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施化肥几次?

痛的末命名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玉米。玉米要施几次肥呢?虫子就按虫子这边的实际情况。给大家说一说。

第一按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三次。第1次是底肥。第2次是玉米拔节的时候。第3次是受了粉要长粒的时候。如果种玉米施三次肥,玉米应该达到一个高产的程度。但是施3次肥的人极少。

第二施两次肥。第一次是底肥。第二次是玉米拔节儿的时候。如果种植玉米。能够这两次都施肥。也会有一个好收成。不过现在施两次肥的人也不多了。

第三,虫子村儿里大部分人就施一次底肥。为什么施三次肥高产,现在人很少这么做了呢。

1,现在种地不赚钱。玉米便宜。不管有多高产。也卖不了多少钱。玉米也不是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2,夏天比较热。玉米高了以后。人们在里面施肥。容易中暑。玉米叶还容易把人划伤。

3,玉米长起来和人差不多高的以后。听说过玉米地里。一些不法分子藏在玉米地里作案的新闻。玉米长起来以后。一般的胆小的女同志干活呀,赶集呀,走亲戚啊。都愿意有个伴儿。现在在农村里。一般男同志都在打工赚钱。家里只有女同志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下地干农活儿施肥相对来说就有些困难。

所以说实话实说在虫子这边。大部分就施一次底肥-复合肥。如果大面积种植或者是家里人多有条件,最好是施3次肥。这样更高产

以上就是虫子对玉米施肥的一些真实的看法。 希望大家根据自家的情况决定。大家好,我是农人小虫子,欢迎大家关注评论留言


农人十里


大家好,我是牧豆人。种植好玉米不仅需要优良的品种、适宜的种植条件与水分,施肥技术也成为玉米是否生长良好的关键。那么玉米地施化肥几次?我来给大家回答一下。

由于玉米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因此玉米施肥次数是有限的,大概是种植玉米幼苗时施化肥一次,在幼苗成长期间施肥一次,在玉米穗期的时候施化肥一次,然后在玉米花期的时候施化肥一次。按照以上阐述,我们知道所以玉米地施化肥一共四次。下面我给大家讲解这四次应该如何施肥。


  1. 种植玉米幼苗时施加的是基肥,由于玉米品种不同,例如有套种玉米、夏玉米,因此施加基肥方法会有所不同。例如夏玉米一般是生长在土壤不太肥沃的地方,因此我们要施加少量的基肥,能够维持夏玉米生长即可。因为这块玉米地保肥能力不强,不适宜施加太多的肥料。而像套种玉米,就要施加足量的基肥来保持玉米幼苗生长良好。玉米基肥一般是选择腐熟优质的农家肥,再搭配少量尿素。
  2. 在玉米幼苗成长期间施化肥要以氮肥为主,这个时期是玉米茁壮成长的关键时期,是要促进玉米幼苗生长迅速,为玉米穗期打好基础。一般我们选择在玉米成长出四五片真叶的时候,此时土壤基肥消耗了不少,玉米幼苗需要大量营养来生长。
  3. 在玉米穗期施化肥也是以氮肥为主,而且比玉米幼苗成长期的比例更高,磷肥也要更多,钾肥的量也要比其他时期多。我们依旧选择腐熟优质的农家肥,再搭配尿素,大概一亩地搭配五十公斤左右的尿素。我们要注意,在玉米穗期中有一个时期,叫做大喇叭口期,这是决定玉米穗是否大,花粉粒是否多而且活性好的关键时期。我们施肥也要注意与浇水搭配。
  4. 最后一次玉米地施化肥是在花期。在花期,玉米已经出现了雌雄穗的分化,玉米之间也完成了授粉任务。现在就是补充营养,提高产量的时期。现在我们减少氮肥的量,以钾肥为主,磷肥为辅,再搭配一些含有足量且全面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有一些玉米授粉可能比较迟,为了提高结实率,我们还要施加硼肥。

以上就是玉米地的施化肥方法,大家觉得我说的怎么样?请在下方留下你们的看法,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谢谢大家。




牧豆人


玉米地要施几次肥!一般来说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大概需要施三次肥!

