信,她会把情感的缺失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却又不知该如何正确相处,从而造成新的矛盾。

那么,我们该如何治愈自己小时后缺失的情感呢?

1、接受自己父母的不完美,并找到自己的价值。

2、从心理上独立出来,发展并接受自己的个性。

也只有当我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学会和童年和解,才能逐渐摆脱童年时缺爱的阴影,并逐渐找回自信,不把情感寄托在别人身上,也才能真正做自己情感的主人,学会让自己变得快乐。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关注我呀,谢谢。


子芫伴你成长


缺乏安全感呗!我女儿的同学陈X,从小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爸爸,而她爸爸工作又忙,所以她一直比较孤独,因此长大了就缺乏安全感,听说她睡觉时从不关灯,要是关了灯她就睡不着;另外她还离不开人,在学校里上个厕所她都要和别人一块,不然她宁愿憋着……对了,她还特别喜欢讨好别人,把她爸爸给她的零花钱都拿出来请客,有多少就拿多少!而我的餐厅对面的面馆老板,他们两口子只喜欢自己带大的小女儿(在广东生的,马上读五年级了),而特别讨厌在老家长大的大女儿(大女儿出了月子两口子就走了,十多年以后才回乡创业,所以和大女儿没有感情),两口子只要一看见她,就横眉冷对、恶语相向。他们家大女儿也是因为缺爱而睡觉不关灯,老板娘为了这件事天天骂她,其实有时候我很想多嘴的,劝他们对大女儿好一点,但以前的经历告诉我,少管闲事为妙……以上两个人就是我生活中接触到的,睡觉不关灯就是她们的共同点!


凤146983974


小时候缺爱,挠头。。。。。

可能会过于冷漠或者过于敏感吧。

小时候没有得到的东西,大了可能就会自然而然的忽略掉,又或者比别人更渴求。

我没有这样的经历啦,而且我也没有发现身边的人说自己小时候缺爱的。

我感觉70、80后应该挨揍比较多,家长不动手跟你谈心讲道理的应该不多。而且那时候只要孩子吃饱了,才不管你怎么浪呢。一般都是到了饭点不见孩子回来,或者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见孩子,就站街上喊:“谁谁谁,回家吃饭啦/睡觉啦!”,然后就跟烽火传递一样,一层一层的往外传开:“谁谁谁,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啦/睡觉啦!”

哈哈哈,能传方圆十来里!有时候中午喊孩子没有回来吃饭,也不用多担心,下午饭的时候肯定能从外面回来,不耽误回家睡觉!

没办法,农村的孩子的生活范围就是这么广阔!这么撒野!


颛孙少霞


儿童在5-7岁,是性格发育的关键期。

中国有句古话说"一岁看大三岁老看",就是说儿童时期接受到的教育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一个快乐成长的童年,会决定人一辈子的幸福。所以,我们别给孩子在小时候留下遗憾。

但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种不如意有些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比如家庭离异的,或者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和其他儿童比较,就是不完整的。这样的儿童,容易缺爱。

从我身边的人来看,缺爱的儿童,长大后的人格也不是很健全。

他们喜欢攀比,容易心生嫉妒,而且有太强的表现欲。

因为小时候缺爱让他自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所以长大了就会刻意表现自己,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虽然挣表现无错,但是从小缺爱的儿童通常会对他人产生嫉妒。让自己累也让别人累。

从小缺爱的人,除了爱表现,容易心生嫉妒,还对他人没有信任感。这会在团队合作者鹤立鸡群,难以融入团队之中,也不受团队欢迎。

其实,从小缺爱的人,也很可怜。也许他们身上有很多人际交往的障碍,但是他们并不是明知故犯。我们应该给这样的人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毕竟你小时候比他得到了更多的爱。


精彩汉中


小时候缺爱的人,这个问题要分清,是缺父母的爱,还是缺老师的爱。

要是小时候缺少父母的爱,长大后大多以:冷漠无情,不知感恩,性格内向,独断专行。

缺少老师的爱容易形成:漠视关心,不思进取,性格偏激,不思助人。

因为有一句话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足以说明孩子不能缺少爱。

这就是个人认为从小失爱的人,成人后大部分性格共同点的地方。


上官萍萍


从小缺爱会比较自卑,没有安全感。没有强大的气场,特别在人多的场合不敢表现自己。

但这些影响主要是在上学期间。在自己成年进入社会之后,这些不良影响会逐渐减少。

随着自己三观的建立及成熟,会反观自己及周围的一切人和事,思考其中的因果,而更客观看待自己和别人。

所谓成熟,就是更大程度的接纳自己和别人。当你学会了爱自己,那别人对你的态度你就不会再过度敏感和纠结了。


那片深蓝的大海


自卑没有安全感,安全感是一种信念,它会变化(就是说你可能在一个时期有安全感,在另一个时期没有安全感)它的主要表现是相信,即对自己存在的世界的信任感。 无论你的遭遇和所处环境是好是坏,只要你信任这个世界(包括你自己),你便有了安全感,反之则无(处在完全相信和完全不相信间的这个区间体现了安全感的强弱变化)。


人生格局思维


自卑,没有安全感,敏感,遇事纠结。


用户7892764085598


没有安全感,不信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