第一次

第一次施肥就是在玉米播种的时候施底肥。一般是40斤左右的复合肥。现在的玉米播种机都是可以连肥带种一块作业的。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有的农户还会在肥里增加10到20斤左右的有机菌肥。有机菌肥能够改善土壤品质,使得玉米根扎得更深,这样做的话,产量会非常的高。


第二次

第二次施肥,就是在玉米长到喇叭口的时候,需要施第二次肥。这时玉米需要拔节长高,此时需要大量的肥料来支持。这时候需要施加氮肥20斤左右!此时的玉米已经长到腰杆高,只能人工进地撒肥,这时候撒肥会非常的辛苦!不仅玉米叶划伤皮肤在玉米地里,闷热,高温会使人非常的不舒服。此时能够发明一种玉米地里的施肥神器就好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这样一种机器问世的。


第三次

这次玉米施肥就是在玉米抽穗授粉期。这时玉米生长发育到最后一个阶段。这时候就玉米需要加肥料。所谓俗话讲,氮长叶子磷长果钾肥多了长柴火。此时玉米已经长到两米多高。机械施肥已经是不可能了。此时要想在玉米地里施肥困难更是比第二次难度更大了。这次施肥也是非常的关键。由于需要人工施肥,难度比较大。

以上就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肥料的三个阶段。实际农业生产中后两次的施肥我们都没有跟上,玉米想要高产增收后两次施肥,跟上的话玉米产量肯定没有问题。


农村土巴哥


在我们当地有句俗话:“一追尺把高,二追齐齐腰,三追刚露毛”,所以玉米一般会施肥三次。

1.玉米的苗期,苗期追肥一般在定苗后拔节前进行,具有促根、壮苗、促叶、壮秆等作用,为穗多、穗大打好基础。具体的追肥时间要根据苗情、土壤肥力等情况来定。三类苗、移栽苗、未施基肥或种肥的地块、低洼潮湿的地块和套种玉米等,要早追、重追提苗肥,一般在定苗前后。要给瘦弱苗施偏心肥,促弱转壮,使之迅速赶上一般植株。


2.大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是玉米一生中需肥量最多施肥强度最大的时期,此期应该必须加强施肥,防止出现脱肥现象,应根据土壤肥力和苗情普遍施肥,每亩用尿素30到35公斤,挖坑深埋,施肥后盖土,长势好的玉米可适当少施肥或推迟施肥,长势不好的玉米应该多施肥、提前施肥。

3.抽丝前期,玉米抽丝期需肥量特别大,如果在这个时期玉米水肥不足的情况下,玉米的生长肯定会受到影响的,尤其是在玉米长势最好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到一个正确的施肥,直接影响玉米生长。



最关键的是,大家一定要记住,别在干旱的时候施肥,最好在下雨前施肥。


老高说农事


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纯氮2~4公斤、磷0.7~1.5公斤、钾1.5~4.0公斤。如果要使每亩玉米产量达到400公斤,平均每亩需施用40~60公斤硫酸铵或等量的其它氮肥;40~60公斤的过磷酸钙(有效成分含量10%~16%)或等量的重过磷酸钙(有效成分含水量36%~52%)和钙镁磷肥(有效成分含量12%~16%);6~10公斤硫酸钾(有效成分含量为48%~52%)或氯化钾(有效成分含量为50%~52%)。钾肥也可以用草木灰来代替,每亩用量为40~60公斤(干灰,无杂质)。在确定玉米的施肥量时,要综合考虑玉米的栽培类型、品种特性、产量水平、土壤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缓慢,因此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量也小;拔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的生长速度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量明显增多;开花受粉后,营养生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所以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量也就大大减少,几乎也处于停滞状态


丿邪说灬


玉米地施化肥几次?

1.我们四川这里我妈妈是育苗栽种的时候用第一次肥,用的复合肥不伤玉米苗的根,用氮肥的话容易烧根。

2.玉米苗栽种下去生长到3-4片叶子的时候,用第二次氮肥帮助长苗长叶。

3.玉米苗开始要抽穗出须的时候,用第三次氮肥帮助它抽穗出玉米须,免得错过了花粉时间收成不好

4.我是四川的这里是这样施化肥的,因为地理气候不一样供你参考一下!祝您有个好收成!




乐山兰妹儿


不同地区施肥方案有所差异,仅供参考:

玉米生育期主要分为:苗期、大喇叭口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

苗期:主要以沃叶高氮型菌肥为主,2kg/亩,间隔7—10天滴灌一次;配合叶面喷施玉米专用叶面肥1200倍稀释,间隔7—10天喷施一次,一般施肥2—3次。

大喇叭口期:即玉米7—13片叶之间,追肥以沃叶平衡型滴灌肥为主,2kg/亩,间隔期7—10天滴施一次;配合叶面喷施沃叶玉米专用叶面肥1000倍稀释+沃叶锌肥1200倍稀释,间隔7—10天喷施一次,一般施肥2次。

抽穗开花期:以沃叶平衡型滴灌肥为主,2kg/亩,间隔期7—10天滴施一次;一般施肥1次。

至成熟期:以沃叶高钾型菌肥1kg+高钾型复合肥1kg/亩,间隔期7—10天一次,一般施肥2次。



江湖二弟


按照玉米的生长规律而言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按照玉米的生长周期进行合理的追肥。玉米种植者也表示按照周期进行追肥确实能够高产。

追肥的口诀相信很多种玉米的朋友都知道“一追尺把高,二追齐齐腰,三追刚露毛”意思是在玉米的生长期间内一般要进行三次的追肥,分别在玉米的苗期、大喇叭口期、抽丝前期三个时间点。

但是种植过玉米的朋友都知道种玉米的不容易,尤其是夏天那玉米地面又热、又刺挠人,非常难受,并且现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都是一些老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做生意挣钱了,一年回家的次数一个手都数得过来,所以很少有人在采用这样复杂的追肥模式了。大家都乐于采取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一炮轰”的管理模式。

其实采取这样的模式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算一算一亩地追肥使用的化肥大概需要150元左右,一亩地不追肥额话大概产量减少7、8%左右,也就是大概200斤左右,这二百斤按照现在玉米的最高价取整1元计算也就是200块钱。

其实这样算算就很不划算了,农民种那点粮食累的不行忙活一天,也就多收入了这么点钱,而且夏天玉米地撒化肥可是一件十分累人的工作,还不如在做生意、打工一天的挣的钱。

并且土地就算管理的再好,土地的收成也是不一定的,今天天气差,你管理下的功夫很深却不一定就高产,所以说看天吃饭,追肥实在是有些划不来,好技术是应该推广,但是也要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

在来说一下“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其实一炮轰的施肥方法也不是全无好处的,最起码在节省人力这方面就是值得肯定的。并且其实肥料选好了,减产是可以尽量避免的。

玉米种植者选用适合玉米使用的专用复合肥,不是那种普通的三元复合肥,而是玉米专用的控释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很多玉米控释肥其实也就是为了解决一炮轰施肥方法容易造成玉米减产问题的。

不过农民在买化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图便宜也不要听一些不良商户的忽悠,选择一些比较值得信任的厂家生产的化肥,或者选用那种口碑好的,有售后赔付机制的化肥。并且选购的时候要选择化肥袋子包装良好,化肥粉末物质较少,化肥颗粒均匀,硬度好的化肥。这样的品质一般比较好一些。


拾小淳


1、基肥:可以结合耕种或浅耕灭茬进行,可以利用冬小麦的有机肥和磷肥的后效,或者用小麦根茬秸秆还田的办法来弥补玉米基肥的不足。玉米是对锌敏感的作物,玉米施锌能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情况下每亩施硫酸锌1至2千克作基肥,能增产百分之10以上。

2、种肥:种肥的施用方法有多种,如拌种、浸种、条施、穴施。拌种:可选用腐殖酸、生物肥以及微肥,将肥料溶解,喷洒在玉米种子上,边喷边拌,使肥料溶液均匀地沾在种子表面,阴干后播种。浸种:将肥料溶解配成一定浓度,把种子放入溶液中浸泡12小时,阴干后随即播种。条施、穴施:化肥适宜条施、穴施,用量2至5千克,但肥料一定要与种子隔开,深施肥更好,深度以10至15厘米为宜。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氯化钾不宜做种肥。

3、追肥:应根据其需肥特点分次进行。第1次在拔节后10至15天(7至8片叶),追施总肥量的三分之一,促进茎生长和幼穗分化。第2次在玉米抽雄穗前10至15天(10至11片叶,大喇叭口期)追施总肥量的三分之二,促穗大粒多。如果夏玉米只进行1次追肥,应在小喇叭口期(8至9片叶左右)进行,不能太晚。追肥时应刨埯深施或耧播耠施,肥与苗的距离7至10厘米,施肥后封严,以提高肥效。

玉米施肥一定要掌握好施肥时间和施肥特点,科学施肥,否则,错误的施肥方法,将会给农户带去无法预估的损失!


我们回到过去吧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为满足各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应根据玉米需肥规律,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法,明确适宜的用肥比例,才能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施肥措施如下:

1、深施底肥。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玉米专用配方复合肥40公斤,硫酸钾5公斤,肥料施入两塘玉米中间,不宜接触种子。

2、轻施苗肥。玉米长至6-7片叶时,亩追施尿素10公斤,弱苗多施,壮苗相应少施。

3、重追穗肥。玉米长至10~11片叶时已进入幼穗分化期,此时苗棵生长快,吸收养分较多,是玉米需肥的关键时期,亩施尿素30公斤,有效促进穗大粒多。

4、补施粒肥。当植株授粉结束后,进入灌浆期,根据情况,每亩适当补施8~10公斤尿素,硫酸钾10~15公斤,可增加粒重。

总之,玉米施肥必须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氮、磷、钾,采取科学的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实现增产增收。

在给玉米施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误区:

一、基肥不足追肥代

用优质农肥做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团粒结构,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而化肥就不具备这个优点。“基肥不足追(化)肥代”,只能使土地越种越瘦,越种越板结。

二、有肥就追,有水就浇

在拔节前的苗期,如不根据天旱程度、墒情好环、苗子强弱等实际情况进行追肥、浇水,往往使地上部的幼苗徒长,地下部的根系难以深扎,使幼苗失去蹲苗锻炼的机会,给以后植株倒伏埋下隐患。在灌浆期过量的追肥浇水,既加大投资,又浪费肥料,还会造成玉米贪青晚熟,遭受霜冻的不良后果。

沐之农牌生物有机肥

三、肥多水大多打粮

肥多水大固然是玉米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但使用不当,也只是有害而无利。春播玉米从拔节期开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孕穗到抽穗达到盛期,开花到灌浆期又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孕穗到灌浆期是需水肥最多的时期,栽培上要实行“三追肥,三浇水,三中耕”。在拔节开始后进行第一次穴追肥,并适时中耕。在孕穗开始后进行第二次追肥,并中耕。在灌浆时进行第三次穴追肥,这三次追肥总量以不超过30公斤为宜。各次追肥量可掌握前轻中重后轻的原则:拔节期为施肥总量的30%,孕穗期为施肥总量的60%,灌浆期为施肥总量的10%。追肥以尿素为宜。

四、重视氮磷钾,轻视微肥

微肥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就拿锌肥来说,玉米对它的反应很敏感。有试验表明:玉米施用锌肥,穗粒数可增加50-80粒,千粒重可增加15-30克,秃尖率减少50%左右,每亩增产8%-15%。

五、抽穗后用不着追肥、中耕

玉米抽穗后,有不少地块由于基肥施用不足或质量不高,追肥效力又已耗尽,土壤中的营养已经满足不了玉米的生长需要。这就急需酌施一些速效性的氮磷肥,以防早衰,促进灌浆和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这次“攻籽肥”要早施,穴施,适量施。要改变那种“立了秋挂锄钩,消消闲闲等秋收”的旧做法,要浅锄,勤锄,经常保持活地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